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小结及各章补充习题及单独答案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770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化学小结及各章补充习题及单独答案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分析化学小结及各章补充习题及单独答案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分析化学小结及各章补充习题及单独答案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分析化学小结及各章补充习题及单独答案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分析化学小结及各章补充习题及单独答案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小结及各章补充习题及单独答案评.docx

《分析化学小结及各章补充习题及单独答案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化学小结及各章补充习题及单独答案评.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析化学小结及各章补充习题及单独答案评.docx

分析化学小结及各章补充习题及单独答案评

分析化学补充习题

第3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1基本概念:

(1)准确度;

(2)精密度;(3)系统误差;(4)偶然误差;(5)误差;(6)偏差;

2基本计算公式:

(1)绝对误差:

(2)相对误差:

(3)绝对偏差:

;相对偏差:

(4)相对平均偏差:

(5)极差:

(6)标准偏差:

S=

(7)相对标准偏差(RSD):

(8)变异系数(CV):

(9)格鲁布斯法计算公式:

T计算=(10)Q检验法计算公式:

Q计算=

(11)F检验法计算公式:

F计算=(12)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计算公式:

μ=

(13)用t检验法进行平均值与标准值的比较的计算公式:

t计算=

(14)判断两组数据或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的数据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方法:

先用F检验法检验数据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如果不存在,再用t检验法检验其计算公式:

t计算=(其中SP=)

(15)减免误差的方法包括:

3.下列情况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如何消除?

(1)称量试样时吸收了水分;

(2)试剂中含有微量被测组分;(3)重量法测定SiO2时,试样中硅酸沉淀不完全;(4)称量开始时天平零点未调;(5)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估计不准;(6)用NaOH滴定HA,选酚酞为指示剂确定终点颜色时稍有出入;

答:

(1)系统正误差,可在110℃左右干燥后再称量。

(2)系统正误差,可通过扣除试剂空白或将试剂进一步提纯加以校正。

(3)系统负误差,可将沉淀不完全的微量Si,用其他方法(如比色法)测定后,将计算结果加入总量。

(4)系统误差,每次称量前调零。

(5)偶然误差。

(6)偶然误差

4.选择题:

(1)对某试样进行3次平行测定,其平均含量为0.3060。

若真实值为0.3030,则(0.3060-0.3030)=0.0030是

()误差。

A.相对误差B相对误差C绝对误差D绝对偏差

(2)甲乙二人同时分析一矿物中含硫量,每次采样3.5g,分析结果的平均值分别报告为:

甲:

0.042%;乙:

0.04201%,问正确报告应是:

()

A甲、乙二人报告均正确;B甲的报告正确;C甲、乙二人报告均不正确;D乙的报告正确

(3)分析某样品得到四个分析数据,为了衡量其精密度优劣,可用()表示。

A相对误差;B绝对误差;C平均偏差;D绝对偏差

(4)用新方法测定标准样品,得到一组测定值,要判断新方法是否可靠,应该使用()

A.Q检验;B.G检验;C.F检验;D.t检验

(5)可用于减少测定过程中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A.进行对照试验;B.进行空白试验;C.进行仪器校正;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6)以加热驱除水分法测定CaSO4∙1/2H2O中结晶水的含量时,称取试样0.2000g,已知天平称量误差为±0.1mg,分析结果的有效数据位数应为(CaSO4:

136.14;H2O:

18.02)()

A一位;B二位;C三位;D四位

(7)指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表述:

A置信度越高,测定的可靠性越高;B置信度越高,置信区间越宽;

C置信区间的大小与测定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D置信区间的位置取决于测定的平均值;

(8)实际分析工作中分析结果的好坏,常用精密度而不用准确度表示,其原因是()

A精密度反映系统误差的大小;B精密度反映准确度的好坏;

C无法测得准确度;D精密度代表相对误差;

(9)在定量分析中通常采用“多次平行测定、取平均值”的方法确定待测组分的含量,其目的是()

A消除系统误差;B消除偶然误差;C减少偶然误差;D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10)从精密度好就可以断定分析结果的可靠的前提是()

A随机误差小;B系统误差小;C平均误差小;D相对偏差小;

5.判断题:

1.用指示剂法确定终点时,由于指示剂选择不当所造成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

2.对某试样进行三次平行测定,其平均含量为25.65%,而真实含量为25.35%,则其相对误差为0.30%。

()

3.绝对误差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

()

4.无限次测量的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

5.用万分之一的天平进行减量法称量0.05g、0.2g物体时,引起的相对误差相同。

()

 

第4章化学分析法概述

1.基本概念:

(1)化学计量点;

(2)滴定终点;(3)滴定误差;(4)指示剂;(5)标准溶液;(6)滴定度;

2.基本计算公式:

(1)滴定分析的化学计量关系:

aA+bB=cC+dD,其中a,b,c,d为计量系数,则:

以nA、nB来表示时公式为:

以VA、mB来表示时公式为:

(2)滴定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式为:

(3)溶液中物质的量:

nB=

3.选择题:

(1)用25mL移液管移取得溶液体积(单位:

mL)应记录为:

A25;B25.0;C25.00;D25.0000

(2)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达到0.1%,使用常量滴定管滴定时,耗用标准溶液的体积应控制在()

A10mL;B10~15mL;C20~30mL;D40~50mL

(3)已知K2Cr2O7溶液浓度C(K2Cr2O7)=0.02000mol/L,此溶液对铁的滴定度

为:

A0.006702g/mL;B0.001340g/mL;C0.003351g/mL;D0.004021g/mL

(4)用同一KMnO4标准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FeSO4溶液和H2C2O4溶液,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相等,FeSO4溶液与H2C2O4溶液物质的量的浓度C(mol/L)的关系是

ACFeSO4=CH2C2O4;B2CFeSO4=CH2C2O4;CCFeSO4=2CH2C2O4;D4CFeSO4=CH2C2O4;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指示剂的变色点即为化学计量点B分析纯的试剂均可作基准物质

C定量完成的反应均可作为滴定反应D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称为标准溶液

(6)某基准物A的摩尔质量为500g/mol,用于标定0.1mol/L的B溶液,设标定反应为:

A+2B==P,则每份基准物的称取量应为()克。

A0.1~0.2B0.2~0.5C0.5~1.0D1.0~1.6

(7)分别用浓度CNaOH=0.1000mol/L和C(KMnO4)=0.02000mol/L的两种标准溶液滴定质量相同的KHC2O4·H2C2O4·2H2O时,消耗两种标准溶液的体积关系为()。

A4VNaOH=3VKMnO4BVNaOH=5VKMnO4

CVNaOH=VKMnO4D3VNaOH=4VKMnO4

(8)某基准物A的摩尔质量为200g/mol,,用于标定0.1mol/L的B溶液,反应为2A+B=C,则每份基准物的称取量宜为()克。

A0.1~0.2B0.4~0.6C0.8~1D1.4~1.6

(9)每升K2Cr2O7标准溶液含5.442克K2Cr2O7,此标液对Fe3O4的滴定度为()g·mL-1。

A0.02570B0.008566C0.004283D0.01285

(10)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不相符引起的误差称为()。

A随机误差B方法误差C终点误差D试剂误差

4.判断题:

(1)当用HCl标准溶液滴定CaCO3时,计量点时有n(CaCO3)=2n(HCl)。

()

(2)凡是基准物质均可直接配制成标准溶液。

()

(3)滴定分析中的标准溶液是已知浓度的溶液,也叫滴定剂。

()

(4)在定量分析过程中,如所用化学试剂中含有待测成分,则最后的分析结果会偏低。

()

(5)滴定度是指1mL标准溶液中所含物质的质量。

()

(6)在滴定分析中指示剂变色时说明计量点到达。

()

(7)在被测试液中,加入已知量过量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反应完全后,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第一种标准溶液的余量,这种滴定方法为返滴法。

()

第5章酸碱滴定法

1基本概念:

(1)酸碱滴定曲线;

(2)滴定突跃;(3)分布系数;(4)缓冲溶液;

2基本理论:

(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3)选择指示剂的原则:

(4)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5)酸碱滴定的可行性:

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时,若,此酸碱可被准确滴定。

(6)弱酸碱分布系数的大小取决于:

,与溶液的有关,与物质的无关。

3基本计算公式:

(1)一元弱酸的分布系数(δ0、δ1)计算公式分别是:

(2)二元弱酸的分布系数(δ0、δ1、δ2)计算公式分别是:

(3)三元弱酸的分布系数(δ0、δ1、δ2、δ3)计算公式分别是:

、、、

(4)强碱滴定一元强酸时溶液pH值的计算:

溶液pH的初始值可由酸的浓度求得:

pH=

加入滴定溶液后,在化学计量点前,按下式计算溶液的pH值:

化学计量点时,按下式计算溶液的pH值:

化学计量点后,pH值依据加入碱的过剩量确定,按下式计算溶液的pH值:

(5)强碱滴定一元弱酸时溶液pH值的计算:

溶液pH的初始值可由一元弱酸的浓度和ka求得:

[H+]=

在化学计量点前,向弱酸中加入碱时,在被滴定溶液中,形成缓冲体系。

缓冲溶液两个组分的总浓度可分别计算得:

c盐=,c酸=因此滴定溶液的pH值按下式计算:

化学计量点时,盐在水溶液中水解,计算pH值则先按下式计算溶液的[OH-]:

[OH-]=

化学计量点后,pH值依据加入碱的过剩量确定,按下式计算溶液的pH值:

(6)有一碱液,可能是NaOH或Na2CO3或NaHCO3或为它们的混合物溶液。

若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酚酞终点时,耗去盐酸V1ml,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到终点,又耗去盐酸V2ml,则判断该碱液的组成为:

当V1>V2时,为,其混合碱的百分含量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当V1

当V1=V2时,为其混合碱的百分含量的计算公式分别为;当V1=0,V2>0时,为;其混合碱的百分含量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当V2=0,V1>0时,为其混合碱的百分含量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3.选择题:

(1)下列纯物质中可以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AKMnO4BNa2B4O7·10H2OCNaOHDHCl

(2)要使1升0.2000mol/L的盐酸对NaOH的滴定度为0.005000g/mL,应加入()mL水稀释。

A200B400C600D900

(3)下列各组酸碱对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AH2CO3-CO32-BH3O+-OH-CHPO42—PO43-DNH3+CH2COOH-NH2CH2COO-

(4)0.01mol/L某一元弱酸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是

AKa10-6;BKa10-8;CKb10-6;DKb10-8

(5)以含有CO2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HCl溶液,以酚酞作指示剂,测定结果()

A偏高;B偏低;C不受影响;D不能判断

(答:

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而形成Na2CO3,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Na2CO3按一定量的关系与HCl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酞变色时还有一部分NaHCO3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偏高)

(6)下列溶液哪些不能用HCl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ANa2CO3(H2CO3的Ka1=4.210-7,Ka2=5.610-11);BNa2B4O710H2O(H2BO3的Kb=5.810-10);

CNaOH;DHCOONa(HCOOH的Ka=1.810-4);

(7)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同浓度的HCl溶液,若两者的浓度均增大10倍,以下叙述滴定曲线pH突越大小,正确的是:

A化学计量点前0.1%的pH减小,后0.1%的pH增大;B化学计量点前后0.1%的pH均增大;

C化学计量点前后0.1%的pH均减小;D化学计量点前0.1%的pH不变,后0.1%的pH增大。

(8)以下0.1mol/L溶液稀释10倍时pH值改变最小的是

ANH4AcBNaAcCHAcDHCl

(9)用0.1000mol/LHCl滴定同浓度的NH3溶液至化学计量点时的质子平衡方程式()

A[H+]=[NH3]+[OH-]B[H+]+[NH4+]=[OH-]

C[H+]=[Cl-]+[OH-]D[H+]+[NH4+]=[Cl-]+[OH-]

(10)某二元弱酸的pKa1~pKa2是3.00和7.00。

pH=3.00的0.20mol/LH2B溶液中,HB-的平衡浓度是

A0.15mol/L;B0.050mol/L;C0.10mol/L;D0.025mol/L

(11)用凯氏法(消化蒸馏法)测定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属于

A酸碱滴定法B沉淀滴定法

C氧化还原滴定法D配位滴定法

4.判断题:

(1)滴定pH值相等的等体积NaOH溶液和氨水溶液所需盐酸的量是不相同的。

()

(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

()

(3)用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时,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终点的pH=7.0。

()

(4)配制0.1000mol/L的NaOH标准溶液必须用分析天平称量分析纯的固体NaOH。

()

(5)作为基准试剂,应符合的条件之一是试剂要为化学纯。

()

(6)若滴定剂和被测物浓度减小10倍,则强酸滴定强碱的pH突跃范围减小1个pH单位。

()

 

第6章配位滴定法

1基本概念:

(1)酸效应;

(2)酸效应系数;(3)副反应系数;(4)配位效应;(5)条件稳定常数;(6)金属指示剂;

(7)指示剂的僵化;(8)指示剂的封闭;

2基本理论:

(1)EDTA存在的七种形式:

(2)金属指示剂必须具备的条件:

(3)单一金属离子能否准确滴定的条件:

(4)混合离子分别选择性滴定的条件:

(5)配位滴定中常用的掩蔽方法:

3基本计算公式:

(1)副反应系数:

(2)条件稳定常数:

3.选择题:

(1)用凯氏法(消化蒸馏法)测定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属于()。

A酸碱滴定法;B沉淀滴定法;C氧化还原滴定法;D配位滴定法

(2)用EDTA滴定Ca2+、Mg2+,采用铬黑T为指示剂,少量Fe3+的存在将导致()。

A指示剂被封闭;B在计量点前指示剂即开始游离出来,使终点提前;

C使EDTA与指示剂作用缓慢,使终点提前;D与指示剂形成沉淀,使其失去作用

(3)可用控制酸度的方法分别滴定的一组金属离子是()。

ACa2+和Mg2+;BAl3+和Zn2+;CCu2+和Zn2+;DPb2+和Mg2+

(4)为了测定水中Ca2+和Mg2+的含量,以下消除少量Fe2+和Al3+干扰的方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于pH=10的氨性溶液中直接加入三乙醇胺;

B于酸性溶液中加入KCN,然后调至pH=10;

C于酸性溶液中加入三乙醇胺,然后调至pH=10的氨性溶液;

D加入三乙醇胺时,不需要考虑溶液的酸碱性。

(5)由于EDTA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小,在滴定分析中使用它的二钠盐,此二钠盐的表示式为:

ANa2H4Y2H2OBNa2H2YCNa2HY42H2ODNa2H2Y2H2O

(6)以EDTA为滴定剂,下列叙述中哪一种是错误的?

A在酸度较高的溶液中,可以形成MHY配合物;

B在碱性较高的溶液中,可以形成MOHY配合物;

C不论形成MHY或MOHY配合物,均有利于滴定反应;

D不论溶液pH值的大小,只形成MY一种形式配合物。

(7)配位滴定中,若K¢fMIn>K¢fMY,会出现()。

A指示剂的封闭现象B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C指示剂的氧化变质现象D终点提前现象

(8)林旁(Ringbom)曲线即EDTA酸效应曲线不能回答的问题是:

A进行各金属离子滴定时的最低pH值;

B在一定pH值范围内滴定某种金属离子时,哪些离子可能有干扰;

C控制溶液的酸度,有可能在同一溶液中连续测定几种离子;

D准确测定各离子时溶液的最低酸度。

(9)在EDTA配位滴定中,Fe3+、Al3+对铬黑T指示剂有

A僵化作用;B氧化作用;C沉淀作用;D封闭作用

(10)若EDTA滴定M反应为

 

以下表示正确的是:

Ac(M)=[M’]+[MY]Bc(M)=[M]+[M’]+[MY]

Cc(M)=[MA]+[MY]Dc(M)=[M]+[MA]

4.判断题:

(1)在EDTA配位滴定中,溶液的pH值越大,EDTA的酸效应系数越大。

()

(2)金属指示剂本身的颜色与其金属配合物的颜色应当相同。

()

(3)在配位滴定中,EDTA与金属离子一般以1:

1的摩尔比反应的。

()

(4)金属指示剂配合物MIn与游离指示剂In的颜色应明显不同。

()

(5)若两种金属离子所形成配合物的K值相差不大,同样可以用控制酸度的办法达到分别滴定的目的。

()

(6)由于EDTA分子中含有氨氮和羧氧两种配位能力强的配位原子,所以它能和许多金属离子形成环状结构的配合物,且稳定性较高。

()

(7)因1个EDTA分子中有6个配位原子,故1个EDTA分子可满足6个金属离子的配位需要。

()

(8)配位滴定中酸效应的产生是由于溶液酸度降低,使得金属离子浓度降低,进而降低了MY的稳定性。

()

第7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1基本概念:

(1)条件电位;

(2)自身指示剂;(3)诱导反应;

2基本理论:

(1)条件平衡常数计算公式:

(2)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条件平衡常数越大。

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要用于滴定分析,当电子转移数为n1=n2时,必须满足:

lgK’=;当电子转移数为n1≠n2时,必须满足:

lgK’=。

(3)化学计量点时电位值的计算公式:

jSP=(4)氧化还原指示剂包括三种:

(5)KMnO4法是强得氧化剂,在中性或弱酸、弱碱性条件下的反应产物为:

;在强酸性条件下的反应产物为:

;在强碱性条件下的反应产物为:

标定KMnO4标准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

(6)用K2CrO7标准溶液测定Fe2+的反应方程式为:

(7)碘量法中用K2CrO7标准溶液的标定Na2S2O3的反应方程式为:

(8)用间接法配制下列标准溶液,为标定其浓度,可选择何种基准物和指示剂?

标准溶液

基准物

指示剂

EDTA

KMnO4

Na2S2O3

HCl

NaOH

3.选择题:

(1)为下列物质含量的测定选择适当的标准溶液

CuSO4()

Na2C2O4()

FeSO4()

Na2S2O3()

AK2Cr2O7标准溶液;BKMnO4标准溶液;CNa2S2O3标准溶液;DI2标准溶液

(2)下列关于条件电极电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条件电极电位是任意温度下的电极电位;B条件电极电位是任意浓度下的电极电位;

C条件电极电位是电对氧化态和还原态浓度均等于1mol/L时的电极电位;

D条件电极电位是在一定条件下,电对氧化态和还原态总浓度均为1mol/L,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影响的实际电极电位;

(3)用KMnO4法测定Ca2+含量,采用的是

A间接滴定法;B直接滴定法;C返滴定法;D置换滴定法

(4)用KMnO4法测定Fe2+含量,若用盐酸酸化,测定结果将

A偏低;B不受影响;C偏高;D无法判断

(5)用0.02mol/LKMnO4溶液滴定0.1mol/LFe2+溶液和0.002mol/LKMnO4溶液滴定0.01mol/LFe2+溶液,两种情况下滴定突跃大小将

A相同;B浓度大突跃就大;C浓度小的突跃大;D无法比较

(6)用同一KMnO4标准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FeSO4和H2C2O4溶液,耗用的标准溶液体积相等,则FeSO4与H2C2O4两种溶液的浓度之间的关系为

A2c(FeSO4)=c(H2C2O4);Bc(FeSO4)=2c(H2C2O4);

Cc(FeSO4)=c(H2C2O4);D5c(FeSO4)=c(H2C2O4);

(7)在碘量法中,为了准确测定Cu,必须加入KSCN,加入KSCN溶液时要在

A酸化后;B滴定至一半后;C近终点时;D什么时候均可

(8)Ox-Red电对,25℃时条件电位(

)等于

A.B.

C.D.

(9)氧化还原滴定中为使反应进行完全(反应程度>99.9%),必要条件为

A.

B.

C.

D.

(10)氧化还原滴定中化学计量点的计算公式为

A.

B.

C.

D.

4.判断题:

(1)碘量法就是以碘作为标准溶液的滴定方法。

()

(2)任意两电对都可以通过改变电对电对的浓度来改变反应的方向。

()

(3)氧化还原滴定中,只要反应达到平衡,理论上就可以用任何一个电对的能斯特方程计算溶液的电极电位。

()

(4)K2Cr2O7的标准电极电位相对较低,因此在滴定中一般不受Cl-得影响。

()

(5)在诱导效应中,虽然诱导体参与反应变成其他物质,但它不消耗滴定剂。

()

(6)氧化还原滴定能否准确进行主要取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大小。

()

5.问答题

(1)某同学配制0.02mol∙L-1Na2S2O3500mL,方法如下:

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

Na2S2O3·5H2O2.482g,溶于蒸馏水中,加热煮沸,冷却,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摇匀,保存待用。

请指出其错误。

(2)某同学如下配制0.02mol∙L-1KMnO4溶液,请指出其错误。

准确称取1.581g固体KMnO4,用煮沸过的蒸馏水溶解,转移至500mL容量瓶,

稀释至刻度,然后用干燥的滤纸过滤。

 

第8章沉淀滴定法

1基本理论:

(1)沉淀滴定法的测定原理及应用比较:

类型

摩尔法

佛尔哈德法

法扬司法

指示剂

滴定剂

滴定反应

指示反应

滴定条件

滴定对象

注意事项

3.选择题:

(1)AgNO3滴定NaCl时,若浓度均增加10倍,则突跃pAg增加

A.1个单位B.2个单位 C.10个单位  D.不变化

(2)佛尔哈德法测定时,防止测定结果偏低的措施是

A.使反应在酸性中进行B.避免AgNO3加入过量

C.加入硝基苯D.适当增加指示剂的用量

(3)用佛尔哈德法测定下列试样的纯度时,引入误差的比率最大的是

A.NaClB.NaBrC.NaID.NaSCN

(4)以某吸附指示剂(pKa=4.0)作银量法的指示剂,测定的pH应控制在

A.pH<4.0B.pH>4.0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