《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991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docx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docx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一

一、判断题

1.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

2.诊断性评价可以通过查阅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日常观察记录分析等非正式渠道进行。

()

3.在处理教育活动时,教育法规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

4.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状况,不能走在发展的前面。

()

5.清政府于1905年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

6.存在主义认为,教育要维护个人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强调个人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

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

8.在一个不存在公共法律和道德的社会里,人的个性很难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

9.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

10.国家通过教科书的编写和发行来影响教育的发展,这主要体现了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

1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

12.传统的学科课程是“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

()

1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

14.德育内容规定了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哪些品德。

()

15.在教学中,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直接经验。

()

16.《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关于课程的概念是作为名词使用的。

()

1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教育。

()

1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

19.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

()

20.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是人格平等和共同探究的交往。

()

21.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

22.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学习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进行的,正常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

()

23.《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

24.绝对评价也就是目标参照评价。

()

25.国家课程的开发采用“实践—评估—开发”这种自下而上的“问题解决”模式。

()

26.德育过程不同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

27.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

28.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

29.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

()

30.课程的逻辑组织与课程的心理组织做到合而为一是完全不可能的。

()

31.研究性课程在内容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其开放性与不确定性。

()

32.《学记》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

33.综合课程的组织方式基本上属于课程的横向组织。

()

34.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

35.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

36.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他们智力发展的高低。

()

37.学科课程强调直接经验的学习。

()

38.卢梭是持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

39.有场依存方式的人,对事物的认识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

40.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与社会一般的活动和交往是完全相同的。

()

二、单选题

1.经馆的对象大多数是成年人,主要是()。

A、天文学习B、技术学习C、儒家经学著作学习D、“射”与“御”学习

2.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

A、癸卯学制B、壬子学制C、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3.培养新教师的一个最直接的方法是()。

A、离职培训B、反思性教学C、导师指导D、自我探索

4.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和民族,它们的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主要是不同的()传统使它们的教育有不同的取舍。

A、经济B、政治C、文化D、科学技术

5.“不同儿童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速度和水平方面可能各不相同”,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的特点。

A、不均衡性B、个别差异性C、稳定性D、可变性

6.()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它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及教学活动来达成的。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教育目标D、课程与教学目标

7.在教学中注重学科的逻辑系统与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的关系是由()原则要求的。

A、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C、循序渐进D、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8.为保证所有学生获得的基础学力而让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称为()。

A、学科课程B、显性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

9.“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是在()中首次提出的。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0.“文翁兴学”的旧址在现在的()。

A、南京市B、北京市C、洛阳市D、成都市

11.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A、科学实验B、社会经验C、生产劳动D、学校教育

12.以下教育措施中与人权教育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学习了解重要的人权文件B、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C、了解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方式与方法D、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共精神

13.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工人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

A、教育行政人员B、校长C、教师D、学生

14.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教育目的思想表述是()。

A、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相关表述

B、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相关表述

C、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相关表述

D、1993年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相关表述

15.有学生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称作()。

A、场独立B、场依存C、沉思型D、发散型

16.提出课程编制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美)杜威B、(美)布鲁纳C、(英)L斯腾豪斯D、(美)R泰勒

17.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根本标志是()。

A、集体主义B、爱国主义C、理想教育D、道德教育

18.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A、管理学生权B、科研学术活动权C、民主管理权D、教育教学权

19.德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人的()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B、政治思想C、思想品德D、政治品德

20.就学人口比例、小学人学率、中学人学率、大学入学率、文盲比例等属于()。

A、压力指标B、状态指标C、响应指标D、信息指标

 

21.关于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的区别,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A、理性的权威诉诸理智的说服,非理性的权威诉诸权力的压服

B、理性的权威建立在对话、讨论、协商的基础之上,非理性的权威建立在专断独自的基础之上

C、理性的权威排斥情感,非理性的权威依赖情感

D、理性的权威愿意接受健全的批评,非理性的权威拒绝接受任何批评

2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反映了德育的()规律。

A、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B、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C、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D、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23.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A、逻辑性B、系统性C、简约性D、实践性

24.教师的专业成熟最终反映在()。

A、班集体的培养B、对教育工作的认同程度

C、对教育工作理解认识处于稳定状态D、对完成所担任工作的努力

25.下列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26.明确提出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是()。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

C、《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

D、《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27.经馆的对象大多数是成年人,主要是()。

A、天文学习B、技术学习C、儒家经学学习D、“射”与“御”学习

28.以下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是()。

A、指导学生成立自治组织B、丰富班级管理角色

C、班级小干部的岗位转换D、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

29.下列哪项权利是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基本保障()。

A、参加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B、获得公正评价权C、获得学金权D、获得申诉或诉讼权

30.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1.下列哪个时期是一个人的启蒙时期,个体开始主动地认识自己及周围世界()。

A、童年期B、婴儿期C、乳儿期D、幼儿期

32.在我国汉代经馆教学中,采用由高足弟子教授其他求学者,这种教学方法称为()。

A、转相传授B、导生制C、自我进修制D、合作教学

3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表达的是人才培养的()。

A、间接性B、长期性C、复杂性D、主体性

34.关于我国古代教育的教育目的,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A、以道德教育为轴心B、强调“明人伦”、“明礼”

C、主要反映在儒家教育思想之中D、重视个别教育和个性发展

35.“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衡量教师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这是()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36.提出“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直接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学者是()。

A、华生B、班杜拉C、皮亚杰D、维果茨基

37.“教学相长”最早出现于以下哪一部教育著作()。

A、《论语》B、《师说》C、《学记》D、《大学》

38.以下关于纸笔测验中主观式题目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A、允许学生自由作答、自由作出反应

B、命题比较简便、比较省时

C、能够较好地用来检测学生高水平的认识能力,能较为清晰地反映被试的思维过程或解题过程

D、给被试提供了猜测答案的机会

39.社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

A、国民公德和社会公德B、社会制度与社会规范C、人际关系与文明礼貌D、道德知识与道德评价

40.以下关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比较中,不恰当的是()。

A、形成性评价是多次性的,终结性评价则是一次性的

B、形成性评价往往与教学过程合而为一,终结性评价则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

C、形成性评价往往是非正式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往往是正式的评价

D、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之中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是在教学过程结束时进行的评价

三、多选题

1.相对于教会学校而言,西欧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有()。

A、骑士教育B、城市学校C、行会学校D、宫廷学校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

A、对不同学生的因材施教B、对教学内容不断地重新加工

C、对教学方法不断地重新调整D、教师的教育机智

3.以下哪些教育目的论属于个人本位论()。

A、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B、哈耶克等人的自由主义教育目的论

C、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论D、涂尔干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

4.导致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发生矛盾或冲突的情形有()。

A、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B、独善其身的个人主义C、专制主义社会D、民主主义社会

5.德育目标的确定受到()制约。

A、社会发展因素中的政治思想道德对德育目标的确定的要求B、教师的德育水平

C、社会发展因素中的生产力D、德育对象的发展状况

6.备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A、确定教学目标B、加工教学内容C、选择教学行为D、撰写教案

7.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应该避免()。

A、告状式B、命令式C、训诫式D、平等交流

8.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包括()等。

A、重视学术争辩和切磋B、重视学生自学C、课程设置繁重D、师生关系融洽

9.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方式有()。

A、对前人的科技知识合理编制和加工B、选择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C、选择一定的教学方法D、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10.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有()。

A、德育内容B、德育目标C、学生年龄特点D、学生个性差异

11.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具有全面的有效的影响,它可以()。

A、改变劳动力的性质和形态B、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C、促进劳动力的自身再生产D、使简单劳动力变成复杂劳动力

12.教师的科研活动权包括()。

A、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B、有权决定是否参加学术团体

C、有权确定科研课题的科研方法D、有权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

13.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

A、以儿童为中心B、其目的是促使儿童的经验不断改造

C、课程组织心理化D、按活动来组织教学内容

 

14.以下符合知情意统一的教学规律的是()。

A、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依赖于智力活动

B、已有的非智力因素,常表现为内驱力作用于智力活动

C、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

D、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活动,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15.品德评价的方式有()。

A、奖励B、惩罚C、评比D、操行评定

16.作为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标准的四书除《论话集注》外,还有()。

A、《大学章句》B、《学记》C、《中庸章句》D、《孟子集注》

17.班主任从事德育工作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A、经常性B、针对性C、多样性D、潜在性

18.“个人本位论”作为一种教育历史遗产,它对当今教育的积极启发意义在于()。

A、教育制度本身要体现出对受教育者基本人权或自由的尊重

B、教育应面向学生开展基本人权与自由的教育

C、教育必须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D、教育应首先满足社会或国家的需要

19.相对评价通常使用的标准分数有()。

A、Z分数B、百分等级分数C、百分制分数D、五分制分数

20.设置综合课程的合理性或内在依据在于()。

A、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这是人类知识发展本身的内在要求和客观

B、有利于消除学生孤立地看待各门学科知识的倾向,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世界观

C、有利于学生探索各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发现新知识

D、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认识视野,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综合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二

一、判断题

1.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

2.斯巴达的教育是一种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

3.是否把提升个体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

4.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

()

5.形式化教育出现于夏、商、周时期。

()

6.杰克逊被后人看作是首次提出“隐性课程”这一概念的教育学者。

()

7.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

()

8.从内容上看,德育与智育的目标有交叉的地方。

()

9.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

10.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

11.教学评价的标准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具体特点而有所差异。

()

12.必修课程的开设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选修课程才提供了个性发展的可能。

()

13.终结性评附往往是一种正式的外部评价,且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

()

14.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授内容可以分成经馆和小学两类。

()

15.以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好品质来影响教育学生的方法是榜样教育法。

()

16.过了青春期之后才开始学外语的人,总难以摆脱原来口音影响,这是过了语言关键期的缘故。

()

17.研究性课程的知识是一种公共的、外显的、陈述性知识。

()

18.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纸笔测验进行的。

()

19.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是独立个体的成熟,而是置身于班集体的环境中。

()

20.在班级中,师生、学生间的互动只能通过正式的规章制度来维持。

()

21.对于学龄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开设活动课程是比较适合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思维能力的逐步成熟,他们就应当开始学习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了。

()

22.教育目的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

23.教师不在现场而学生学校进行的自习不是教学活动。

()

24.教学过程应该受到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

25.道德必须建立在理性和知识的基础之上。

()

26.杜威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

27.在教学过程发生前,弄清学生具有的各种偏好或特殊才能,也属于诊断性评价的评价范围。

()

28.杜威的“附带学习”与克伯屈的“附学习”完全不同于隐性课程。

()

29.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包含有“美育具有完善品德的功能”的含义。

()

30.“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概念。

()

31.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

()

32.定量评价主要凭借评价者个人的洞察、内省,来评述事物发生的过程与结果。

()

33.过程评价侧重于问题诊断和改进教学,而不是等级评定。

()

34.课程就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

()

35.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中期建立的意大利萨莱诺大学。

()

3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大法。

()

37.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

38.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

()

39.强调教学是德育最基本、最经常、最主要的途径,但并不否定其他德育途径的重要性。

()

40.综合课程不可能表现为学科课程。

()

二、单选题

1.封建社会不选择技术而选择文史作为正式教育内容,这主要体现()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经济B、政治C、文化D、科学技术

2.“儿童身心发展经历一定时间后,发展主要表现为量变,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由量变到质变”,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B、阶段性C、稳定性D、可变性

3.社会本位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罗素B、涂尔干C、洪堡D、沛西能

4.“通过提供言语媒介之外的另一种沟通媒介来澄清观念和情感”可视为“艺术”这门学科的()。

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课程与教学目标

5.“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衡量教师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这是()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6.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从儿童现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这种观点是由()提出的。

A、斯宾塞B、卢梭C、杜威D、爱伦凯

7.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个别属于哪一种课程组织形式?

()

A、横向组织B、纵向组织C、心理组织D、螺旋式组织

8.学校管理过程主要包括(A)。

A、计划、执行、控制、评价B、计划、执行、评价、奖励

C、计划、执行、控制、评奖D、计划、执行、实施、评价

9.壬戌学制中学阶段采取()。

A、三三分段B、4年一贯制C、5年一贯制D、6年一贯制

10.据1995年统计我国800多所高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

A、60%B、50%C、40%D、30%

11.以下关于“个性教育”涵义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

A、其目的在于充分实现个体内在的、独特的天赋潜能B、其手段是要求教育者因材施教

C、它鼓励学生处处特立独行,处处标新立异D、它以对学生基本自由的尊重为前提

12.()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

A热爱学生B加强自身道德修养C热爱劳动D热爱教育工作

13.我国大规模引进西方教育理论开始于()。

A、20世纪前B、20世纪初C、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50年代

14.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简捷性主要是指()。

A、任务较简单B、教学进度快

C、短时间学到人类长期探索而形成的知识D、有教师引导,学生少出认识错误

15.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A、各科教学B、团队活动C、课外活动D、班主任工作

16.交流与合作能力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哪个目标的具体内容()。

A、态度和价值观B、技能C、知识D、行动

17.“经验的获得与智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18.新中国第一个学制确立于()。

A、1949年B、1951年C、1958年D、1967年

19.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A、班级环境布置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C、班级制度与规范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20.下列有关必修课程属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的课程B、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普通教育的共同基础,以及学生的基础学力

C、它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基础D、它的地位高于选修课程

21.历史上著名的“文翁兴学”,所兴之学属于()。

A、官学B、私学C、书院D、私塾

22.下列描述与隐性课程无关的是()。

A、美国学者杜威所讲的“附带学习”

B、班级生活中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结构对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C、课程知识负载着意识形态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以隐含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与态度

D、学生在家庭或社会生活中,有意无意之中获得的知识与经验

23.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A、导入、详述和汇总B、导入、分析和汇总C、分析、详述和总结D、分析、质疑和总结

24.“六艺”中的“礼”为()教育内容。

A、艺术B、基础文化知识C、文字D、政治伦理

25.以下各种类型的评价形式中,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

A、新课程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的摸底测验B、课堂提问C、课程结业考试D、升学考试

26.STS课程属于综合课程中的()。

A、学科本位类B、社会本位类C、儿童本位类D、间接经验类

27.书院的官学化的倾向始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