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894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docx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题

云南省石屏二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11月份考试

高一化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0分,共56分)

1.将500mL2mol·L-1氯化铁溶液和500mL2mol·L-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甲、乙分散系。

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

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

A.甲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乙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不可以透过滤纸

B.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分散系有丁达尔效应,乙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

C.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乙分散系有丁达尔效应

D.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乙分散系均有丁达尔效应

2.将6.5g锌加入到200mL1mol·L-1稀硫酸中,在标准状况下,可产生氢气的体积是(  )                  

A.4.48LB.3.36LC.2.24LD.1.12L

3.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①纯碱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氢氧化钠 ⑤液态氧 ⑥氯酸钾

A.碱——①④B.纯净物——③④⑤

C.盐——①⑥D.混合物——②⑤

4.目前人类已发现几千万种物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有利于我们的学习。

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SO2(氧化物)B.碘酒(单质)

C.HNO3(含氧酸)D.氯水(混合物)

5.下列物质的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熔化的氢氧化钠B.0.1mol·L-1盐酸

C.0.1mol·L-1醋酸D.氯化钾固体

6.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

取4.65g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与36.5g10%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将溶液蒸干,所得固体的质量是(  )                   

A.11.7gB.5.85gC.4.65gD.8.3g

7.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

A.铜丝B.熔融的MgCl2

C.NaCl溶液D.蔗糖

8.将2.3g钠放入97.8g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

B.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3%

C.产生气体的体积为1.12L

D.产生的气体含有0.1mol电子

9.已知NH3、HCl极易溶于水,Cl2能溶于水。

下列各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利用①吸收多余的氨气

B.装置②可用于除去CO2中的HCl

C.装置③可用于干燥氨气

D.装置④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H2、CO2、Cl2、HCl等气体

10.钠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呈(  )

A.砖红色B.紫色C.黄色D.绿色

11.常言“真金不怕火炼”从化学的角度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金的熔点很高,难熔化

B.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变质

C.金越进行冶炼,其纯度越高

D.金的硬度大,高温下难于变形

12.关于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防止自来水暴沸

B.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支管口处,不能插入自来水液面下

C.蒸馏烧瓶可直接加热,不用垫石棉网加热

D.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是从下口进入,上口排出

13.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反应可以是(  )

A.所有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B.所有可溶性酸和可溶性碱之间的反应

C.氢氧化铜和稀硝酸的反应

D.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

14.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

A.铜丝B.熔融的MgCl2

C.NaCl溶液D.蔗糖

15.在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中,分别逐滴滴加相同浓度的盐酸至不再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现象完全相同

B.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

C.碳酸钠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大

D.消耗盐酸的体积相同

1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NA个原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B.25℃,1.01×105Pa,64g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常温常压下,32gO2和32gO3所含氧原子数分别是2NA和3NA

D.Na2O2与CO2反应每生成1molO2时所转移的电子数为4NA

17.某有机物苯酚,其试剂瓶上有如下标识,其含义是(  )

   

A.自燃物品、易燃B.腐蚀性、有毒

C.爆炸性、腐蚀性D.氧化剂、有毒

18.三种都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混合物共2.3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0.1g,则这三种金属可能是(  )

A.Cu、Na、AlB.Zn、Na、Fe

C.Mg、Na、AlD.Zn、Na、Al

19.下列各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①NaOH②BaSO4③Cu④蔗糖⑤CO2

A.①②B.①②⑤C.③④D.①③⑤

20.现将100mL0.1mol·L-1的BaCl2溶液与50mL0.2mol·L-1的NaCl溶液混合,若不考虑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则混合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是(  )

A.0.2mol·L-1B.0.01mol·L-1

C.0.1mol·L-1D.0.02mol·L-1

21.小美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如图所示),相连环的物质间所发生的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分解反应B.复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D.置换反应

22.对于金属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点燃镁、铝之前,应先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B.用砂纸打磨的铝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铝会滴落下来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

D.金属单质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因为它们大多有较强的还原性

23.下列物质存放方法错误的是(  )

A.铝片长期放置在不密封的纸盒里

B.烧碱长期放置在烧杯中

C.铁粉密封在试剂瓶中

D.白磷存放于冷水中

24.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

“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

A.萃取B.过滤C.蒸馏D.蒸发

2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给盛有

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26.如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

A.

LB.

LC.

LD.

L

27.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mo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生成42.0LN2(标准状况)

B.有0.250molKNO3被氧化

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5mol

D.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75mol

28.下列物质既能用作食品防腐剂,又能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

A.烧碱B.生石灰C.氮气D.铁粉

分卷II

三、填空题(共6小题,共44分)

29.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石灰干燥剂”。

(1)“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石灰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石灰所属的物质类型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氧化物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碱性干燥剂⑤纯净物 ⑥化合物 ⑦盐

(2)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你认为下列内容还必须在这种小纸袋上注明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禁止食用 ②可以食用 ③禁止未成年人用手拿 ④生产日期

(4)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地作干燥剂?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将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等物质划分为一类。

该同学的分类依据为____________(填字母)。

                  

A.酸类B.碱类

C.氧化物D.干燥剂

(6)生石灰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请列举三例并填表。

30.铁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元素。

(1)在生铁中含有一种铁、碳化合物X。

已知X中铁、碳的元素质量比为14∶1。

X的最简式为____________。

(2)X有下列转化关系:

(无关物质已经略去)

溶液甲中含有的大量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甲中加入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X与过量浓硝酸反应生成气体Z和气体W,Z是一种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气体Z和W分别是:

Z________________、W________________。

(4)氢氧化铁胶体外观与硫氰化铁溶液相似,请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且不破坏它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实验室有氯化铁、氯化铜、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其中Fe3+、Cu2+和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

(1)现加入适量铁粉,请写出溶液中可能发生的离子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离子反应判断三种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当向混合液中加入铁粉时,首先与铁发生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适量铁粉后,最后溶液中Fe3+、Cu2+和Fe2+的物质的量之比变为1∶2∶4,则参加反应的铁粉与原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32.现有A、B、C、D、E、F六种装置,如图所示。

(胶塞、导管可自由选用)

已知:

实验室可用下列反应制取氧气

2KClO32KCl+3O2↑

(1)写出仪器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应选择____________和________相连接。

(3)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并检验生成气体的实验时,应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相连接,检验生成气体时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检验气体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取氢气并做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应选择______和________装置,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四氧化三铁俗称为磁性氧化铁,通常用作颜料、抛光剂和电讯器材等。

某化学兴趣小组取磁性氧化铁进行铝热反应实验并对产物进行探究。

(1)取磁性氧化铁按图装置进行铝热反应,引发铝热反应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取少许反应生成的“铁块”溶于盐酸,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不变红,则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铁块”一定不含四氧化三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铁块”中含有金属铝,该实验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此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铝的燃烧”,做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铝箔(厚约0.1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将甲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

另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结果观察到的现象与甲仍相同,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积极改进实验,终于观察到铝在空气中燃烧,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丁同学善于思考,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使他领会了为什么铝在空气中能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他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丙同学的启发,他又提出了铝燃烧的另一实验方案,结果实验成功,你认为该方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本次探究活动,该小组同学一致认为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观察到可燃物燃烧的现象。

答案

1.D2.C3.C4.B5.D6.B7.B8.D9.B10.C11.B12.C

13.D14.B15.B16.B17.B18.D19.A20.A21.A22.B23.B24.C

25.C26.D27.D28.D

 

29.

(1)CaO ①②④⑤⑥

(2)CaO+H2O===Ca(OH)2 (3)①③④

(4)不能,氧化钙吸收水之后就变成氢氧化钙,失去吸水能力 (5)D (6)酸 CaO+2HCl===CaCl2+H2O 酸性氧化物 CaO+CO2===CaCO3 盐 H2O+CaO+Na2CO3===CaCO3+2NaOH

30.

(1)Fe3C 

(2)Fe2+、Fe3+、H+ 2Fe2++H2O2+2H+===2Fe3++2H2O

(3)CO2 NO2

(4)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

31.

(1)Fe+2Fe3+===3Fe2+、Fe+Cu2+===Fe2++Cu Fe3+>Cu2+>Fe2+ Fe3+

(2)1∶1

32. 

(1)铁架台 酒精灯  

(2)A E (3)A C 澄清石灰水 C中溶液变浑浊

(4)B D 防止生成的铜再和氧气反应

33.

(1)铺上氯酸钾,插镁条并将其点燃

(2)不能 产物中生成的铁和可能未反应完的铝能还原溶液中的铁离子,所以溶液不变红,因而不能说明“铁块”一定不含四氧化三铁

(3)氢氧化钠溶液 2Al+2OH-+2H2O===2+3H2↑

(4)8Al+3Fe3O4

4Al2O3+9Fe

34.

(1)铝箔失去了光泽,内部铝熔化但不滴落 表面氧化铝熔点高,使液态铝不滴落

(2)除去氧化膜的铝,在空气中又很快地生成一层新的氧化铝保护膜

(3)将铝粉撒到酒精灯火焰上(增大铝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铝缓慢氧化可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内部铝与空气接触,从而防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将铝箔卷曲,尖端夹一根火柴,将火柴引燃后,把火柴和铝箔一起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耀眼的白光(提高反应温度)

(5)固体粉碎或用纯氧代替空气,都可以加快燃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