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培育提升行动计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868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园区培育提升行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产业园区培育提升行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产业园区培育提升行动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产业园区培育提升行动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产业园区培育提升行动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业园区培育提升行动计划.docx

《产业园区培育提升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园区培育提升行动计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业园区培育提升行动计划.docx

产业园区培育提升行动计划

产业园区培育提升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决定,坚持以园区建设为依托,以产业集聚为根本,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促进产业园区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加快培育产业特色突出、创业环境优、创新能力强的百亿、千亿级产业园区。

  二、主要目标

  大力培育百亿级产业园区。

到2025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达到百亿级产业园区52个,占全省产业园区总数的49%,主营业务收入约9489亿元,占全省产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的48%。

大力提升千亿级产业园区。

到2025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达到千亿级产业园区5个,占全省产业园区总数的4.7%,主营业务收入约8390亿元,占全省产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的43%。

到2025年,全省百亿级、千亿级产业园区合计达到57个,占全省产业园区总数的56%,主营业务收入合计约17879亿元,占全省产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的91%。

通过实施产业园区培育提升行动计划,全省产业园区经济总量明显增加,主导产业更加突出,体制机制更加灵活,对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三、重点任务

  

(一)强化项目支撑发展。

狠抓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建设,以大规模、高质量的项目建设,为产业园区稳定发展注入新动能。

  1.建立“专班+园区”“目标+考核”招商引资新机制。

按照产业、创新、招商、园区建设四位一体的要求,建立“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绩效考核”的招商引资队伍。

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2.狠抓重大项目招商引资。

大力实施定向招商、产业链招商、委托招商。

到2025年,列入培育百亿级计划的产业园区至少要引进3-5个投资超20亿元、列入培育千亿级计划的产业园区至少要引进2-3个投资超50亿元的产业项目。

  3.强化重大项目储备。

各产业园区要建立健全储备项目库、招商(签约、落地)项目库和招商目标客户资源库,形成项目策划储备、招商洽谈、签约落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各产业园区要谋划储备1-3个产业集群项目包和若干个PPP项目。

  4.突出全程跟踪服务。

对重大项目签约、注册、开工、投产、运营全程实行专人负责制、领办代办制,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各产业园区每年招商储备项目签约转化率达到50%以上、主导产业项目签约数量占总签约数量的30%以上、当年签约当年开工项目比率达到30%以上。

  

(二)强化产业集聚发展。

按照空间上集聚、业态上集群的要求,加快建链、强链、补链的步伐,进一步提升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度,打造一批在全国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品牌。

  1.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针对绿色食品、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化工、汽车、传统能源等重点产业,突出产业的纵向延伸和横向集聚,制定完善本产业园区“产业招商地图”“产业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着力引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补链型项目。

  2.细化产业集群规划。

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要求,制定本产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通过优化园区功能、完善产业链条、实施“腾笼换鸟”等方式,引导和推动相关产业向产业园区集中。

  3.强化功能性平台建设。

统筹利用省级项目资金,集中支持建设一批集政务服务、公共信息、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转移、融资服务和物流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服务平台。

  4.建设专业特色产业园区。

推行“产业园区+主题产业园”建设发展模式,围绕首位产业和主攻产业,以“区中园、园中园”等形式,在产业园区内建设和运营主题产业园。

引入社会资本负责主题产业园的设计、投资、建设、招商、运营和维护。

到2025年,鼓励列入培育百亿级计划的产业园区建设1-2个、列入培育千亿级计划的产业园区建设2-3个主题产业园。

推动列入培育千亿级计划的产业园区加强同港澳台地区及外国机构、企业、资本合作,建设运营国际合作园区。

  (三)强化创新驱动发展。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目标,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金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把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创新活力最强的区域。

  1.大力培育创新型产业。

列入培育百亿级计划的产业园区要研究制定建设1-2个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规划,列入培育千亿级计划的产业园区要研究制定建设2-3个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以上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规划。

  2.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企业研发后补助等政策措施,激发企业创新研发动能。

通过投融资机构绩效奖励,科技创业投资风险补偿等,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与高新技术成果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推进产业园区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建设,加速科技型企业的孵化培育,对符合条件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以后补助方式给予支持。

依托全省产业园区联合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构建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的科技型企业成长体系,到2025年,全省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000家以上。

(四)强化改革推动发展。

坚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以提高整体效能、方便企业办事为目标,着力破解制约产业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1.深化“放管服”改革。

各产业园区要优化营商环境,在“放管服”改革方面走在前列,依法精简投资项目准入手续,简化审批程序,下放省市级经济管理审批权限,实施先建后验管理新模式。

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改革,推行容缺审批、告知承诺制等管理方式。

列入培育百亿、千亿级计划的产业园区要按照程序开展符合其发展方向的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经验的复制,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便利化等重点领域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2.加大优化整合力度。

落实《黑龙江省开发区优化整合实施方案》,按照“一县一区”要求,对同一区域内未列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的产业基地、工业示范基地、产业区等小而散的多个开发板块,要全面完成整合,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实行统一管理。

  3.加快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

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产业园区管委会机关中层及以下干部和所属单位工作人员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

实行兼职兼薪、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方式。

产业园区按市场化原则开展招商、企业入驻服务等,在制定业绩考核办法时可以将招商成果、服务成效等纳入考核激励。

  4.加强法制保障。

加快出台《黑龙江省开发区条例》,明确各级各类产业园区的法律地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权限等事项,为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五)强化绿色转型发展。

全面推进产业园区智慧化、绿色化发展,进一步提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管理水平。

  1.全面推进智慧产业园区平台建设。

到2025年,努力使产业园区及区内企业全部接入智慧产业园区平台,同时实现与政务服务系统、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的互联互通,切实做到一张网络管服务。

  2.加快推进园区绿色升级。

加大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力度,实施环境优化改造工程。

列入培育千亿级计划的产业园区要力争创建一个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推进产业园区污水管网收集体系、固废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加快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测联网,实现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黑龙江省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专班下设百亿级、千亿级产业园区推进组,省商务厅负责推进组在百亿级、千亿级产业园区培育提升行动中的组织工作,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和支持政策的落实。

各市地政府要明确责任领导和工作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推进方案,分解落实目标任务,推进百千亿级产业园区培育提升工作。

  

(二)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

从全省产业园区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中安排一定债券支持列入百千亿级产业园区培育提升计划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园区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项目落地。

继续实施省级分享增量税收返还政策,安排产业园区所在市县,用于支持产业园区建设。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

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融资公司积极面向百千亿级产业园区提供投融资服务,鼓励百千亿级产业园区设立产业园区投融资平台、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支持百千亿级产业园区综合运用股权、债权、产业投资基金和资产证券化等新型融资工具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优先推荐百千亿级产业园区的企业到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

  (四)加强对百千亿级产业园区建设的考核督导。

建立百千亿级产业园区分类考核奖励机制,对产业园区绩效进行评估,确保任务分解到位、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附件:

1.列入提升千亿级计划产业园区情况表

     2.列入培育百亿级计划产业园区情况表

黑龙江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开发

及精深加工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决定,发挥矿产资源优势,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拉长育壮产业链,着力提升石油石化产业、煤电化产业、绿色矿产资源开发及精深加工产业规模和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将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产业打造成为万亿级产业集群,为建设工业强省奠定坚实产业基础。

  力争到2025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实现新突破,精深加工实现跨越式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相协调的格局基本形成。

石油石化板块,“油头”供给基础化工原料规模显著扩大、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发展;煤电化板块,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电、煤化发展步伐加快;绿色矿产资源及开发板块,优势矿产资源加快开发,精深加工规模化发展,形成16条上下游衔接紧密、供应链要素配置齐全、集聚程度高、特色优势鲜明的产业链,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开发及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成为全省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任务

  

(一)做大做强石油石化板块。

坚持利用自产原油和俄罗斯油气并重,依托重点企业同步做大“油头”、做强“化尾”,扩链、强链、补链并举,建设国家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石油化工生产基地。

  1.推进建设“百年油田”。

突出常规油精细勘探,加强致密油勘探,增加规模效益储量。

控制长垣油田水驱产量递减,攻关推广聚驱后及三类油层高效开发技术,加快外围难采储量有效动用,提高油田精准开发水平。

积极向页岩油气等领域进军,在松辽盆地开展相关试验,提高页岩油技术采收率,为建成大庆页岩油规模生产基地做好技术准备。

力争2025年国内生产原油2500万吨。

  2.扩大“油头”增加基础化工原料供给规模。

加快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建设,2020年底前建成投产。

推动阿穆尔—黑河边境油品储运和炼化综合体项目尽快开工。

推动现有原油加工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少产成品油,增加化工原料产出,为发展“化尾”提供更多基础化工原料。

继续争取国家增加中俄管道原油在我省加工量,支持我省企业扩大俄罗斯原油进口,配套建设大型石化项目。

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增基础化工原料500万吨左右,原油年加工量由目前的1930万吨增加到2580万吨以上,其中,加工俄油达到500万吨,力争达到750万吨以上。

  3.做强“化尾”产业链。

组织大庆、安达等地加强招商引资,引入战略投资者,切实抓好大庆石化项目新增基础化工原料下游加工项目建设,围绕黑河综合体等项目新增基础化工原料,谋划建设精深加工项目。

重点发展4条石化产业链,推动基础化工原料向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延伸发展。

乙烯产业链,建设吉化集团星云化工环氧乙烷、乙二醇项目,招商建设三元乙丙橡胶、α-烯烃等精细化工项目。

丙烯产业链,建设吉化集团星云化工苯酚/丙酮、双酚A、聚碳酸酯项目和大庆昊庆化工丙烯腈、丙酮氰醇、甲基丙烯酸甲酯项目,招商建设碳纤维、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等精细化工项目。

碳四产业链,建设大庆宏伟庆化醚后碳四深加工项目,招商建设聚异丁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精细化工项目。

芳烃产业链,建设大连海润集团甲苯歧化、二甲苯异构化项目,招商建设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精细化工项目。

  4.深入实施“气化龙江”。

支持大庆油田实施“以气补油”战略,立足松辽气田,加大天然气勘探,提交规模效益储量。

积极发展深层气、稳定中浅层气和伴生气,努力在致密气开发上实现重大突破,力争2025年天然气产量达到70亿立方米。

配合国家做好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

推动全省天然气管网、储气设施、城市管网项目建设,加快天然气在城镇燃气、工业燃料、交通运输、天然气发电及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领域的推广利用。

  5.加快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项目承载能力。

推进大庆兴化、林源、宏伟3个园区和安达开发区万宝山、高新化工新材料2个区块建设,高标准完善化工园区规划。

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化尾”项目承载和集聚能力。

推动各园区开展“隔墙供应”招商,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完善石油化工供应链体系,园区产业实现上下游吃配、循环互补、集群式发展。

提高安全和环保门槛,杜绝存在安全、环保隐患的企业入驻园区。

  

(二)创新发展煤电化板块。

巩固提升煤炭生产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激活煤电煤化存量资源,谋划建设煤电煤化项目,建设绿色现代煤电化基地,推动煤城发展转型。

  1.巩固提升煤炭开采能力。

加强煤炭资源勘探勘查,以双鸭山—虎林、七台河、鸡西、鹤岗四大煤炭开采区深部及外围区域为重点,加大勘查力度,增强煤炭开发资源保障。

加快煤炭结构优化升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改造,盘活一批符合条件中小型煤矿。

积极发展先进产能,利用国家产能置换政策,加快集约、高效、安全现代化煤矿建设,重点建设鹤岗鸟山煤矿、宝清朝阳露天煤矿等6个在建项目,谋划建设鸡西合作立井、双鸭山东辉、七台河宝泰隆马场、孙吴四季屯等项目,力争到2025年,煤炭产量由6198万吨提高到7000万吨。

  2.清洁高效发展煤电转化。

充分发挥现有装机效益,加快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优化新增电源布局,推广应用清洁高效燃煤技术,发展清洁高效煤电。

建设清洁高效坑口电站,推动神华宝清2×60万千瓦机组2019年底前建成投产,积极谋划神华宝清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项目。

坚持以热定电,发展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鼓励工业园区集中规划用热用汽项目、公用热电联产机组,推进列入国家规划的热电联产项目尽快开工,加快燃料乙醇等粮食精深加工项目园区配套热电联产项目建设。

  3.培育壮大煤化工产业。

优化煤炭资源配置,探索煤炭开采企业与煤化工企业合作的有效途径,谋划建设大型现代化煤化工项目,延伸发展煤化工精深加工产业链。

支持双鸭山、鹤岗等有条件的地区,加强与央企和大型民企对接,招商引入煤化工领军企业,争取利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第三代甲醇制烯烃等先进技术,谋划建设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延伸发展烯烃下游产品生产,实现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的突破。

加强与中海油集团合作,推动鹤岗华鹤公司建设乙二醇、复合肥等项目,做大煤制化肥产业链。

推动龙煤天泰10万吨煤制芳烃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打造煤制芳烃产业链。

加快建设神华宝清20万吨腐殖酸、褐煤蜡项目,配套发展复合肥、蜡制品等下游产品生产,打造腐殖酸、褐煤蜡产业链。

推动鸡西市、鹤岗市、七台河市等地激活焦化存量资源,有序建设焦化项目,整合炼焦副产品延伸发展精深加工,建设煤焦油深加工、焦炉煤气制LNG、焦炭气化制甲醇等项目,发展煤焦产业链。

  4.建设重点煤化工园区。

完善鹤岗市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规划,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煤化工产业集聚,打造现代煤化工示范园区。

推动双鸭山市依托宝清县朝阳煤矿、双河镇煤矿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完善基础设施,落实要素条件,以煤炭开采、煤电转化、煤化工、石墨和铝材料生产为重点,建设煤电化材产业园。

  (三)积极拓展绿色矿产资源开采和精深加工板块。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加快建设一批“探采加”一体化大项目,建设绿色矿山,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省内加工转化率,实现绿色矿产资源开采和精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1.加强地质勘查工作。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有序推进基础地质调查、异常查证和深度勘查工作,对以往地质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分类推进地质勘查三年专项行动找矿成果,将具备条件的设立探矿权,增加矿产资源后备储量。

构建多元投资找矿格局,加快1203个既有探矿权勘探,尽快实现探转采,为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建设提供资源基础。

突出抓好铜、钼、铁、铅锌、金、银、煤炭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工作,加快推进林口西北楞石墨矿等重大找矿成果的转化利用,支持做好多宝山铜矿、羊鼻子铁矿等老矿山深部及外围勘查开发工作。

  2.做强做大石墨产业链。

发挥我省石墨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着力在行业领军企业招引、关键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建设、应用产品制造推广上实现重大突破,把我省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石墨产业生产研发基地。

壮大储能、密封散热、超硬、石墨烯、特种、耐火和尾矿综合利用等产业链,配套发展供应链和服务链,重点打造哈尔滨高端产品研发及制造中心,鸡西、鹤岗石墨生产加工基地,牡丹江、七台河、双鸭山石墨特色产业聚集区,使石墨产业成为集石墨采选、精深加工、下游制品及科研开发于一体的千亿级产业。

  3.壮大钢铁产业链。

编制完成《全省钢铁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钢铁产业布局、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为全省钢铁产业发展提供引领。

依托建龙集团,坚持专业化、规模化、差异化的发展方向,建设伊春建筑用钢生产基地、双鸭山无缝钢管生产基地、富拉尔基特钢生产基地、阿城带钢生产园区,配套发展压延制品精深加工、废钢资源回收利用、焦炭化工、余热利用、商贸物流、研发服务等新业态,做大钢铁产业,实现千万吨规模、千亿元产值的“双千”目标。

  4.培育壮大铜产业链。

以黑河、齐齐哈尔为重点,加快多宝山铜矿、陆玖铜矿建设,尽快启动铜山铜矿建设,推进紫金矿业集团齐齐哈尔15万吨铜冶炼厂尽快投产,填补我省电解铜生产空白。

围绕铜材下游制品谋划深加工项目,逐步发展铜高精板带、高效热交换铜及铜合金管材、方矩形等特种异型铜及铜合金管材、铜合金棒材等高端材料及部件,打造铜选矿—铜冶炼—铜加工产业链。

  5.培育发展钼产业链。

发挥钼矿资源优势,推进伊春鹿鸣稳产达产,谋划建设大兴安岭岔路口特大型钼矿。

谋划建设大型钼精深加工项目,延伸发展氧化钼、钼金属喷涂材制品、钼酸铵等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全国重要的钼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6.发展煤电铝产业链。

利用我省煤炭资源和铝加工产业基础,吸引中铝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合作谋划建设50万吨煤电铝一体化项目。

建设龙江(国际)铝镁产业园,加快大庆豫港龙泉等深加工项目,壮大铝加工产业链。

  7.培育发展特色矿产产业链。

科学统筹资源,推动各类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依托黑河、大兴安岭等地金矿资源,建设贵金属矿产开发产业。

依托五大连池矿泉水、克东县弱碱水、绥化富硒水、大小兴安岭含锶水等优质矿泉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建成国家重要的高端矿泉水生产基地。

依托依安高岭土资源和龙江、讷河陶瓷生产辅料资源,发展陶瓷产业。

  三、保障措施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深入推进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科技创新,形成推动产业集群建设的工作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级层面成立推进工作专班,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发改、工信、自然资源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市(地)政府(行署)和省直有关单位分管负责人任成员,全面部署推进矿产开发和精深加工产业发展。

各地要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实行三级联动,落实落靠各地政府推进产业集群建设的主体责任。

  

(二)推动项目谋划生成落地。

加强矿产资源精深加工项目谋划工作,从产业链延伸、生产要素供给配套、优化资源配置、与矿业龙头企业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路径,谋划生成产业项目。

建立省级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项目储备库,将各地谋划的亿元以上项目入库,实施动态管理。

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在项目审批核准、用地审批、环境评价、安全生产等前期手续办理上提供便利服务,在融资贷款、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项目尽快落地。

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全省“百大项目”,从省级层面集中推进。

各地要建立从项目谋划到投产达效的全生命周期推进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推动产业项目增量提质。

  (三)开展专项招商引资行动。

创新招商理念和方式方法,各地要制定招商台账,实施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专业招商、联合招商,采取“专班+园区”“目标+考核”的招商机制,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加强与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对接,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和战略投资者,严把环保安全关,加快集聚建设一批石化、煤化、矿产重大产业项目。

  (四)加强要素保障。

通过按照规定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清理盘活闲置土地、年度用地计划倾斜等途径,增加项目建设土地供给。

通过输配电价改革、推动电力市场化交易、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支持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开展电力直接交易、指导企业合理选择基本电价计费方式等多种措施,降低综合用电成本。

加强供水设施建设,增加供水能力,努力降低供水价格。

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降低担保费用,支持企业融资。

鼓励企业多元化融资,对成功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私募债等直接融资工具的企业,按相关政策予以补贴。

充分利用现有专项资金和各类产业基金,加大对矿产项目建设支持。

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在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时给予倾斜。

  (五)增强创新能力。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面提升矿产资源开发技术创新能力,力争在重大关键技术创新上实现突破。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谋划建设国家级黑龙江石墨新材料实验室,推动国家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省石油装备工程中心、省气体采油工程中心、宝泰隆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建设,鼓励黑龙江省乐新石墨烯研究院、浩市公司中乌碳晶体重点联合实验室、奥宇集团高导热石墨材料院士工作站等企业科研机构增强创新能力。

鼓励发展行业联盟,组织科研机构和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围绕矿产资源开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技术攻关。

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搭建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畅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渠道。

鼓励各地政府和相关企业建立专业孵化器,组织梳理三大板块领域科研成果,落实各类支持补助资金政策,推动成果孵化转化,加快形成新的市场主体和新的产业项目。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我省“头雁”行动方案,结合各类高水平创新平台研究方向和矿产资源企业发展需求,培养、稳定、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团队,形成梯次人才队伍,对企业创新发展急需并满足相关政策标准的企业人员、高技能人才,落实各项引才激励政策,给予相关奖金资助奖励,创造安心、安身、安业的人才环境。

强化职业教育培训,打造高素质产业技术工人队伍。

  (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充分运用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实施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深入优化行政流程,建立绿色审批和绿色服务通道,提高审批效率和效能。

全面落实《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加大对破坏营商环境问题查处问责力度,形成有利于企业长成、项目落地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