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129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

第一单元方便面的来历

1、粒粒皆辛苦 

第一课时  小麦的来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尊重农民,体验他们付出的辛苦劳动与智慧。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爱惜粮食。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调查访问,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方式解决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

知识目标:

了解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知道它们是怎样种出来的,了解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访问身边的农民,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农民都从事哪些劳动,是怎样劳动的。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 引出课题

1.教师谈话:

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在语文课上学过一首古诗《锄禾》吗?

2.师生一起来背诵。

3.师:

谁知道这首诗的含义是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教师总结,引出探究话题: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农民是怎样辛苦劳动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麦是怎么来的,真正体会“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板书课题:

小麦的来历)。

二、感受体验 激发情绪

1.老师引导:

小麦是怎样种出来的呢?

课前同学们采访了身边的农民,肯定收获很大。

把你们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吧!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确小麦种植要经过翻地、播种、管理、收获的过程。

在播种之前,农民还要选种,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3.教师启发:

在这个过程中,农民是怎样劳动的呢?

谁能说给大家听?

4.学生自由发言。

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

例如:

浇水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农民最常做的工作。

在农田里给小麦浇水,走路非常艰难,深一脚浅一脚地挪动,弄得满身泥水,还要保护好每一棵小麦苗。

特别是入冬前的浇水,天气寒冷,井水冰凉;在小麦抽穗、开花、灌浆的时候,农民们顶着烈日,在齐腰的麦田间浇水,麦穗上的刺儿扎在脸上,非常难受。

让学生在教室里体验农民弯腰给小麦浇水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农民背着沉重的药水桶给小麦喷药,或者体验收割小麦时在麦田里拾麦穗。

5.说说体验活动后的感受和感想。

6.总结:

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农民确实付出了辛苦的劳动,遇到干旱和大风等自然灾害,农民的劳动更辛苦。

单靠农民的劳动,小麦就能收获吗?

还有哪些人为小麦的生产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呢?

三、探究交流 情感升华

1.小组讨论。

(还有哪些人为小麦的生产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2.汇报交流。

3.总结:

光有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也不会让小麦获得丰收,看来,不管做什么事,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一粒米,包含了这么多人的辛苦劳动,来得真不容易呀。

四、课外延伸 激励导行

教师总结引导:

在探究小麦来历的过程中,大家有什么感受?

赶紧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得记录下来吧。

板书设计:

随堂检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身边的农业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尊重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学习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热爱科学。

能力目标: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通过多种方式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农业是衣食之源,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了解农业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农贸市场、菜市场去走访劳动者,向他们了解以前和现在的饲养或种植情况,也可以向爷爷、奶奶了解“冬天饭桌上的蔬菜、水果跟过去相比有什么变化”。

2.搜集有关农业现代化的资料或图片,了解尖端的农业科技知识。

教学过程

一、说说自己喜欢吃的食品

1.教师谈话:

同学们,中国有句俗话叫“民以食为天”,你知道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谈理解。

3.教师引导:

食物是生存的根本。

我们每天都需要很多食物。

在这些食物中,说说你喜欢的食品有哪些?

4.学生列举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要让学生多说,尽可能的说到粮食类、水果类、蔬菜类、鱼虾类、蛋类、肉类等)

二、寻找食品的来源

1.教师提出问题:

我们能不能给大家喜欢的这些食品分一分类?

2.学生分类。

3.教师引导:

你们知道自己喜欢的这些食品是怎么来的吗?

下面,我们就分组来研究研究。

4.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分组,探究自己喜欢的食品是怎么来的,这些劳动者是怎样劳动的。

5.汇报交流。

6.教师引导:

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想说什么?

三、今昔对比

1.教师引导:

正是有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农民的辛苦劳动,我们今天的生活才这样的丰富,想吃什么有什么。

说到吃,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大家也饿了吧?

再坚持一会儿,放学回家,肯定有很多好吃的。

说到吃饭,我和爷爷在一起吃饭时,爷爷常说现在吃得好,常说以前过年也吃不上一顿这样的饭。

你知道爷爷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2.学生结合课前的调查访问,谈自己的想法。

3.教师引导:

为什么以前人们吃的不如现在好呢?

为什么同样是种庄稼、养鱼虾、种果树,为什么现在收获得多,以前收获的少呢?

4.学生自由发言。

四、我知农业现代化

1.教师引导:

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正向科学、多元化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农产品更加讲究绿色、营养、无公害。

对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你知道哪些?

2.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

3.教师补充农业科学家的典型故事。

例如: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潜心研究水稻杂交的故事。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农业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

4.教师总结:

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关注农业现代化发展,特别是我们周围的农业发展,看看有没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果你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不妨给农民伯伯们写封信,把先进的技术介绍给他们。

板书设计:

随堂检测:

教学反思:

 

2、走进食品加工厂

第一课时  参观食品加工厂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实地参观、访问,了解方便面的加工及流通过程,懂得日常生活与工业发展的密切关系。

2.继续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

并尝试合理而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3.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体会人们工作的辛苦,体验工业生产的复杂性,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4.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5.感受科学技术发展与工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拟定一个活动计划,每人准备一个参观时最感兴趣的问题。

准备参观需要的物品。

教师准备:

联系好参观单位,争取厂区领导的支持,了解参观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参观准备

(一)引出探究话题

1.教师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方便面吗?

看来,方便面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食品。

关于方便面你们知道哪些?

还想知道哪些?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梳理出要探究的问题。

(二)制定参观计划

1.教师谈话:

我们准备去食品加工厂参观,通过参观了解这些问题。

大家说,参观前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总结:

(1)做好参观前的联系工作,确定好参观的时间、地点、方式等;

(2)大家要准备好参观所需要的物品;

(3)明确参观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4)明确参观内容或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5)制定参观计划。

4.分组制定参观计划,准备参观所需要的物品。

5.明确参观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汇报交流

(一)回顾参观活动

1.教师谈话: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参观了方便面加工厂,看到了方便面的整个生产过程,同学们的收获肯定很大。

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解决了吗?

说说你的收获吧!

2.学生谈参观的收获。

教师随机提问:

(1)我们看到很多工人在车间内工作,如果缺少了一个,会怎么样呢?

(2)在车间内我看到都是机械生产,我认为工人们的工作不是很辛苦,大家的感受如何?

3.通过参观、交流,我们知道了一包方便面的生产是需要很多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的,看似简单的劳动,其实是非常辛苦的。

机械一刻不停的转动,就需要每个人一丝不苟地工作。

(二)扩展认识

1.教师引导:

我们都看到了方便面的加工,这样加工出来的方便面,就是我们吃到的方便面吗?

我们要吃到这些方便面,还需要哪些人的劳动呢?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4.教师总结:

方便面出厂后还需要包装设计和广告宣传,还要有运输工人运送到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还离不开商店销售人员的劳动。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5.学生谈感想。

三、记录收获

教师总结:

参观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在参观的过程中,你感觉自己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还需要努力,在今后的参观学习中应该怎样做?

了解了方便面的来历,你想到了什么?

想说什么?

赶紧把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吧。

板书设计:

随堂检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生活离不开工业

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了解工业生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树立崇尚科学的观念。

3.尊重并感谢生活中的工业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4.关注社会发展,了解家乡的工业发展状况,为家乡工业发展献计献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调查了解社区的工业生产状况。

了解有哪些工厂,分别生产什么。

2.搜集原始人群生活状况的资料或图片。

教师准备:

搜集现代工业生产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出探究话题

1.教师谈话: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状况的资料,通过查找资料,我想一定有很多收获,谁愿把自己的资料和收获展示给大家?

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引导:

听了大家的介绍,你认为原始社会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对比我们今天的生活,你想说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二、寻根求源

1.教师质疑: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教师总结: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生活中有哪些工业用品呢?

工业生产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4.学生自由发言。

5.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工业品进行分类整理。

6.说说工业生产与生活的关系。

7.教师总结:

时尚的衣服、便利的交通、舒适的建筑、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医药等都来自工业生产,伴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快捷、丰富,生活越来越美好。

这单单是工人劳动的结果吗?

三、科技推动工业发展

1.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总结:

科学技术是工业发展的动力,没有科技的发展就不会有社会的进步。

工业发展在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麻烦。

对此,大家了解到哪些?

3.学生交流。

4.教师:

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5.学生自由发言。

6.教师总结:

还是依靠科学技术,看来,科技发展不但与农业发展又关系,与工业发展的关系更密切。

四、关注家乡的工业

1.说说家乡的主要工业生产,说说这些工业与我们的家乡有什么关系?

2.为家乡工业生产出谋划策。

板书设计:

随堂检测: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参观总结:

1.上节课我们一块儿参观了方便面加工厂,看到了方便面的整个生产过程,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吧!

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有没有解决呢?

2.学生自由发言表述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交流一下问题:

①方便面的加工需要多少工序?

②工人叔叔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③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工作会怎样?

3.通过同学们的参观、讨论、交流,我们知道了一包方便面的生产是许多人分工合作的结果,包含了许多工人的辛勤汗水。

二、深化认识

1.同学们,方便面虽然加工完成了,但是要想拿在手里,吃在嘴里,还需要哪些人的劳动呢?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知道:

方便面出厂后需要包装设计和广告创意人员的劳动,才有精美包装;需要经过四通八达的交通和科学的物流配送系统;还需要热情的商店售货员;我们才能吃到可口的方便面。

3.教师小结:

方便面生产中不仅需要工人叔叔的辛勤劳动,更离不开包装设计和广告创意人员、运输工、售货员的分工合作。

三、抒发感受

1.通过我们的参观、讨论、交流,同学们一定感受颇深,想不想说一下自己的参观感受呢?

2.同学们自由发表意见,抒发感受。

3.教师总结:

一包方便面虽轻,但它包含了许多人的辛勤汗水,经过了许多人的分工合作,我们才吃到了可口的方便面,同学们应该珍惜劳动成果,尊重他人劳动。

板书设计:

随堂检测:

教学反思:

3、珍惜劳动成果

第一课时  浪费现象调查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及其原因,知道浪费可耻。

2.学习通过调查获取信息,运用信息了解社会问题的方法。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

4.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自觉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教学准备:

制定调查计划,开展调查活动,了解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教学过程

一、调查准备

1.教师引导: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费现象成了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

说说你知道的浪费现象有哪些?

2.学生列举。

3.组织学生给生活中常见的浪费现象大体分类。

例如:

食物浪费、学习用品浪费、用电浪费、用水浪费、垃圾不分类造成的浪费、使用塑料垃圾袋造成的浪费等。

4.教师:

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现象,为什么会存在这些浪费现象呢?

这些浪费现象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

这就需要同学们去观察社会,去调查了解。

你打算了解哪一方面的问题,怎样去调查呢?

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中同学说一说。

5.小组内交流,根据自己喜欢调查的内容组织学生划分调查小组。

6.学习《调查活动指南》,制定小组调查活动计划。

7.交流调查活动方案。

二、实地调查

三、汇报交流

1.反思调查计划落实情况。

各小组汇报计划完成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各小组整理自己的调查材料,形成调查报告。

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调查报告。

4.根据学生的调查,教师补充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资料,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四、自我反思

对照社会中的浪费现象,反思自己的行为,看看自己有没有浪费行为,以后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

随堂检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节约从我做起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上许多地方存在的粮食危机现象。

2.知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3.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感悟日常生活中节约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

4.能够从日常的小事中厉行节约。

懂得勤俭节约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5.完成倡议书,进行节约宣传。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南非等地区粮食危机现象的资料和图片。

教师准备:

了解我国粮食状况。

教学过程

一、探究粮食问题

1.教师谈话:

同学们,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就没有生命。

粮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课前,同学们搜集到很多这方面的资料,根据资料,说说你对当前社会中的粮食问题有什么看法。

2.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谈自己的看法。

3.教师引导:

听了这些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想?

4.教师总结、补充资料:

是啊!

虽然我们衣食无忧,但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的儿童因为饥饿而死。

在发展中国家,每5人中就有1个长期营养不良,有20%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粮食无保障,饥荒已成为地球人的第1号杀手,每年平均夺去10000000人的生命,由于直接或间接的营养不良,全球每4秒钟大约有1人死亡。

我们国家的粮食状况是怎样的呢?

请大家看这段资料:

我国人口众多。

世界上平均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已达十二亿。

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

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

吃饭问题成为我国第一个大问题。

有这么一组数据。

1998年我国谷物、棉花,肉类的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

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粮食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

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国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不知多了多少倍吗?

可是由于人口猛增,人均占有粮食竟比唐宋时代还少了200多公斤。

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12亿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还要大。

这真是一张大嘴!

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万人就要吃50亿公斤的粮食!

所以,增产粮食,节约粮食,对我们的国家更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二、我们来计算

1.教师启发:

或许有的同学会认为,我浪费的那点儿粮食不算什么。

其实不然,下面我们一起来计算:

我按照每人每天节约20克粮食计算,我们全班同学一天能够节约多少粮食?

一个月呢?

一年呢?

2.学生计算。

3.谈感想。

三、厉行节约

1.教师谈话:

同学们都知道联合国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世界粮食日的那一周定为节粮周。

从1981-1995年间,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

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每年因此而减少粮食生产500亿斤。

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只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我们就会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想一想,厉行节约还能从哪些方面做起?

2.学生讨论、交流。

3.节约新点子。

4.教师总结:

根据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以小组为单位写一封节约倡议书,让更多的人懂得节约的重要性,并且为节约资源行动起来!

 板书设计:

随堂检测: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天涯若比邻

1.便捷的通信

第一课时电话连着你我他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师:

没嘴它会说话,没耳他它能听话,细细一条线,连着千万家。

同学们猜猜看,它是什么?

(师板书“电话连着你我他”)

二、各抒己见,充分讨论

师:

哪些同学家有电话?

是什么样的电话?

(生讨论)

师小结:

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话主要有两大类:

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

固定电话包括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普通电子按键电话、无绳电话、录音电话等,移动电话又包括手机、小灵通等。

师:

想一想你都用电话干过什么?

生活中爸爸妈妈还利用电话做过哪些事情呢?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进行板书(交流信息、报警、查询、服务、娱乐等)

三、交流资料,资源共享

师:

是啊,电话有这么多用途,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可是1992年8月7日这一天,美国的电话机一下子都变成了哑巴,谁也不打电话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一天,人们要为电话的发明者贝尔举行葬礼,停电话是为了表示对他纪念。

(板书:

贝尔)

师:

你知道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吗?

(读教材资料:

电话的发明)

师:

听完这个故事,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四、编拟情景,生活再现

师:

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莫一天,全世界所有的电话都停了(也没有其他通信设备),世界将会怎样?

(学生自由发言)

师:

请每小组以“电话停了”为主题,用小品、哑剧或故事的形式表演出来,大家发挥聪明才智,自编自导自演。

看哪个小组编的最有创意。

注意:

语言要文明。

(小组准备,教师参与其中一小的编排。

师:

请各小组上台表演。

(表演完后让小组成员谈感想,观众进行评议)

五、大胆设想,创造未来

师:

自从贝尔发明电话以后,电话的种类越来越多。

随着人类社会不停的发展,通信方式也越来越多,同学们知道我们现代社会还有哪些信息传递的方式吗?

师:

这么多通信手段已经问世,那么电话作为目前最普及的一种,如果不改进,必将被淘汰。

同学们不妨设想一下未来电话应当怎样改进更加适应人们的需要呢?

(小组讨论。

绘制设计图)

(每小组派代表展示说明本小组的设想)

六、教师小结,激励践行

师:

你们的设想真出乎我的意料,很有创意,而且具有还高的科技含量。

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敢于发明创造,说不定某一天我们也会发明创造出伟大成果呢?

板书设计:

随堂检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我会打电话

一、交流资料

师:

课前让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调查我县公用电话的设置和使用情况,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学生小组汇报)

二、模拟体验

师:

通过课前调查的情况发现,我们这儿使用的公用电话主要是IC卡式电话。

那么你们会打IC卡电话吗?

谁能说一说它的使用方法?

(师出示课件:

IC卡的使用方法)

三、讨论交流

师:

电话的使用非常简单,聪明的你们一学就会,但看似简单的打电话,其实里面还有许多的学问呢。

比如,打电话时的礼貌问题,打电话应注意的事项,有些电话不能随意拨打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就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一下吧。

(学生讨论、交流、表演)

师:

打电话时还要注意要有关心他人的思想,如果对方需要帮助,即使是陌生人也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师:

可以看出,如果不能正确使用电话,就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

我们平时也要注意提醒周围的人,正确使用电话。

师:

除了刚才同学们讲的不能随便拨打的电话以外,还有两种电话不能打,一种是声讯电台,一种是为成人服务的信息台。

师小结:

可见有些专门为成人服务的信息服务电话不适合我们少年儿童拨打。

如果随意打,就有可能给家庭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对我们的成长造成危害。

板书设计:

 

随堂检测: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信件传真情

一、情境导入

师:

今天老师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我读给大家听一听。

(请××学生读偏远山村手拉手小朋友的来信)

师:

听完这个小朋友的来信你们想说点什么?

二、讨论交流

师:

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下我们还经常使用新建传递信息呢?

(小组讨论、汇报)

师:

可见,在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寄信这种通信方式仍在我们的工作生产中广泛运用着。

师:

我们在寄信时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要使用标准信封并写清邮政编码呢?

寄信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

看到同学们如此动的维护自己和别人的权益,老师感到很高兴,你们真的长大了。

师:

因此我们要既要保护自己的通信自由,又不要侵犯别人通信自由的权利。

三、拓展延伸

师:

我们已经知道了现代人们怎样传递信件了,那你知道古代信件是怎样传递的吗?

课下同学们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查阅资料,然后将你找到的资料和图片贴到“粘贴卡”上合同学们交流。

板书设计:

随堂检测:

 

教学反思:

 

2.多彩的现代传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电视、报刊杂志都是重要的通信方式之一。

2.使学生了解现代传媒为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3.使学生大致了解电视节目的录制及报纸的编排工作。

教学重、难点:

1.能够自己编排或主持一场节目,模拟电视节目的录制。

2.了解整理报纸杂志的种类,从中筛选出适合阅读的刊物并向伙伴进行推荐。

第一课时电视里看世界

一、提供新闻资料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影响到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索马里、塞舌尔、肯尼亚等东南亚、南亚和东非国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截至1月5日,这次灾难已造成近15万人死亡,其中包括一些在灾区观光的外国游客。

此次地震和海啸破坏程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都为人类历史上所罕见。

空前的浩劫刺痛着人们的心灵,巨大的灾难让人们自发的团结在一起。

在各受灾国家上下同心救助灾民、重建家园的同时,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与受灾国家和人民一起共同应对这场灾难。

师:

同学们,这些资料是有关2004年末印度海啸的报道,这场海啸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

大家想想看,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人们要想及时了解海啸的发生状况,都有哪些方式可以传递信息呢?

(电话、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

二、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形象感知现代传媒

师:

不同的传媒方式,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特点。

在印度海啸的发生过程中,人们将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不同的传媒获取信息,请大家讨论比较一下,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各种传播方式都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呢?

目前各种传媒之间的竞争也非常的激烈,请你选择最熟悉的一种给大家做一下介绍吧。

我们也展开竞争,看谁的说服力更强,能把更多的人吸引过来!

(学生通过解说、表演、演示等不同的方式交流发表意见:

电视,直观、便捷,给人的印象深刻;报刊,容易保存,适合各类人群;广播,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