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庄村doc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812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庄村doc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庄村doc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庄村doc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庄村doc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庄村doc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庄村doc2.docx

《西庄村doc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庄村doc2.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庄村doc2.docx

西庄村doc2

双池镇西庄村委“十二五”发展规划

(草案)

“十二五”规划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科学地制定好“十二五”规划是关系我村未来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根据县委、政府“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

案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现制定西庄村委“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强村富民为目标,坚持更新规划理念,突出产业重点,理清发展思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我村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现状与发展战略

  西庄村委位于交口县双池镇西部,由7个自然村组成,人口2000多人,土地面积2.4万余亩,耕地面积占约17%左右。

辖区现有洗煤厂1座,农民收入以劳务输出、养殖、服务业为主,近年来人均收入达1000—2000余元。

现整个行政区域除西庄村外,其余6个自然村由于涉及资源露天开采,目前各项生产活动基本停止,亟待整村移民。

从西庄村委的实际情况来看,制约我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

一是产业结构单一。

长期以来,主要以煤炭生产为主导产业,产业极为粗放,农业基础则十分薄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比重极不协调;二是相对双池东部地区来讲,人口综合素质偏低,基本沿袭着靠山吃山的小农经济生活方式,发展意识不强;三是特有的西庄村民俗建筑群和红色旅游项目由于缺乏资金,尚未得到有效开发,规模难以壮大,至今未形成有效产业。

“十二五”期间,结合整体搬迁移民工程实施的良好机遇,我们将全面实施“旅游立村,产业富村,文化兴村”三大发展战略,立足优势,发挥特色,注重规划,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物质科学文化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大旅游、大集散地建设为载体,以集体经济为支撑,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纽带,以加强龙头骨干企业、高效农业、大旅游、大集散地建设为工作重点,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把我村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目标和任务

  西庄村委“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

以经济和社会跨跃式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大力发展西庄村民俗建筑群和红色旅游,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

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力争经过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把西庄村建设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村民富裕的小康村。

  根据上述目标,到2015年全村主要预期指标是:

到2015年,力争人均年纯收入增至5000元。

村民素质整体提高,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在此基础上向更高目标迈进。

 

四、具体规划及设想

  

(一)整合资源,着力实施旅游立村战略

通过对西庄民俗建筑群和红色旅游的全面建设,使之与与石口云梦山、千佛寺,水头牡丹洞特别是与灵石王家大院对接形成综合辐射区,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

1、西庄民俗建筑群和红色旅游景区的历史和现状

西庄民俗建筑群位于山西省交口县双池镇西庄村中,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结构采用二进、三进四合院砖木结构窑洞出檐式建筑,为明、清时期晋西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儒商吴家的豪宅。

1936年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东征时,在此为当地村民打了一口井,群众取名“幸福泉”。

于2003年9月11日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现由于资金匮乏,民俗建筑群得不到妥善保护,加之盗抢文物猖獗,使之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和一些文物的外流。

近年来西庄村通过成立“护村队”,加强对文物的管护,情况有了一定的好转。

2、旅游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明显,互补性强

西庄民俗建筑群紧连灵石王家大院、县内连接云梦山、千佛寺、牡丹洞,能够和这些景区形成综合旅游带,互补性和区位优势都比较明显,开发价值很大。

3、可拉动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1)、旅游开发公司和旅行社。

(2)、旅游住宿和餐饮业。

4、基本设想

在加强对我村特有的成规模的民俗建筑群和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如恢复幸福泉,继续完善相关景点建设基础上,科学编制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旅游线路开发、景区景点建设等配套规划,准确定位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为今后旅游业发展打好基础。

要进一步加大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和社会招商引资的力度,完成景区升级改造工作,争取早日与王家大院等旅游热线对接,逐步将其做大做强,与此同时还要配套发展休闲农业,游客通过观光、采果,可以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间情趣,还可以住宿、度假、游乐。

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提升旅游品质,成为我村及周边农村新的产业及物流、信息流集聚地和经济增长点。

(二)加强示范引导,稳步实施“产业富村”战略

一是借整体搬迁移民工程实施之机,以生态环境治理为重点,加大种养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1、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导,在整体移民搬迁、土地得到土地平整和有效复耕后,充分利用集中连片土地优势,一是要加快保持水土、防风经济林基地建设。

大面积种植防风固沙效果好的林木,并有效地采用交叉种植的方法,穿插种植经济林。

譬如:

核桃、红枣等经济林木。

最终形成成片核桃经济林6000亩;二是在水土得到有效地恢复后建设种植玉米、适宜气候的小杂粮生产基地,重点集中规划建设3个较大的现代农业园区;三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基地。

大力发展以龙头企业+基地+养殖大户为经营模式的规模化养殖。

主要经营生猪、蛋鸡、肉鸡、绵羊等的养殖,计划建设百头猪场2个,万只鸡场5个,50只羊群3个。

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1)以镇农技推广中心站为依托,大力发展新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广泛开展以品种改良、低产改造为内容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使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90%以上,畜禽良种覆盖率达100%。

(2)加强村防疫员队伍建设,切实搞好集中防疫和月月补防工作,为全村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以农机协会及农机合作社为依托,加大农机设备推广普及力度,全村农业机械普及率达95%以上。

(4)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实现农业信息网络覆盖率,确保农业信息进村入户。

3、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农业基础

(1)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提高标准化农田比重。

(2)按照新建与改建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以人畜饮水为重点的安全用水工程,确保全村100%的农户用上安全卫生水。

(3)做好枯河清淤加固治理,不断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做好农田机井升级改造;二是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力度;三是增加新打机井和更新、增加地埋管道。

4、强化管理,用足用活各项惠农政策

遵循“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做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组织和落实工作。

(1)全面宣传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帮助农户完善农机购置手续,扩大农机应用范围,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2)做好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三农”的引导工作。

(3)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奠定制度基础。

(4)不断创新农业风险防范意识,探索建立有利于农业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5、加强生态保护,实施生态建设

做好林业生态体系管护,加强山区造林,农田防护林,生态廊道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与管理。

6、强力推进移民新村建设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要求,坚持规划先行,集中连片,有利于兴办公共事业,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的原则,以村庄整合、迁村并点、宅基地置换等形式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建设,并结合现有的示范点进行参观学习,总结经验并发现不足,突出村落和民居规划设计,体现山水和园林特色,做到路灯照明、污水处理、便捷通道、绿化美化、挡墙河堤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划、配套、完善,努力把新家园建设成配套齐全、生活便利的现代村庄。

二是要着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千方百计培植引进龙头骨干企业

  坚持“产业富村”的发展战略。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服务理念,是我村今后经济保持转型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也是“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工作任务。

1、加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产业发展平台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办引办骨干企业

创新招商方式,落实奖励政策,充分调动村干部招商引资积极性,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对接省市县重点产业,围绕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集中策划推介一批具有区域比较优势、有利资源加工转化、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工业生产性项目,做深、做细前期工作,提高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含金量。

3、服务落户企业,创优发展环境

坚持“企有所呼、我有所应”,切实帮助现有以及新上企业解决有碍发展的“瓶颈”问题,切实抓好企业跟踪服务,继续在用地、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促成有限资源和要素向骨干企业汇聚。

依托县、镇劳务部门,加快建立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企业劳工信息、培训、推介、维权等服务,推行开展“订单式”培训,着力解决“用工难”和“就业难”的“两难”问题,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营造良好用工环境。

三是要结合整体搬迁移民工程的实施,加快发展餐饮业,车辆维修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四是要搞好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1、干线公路及村级道路建设规划

整体移民搬迁之后,通过合理选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现有公路改造工程的设计,尽快实现新村与公路的并网。

2、旅游公路建设规划

规划思路:

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厚,为和灵石王家大院、介休绵山、我县境内云梦山、牡丹洞、千佛寺等旅游景点对接,急需将我村的旅游资源通过便捷的交通方式使之得以在我县乃至全省有更广大的空间展现。

3、村镇建设规划

按照村镇体系和上位规划相互衔接,拟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建设大集散新农村,通过找准合适的地段,进行大集散新农村的建设,实现各种公共设施的集中管理与使用。

(三)、大力实施文化兴村战略,突出和谐社会构建,搞好各项社会事业

  1、继续强化计生工作

“十二五”期间年人均人口增长率要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

计划生育政策、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在全村得到普及,全村人口和计划生育意识明显增强,出生缺陷率明显下降,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全面完成村级计生服务室的升级改造,实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满足育龄妇女日益增长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

进一部加强村级计划生育整体业务信息化管理,以机制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2、进一步做好卫生、新农合及劳务输出工作

(1)继续深化农村卫生事业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到“十二五”期末,全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分别达到75%、95%以上。

(2)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工作。

注重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

组织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专业技能为主的培训,扩大定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使我村每个外出人员都能掌握一项简单的专业技能,使劳务输出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我村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重要渠道。

(3)稳步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一是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建成覆盖全村的小学、幼儿园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加强村级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建设成为能提供一般的基础性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开展相应的节庆文化体育活动的文化体育场所。

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力度,力争到2015年,开通有线电视农户占农户总数100%;大力发展通讯网络建设,村村实现宽带上网,农户上网率达30%以上。

(四)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体党员,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和凝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观活动,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果检验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效,进一步增强转型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凝聚力。

2、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全面提升文明程度,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城镇农民的角色转换。

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加强村民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3、认真抓好法制建设,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深化依法治村,完善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积极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建立健全村“两委”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室、计划生育室、劳动保障服务站、远程教育室、信息广播室、图书阅览室,建立党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和以及村民文体广场等,并注重发挥其多重效应,推动农村改革深入发展。

  五、西庄村“十二五”规划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制约民俗建筑群和红色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

一是整体开发价值尚未引起各级政府的足够重视;二是开发资金需求量较大,投入产出回收周期较长,单纯招商引资难度较大;三是文物非法盗抢买卖猖獗;四是村民文物保护意识淡薄。

(二)制约移民新村建设成效的主要因素

一是如何保证煤矿露天开采中土地的复耕质量;二是露天开采土地复耕后应采用何种树木才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三是如何合理规划移民新村建设的选址布局;四是新村集中建设,实现大集散后农民如何经营和开发原有土地;五是在未来主导产业如何谋划定位问题上广大村民还没有成熟可行的思路。

六、“十二五”规划实施的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非农产业经济快速增长

要加强引导,积极谋划和建设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

坚决改变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高效利用资源,努力走出一条发展起点高,经济发展快、环境污染少、能耗比较低、经济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力争有3户以上规模企业在区内落户生根,安排青壮年劳力300余人,人均增加收入2万元。

(二)因势利导,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和质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和精深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做好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组织、指导和服务工作。

加强对农民劳动就业和引导性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自主创业增收能力。

  (三)以整村移民为契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加大投入力度,整体协调推进农村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大力改善农村教育办学条件,力争恢复区域内原有小学建制。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快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

巩固和扩大“三项整治”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全民卫生知识,倡导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彻底根治脏、乱、差等不良卫生习惯,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关心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三农”工作的新突破,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出新的贡献

一是要全面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保护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重点落实粮食直补等扶持政策,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加快林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保障。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为重点,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适度发展大棚蔬菜、花卉等特色产业;三是加大养殖小区建设,进一步扩大养殖业规模。

要大力培育村运销大户、经纪人、专业股份合作化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领头雁作用,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全面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五)全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建立和完善排查、调解、处理矛盾的工作机制,及时化解农村各种社会矛盾。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反应机制,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健全和完善基层治保组织和群防群治网络,提高社会整体防范水平。

高度重视并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