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088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

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

1.天体系统、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一)宇宙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和;

2.天体系统:

宇宙中的天体相互,相互,构成天体系统。

[难点探究1]读P4图1-1-6:

天体系统的级别从小到大举例依次为:

、、、。

河外星系是银河系外许多星系的总称,它和属同一级别。

[难点探究2]读图1-1-11:

(1)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

、、。

(2)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地球处于第个轨道上,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

(3)行星的分类:

类地行星包括、、、,巨行星包括、,远日行星包括、。

(4)哈雷彗星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运行周期是76年。

(二)地球

[难点探究3]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1)外部原因:

①安全的宇宙环境: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原因:

①适中,②适中,③适中。

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

1.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与地球差不多,但月球表面的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夜晚最低温度-183℃。

请分析月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大的主要原因?

2.2009年7月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景象。

日全食发生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

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

[例1](2007年上海)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

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行星上有岩石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例2](2008江苏)读“示意图”,回答:

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

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三)太阳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99.86%。

2.太阳的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反应。

太阳向地球提供大量光能和热能,维持生物的繁洐。

3.太阳大气层由里往外:

、、。

肉眼可见的是层。

4.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太阳活动强烈时可扰乱地球层,影响地面通信。

②太阳活动能使地球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

③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地球两极上空大气发光,形成现象。

[难点探究]读P6图1-1-12:

(1)太阳活动中:

太阳黑子位于层,耀斑位于层。

(2)耀斑与黑子相伴而生、同步增强,其变化周期大约都是年。

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

1.人们接打手机有时发生信号断续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

[例1](2007年上海)2007年4月,美国宇航局的太空探测器拍摄到太阳三维图像,人类首次可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

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五、冲A+高峰

(一)选择题

1.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最远天体距地球约有()

A.8万光年B.1.5亿千米C.100亿光年D.150亿光年

2.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A.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于扰D.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二)综合题

3.读右“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

A,

C,G。

(2)用箭头在公转轨道上表示地球的公转方向。

(3)小行星带在星和星(填字母)轨道之间。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

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

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昼夜更替及晨昏线。

3.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一)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1.地球自转的方向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从赤道方向看,是;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方向旋转。

2.地球自转的周期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称为一个“恒星日”。

3.地球自转的速度

(1)角速度:

地球表面除点外,任何地点都,大约是。

(2)线速度:

因的不同而不同。

最大,向两极。

[难点探究1]读P11图1-2-2:

北纬60°、北纬30°和赤道处相同的两条经线间的纬线长度等不等?

有什么规律?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1)昼夜与昼夜交替

昼夜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是个、的球体;

昼夜交替的原因是。

(2)晨昏线:

也叫晨昏圈,是地球上与的分界线,它是一个大圆。

(3)昼夜交替的周期:

小时,称为一个“太阳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天”。

[难点探究2]读图1-2-3:

(1)晨昏线是一个大圆。

晨线上各地在日出;昏线上各地在日落。

(2)晨线和昏线的判别:

东面为昼的是晨线,东面为夜的是昏线。

(3)晨昏线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晨昏线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圈)永远平分赤道。

②晨昏线只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与经线重合,其他时间与经线相交。

③晨昏线在地球上自东向西移动,与太阳东升西落的方向相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2.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1)地转偏向的基本规律:

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赤道上。

(2)北半球河流的岸侵蚀严重,南半球河流的岸侵蚀严重。

(3)地转偏向力:

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向的力。

[难点探究3]读P13图1-2-5:

(1)判断地转偏向时关键是物体“前方”运动。

我们可以用左右手定则来判别:

展平手掌(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朝上,使四指指向物体初始运动方向,则大拇指方向为物体实际运动方向(偏转方向)。

四、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

1.纬度相同的地区,高山顶上与山下相比,地球自转的速度相同吗?

2.我国已有四个卫星发射基地(酒泉、太原、西昌、海南文昌),文昌基地有什么优势?

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

[例1](2008广东)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二)

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

1.理解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2.了解时区的划分,理解区时和日界线的含义。

3.能进行简单的区时换算。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三)产生时差

1.地方时的概念:

因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时刻。

经度相同,地方时。

2.两地相比,相对在面的地点地方时较早。

经度每隔,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分钟。

3.时区的划分:

(1)全球共划分为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2)中时区也叫零时区,以经线为中央经线。

在中时区以东,每隔15°依次划分为东1区至东12区;中时区以西,每隔15°依次划分为西1区至西12区。

4.区时:

每个时区都以其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标准时间。

5.国际日界线:

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以经线作为国际日界线。

并规定其西侧(东12区)为“今天”,东侧(西12区)为“昨天”东12区比西12区早一天。

由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由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北京时间:

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区的区时,也就是E经线的地方时。

7.国际标准时:

(格林尼治时间)以零时区区时为各国调整时间标准。

[难点探究]读P12图1-2-4:

(1)知道某地经度如要换算其所在时区,就是将其经度除以15°,再对其得数进行四舍五入取整。

如北京的经度为116°E,116°÷15°=7.7≈8。

因此北京属于东8区。

(2)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即为0时经线,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点。

地球上时刻最早的时区是东12区,最晚的是西12区,东12区比西12区早一天。

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

1.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吗?

2.有一对双胞胎,人们从出生时间上看,发现弟弟比哥哥还大一天。

这种情况可能吗?

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

[例1]关于地方时,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A.地方时是因地理纬度而变化的时刻B.地方时是因地理经度而变化的时刻

C.上海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的时刻要早D.北京时间是北京的地方时

[例2](2003年江苏高考题)读北半球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甲地的时间为()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例3](2007宁夏)3月21日6时整,甲地(40ºN,45ºE)日出。

10分钟后轮船越过日界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

A.3月21日14时50分B.3月22日14时50分

C.3月22日15时10分D.3月21日15时10分

五、做模拟题,找冲刺点——攀登A+高峰

(一)选择题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2.一架飞机由我国上海(东8区)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8区),飞行14小时,到达时当地时间是()

A.10月2日15日B.10月2日3时C.10月1日15时D.10月1日3时

3.地球上经度相同的地方()

A.季节相同B.自转角速度相同C.昼夜长短相同D.地方时相同

(二)综合题

4.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表面的自转角速度,除外,其余各地都。

(2)请在图右下角弧线一端添画箭头以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3)地球表面各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变化规律是。

(4)图示各点中,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的分别是、、。

5.读右图回答问题:

(1)A点所在地的经度是,此时A点地方时是点。

(2)图中B点位于线上,目前正在(日出或日落)。

(3)A点向B点运动时,先是向偏,后又向偏。

(4)自转一周后,A比B所经路程,A的线速度比B。

6.读右“太阳光照示意图”,分析回答:

(1)①和②中是晨线,是昏线。

(2)经线①为度,②为度。

(3)A点所在的时区是区,区时为时,此时北京时间为时。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

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

1.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

3.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方向:

自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2.公转轨道:

(1)形状:

接近正圆的,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上。

(2)近日点和远日点:

每年1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被称为;每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远,这个位置被称为。

3.公转速度:

位于近日点附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位于远日点附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4.公转周期:

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称为。

[难点探究]读P14图1-3-2: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公转方向为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为时针方向。

(2)地球在自转和公转时,地轴始终指向。

只有在半球能看到北极星。

(3)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的是至,位于南回归线的是至。

(节气)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与间的夹角。

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为。

2.太阳直射点:

地面接受太阳的点。

太阳直射点处地方时为正午12点。

3.节气:

夏至太阳直射,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冬至太阳直射,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春分秋分太阳直射,日期分别为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

4.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时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称为。

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

1.地理学上将从3月21日到9月23日称为夏半年,有186天;将从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称为冬半年,只有179天。

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2.有人说北极星对于地平面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你能证明一下吗?

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

[例1]当地球运动至右图1所示的甲处时,是北半球()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二)

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

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三)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的夹角。

在某一时刻,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90°)向四周降低,至晨昏线上为。

2.正午太阳高度:

一天中的太阳高度。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规律:

①任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

从太阳直射点(90°)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②春、秋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从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从向南、北两侧递减。

④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从向南、北两侧递减。

⑤距离太阳直射点纬差相同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难点探究1]读图1-3-6:

①说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就意味着当地当时的地方时为点。

太阳直射点总是位于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上。

②通过右图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

春秋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③计算某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

两地间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例如:

夏至日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2)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范围是(包括赤道)。

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范围是(包括赤道)。

春分日和秋分日:

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为。

[难点探究2]分析P22图1-4-7:

(1)春秋分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其地理纬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2)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与春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

1.当地,哪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哪一天达到最小值?

上课的今天之后的一段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还是变小?

2.正午的时候,我们的家乡树影朝哪?

哪一天正午树影的长度最长?

哪一天最短?

3.为了高效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的面板要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

哪一天面板与地面的倾角最大?

4.为了保证每一幢楼的底层住户都能得到充分的光照,南北两排楼房之间要保持足够的间距。

这个间距的长短决定于哪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以我国为例)?

南京与北京相比,哪个城市的楼间距应该大一些?

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

[例1](2007江苏)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

图1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

40,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

读图回答4-5题。

(1).该地位于()

A.45°N,110°EB.21°34′N,110°E

C.45°N,130°ED.2l°34′N,130°E

(2).这一天()

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B.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

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三)

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

1.掌握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四)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包括季节变化和纬度分布)

(1)北半球夏半年:

①时间是自月日至月日;②太阳直射半球,北半球昼夜,且纬度越高昼越,至北极附近有现象;③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值;北极地区发生极昼的范围达到最大,达;南半球则与此相反。

(2)北半球冬半年:

①时间是自月日至月日;②太阳直射半球,北半球昼夜,且纬度越高昼越,至北极附近有现象,南半球则与此相反。

③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值;北极地区发生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达。

南半球则与此相反。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赤道上,全年昼夜。

2.北极地区的极昼现象从月日开始,然后逐渐扩大,至月日最大,然后缩小,至月日消失,然后出现极夜;极夜范围也是先逐渐扩大至月日最大,然后缩小至月日消失。

[难点探究1]读图1-3-9:

(1)赤道上,全年昼夜,每天都是点日出,点日落。

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总是点,赤道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总是点。

(2)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是为点,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点。

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

1.上课的今天,我们当地处于冬半年还是夏半年?

昼夜长短状况怎样?

日出是在6点之前还是6点以后?

日落呢?

2.今天往后,昼长在变长还是变短?

日出日落时刻如何变化?

3.日出时刻=夜长/2=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

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

[例1](2006高考综合卷)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南北移动造成了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

下图中的斜线部分表示黑夜,其中能反映上海地区白天最短的是()

 

[例2](2008江苏)读“公转轨道

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此时()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例3](2009天津)读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太阳照片。

判断:

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A.正北0:

00B.正北12:

00C.正南0:

00D.正南12:

00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四)

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

1.了解四季的形成原因及五带的划分方法。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五)四季的更替

1.四季产生的原因:

一年中,各地和随时间变化,导致达到地面的发生季节变化,进而使气温也发生季节变化。

2.地区差异:

(1)低纬度地区:

全年,没有真正意义的季,季节更替不明显。

(2)高纬度地区:

全年,没有真正意义的季,季节更替不明显。

(3)中纬度地区:

四季更替。

因为: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白昼长度也,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因此气温较高;

冬季,正午太阳高度,白昼长度也,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因此气温较低。

[难点探究1]四季的天文意义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太阳高度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太阳高度的季节;春秋季是冬夏季的过渡季节。

[难点探究2]四季的气候意义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候均温≥22℃);冬季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候均温<10℃);春秋季是冬夏季的过渡季节。

(六)五带的划分

1.五带是指。

2.划分天文五带的界线是和。

3.五带的天文特征:

热带有现象,寒带有现象,温带则上述现象都没有。

[难点探究3]读图1-3-11:

(1)我国传统四季的划分是以、、、为起点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位于春夏秋冬四季的中点。

(2)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变化相吻合,并便于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北温带的国家将月划为春季、月划为夏季、月划为秋季、月划为冬季。

1月和7月分别是冬季和夏季气候的代表月份。

[难点探究4]读P19图1-3-12:

(1)天文五带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哪一带?

(2)五带的范围大小决定于黄赤交角,如果黄赤交角变大了,则五带中,带范围将变大,带范围将变小。

(3)如果黄赤交角为0°,地球上哪些地理现象将不存在?

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

1.在天文五带中,哪一地带比较适于人类的生活和居住?

2.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是相反的。

现在北半球是什么季节?

南半球是什么季节?

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

[例1]读图,完成问题。

下列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例2]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速度:

快一慢一快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

大一小一大

C.南半球昼长的变化:

短一长一短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

大一小一大

五、做模拟题,找冲刺点——攀登A+高峰

(一)选择题

1.当太阳直射在11°N上时()

A.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B.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

C.南纬79°南有极夜现象D.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

2.有关昼夜长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分和秋分,全球昼夜等长

B.夏至日与冬至日,分别是北半球与南半球昼最长的一天

C.昼夜变化最大的地方是南北两极

D.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昼最长

3.下列四幅图中,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的是()

4.我国某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35°34′,春分日,热水器集热板的最佳倾角a应为()

A.35°34′B.3l°

C.59°D.54°26′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5题。

地点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5.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

(二)综合题

6.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C、D两地的地理纬度:

C,D。

(2)昼夜长短因季节而变化,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

2.夏至日北京时间下午1时整,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某地观测到旗杆的影长最短,并测得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约为73.5°。

完成下列要求:

(1)该地的纬度是,经度是。

(2)下图是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与当地相符的是(填代号)

 

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

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

1.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判断两点之间的方位关系以及河流流向、道路走向等。

2.学会利用罗盘,能读出罗盘上的方向与方位角。

3.学会利用太阳或北极星辨别方向,知道不同季节日出日落的方位不同。

4.学会利用手表与太阳的位置关系判断正南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