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书法讲座第25课笔记竖的写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032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2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简书法讲座第25课笔记竖的写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黄简书法讲座第25课笔记竖的写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黄简书法讲座第25课笔记竖的写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黄简书法讲座第25课笔记竖的写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黄简书法讲座第25课笔记竖的写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简书法讲座第25课笔记竖的写法.docx

《黄简书法讲座第25课笔记竖的写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简书法讲座第25课笔记竖的写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简书法讲座第25课笔记竖的写法.docx

黄简书法讲座第25课笔记竖的写法

黄简书法讲座第25课笔记:

竖的写法

1.竖的写法

上两课讲了横的写法,那么,一竖怎么写?

我们来看看王羲之怎样写一竖。

这是《兰亭序》的“闲”字,起手就是一竖,我画出它的中线,移到左面,现在可以看得很清楚。

方向是9—8—9,手腕是右—左—右。

这个“固”字,它有一个很粗的竖笔,一画出中线就看到,和刚才一模一样。

走向也是9—8—9,手腕动作也是右—左—右。

“俯”字,这儿也有一个竖笔。

起笔很细,带有弧形,露锋入纸,而最后是一挫。

方向还是9—8—9。

“兴”字,这两竖跟粗笔画相比较,是用一分笔写的,书法线条要有粗细变化,尤其笔划

多的字,细线条用得比较多。

我们看笔锋的走向,和前面几个例子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起笔、行笔和收笔的手腕动作,写横笔是左右左,常用的有9—3—9。

写竖笔正好倒过来,是右左右。

常用的有9—8—9。

这是最基本的竖笔写法。

2.竖笔的起笔。

2.1最简单是一面锋起笔,我再讲一下,所谓一面锋起笔,就是从起笔到行笔,中线是一直线,方向都是8—8,无须动手腕。

一面锋起笔,因为简单,所以写起来速度快。

常见于行草书中。

这是王羲之《初月贴》的“阴”字,左边耳朵旁的一竖,起笔就是一面锋。

一面锋写竖笔,就是尖头朝天,多了就不好看。

所以在真书中,不追求速度的情况下,一面锋起笔相当少见。

如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兄”字。

2.2两面换起笔

两面换起笔,就是起笔和行笔的中线不在一直线上,你想写8号位,但起笔却用9号位,这样的起笔,就是用了两个侧面。

两面换姿态好过一面锋,还便于开锋。

就是拉开笔锋,扭动手腕时,轻一点就是一分笔,重一点就是三分笔。

所以,两面换用得最多。

(王羲之《二谢贴》“所”字)

你看智永《真草千字文》这个“此”字,四个竖笔都是两面换。

2.3三面换

三面换,起笔用两个面,行笔再换一次,这样就分成了三段,第一段是入纸动作,第二段调整,第三段行笔。

像这样一个三面换,方向是7—9—8。

你看褚遂良《阴符经》中的“昌”字,上下两个竖笔,都用了三面换。

三面换在王羲之系统的书法家中,是常见的技巧。

褚遂良《阴符经》中的“溃”字,右旁上面有一个“口”,下面有一个“贝”,他们起笔第一竖,也是三面换。

三面换往往用在一个字的左边第一竖,或者一个笔势的左边第一竖。

不过,这个规则也不是绝对的。

你看王羲之写的这个“此”字,一连有四个竖的起笔。

第一个用了三面换,后面三个都是两面换。

三面换太多,会有花巧的感觉。

所以,一般来说,一个字里边最多出现一两次。

拿刚才我们讲过的智永的“此”字,和王羲之对照,是不是王羲之第一竖用了一个三面换,比较好看?

 

三面换有许多变化,你看这“陆”的左边一竖,它的走向就是8—9—8,这个三面换的动作很少。

但有时候动作很大,大动作的三面换,好像写了一个英文字母“S”,起笔拉得很长,通常一竖都是直线,但这种写法,用弧线替代了一竖的直线,显得婀娜多姿。

刚才讲的三面换,都是直向入纸,还有横向入纸的,就是6号位入纸。

如王羲之这个“抱”字,提手旁一竖的入纸。

就是横向6号位,再换到9号位,最后走8号方向行笔,形成了6—9—8三面换起笔,也是经常见的技法。

2.4藏锋起笔

好,讲讲藏锋起笔。

如果你用尖锋垂直下纸,就是一个圆点,这是标准的藏锋,看不见锋尖。

如果侧锋线想要圆头起笔,上次讲过,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

侧锋下纸是倒方向,然后转过来覆盖掉这个尖。

这样就看不见尖锋的痕迹了。

转的方向,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

我再讲一次,这个方法,严格说只是模拟藏锋的效果。

这种倒转一圈的方法,又称为“藏头”。

篆书中和隶书中就开始使用了,影响到后来的书体。

这是秦代李斯的《泰山刻石》,起笔都是圆头的。

曹全碑

隶书的竖笔,也往往是倒笔圆头。

在真行草书中,露锋起笔比较常见。

倒笔圆头就比较少了。

褚遂良《阴符经》中有一例。

你看这“神”字右旁最后一竖的起笔,就用了倒笔写。

2.5四面换

前堂课我还介绍过横的起笔。

有转两圈的方法,来之于隶书“蚕头”起笔法。

写起来次序是先下、再向上,然后向左,最后向右,简单地说,就是“下上左右”。

竖笔也有这样的方法,只是方向恰恰反过来。

方向是“右左上下”,等于画了一个十字。

这种转两圈的起笔,应用很广泛,这是褚遂良《阴符经》,你看这“尽”字的中间一竖。

是不是起笔有点特别?

其实就是蚕头。

只不过竖起来了,写起来还是转两圈。

我把它放大点,就看清楚了。

“中”字的起笔,“时”字的起笔,都是蚕头。

3.竖的行笔

第三,看看竖的行笔。

3.1先说说用尖锋一竖。

尖锋行笔,称为趯锋,这我已经讲过了,这是褚遂良《阴符经》中的“修”字,你可以看到左边两竖就是趯锋写的。

通常竖笔往往写得比横笔粗,但在褚体中,一竖经常会用尖锋去写。

这是褚体的一个特点。

褚遂良是王羲之系统的重要人物,褚体是承前启后的代表。

学王羲之的笔法,研究褚体很有帮助。

3.2侧锋线

写一竖也可以用侧锋线去写。

要记得侧锋线分一、二、三分笔。

像这个王羲之《兰亭序》中的“闲”字第一竖,就是一个三分侧锋线。

一、二、三分线是在同一本贴中比较出来的。

字帖不同,一、二、三分笔的粗细也会有差别。

在王羲之《兰亭序》中,这“内”字就是二分笔。

 

这“仰”字就是一分笔。

 

放在一起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临贴的时候,应该先把整本贴看一次。

分出一、二、三分笔,下笔轻重就心中有数了。

这里要讲一讲一竖行笔这个“左”,因为起笔是右,所以行笔手腕要扭向“左”。

注意我讲的是手腕,而且强调是手腕要向左。

有些同学可能会奇怪,为什么不说写一竖手腕要保持“中”呢?

“中”才是写垂直一竖的位置呀!

你所说的垂直一竖的“中”,是对线条来说的。

而我们的手放在桌子上,手腕的左中右是这样的。

这么一来,手腕的左中右和线条的左中右,就有一点偏差,也就是说,你沿着手腕的“中”写一竖,就黄色的这个中,那结果就会斜向右下方。

纠正的方法就是手腕向左一点,沿着线条的“中”往下写。

这样写下来,就会垂直,得到线条的“中”。

所以我说,写一竖的时候,手腕要向左。

有时候,我们看一本贴,譬如颜真卿《东方朔画赞》,你看“东”字中间一竖很直,但旁边的“中”字一竖却有点斜。

这种区别,其实是反映了当时手腕的位置。

我们不认识

王羲之、颜真卿,但千年前他们的手腕在什么位置,我们是可以想到的。

临贴的时候,要动脑筋想一想。

 

手腕有三个位置:

左中右,当你取手腕的“中”,去写线条的“中”,这个时候笔管的尾部,实际是在右面。

而笔尖在左边,这样子一拉,实际上会造成偏锋。

那怎么办呢?

只要你手腕向左,这样子写下来,就是中锋了。

3.3尖锋、侧锋混合行笔

一竖,通常想到的样子就是笔直的一条,其实在书法中,竖的形状变化很多。

它也可以混合用尖锋、侧锋线来写。

至于先用尖锋还是先用侧锋,这就不一定了。

你看褚遂良《阴符经》中的“能”字,右面的一竖,它是两面换起笔,用侧锋两分笔写下来,到最后用了尖锋。

上次讲过,这就是为了最后的收锋做准备。

有时候一竖写到一半,还可以动手腕。

你看文征明这个“王”字的中间一竖,是不是垂直的?

不是,它中间是调整过的。

开始走了7号方向,走到一

半,调整为8号方向。

这一中竖,动了两次手腕,

王羲之《行穰贴》草书“行”,只有两根竖笔。

如果你有兴趣,试写一下,难度很大。

王羲之的手腕,是不断地左右摆着。

所以线条的中线,也不断地变化着。

这是不容易做到的。

4.竖的收笔。

这个我们下一堂课再讲。

今天的练习,是一竖的起笔和行笔。

最简单就是一面锋,写的时候手腕要向左一些,这样保持中锋。

接下来是两面换,用得最多的就是9—8.

三面换,7—9—8。

三面换也有横向入纸的,那就是6—9—8

那最后就是藏锋,藏锋它是倒起笔。

倒起笔,然后转过来,把刚才写的那个尖盖掉。

这样就看不见一个尖了,这就是藏锋的写法。

希望大家多加练习。

本节要点:

竖的起笔和行笔各种写法

手腕“中”不等于竖笔“中”

变动中线,增加姿态。

要点解读:

思考题:

如果以侧锋开始行笔写一竖,写到半途想转为尖锋行笔,这时手腕应该向左还是向右?

练习各种起笔方法:

一面锋、两面换、三面换(两种入纸方式)、藏锋等,务求熟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