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祥课设报告 自动保存的 2.docx
《何祥课设报告 自动保存的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祥课设报告 自动保存的 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何祥课设报告自动保存的2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
(说明书)
自动调光台灯
班级/学号04020202-058
学生姓名何祥
指导教师江秀红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院(系)电子信息学院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04020202学号2010040202058姓名何祥
课程设计题目自动调光台灯
课程设计时间:
2012年12月31日至2013年1月13日
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一、设计说明
设计一个自动调光台灯,能根据周围环境照度强弱自动调整台灯发光量。
当环境照度弱,它发光亮度就增大;环境照度强,发光亮度就减暗。
二、技术指标
1.台灯具有正常和可调两种工作模式。
2.台灯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分别为12V和25W。
3.采用220V市电作为主电源。
三、设计要求
1.在选择器件时,应考虑成本。
2.选择合适的感光器件。
3.根据技术指标通过分析计算确定电路形式和元器件参数。
4.画出电路原理图(元器件标准化,电路图规范化)。
四、实验要求
1.根据技术指标制定实验方案;验证所设计的电路。
2.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推荐参考资料
1.沙占友、李学芝著.中外数字万用表电路原理与维修技术.[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年
2.童诗白、华成英主编者.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戴伏生主编.基础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
4.谭博学主编.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5.孙俊人主编.新编电子电路大全.[M]北京:
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年
六、按照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教师年月日
负责教师年月日
学生签字年月日
成绩评定表
评语、建议或需要说明的问题:
指导教师签字:
日期:
成绩
一、概述
灯的历史悠久,一般认为电灯是由美国人汤马士·爱迪生所发明。
但倘若认真地考据,另一位美国人亨利·戈培尔比爱迪生早数十年已发明了使用相同原理和物料、而且可靠的电灯泡,而在爱迪生之前很多其他人亦对电灯的发明作出了不少贡献。
1801年,英国一名化学家HumphryDavy将铂丝通电发光。
他在1810年亦发明了电烛,利用两根碳棒之间的电弧照明。
1854年,亨利·戈培尔使用一根炭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电发光。
他的发明今天看来是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白炽灯。
他当时试验的灯泡已可维持400小时,但是并没有即时申请设计专利。
1850年,英国人约瑟夫·威尔森·斯旺开始研究电灯。
1878年,他以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得到英国的专利,并开始在英国建立公司,在各家庭安装电灯。
1874年,加拿大的两名电气技师申请了一项电灯专利。
他们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氦气,以通电的碳杆发光。
但是他们无足够财力继续发展这项发明,于是在1875年把专利卖给爱迪生。
爱迪生的最大发现是使用钨代替碳作为灯丝。
之后在1906年,通用电器发明一种制造电灯钨丝的方法。
最终廉价制造钨丝的方法得到解决,钨丝电灯泡被使用至今。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了。
提到电,人们肯定会想到照明设备灯,灯的发明确实是伟大的。
而本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从用户的实际需要出发,用单晶硅和单片机方式来控制照明电路,提高实用价值,降低成本。
本课题要求设计一个自动调光台灯,能根据周围环境照度强弱自动调整台灯发光量。
当环境照度弱,它发光亮度就增大;环境照度强,发光亮度就减暗。
2、方案论证
技术指标中要求台灯具有正常和可调两种工作模式,且台灯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分别为12V和25W,采用220V市电作为主电源。
可利用单结晶体管等制作张弛振荡器调节晶闸管的导通角,进而改变台灯亮度;还可利用单片机进行光强的检测,再利用PWM对灯进行调光,下面是这两种方案的介绍。
方案一:
本方案的交流电源经降压后,为装有光敏元件的台灯供电;再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交流电整流为单一方向的脉动直流电压。
此脉动电压与单结晶体管、电容、光敏元件等构成张弛振荡器,控制桥路中晶闸管的导通角大小,从而改变灯泡两端电压值,实现自动调光。
电路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图1方案一自动调光台灯整体设计原理框图
方案二:
基于C51单片机和PWM调光的台灯以STC89C51作为主控芯片,设置了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
在手动控制时,分为三档,输出不同的PWM占空比对台灯的电流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对光度的手动调节。
在自动控制时,通过ADC0809模拟-数字转换芯片不断检验光敏电阻的电压来间接测量感应光度,将电压和预设的阈值进行对比,调整PWM的占空比对台灯的电流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对光度的自动调节。
总体框图如图2所示。
:
图2基于单片机的自动调光台灯原理框图
本设计采用的是方案一,方案一的电路比较简单,性价比较高,且在实际生活中广泛被应用。
三、电路设计
3.1认识晶闸管
一种以硅单晶为基本材料的P1N1P2N2四层三端器件,创制于1957年,由于它特性类似于真空闸流管,所以国际上通称为硅晶体闸流管,简称可控硅T。
又由于可控硅最初应用于可控整流方面所以又称为硅可控整流元件,简称为可控硅SCR。
在性能上,可控硅不仅具有单向导电性,而且还具有比硅整流元件(俗称“死硅”)更为可贵的可控性。
它只有导通和关断两种状态。
可控硅能以毫安级电流控制大功率的机电设备,如果超过此频率,因元件开关损耗显著增加,允许通过的平均电流相降低,此时,标称电流应降级使用。
可控硅的优点很多,例如:
以小功率控制大功率,功率放大倍数高达几十万倍;反应极快,在微秒级内开通、关断;无触点运行,无火花、无噪音;效率高,成本低等等。
可控硅的弱点:
静态及动态的过载能力较差;容易受干扰而误导通。
可控硅从外形上分类主要有:
螺栓形、平板形和平底形。
3.1.1结构和符号
晶闸管主要有塑封型、小型平面型和螺栓型等几种。
晶闸管有三个电极:
阳
极a、阴极k和门极g。
单向晶闸管的内部结构和电路图形符号如图3所示。
它是由四层半导体P-N-P-N叠加而成,形成三个PN结,由外层P型半导体引出阳极a,外层N型半导体引出阴极k,中间P型半导体引出门极g。
图3单向晶闸管的内部结构和电路图形符号
3.1.2工作原理
可控硅是P1N1P2N2四层三端结构元件,共有三个PN结,分析原理时,可以把它看作由一个PNP管和一个NPN管所组成,其等效图解如图4所示
图4可控硅的等效图解
当阳极A加上正向电压时,BG1和BG2管均处于放大状态。
此时,如果从控制极G输入一个正向触发信号,BG2便有基流ib2流过,经BG2放大,其集电极电流ic2=β2ib2。
因为BG2的集电极直接与BG1的基极相连,所以ib1=ic2。
此时,电流ic2再经BG1放大,于是BG1的集电极电流ic1=β1ib1=β1β2ib2。
这个电流又流回到BG2的基极,表成正反馈,使ib2不断增大,如此正向馈循环的结果,两个管子的电流剧增,可控硅使饱和导通。
由于BG1和BG2所构成的正反馈作用,所以一旦可控硅导通后,即使控制极G的电流消失了,可控硅仍然能够维持导通状态,由于触发信号只起触发作用,没有关断功能,所以这种可控硅是不可关断的
3.1.3工作特性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用实验来反映单向晶闸管的工作特性。
图5单向晶闸管的工作特性试验电路
①正向阻断
在图5a中,晶闸管加上正向电压,即晶闸管阳极接电源正极,阴极接电源负极。
开关S不闭合,指示灯不亮。
这说明晶闸管加正向电压时,但门极未加正向电压时,晶闸管不会导通,这种状态称为晶闸管的正向阻断状态。
②触发导通
在图5b中,晶闸管加正向电压,且开关S闭合,在门极上加正向电压,此时指示灯亮,表明晶闸管导通,这种状态称为晶闸管的触发导通状态。
晶闸管导通后,将S断开,灯仍亮,说明晶闸管一旦导通,门极便失去作用。
要使晶闸管关断,必须将正向阳极电压降低到一定数值,使流过晶闸管的电流小于维持电流而关断。
③反向阻断
在图5c中,晶闸管加反向电压,即a接电源负极,k接电源正极,此时不论开关S闭合与否,指示灯始终不亮。
这说明单向晶闸管加反向电压时,不管门极加怎样的电压,它都不会导通,而是处于截止状态,这种状态称为晶闸管的反向阻断状态。
结论:
综合上述,晶闸管导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晶闸管阳极与阴极之间接正向电压;二是门极与阴极之间也接正向电压。
晶闸管一旦导通,去掉门极电压晶闸管仍然保持导通状态。
关断晶闸管的方法有:
一是将阳极电压降到足够小或加反向阳极电压;二是将阳极瞬间开路。
工作特性和参数如图6所示
3.2整流电路
如图6所示是典型的正极性桥式整流电路,VD1~VD4是一组整流二极管,T1是电源变压器。
图6正极性桥式整流电路
3.2.1桥式整流电路具有下列几个明显的电路特征和工作特点
(1)每一组桥式整流电路中要用四只整流二极管,或用一只桥堆(一种4只整流二极管组装在一起的器件)。
(2)电源变压器次级线圈不需要抽头。
(3)对桥式整流电路的分析与全波整流电路基本一样,将交流输入电压分成正、负半周两种情况进行。
(4)每一个半周交流输入电压期间内,有两只整流二极管同时串联导通,另两只整流二极管同时串联截止,这与半波和全波整流电路不同,分析整流二极管导通电流回路时要了解这一点。
3.2.2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1)正半周电路分析
T1次级线圈上端为正半周时下端为负半周,上端为负半周时下端为正半周,如图6中次级线圈交流输出电压波形所示。
当T1次级线圈上端为正半周期间,上端的正半周电压同时加在整流二极管VD1负极和VD3正极,给VD1反向偏置电压而使之截止,给VD3加正向偏置电压而使之导通。
与此同时,T1次级线圈下端的负半周电压同时加到VD2负极和VD4正极,给VD4是反向偏置电压而使之截止,给VD2是正向偏置电压而使之导通。
上述分析可知,T1次级线圈上端为正半周、下端为负半周期间,VD3和VD2同时导通。
(2)负半周电路分析
T1次级线圈两端的输出电压变化到另一个半周时,次级线圈上端为负半周电压,下端为正半周电压。
次级线圈上端的负半周电压加到VD3正极,给VD3反向偏置电压而使之截止,这一电压同时加到VD1负极,给VD1正向偏置电压而使之导通。
与此同时,T1次级线圈下端的正半周电压同时加到VD2负极和VD4正极,给VD2反向偏置电压而使之截止,给VD4正向偏置电压而使之导通。
由上述分析可知,当T1次级线圈上端为负半周、下端为正半周期间,VD1和VD4同时导通
3.3张弛振荡电路。
利用单结管的负阻特性和RC的充放电特性组成频率可变的——张弛振荡电路。
如图7所示
图7张弛振荡电路
工作原理:
电源未接通前,C1上的电压为零,开关闭和后,C1通过R以时间常数R*C1充电,C1上的电压Uc逐渐升高至峰点电压UP时,e—b1导通,单结管进入负阻状态,C1通过e—b1经R1放电。
于是在R1两端产生输出脉冲UR1。
由于R的阻值较大,当C1上的电压降到谷点电压UV时,经过R供给的电流小于谷点电流,不能满足导通的要求,于是e—b1之间的电阻Rb1迅速增大,单结管恢复阻断状态。
然后C1又重新充电重复上述过程。
由于C1的放电时间常数(Rb1+R1)*C1远远小于充电时间常数R*C1,所以C1上的电压Uc呈锯齿波,R1上的电压UR1为正向脉冲。
图8晶闸管和张弛电路组成的控制电路
图8电路工作原理:
接通电源后,将通过电阻R2R5向电容C1充电(设C1上的起始电压为零),电容两端电压Vc按τ=(R2+R5)C1的指数曲线逐渐增加。
当Vc升高至NPN三极管导通电压,三极管NPN导通使单结晶体管达到峰点电压VP时,单结晶体管由截止变为导通,电容向电阻R4放电,由于单结晶体管的负阻特性,且R4又是一个100Ω的小电阻,电容C的放电时间常数很小,放电速度很快,于是在R4上输出一个尖脉冲电压VE。
如图9所示
图9R4两端的波形
在电容的放电过程中,单结晶体管VE急剧下降,当VE≤VV(谷点电压)时,单结晶体管便跳变到截止区,输出电压VG降到零,即完成一次振荡。
放电一结束,电容又开始重新充电并重复上述过程,结果在C上形成锯齿波电压,而在R4上得到一个周期性的尖脉冲输出电压VE。
调节R2R5(或变换C1)以改变充电的速度,从而调节图中的图9中脉冲时刻,如果把VE接到晶闸管的控制极上,就可以变控制角α的大小。
3.4光敏电阻控制电路
因为台灯具有正常和可调两种工作模式,所以电阻控制端由固定电阻阻值和光敏电阻两种工作模式可调。
又因为在Multisim中没有光敏电阻,所以用滑动变阻器来代替光敏电阻来达到电阻的阻值的变换,因此来控制台灯的自动亮暗。
控光敏电阻控制电路如图10所示。
图10光敏电阻控制电路
工作原理:
当S拨向光敏电阻控制工作模式时,光敏电阻R6取代R1,当周围光线较弱时,R6呈现高电阻,VD6右端电位升高,电容C1充电速率加快,振荡频率变高,单结晶体管导通角增大,电灯两端电压升高、高度增大。
当周围光线增强时,R6电阻变小,与上述相反,电灯两端电压变低,高度减小。
四、性能的测试
4.1电源变压电路的测试
表1电源变压电路测试数据表
交流电源电压(V)
交流电源频率(Hz)
变压器耦合系数
电路供电电压(V)
220
50
0.23
50.6
4.2晶闸管工作控制角和导通角的测试
α角称为控制角(又称移相角),θ角称为导通角。
控制角是晶闸管阳极从开始承受正向电压到出现触发电压vG之间的角度。
改变α角度,就能调节输出平均电压的大小。
α角的变化范围称为移相范围,通常要求移相范围越大越好。
经过π以后,u2进入负半周,此时电路a端为负,b端为正,晶闸管T两端承受反向电压而截止,所以io=0,vo=0。
工作波形如图11所示
图11工作波形
在第二个周期出现时,重复以上过程。
晶闸管导通的角度称为导通角,用θ表示。
则应有:
θ=π-α。
当电源电压为
时,灯泡上的直流平均电压可以用控制角α表示,即
从公式中可以当α=0时(θ=π)晶闸管在正半周全导通,U=0.45V2,输出电压最高,相当于不控二极管单相半波整流电压。
若α=π,U=0,这时θ=0,晶闸管全关断。
当晶闸管正向导通时,其两端电压与灯相比可忽略不计,此时,U2=50.6V,用万用表测得Ulav=9.593。
根据运算公式得α角为99度,θ=81度所以其导通角为91度~180度,其余角度范围即(138度~360度)晶闸管不导通。
4.3张弛振荡电路的测试
表2振荡电路的测试数据表
充电时间常数τ
晶闸管控制角α
0.066s
99度
五、结论
实验结果基本符合课程设计题目的要求,采用220V市电作为主电源,并且用变压器将220V输入电源转换,为12V25W台灯供电;设计的台灯既有普通台灯的手动调光功能又有自动调光的功能。
实验电路简单,易于操作,输出结果令人满意。
台灯具有正常和可调两种工作模式。
六、性价比
调光台灯小巧、精致、造型美观、携带方便、价格低廉、耗电量低、性价比高,是许多学生和家庭用户作为照明工具的首选器材之一。
并且调光台灯的亮度能在很大范围内调节,对保护视力起着很好的作用。
调光台灯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照明工具,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现在市场上的台灯大都是普通台灯即不具有自动调光能力,本方案解决了台灯不能够自动调节亮暗的缺陷。
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经常无法调节台灯亮暗的烦恼。
还可以节约电能,根据我们的环境的需要来自动调节,并且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同时,本设计的制作成本非常低,和普通台灯的制作成本相差无几,但就节能和保护视力的方面考虑,具有更加用户体验,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此次,本设计出的自动调光,客户还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购买,还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谋而合,会得到国家大力支持。
总之,自动调光台灯不仅功能完善,而且价格便宜,适应人群广泛,所以其开发和实用价值非常强。
七、课设体会及合理化建议
通过这次课设,学会了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具体应用,对自己的课设题目有了深刻的理解。
通过查找有关的参考文献,能够自行设计电路图,独立完成课设题目,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复习,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了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时间虽然有些短暂,但是这期间的学习过程是最重要的,在调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如在设计题目的开始,由于审题的不清及对题目的不了解,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走了许多弯路,后来经过多次的失败后对自己的题目进行了重新考虑,最终确立了正确的方案,完成了课设题目。
我觉得电路是否成功这个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锻炼了自学能力并培养了坚持的信念,而这些恰恰是我日后学习工作所需要的。
参加工作后身边没了老师的指导,靠的就是自己的自学与坚持。
非常感谢这次的课设,在此向我的指导教师致以深深的谢意,感谢老师的耐心指导。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到我们的不足,如原理知识掌握不实,曾经学过的知识如今却不会应用,软件的应用也不熟练,希望日后会提供给我们更多的锻炼机会来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沙占友、李学芝著.中外数字万用表电路原理与维修技术.[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年
2.童诗白、华成英主编者.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戴伏生主编.基础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
4.谭博学主编.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5.孙俊人主编.新编电子电路大全.[M]北京:
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年
6.阎石主编.数字电子技术.[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7.王良等.综合电子设计与实践.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3.
8.康光华.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0.姚福安.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M]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11.刘贵栋主编.电子电路的Multisim仿真实践[M].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
12.曾新民,曾天剑1运算放大器应用手册.[M]1电子工业出版社,1990,31.
附录I:
总电路图
附录II:
元器件清单
方案一电子元器件清单
序号
编号
名称
型号
数量
1
R1
电阻
100
1
2
R2
电阻
2K
1
3
R3
电阻
300
1
4
R4
电阻
100
1
5
R5
电阻
1K
1
6
R6
滑动变阻器
(光敏电阻)
150
1
7
C1
电容
0.022uF
1
8
VD1—VD5
整流二极管
1N4007
1
9
NPN
三极管
1
10
VS
单向可控硅
1A/440V
1
11
Lamp
灯泡
12V,25W
1
12
Button
单向开关
1
13
S
单刀双向开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