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019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1.docx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1.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1.docx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1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主要的:

核小体、半保留复制、复制子、单链结合蛋白、岗崎片段、错配修复、DNA的转座、C值矛盾、前导链与后随链。

1.C值反常现象(C值矛盾C-valueparadox):

C值是一种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真核细胞基因组的最大特点是它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而且功能DNA序列大多被不编码蛋白质的非功能DNA所隔开,这就是著名的“C值反常现象”。

C值一般随着生物进化而增加,高等生物的C值一般大于低等生物。

某些两栖动物的C值甚至比哺乳动物还大,而在两栖动物里面,C值变化也很大。

2.DNA的半保留复制:

由亲代DNA生成子代DNA时,每个新形成的子代DNA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而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半保留复制。

3.DNA聚合酶:

●以DNA为模板的DNA合成酶●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为底物●反应需要有模板的指导●反应需要有3-OH存在●DNA链的合成方向为534.DNA连接酶(1967年发现):

若双链DNA中一条链有切口,一端是3’-OH,另一端是5‘-磷酸基,连接酶可催化这两端形成磷酸二酯键,而使切口连接。

但是它不能将两条游离的DNA单链连接起来DNA连接酶在DNA复制、损伤修复、重组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5.DNA拓扑异构酶(DNATopisomerase):

拓扑异构酶І:

使DNA一条链发生断裂和再连接,作用是松解负超螺旋。

主要集中在活性转录区,同转录有关。

例:

大肠杆菌中的ε蛋白拓扑异构酶Π:

该酶能暂时性地切断和重新连接双链DNA,作用是将负超螺旋引入DNA分子。

同复制有关。

例:

大肠杆菌中的DNA旋转酶

6.DNA解螺旋酶/解链酶(DNAhelicase)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来解开双链DNA。

E.coli中的rep蛋白就是解螺旋酶,还有解螺旋酶I、II、III。

rep蛋白沿3’5’移动,而解螺旋酶I、II、III沿5’3’移动。

7.单链结合蛋白(SSBP-single-strandbindingprotein):

稳定已被解开的DNA单链,阻止复性和保护单链不被核酸酶降解。

8.从复制原点到终点,组成一个复制单位,叫复制子.每个DNA复制的独立单元被称为复制子(replicon),主要包括复制起始位点(Origineofreplication)和终止位点9.复制时,解链酶等先将DNA的一段双链解开,形成复制点,这个复制点的形状象一个叉子,故称为复制叉10.DNA的半不连续复制:

DNA复制时其中一条子链的合成是连续的,而另一条子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故称半不连续复制。

11.在DNA复制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一致并连续合成的链为前导链;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形成许多不连续的片段,最后再连成一条完整的DNA链为滞后链。

12.在DNA复制过程中,前导链能连续合成,而滞后链只能是断续的合成53的多个短片段,这些不连续的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13转座子(transponson,简称Tn),又称易位子,是指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以自主复制和位移的一段DNA顺序。

14.核小体(nucleosome):

用于包装染色质的结构单位,是由DNA链缠绕一个组蛋白核构成的。

第三章(主要的:

名词解释:

复制叉、引物酶及引发体、重组修复、增强子、RNA编辑、转录、hnRNA、上游启动子元件、反义RNA)

1.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利用4种三磷酸核苷酸合成互补的RNA的过程。

是基因表达的核心步骤。

2. 双链DNA分子中与没没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称为编码链。

又叫有意义链(sensestrand)或Watson链。

并把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原则指导mRNA合成的DNA链称为模板链,又叫反义链(antisensestrand)或Crick链。

3.不对称转录  (asymmetrictranscription)在DNA分子双链上某一区段,一股链可转录,另一股链不转录;模板链并非永远在同一单链上

4.原核生物一个转录区段可视为一个转录单位,称为操纵子(operon),包括若干个结构基因及其上游(upstream)的调控序列。

4.RNA聚合酶结合模板DNA的部位称为启动子(promoter)。

是调控转录的关键部位。

启动子是一段位于结构基因5’端上游区的保守的DNA序列,能活化RNA聚合酶,使之与模启动子是一段位于结构基因5’端上游区的保守的DNA序列,能活化RNA聚合酶,使之板DNA准确地相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

5.能强化转录起始的序列为增强子或强化子(enhancer)。

6.RNA编辑(editing)是指在mRNA水平上改变遗传信息的过程。

具体说来,指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分子中,由于核苷酸的突变、缺失、插入或置换,基因转录物的序列不与基因编码序列互补,使翻译生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不同于基因序列中的编码信息现象

7.SD序列:

mRNA中用于结合原核生物核糖体的序列。

信使核糖核酸(mRNA)翻译起点上游与原核16S核糖体RNA或真核18SrRNA3′端富含嘧啶的7核苷酸序列互补的富含嘌呤的3~7个核苷酸序列(AGGAGG),是核糖体小亚基与mRNA结合并形成正确的前起始复合体的一段序列。

8.真核生物DNA转录生成的原始转录产物是核不均一RNA(hnRNA,RNA前体),经过5'加"帽"和3'酶切加多聚腺苷酸,再经过RNA的剪接,编码蛋白质的外显子部分就连接成为一个连续的可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通过核孔进细胞质,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9.核酶(ribozyme)具有酶促活性的RNA称为核酶

10.上游启动子元件将TATA区上游的保守序列称为上游启动子元件或称上游激活序列(upstreamactivatingsequence,UAS)。

11.反义RNA是指与mRNA互补的RNA分子,也包括与其它RNA互补的RNA分子。

由于核糖体不能翻译双链的RNA,所以反义RNA与mRNA特异性的互补结合,即抑制了该mRNA的翻译,调控基因的表达

12.在被保护区内有一个由5个核苷酸组成的保守序列,是聚合酶结合位点,称为Pribnow区,其中央大约位于起点上游10bp处,所以又称为–10区。

 

第四章(分子伴侣;导肽;前导肽;同义密码子;三联体密码(密码子);错义突变;核定位序列(NLS))

1.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即翻译,就是将核酸中由4种核苷酸序列编码的遗传信息,通过遗传密码破译的方式解读为蛋白质一级结构中20种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2.mRNA分子上从5至3方向,由AUG开始,每3个核苷酸为一组,决定肽链上某一个氨基酸或蛋白质合成的起始、终止信号,称为三联体密码(tripletcoden)。

3.基因损伤引起mRNA阅读框架内的碱基发生插入或缺失,可能导致框移突变(frameshiftmutation)。

4.简并性(degeneracy):

遗传密码中,除色氨酸和甲硫氨酸仅有一个密码子外,其余氨基酸有2、3、4个或多至6个三联体为其编码。

5.同义密码子:

一个AA有多个密码子

6.变偶性(Wobble):

密码上第一、二位上碱基不变,第三位碱基可改变

7.S-D序列:

mRNA起始密码前的一段富含嘌呤核苷酸的序列,可与核糖体小亚基16S-rRNA上富含嘧啶序列相结合。

8.分子伴侣:

能与其它构象不稳定的蛋白质结合并使之稳定的一类蛋白质,它们通过与多肽结合来帮助被结合多肽在体内的折叠、组装、转运或降解等,在完成任务后又从多肽链上释放下来,它是蛋白质折叠和组装的重要调节者。

9.蛋白质的靶向输送(proteintargeting)蛋白质合成后经过复杂机制,定向输送到最终发挥生物功能的细胞靶部位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靶向输送。

(一)信号肽假设(signalpeptidehypothesis)

(二)导肽假设(leadingpeptidehypothesis)

10.信号肽(signalpeptide)新生分泌蛋白N端的保守氨基酸序列称信号肽。

11.导肽:

位于蛋白质前体N端,引导该蛋白质前体通过细胞膜,进入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一段约含20—80个氨基酸的特异性肽段。

特征:

1.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Arg)含量丰富,分散于不带电荷的氨基酸残基之间。

2.缺失带负电荷的酸性氨基酸残基。

3.羟基氨基酸含量较高。

4.有形成两条α-螺旋结构的能力。

第五章(名词1.基因工程;2.载体;3.PCR;4.转化;

5.分子杂交;6.限制性内切酶;7.基因治疗;

8.融合蛋白;9.分子克隆;10.基因诊断)

1.转化是指将质粒DNA或以其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细菌体内,使之获得新的遗传特性的一种方法

2.PCR又叫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即在DNA聚合酶作用下,经过DNA解链(变性)、引物与模板DNA相结合(退火)、DNA合成(链的延伸)三步,不断重复,最终将目的核酸扩增的技术。

3.分子杂交两条不同来源的DNA(或RNA)链或DNA与RNA之间存在互补顺序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互补配对形成双螺旋分子,这种分子称为杂交分子,形成杂交分子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4.限制性内切酶。

分布:

主要在微生物中。

特点:

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结果:

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

5.基因治疗(Genetherapy)指应用DNA重组技术,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6.持家基因:

是指对所有类型组织细胞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其表达的基因,通常都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存所必需的基因,其表达常保持在固定的水平。

又称为组成性基因表达。

7.奢侈基因:

只在某特定的细胞类型中表达或者只有在发育阶段的某些时期表达的基因。

8.报告基因:

一种编码可被检测的蛋白质或酶的基因,也就是说,是一个表达产物非常容易被鉴别的基因。

9.分子克隆:

在体外对DNA分子按照即定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导入合适宿主,使其在宿主中扩增和繁殖,以获得该DNA分子的大量拷贝。

10.融合蛋白:

真核蛋白的基因与外源基因连接,同时表达翻译出的原基因蛋白与外源蛋白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蛋白质。

11.基因诊断:

以DNA或RNA为诊断材料,通过检查基因的存在、结构缺陷或表达异常,对人体的状态和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和过程。

12.基因治疗:

一般是指将限定的遗传物质转入患者特定的靶细胞,以最终达到预防或改变特殊疾病状态为目的治疗方法。

13.基因文库(genelibrary)又称DNA文库,是指某个生物的基因组DNA或cDNA片段与适当的载体在体外重组后,转化宿主细胞,并通过一定的选择机制筛选后得到大量的阳性菌落(或噬菌体),所有菌落或噬菌体的集合即为该生物的基因文库。

基因文库由外源DNA片段、载体和宿主组成。

14.基因组文库(Genomiclibrary)是指将某种生物体的全部基因组DNA用限制性内切酶或机械力量切割成一定长度范围的DNA片段,再与合适的载体在体外重组并转化相应的宿主细胞获得的所有阳性菌落,这个群体就称为该生物基因组文库。

其目的是分离有用的目的基因和保存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

15.cDNA文库(cDNAlibrary)是指将某种生物体基因组转录的全部mRNA经反转录产生的cDNA片段分别与克隆载体重组,储存于某种受体菌中,该群体就称该生物基因组的cDNA文库

16.cDNA(complementaryDNA,互补DNA):

是由生物的某一特定器官或特定发育时期细胞内的mRNA经体外反转录后形成的互补DNA

17.自杀基因:

是指将某些病毒或细菌的基因导入靶细胞中,其表达的酶可催化无毒的药物前体转变为细胞毒物质,从而导致携带该基因的受体细胞被杀死,此类基因称为自杀基因。

18.RNA干扰一些小的双链RNA可以高效、特异地阻断体内特定基因表达,促使mRNA降解,诱使细胞表现出特定基因缺失的表型,称为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也译作RNA干预或者干涉)。

第六章(名词解释

基因表达;可诱导调节;可阻遏调节;弱化子;反义RNA;魔斑;CAP;操纵子)

1.某些基因在一个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通常被称为管家基因(housekeepinggene)。

2.基因表达:

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

对这个过程的调节就称为generegulation。

rRNA、tRNA编码基因转录合成RNA的过程也属于基因表达

3.操纵子:

是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由启动子、操纵基因及其所控制的一组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所组成。

操纵基因受调节基因产物的控制。

4.弱化子:

DNA中可导致转录过早终止的一段核甘酸序列(123-150区)。

5.可阻遏调节:

基因平时是开启的,处在产生蛋白质或酶的工作过程中,由于一些特殊代谢物或化合物的积累而将其关闭,阻遏了基因的表达。

6.

第七章(名词解释启动子.增强子;.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断裂基因;.锌指结构.亮氨酸拉链)

1.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有很多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将这些基因称为基因家族。

2.同一家族中的成员有时紧密地排列在一起,成为一个基因簇(genecluster)

3.外显子(Exon):

真核细胞基因DNA中的编码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成RNA并进而翻译为蛋白质。

4.内含子(Intron):

真核细胞基因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成RNA,但随即被剪除而不翻译。

5.假基因是基因组中因突变而失活的基因,无蛋白质产物。

一般是启动子出现问题。

6.“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定义:

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7.顺式作用元件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非编码DNA序列

8.启动子:

在DNA分子中,RNA聚合酶能够识别、结合并导致转录起始的序列

9.增强子:

指能使与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明显增加的DNA序列。

10.沉默子:

某些基因含有负性调节元件——沉默子,当其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

11.反式作用因子定义:

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

12.锌指结构:

是一种常出现在DNA结合蛋白中的结构基元。

是由一个含有大约30个氨基酸的环和一个与环上的4个Cys或2个Cys和2个His配位的Zn构成,形成的结构像手指状

13.碱性-亮氨酸拉链:

出现在DNA结合蛋白质和其它蛋白质中的一种结构基元(motif)。

当来自同一个或不同多肽链的两个α-螺旋的疏水面(常常含有亮氨酸残基)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圈对圈的二聚体结构时就形成了亮氨酸拉链。

14.染色体(chromosome)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时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是间期细胞染色质结构紧密包装的结果。

15.染色质是一种纤维状结构,叫做染色质丝,它是由最基本的单位—核小体(nucleosome)成串排列而成的。

16.断裂基因基因的编码序列在DNA分子上是不连续的,为非编码序列所隔开,其中编码的序列称为外显子,非编码序列称内含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