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二十三 旧别墅与大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872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二十三 旧别墅与大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二十三 旧别墅与大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二十三 旧别墅与大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二十三 旧别墅与大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二十三 旧别墅与大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二十三 旧别墅与大院.docx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二十三 旧别墅与大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二十三 旧别墅与大院.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二十三 旧别墅与大院.docx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二十三旧别墅与大院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二十三、旧别墅与大院

二十三、旧别墅与大院496.瑜园

小姐楼瑜园,位于番禺区南村镇南村。

瑜园是一住宅式庭院,建于1922年,是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在余荫山房的东侧建,布局巧妙,建筑更紧凑,以作息居宴客之所,其子女亦曾在瑜园居住。

探访侧记:

这园子就在余荫山房的东边。

为了节省时间,就没有进到里面。

497.群园

群园,位于市桥街海傍路,市桥河北岸。

坐北向南,共有五座主体建筑,包括前楼、主楼、后楼、南楼和北楼。

始建于1941年。

正门面向市桥河,后门为海傍西路,西边还开有侧门。

该园是李辅群(花名李塱鸡)所建,故名“群园”。

正门为如意门式门楼。

门顶镶有赭红色大理石门额,刻阴文“群园”。

门两侧是碉堡、水榭、洋楼三合一的建筑物,以作门卫之用(现已拆除)。

群园现由番禺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使用。

探访侧记:

探寻的难度系数是★★★。

第一次大致是找了一下但终因时间较晚,就打马回家了。

第二次也是费了一些功夫。

因GPS中没有海傍路,地图上也是没有海傍路,加之其旁边修路,也甚是不便。

但凭着耐心与在其在江边的基本判断,再经询问,终于找到!

其实它就在仲元中学东南不过200米的一条街上,其朝江的一边有门,不过没有明显的标志。

498.隅园

隅园,在寺贝通津42号。

东山洋楼的独特之处便是以厚重红砖为基调,与西关青砖迥异。

隅园便是此中的代表。

隅园的主人是著名的造船专家,时任国民革命海军造船总监的伍景英。

该楼也是他亲自设计的。

大约建于1931年。

据介绍,隅园的整体风格虽然源自英伦,但设计者伍景英仍然在各式建筑装饰里融入本地特色。

如英式洋楼的阳台多是全封闭的弧形阳台,但伍景英为了适应南方闷热的天气,将阳台设计成凹陷进去的通风阳台;在英式梁托上,加上了中国独有的吊钟花形……此建筑风格曾被人称为“西曲中词”。

隅园有前、后花园,典雅别致,具有明显的风水格局。

隅园堪称东山名园,是区别于春园、简园、逵园、明园的具有典型融合中西建筑的另一种东山特色民居。

1980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曾在此拍摄电影《刑场上的婚礼》,可见其独特之处。

探访侧记:

因有明确的门牌号码,加之在中心区,有大比例尺地图,找到它当然很容易。

在东山片探访这些建筑,因“发现点”密集,路窄且单行线多以及找停车位困难等原因,我与老婆就靠脚走了!

我们去隅园时,其内正在施工,一些工人还好奇地看着我们。

后来从报纸得知,这些是“非法装修”,文物部门是不知道的。

看来,文物部门也要到各保护单位经常巡视才是,而不是坐在空调房内等着人家送来“关于××文物建筑装修(改造)的请示”啊!

499.勋庐

勋庐,又名读月楼、德仔楼。

在花都区花山镇平山村,建于1927年,是寓所与碉堡结合的民居建筑,又名德仔楼,高四层,第四层的四角突出半圆形碉堡。

探访侧记:

探寻的难度系数是★★★。

在G106国道平山村人行天桥处的南边不到200米的路上。

其实我们就到其旁边了,但问了二人,却没人知晓,终于来了第三人,好歹描述了建筑的特点。

其告诉我倒有一建筑,经常有人来照相的。

我想肯定是它不错了!

房子确实有些特点。

里面还住着人。

女儿绕了半圈没有发现什么特点,作罢。

500.遁庐

遁庐,在区同福西路龙导新街14号。

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园林住宅,由园门、主体建筑及两翼的附属建筑组成,墙壁贴进口的墨绿色繁花瓷砖,门框上镶嵌着用隶书书写的“遁庐”匾。

内部装饰中西兼用,别具风格。

探访侧记:

探寻的难度系数是★★★。

龙导新街14号不是很好找的。

但在这个“发现点”却很发现了自己思想境界比较低。

其一,在街上看地图找路,一男士过来问及原因后就主动带路,先是感动,穿街过巷,其间婉拒其继续带路,但他坚持用了十来分钟,把我带到龙导新街,当时心中想这人怎么这样热情啊!

其二,到了龙导新街也没有找到14号,原因是其编号很特殊,问路于一男子,其没有做理会,心中想这人怎么这样冷淡!

刚才的带路人的热情与现在的冷淡形成了巨大反差!

后来旁人说他是聋哑人,唉!

汗颜!

把不长的龙导新街走了底都没有找到,返回继续找,结果这聋哑人过来指指点点,终于找到了!

里面的“一家人”在屋内打麻将,对我的来到,已经是很自然了,他们打麻将,我继续拍照;第二次是探寻冯家大院,又到了这龙导新街,这次是进到“遁庐”里面去了,好好看了一下,之后才发现第一次看到的仅是类似“牌坊”的建筑,主体建筑还在里面呢!

上次看见的“一家人”打麻将,只是一些在此做事的一些民工而已,还是我们湖南人。

501.春园

新河浦以“东山小洋楼”著称,是广州的旧豪宅区,广州市现存最大规模的中西结合的低层院落式近代建筑群就位于此处,和城西的西关大屋一样,是广州两处典型的传统民居,在2006年划归市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大部分历史保护建筑为独立式低层住宅,多是仿西洋古典式建筑,以清水红砖墙、民国水刷石、西洋式风格为主要建筑特色。

而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四座,分别是春园、简园、逵园和明园。

春园,20世纪初由美国华侨所建,宅屋坐北向南。

面前是新河浦路,再往前便是绿树环抱的新河浦小河。

春园,名字富有诗意,园主人在这里建了三座小洋楼,分别是现在新河浦路的22、24、26号。

这三座洋房统一的式样,楼高13.5米,每层进深19.1米,宽9.8米,颇有气派的西式风格,显示出主人别具一格的品位。

现在,这三座洋楼都重新经过修葺和粉刷,其中24号楼由政府进行保护和管理,另外两栋分别是私人使用和用作新河浦幼儿园。

春园,曾是中共“三大”代表居住的地方。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机关迁到广州,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出席会议的党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张太雷等,就住在春园24号。

房子里每个房间都按照以前的摆设放置着床、桌等,仿佛在唤醒人们对这段不平凡历史的回忆。

探访侧记:

虽然在地图上看,新河浦路、恤孤院路、培正路等街道并不起眼,但确实值得一走的。

新河浦路的“春园”,培正路的““简园”、明园,恤孤街的“逵园”,都为独立式低层住宅,而且不在一起,那只有与老婆一起按照门牌号码,一条路一条路,一间楼一间楼地走将过去。

最后到的是新河浦路的“春园”,天已经黑了,走了整整一天,我与老婆都累得不行了,特别是双脚,但是还得要走!

因为打不到出租车!

继续前行,迈着承重的步子走到了东湖路海印桥,等了很久,终于上了出租车——回家!

502.简园

简园,位于培正路13号,是南洋烟草公司简氏兄弟所建的别墅。

简照南、简玉阶兄弟,是20世纪初我国有名的华侨实业家,1906年在香港创办“南洋烟草公司”,提倡国货,与英美烟商竞争。

当时,培正路一带还是一片田园果林,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简园落成,十分引人注目。

建成之初,这座洋房高三层,前花园有喷泉花圃,围墙上部以绿釉陶竹筒装饰,券拱式门楼上端是飘出的阳台。

首层门廊入口处,还立着一对威严的宫廷式狮子,为这座宅园增添中西合璧的韵味。

简园建成之后,曾用作德国领事馆。

二十世纪20年代,国民党要员谭延闿曾住在这里。

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期间,是毛泽东与党外人士商谈统一战线的地方。

探访侧记:

具体探访情况见“春园”条目,就是靠脚一步步走出来的。

503.葵园

逵园,坐落于恤孤院路9号逵园。

由美国华侨马灼文所建。

历经80多年,这栋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外墙红砖依然保存完好。

首层、二层的仿希腊式柱,重新进行了粉刷。

楼房上方建有突出的拱门楼,门楼上塑有“1922”字样,按照西方建筑的习惯,这可能是逵园的建造年份。

正因为该楼外墙面的“1922”字样,所以成了“三大”的标志性建筑。

逵园现在是私人庭院。

以前,逵园的庭院遍植花木,特别是蒲葵树,郁郁葱葱,所以人们渐渐地,也就把这里称为“葵园”。

逵园本身的故事不多,但在历史上,却扮演了一个独特而光荣的角色。

原来,中共“三大”会址之所以选择一座毫不起眼的砖木结构瓦屋,是因为这里地处郊区,有利于保密工作。

但是从外地来参加会议的代表,却遇上了不易找到会址的麻烦。

幸好正对着逵园,在一片简陋低矮的旧式瓦房中十分突出,尤其是门楼上的“1922”的字样,成了代表准确识别中共“三大”会场方位的一个坐标。

后来,中共“三大”会址在抗日战争期间被炸成一片烂地,也正是逵园,这个会址才得以重新被辨别确定。

探访侧记:

具体探访情况见“春园”条目,就是靠脚一步步走出来的。

504.明园

明园在建成之初,是两幢风格相同的三层红砖楼房,中间入口为罗马柱式门廊。

明园环境幽静、绿树遮阳、清爽宜人,环绕着的是一片竹林。

当时,在这里住的都是一些华侨。

由于附近没有什么楼房,明园被人们称为“洋房别墅”。

简园的斜对面便是明园。

探访侧记:

具体探访情况见“春园”条目,就是靠脚一步步走出来的。

505.文德楼

文德楼,位于文德东路文德里,由5幢3层的楼房连成一体,楼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花阶砖地面,巷口原有两扇铁闸,上有“文德楼”横匾,巷口建有更楼,巷内有一个水井。

1925年秋,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向业主租赁文德楼的部分房子给工作人员居住。

周恩来、邓颖超住3号,李富春、蔡畅住1号2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等居住4号2楼。

探访侧记:

步行而至。

文德楼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现在是一民居。

我想很多人应该来探访过,所以这些居民对我的来到,就见惯不怪了。

506.对山园

黄冠章别墅对山园,位于荔湾区西村福州路增埗公园内。

是上世纪30年代军阀陈济棠的军需处长兼广东银行副行长黄冠章模仿中山纪念堂建设的私家别墅群,其设计、用料都与中山纪念堂如出一辙,有“翻版中山纪念堂”之称。

这座“小中山堂”里的“钟形窗”是广州绝无仅有的:

窗户的外形呈座钟状,内饰横竖木质框架,可前后推拉,也可上下开合,精巧而多变。

在黄冠章别墅旁边不远处,坐落着两座24米高的圆形塔楼,是当年位于这里的电石厂留下的遗迹。

而事实上,早在黄冠章选址于此为自己的母亲建造别墅的时候,西村一带已经被定位为“工业区”了。

这可以追溯到陈济棠主粤的时期。

自从海上丝绸之路衰落后,广州的经济经历了相当长的低迷期。

陈济棠想要改变这种局面,遂抛出一个以工业为支柱的振兴大计,广州水泥厂的前身——广东西村士敏土厂(水泥厂)于是应运而生。

探访侧记:

第一次来西增路,如果不是亲自来过,难以相信在这老工业区的腹地,居然还会有一座这样的园林。

介绍说其在“增埗公园”里,心里还想这“增埗公园”能够有什么看的呢?

不过是拥挤而嘈杂西村片的一小公园而已?

也许是期望值很低,故此其美好超出想象,又惊讶于它的安静了!

真是太安静了!

这么大个地方,就看见一家三口在逛,还有两三位园丁,看不到其他“游客”的身影,这里像是一个“世外桃源”,似乎太寂静了。

有机会再去逛逛。

507.宝墨园

宝墨园,位于番禺沙湾镇紫坭村,建于清末,毁于五十年代。

1995年重建,历时六载,扩至一百多亩,集清官文化、岭南古建筑、岭南园林艺术、珠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

正门的白石仿石牌坊,雄伟巍峨,巧夺天工。

园中陶塑、瓷塑、砖雕、灰塑、石刻、木雕等艺术精品琳琅满目。

惊世之作,当数已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瓷塑浮雕《清明上河图》。

巨幅砖雕《吐艳和鸣壁》工艺精湛。

荔岛中的聚家阁金碧辉煌,雍容华丽,阁内供奉万世师表孔子铜像,供游人瞻仰。

此阁与宝墨藏珍、龙图馆、赵泰来藏品馆等珍藏的古今名画、书法、陶瓷、铜器、玉器等,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简直是一座园林艺术馆。

探访侧记:

这是第一次去宝墨园,一家人都是第一次去。

由于是著名景点,找到是不难的。

门票40元是比较贵,虽然里面看的东西很多!

我觉得其最大的亮点在于:

其一是牌坊很有气势;其二是有一条环形的水渠里面有很多锦鲤,锦鲤真是太多太肥了!

其三是宝墨藏珍、龙图馆、赵泰来藏品馆等珍藏的古今名画、书法、陶瓷、铜器、玉器等,还是值得一看的!

其四,巨幅砖雕《吐艳和鸣壁》也是值得一看,当然那个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瓷塑浮雕《清明上河图》只是面积大而已,做工就不敢恭维了。

有时间的话,值得再去宝墨园!

508.塔影楼

塔影楼,是一栋在珠江边上的4层西式洋房,它与欧洲传统形式的海关大楼斜斜“对立”。

塔影楼是新会籍陈少白先生所建的联兴码头事务所兼住宅。

陈少白于1899年奉孙中山命创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并筹措经费。

他于1919年卖掉粤航公司船只购下联兴码头以实业与资金继续支持孙中山。

陈少白曾被聘为总统府顾问。

探访侧记:

位于荔湾区沿江西路36号,就在粤海关大楼的对面,现在还经营西餐。

已经路过了无数次,有些审美疲劳。

塔影楼以前被称为“鬼屋”,“鬼”是“番鬼”的鬼,当还是陈少白住宅的时候,孙中山也曾在此住过。

引不少外国友人前来谈论国事,墙上还有些中西合璧的合影。

靠近沙面,自然也吸引更多外国客人。

509.卧云庐

以一篇报道——重访广东百年"卧云庐"来介绍卧云庐。

在金沙洲大桥北侧、滨江公园的绿茵当中,有一座灰瓦黄壁造型奇特的两层古建筑令过路人眼前一亮,附近老街坊都知道这栋名为“卧云庐”的古楼是岛上胜景,却几乎无人说得清它的来历。

令人称奇的是,在西式回廊内,主结构却为中式青砖墙,楼顶也为金字顶灰瓦,内部是中式建筑布局。

如此中西式元素结合在一起的建筑,在广州可谓非常罕见。

既有中式的含蓄和谐,又包容了西式典雅浪漫,巧妙搭配颇为奇特。

“现在不算漂亮了,以前很壮观的,是我们横沙一景。

”正在江畔散步的横沙街坊梁阿婆聊起这栋中西合璧的奇特建筑时说,跟现在孤单单矗立江畔、头顶蓝天白云不同,以前的卧云庐只是数栋建筑之一,周边有很多大树围绕,形成了一个有亭台楼阁的大花园。

“早几年,周围的那些青砖老房子还在,保存得很好,直到前三四年被一口气拆掉了,真是可惜”。

据说,旧时从横沙村远望,可以看见树林以及这座建筑的上部。

至于建筑和园林的历史,记者询问了几名老街坊,都无人知晓。

卧云庐,建于清末民初,原本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园林式建筑群,现仅有主建筑保存了下来,著名的“云庐赏月”被列为白云“横沙八景”之一,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前来吟咏。

岁月的流逝,这座曾经风光一时的园林建筑曾经被人淡忘在历史的尘埃中,直到近日,被列入广州市第7批文保单位名单,才又重新被世人谈起。

谁也想不到,这座兼具中西建筑特色的园林建筑,最初竟然是供奉中国本土道教八仙之一吕纯阳的场所。

这座建筑原来是不叫卧云庐的,而是叫藏修精舍。

为什么会叫卧云庐呢?

基本上没有人知道,资料也没有记载,卧云庐是道教信徒及有关人士捐资兴建,其管理经费由香港西环太白台抱道堂支付,广州解放后失去了联系,卧云庐跟香港的抱道堂断了来往,经费也随之中断。

探访侧记:

卧云庐就在金沙洲大桥与环城高速之间,靠江边的地方。

卧云庐这建筑还是有些特点的。

其间有人这座房子是做什么用的,我也不知道,真是有些汗颜啊!

510.南达堂

南达堂,位于同福西路261号,是跨度较大的骑楼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高三层。

正中央弧形山花上塑有“南达堂”三字,具有西方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探访侧记:

有具体的门牌号码且同福西路又是大路,寻找是相当容易。

只是为迎接亚运被装修得一新了,虽总体结构没变。

“穿衣戴帽”的整修工程,不知道是否文物部门的批准?

如果批准了,那“修旧如旧”的原则是如何执行的呢?

文物建筑如果贴上了瓷片效果将会是什么样?

结果是什么样?

511.彰德阁

彰德阁,在花都花山镇洛场村小学内。

探访侧记:

中午时分探访这洛场村。

家人在车内休息,一人悄悄深入了村内。

没有想到洛场村还是有很多有特色的建筑。

512.起鹏楼

起鹏楼,在花都区花山镇洛场村。

探访侧记:

中午时分探访这洛场村。

家人在车内休息,我一个人悄悄深入了村内。

在村里有些迷路的感觉,后沿原路返回。

513.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坐落于番禺南村镇南村,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以小巧玲珑的艺术特色著称。

是与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佛山梁园一道,合称为广东四大名园。

余荫山房的原主人叫邬彬,是清朝举人,两个儿子也先后中举。

故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之说。

邬彬在宗祠旁边的空地上建造了馀荫园,意思是要继承祖先的馀荫,使子孙后世更加荣华富贵。

余荫山房吸收了苏杭庭院建筑艺术风格,园内有主体建筑4座,游廊式拱桥将园内分为东西两部分。

西有石砌河池,池南有临池别馆,池北有深柳堂;东有八角池和八角形玲珑水榭。

园内亭、台、池、馆与游廊、拱桥、假山、花径、围墙交错穿插,构成了幽深曲折、若隐若现的庭苑结构。

园中浮雕和建筑装饰皆精雕细琢,配以诗、书、画,使全园更添恬静、典雅情趣。

探访侧记:

不久前的一年春节,一家人去了余荫山房。

这次主要是“签到式”的,在门口照相以示到此一拜访而已,省时省钱。

由于是非周末时间,人员稀少,买票的动员我进去,停车场的管理员也要我把车停到停车场里,虽然我停在这里没有妨碍任何人与车,但终究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了。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后来在发现“培兰书院”时又经过一次,再次探访一下,只是觉得其墙边的一颗“凤凰木”甚是好看!

花絮——凤凰木

凤凰木,又名红花楹,原生非洲马达加斯加,在台湾、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均有分布。

台南市将其定为市花,汕头市的市花、厦门市、台南市、攀枝花市的市树。

落叶大乔木,高10—20m,胸径可达1m。

多做行道树。

为热带树种。

喜高温多湿和阳光充足环境,生长适温20—30°C,不耐寒,冬季温度不低于5°C。

514.潘家大院

潘家大院,在海幢街南华中路231号。

曾作海珠区机关幼稚园使用,现为海珠区老干局所在地。

南华西是广州的“岛中之岛”,坐落在海珠岛上,一条起于珠江、流向珠江的漱珠涌又将它四面环绕,有如世外之境。

乾隆年间,当时世界首富、十三行富商潘启看中这一带,於是起豪宅建宗祠,并修漱珠、环珠、跃龙三桥利交通,并将此地命名为龙溪乡。

潘氏落户后,南华西一带成了粤商富贾云集之地。

虽历经岁月沧桑,如今仍可依稀寻出当年的风貌往事。

最引人注目的潘氏花园,现在成了钢筋铁骨的广州市33中教学楼;曾被外国人赞叹胜过西方皇宫的潘家大院,天井仅剩两个,趟门犹在,满洲窗多已被普通玻璃代替。

除了被33中征用及四家工厂占用几千平方米外,潘氏大院另外700多平方米也被推倒重建后由区房管局出售,目前保留的老屋只有原来的神厅及其楼上部分,原花园的前廊也有部分。

附近潘家祠道、龙武裏、龙溪首约等许多巷子两边,处处可见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建筑,但完整保存的少之又少。

龙武里的房子几乎家家都有高高的红漆趟门,门廊由厚重的青石立起,门口以麻石铺地,有的还有清末的雕花阳台,但墙壁大多粉了石灰贴了瓷砖,甚至砌上红砖,已是现代模样。

因历史遗留问题,潘家大院一直无法管理。

目前位于龙庆北2号、龙溪南首17号—19号的潘家大院有太多的“东家”:

市33中、永兴物业公司、潘家后人。

而与之相呼应的潘家祠,则位于南华西街福安社区,已经在破“四旧”及“文革”期间被毁,现在剩下还不到原来1/8面积的600平方米还被间隔成了某染织公司的宿舍。

相对幸运的是位于南华中231号的潘家大屋,因为一直是由某机关单位使用,保存相对完好。

探访侧记:

只是去探访了南华中231号的潘家大屋,虽然不存在什么探访不探访的,因平均一天都要路过一次。

但节奏不一样:

我去上班时,它的大门还没有开;而在周末,它的大门已经关闭,故也只有远观之。

对于龙庆北2号、龙溪南首17号—19号的潘家大院,有时间再去看看。

515.冯家大院

冯家大院,在海珠区同福中路天庆里。

在海珠区历次的文物普查中,最有价值的建筑要数冯家大院。

冯家大院建于1910~1920年间,为白手起家的冯耀卿所建。

此屋造型宏大精工,是一座三开间三进深的屋宅,是“河南”过去有名的宅第。

因为它的存在,自然形成了四条小巷,周围的房屋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而它却大摇大摆地坐落于最中央,气宇轩昂。

冯耀卿父亲是个庙祝,母亲以纺织为生,家境贫困,13岁起便到一家商行当伙计。

在一次前往巴拿马商业总会举行的土特产交易会,发现竹器织物在国外很受欢迎,于是辞职专做竹器生意。

1906年,冯耀卿在广州创立了利丰贸易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华资贸易公司。

100多年过去了,利丰贸易公司也发展成为香港最大的贸易集团——利丰集团,其孙冯国经任集团董事长,同时兼任香港机场管理局主席。

据说,院内原貌曾有花园,园内有球场、舞厅、莲塘、凉亭、楼阁、奇花异草等,甚至在莲塘边上建起了一个舞台,逢年过节就搭台唱戏,引来四方看客。

此外,由正门起最深处的角落里还建有一栋幽静的小姐楼。

探访侧记:

探寻的难度系数是★★★。

本是应该与上次探访龙导新街“遁庐”一起探寻的,但准备工作没有做好!

从其前面走过的但没有引起注意,失之交臂。

由于有发现“龙导新街”的经历,这次去“天庆里”则是非常的容易,不一会就到了。

绕了一周也没有发现进入点,无论如何都进不去,连大院的门窗都被封住了。

感到好笑的是旁边的幼儿园(已经关闭),还真是往文物上贴瓷砖的。

走在干净油亮的青石板上,这座老宅仍隐约地通过其建材而显露当年豪宅气。

516.黄宝坚石屋

黄宝坚石屋,在文昌南路敬善里13号,始建于1912年,是一座典型的石室建筑,虽历经近百年,但总体建筑仍保存完整,长方体麻石垒砌成的大楼巍然挺立,楼高三层。

与普通的岭南建筑相比,石屋楼层间距比较大,首层约有4米高,大门两侧两根巨大的花岗岩圆柱十分气派。

石屋是用当年建圣心大教堂和海关大楼时剩下的石料建成的。

黄宝坚石屋的外观虽然是西式洋楼风格,但在内部装饰上则是岭南风格。

探访侧记:

探寻的难度系数是★★★。

资料说是在文昌路,但没有说文昌南路还是北路的,因此,从南往北,几乎将整条文昌路都找了个遍。

问题还在于为了迎接亚运,整条街的临街建筑,基本上都被包裹起来进行装修,“敬善里”小巷子就十分难找了,特别地又不知道它是文昌路的东边还是西边,很是辛苦!

文昌北路走了一半后,再经分析,觉得不太可能在更北处,毅然掉头!

问路也是难,一般人基本上不知道这小巷子的。

那就靠自己吧!

结果是在文昌路与长寿路交界之处往南再走不到100米的地方突然发现一疑似建筑,进去一看,果然如此!

只是其房门紧闭。

517.皋园、增园、达庐

皋园、增园、达庐,在东山区东皋大道。

三十年代的华侨和官僚所建的别墅洋楼,近代典型别墅建筑。

探访侧记:

其实去东皋大道是想去探访“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结果发现这些建筑有些风格的,也就照了几张照片。

后来才知它是皋园、增园、达庐,看来自己有些“识别”文物的眼光了,呵呵。

据说皋园、增园、达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此地段已列入广州市内部控制历史文化保护区,只是目前该区域烂路破屋比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