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854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7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语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英语语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英语语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英语语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英语语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语语法.docx

《英语语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语法.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英语语法.docx

英语语法

[转] 10来节课补完初中,高中英语所有语法!

 2013-5-31

 

 

 

 

 

 

 

 

 

           三张幻灯片就将时态讲得非常全面深刻,把初一到高三的所有时态用一

节课讲得清清楚楚,且让学生滚瓜烂熟,运用自如,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创

新,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抓住了时态的本质。

时态一共16种,传统教育学一

种就要花约5-10节课,学完要花100多节课,且要分为中学六年来学习,这是

一个极大的错误,因为口语中每一种时态都可能用到。

而且老师把本来特别

简单的问题弄得很复杂,以至于学生学了还是云里雾里。

我的方法一针见血,

直击本质。

不但一节课深刻理解,而且还能灵活运用到口语中。

敢问世界还有

谁能做到如此神奇效果。

想了解是怎样实现的。

请看日志《如何让学生在一节

课之内学完16种时态》,看了我是如何做到的也就非常相信了。

 

 

不但承诺在10来节课补完,补好初中,高中英语所有语法知识,而且讲解细化

到了这种程度,实属非常罕见。

  

一张幻灯片总结清楚冠词的主要用法,熟练掌握冠词只需5分钟不到。

 

  

  

高中生普遍学不好虚拟语气,有的学了几年也没能弄清楚,可是到了我这儿,

只需两句话10分钟就讲得清清楚楚!

!

 

收全高中语文答题公式(转吧)(对语文考试有作用哦)gill

(1)某句话在文中作用

1.文首开编点题  渲染气氛(散文)  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

(2)修辞手法的作用

1。

句子本身作用2。

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  拟人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写出了+对象+特征

2有气势加强语气  一气呵成          强调了+对象+特征

(3)设问  引起读者思考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

②拟人: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

……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

……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

……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

……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写人为主:

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

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

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

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

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

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

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

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

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

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

……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

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

……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七、论证方法的作用。

1、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论证方法。

2、明确知识:

  ①例证法主要是增强说服力,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

  ②引证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实内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③正反对比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论证更为深刻。

  ④比喻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论证更为具体生动形象。

3、公式:

例证法:

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

引证法:

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对比论证法:

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

比喻论证法:

采用了比喻论证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阐明了……

八、仿写句子。

公式:

  1、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九、对对联。

公式:

  ①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  ②山对川,日对月,天对地;  ③注意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

十、读图题。

公式:

  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

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

题目+内容+启发。

  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  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十一、探究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

  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1、2、3点。

十二、概括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

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

  ③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三、名著阅读。

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四、写信。

公式:

  ①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

  ②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

  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十五、编短信。

公式:

  ①用“沪”一类的字简写地名。

  ②材料事实编写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干内容来写。

十六、诗文佳句赏欣。

公式:

  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

格式为:

……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

  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十七、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公式:

  ①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②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②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十八、文言句子划分停顿。

公式:

  1、带有“故”、“是以”等标志的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

  2、名词作状语的,在这个词语之前划。

  3、“可以”类实际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

  4、主语和谓语之间划。

  5、谓语与宾语之间划。

十九、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公式:

  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描写了(或刻画了)……  3、……意思是……

二十、前后照应。

公式:

  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二十一、巧设悬念。

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二十二、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二十三、记叙线索。

公式:

  1、分析线索种类:

1、以“物”为线索;2、以“事”;3、以“人”;4、以“时间”;5、以“感情”。

  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二十四、称谓变化。

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中国历代首都(

【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初~公元前2070年) 

  『黄帝』有熊(今河南郑州新郑) 

  『颛顼』帝丘(今河南濮阳) 

  『帝喾』帝丘(今河南濮阳)、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尧』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舜』永济(今山西运城永济)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 

  阳翟(今河南禹州) 

  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原(今河南济源西北) 

  老丘(今河南开封东北) 

  西河(今河南安阳东南)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亳(今河南郑州) 

  嚣(今河南郑州西北) 

  相(今河南濮阳北、安阳内黄南;一说今河南安阳洹水北) 

  邢(今河北邢台) 

  庇(今山东郓城北、梁山西南)

  奄(今山东曲阜) 

  殷(今河南安阳) 

  朝歌(今河南淇县)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镐京(今陕西西安长安西北) 

  成周(今河南洛阳) 

  犬丘(今陕西咸阳兴平东南) 

  南郑(今陕西渭南华县)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雒邑(河南洛阳)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

西犬丘(今甘肃天水西南)、平阳(今陕西宝鸡东南)、雍(陕西凤翔东南)、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晋』:

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新田(今山西侯马)、屯留(今山西屯留县南)、端氏(今山西沁水东北) 

  『楚』:

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陈丘(今河南淮阳)、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 

  『齐』:

临淄(今山东淄博) 

  『燕』:

临易(今河北雄县)、蓟(今北京城西南) 

  『宋』:

商丘(今河南商丘南)、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 

  『鲁』:

曲阜(今山东曲阜) 

  『郑』:

新郑(今河南新郑) 

  『赵』:

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鹤壁西)、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

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大梁(今河南开封) 

  『韩』:

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宜阳(今河南洛阳宜阳西)、阳翟(今河南禹州)、新郑(今河南新郑) 

  『卫』:

沫(今河南淇县)、曹(今河南安阳滑县东)、楚丘(今河南安阳滑县东北)、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陈』:

陈(今河南淮阳) 

  『蔡』:

上蔡(今河南上蔡) 

  『曹』:

陶(今山东定陶) 

  『吴』:

吴(今江苏苏州) 

  『越』:

会稽(今浙江绍兴) 

  『杞』:

杞(今河南开封杞县)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西楚』(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2年) 

  彭城(今江苏徐州) 

  『南越』(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0年) 

  番禺(今广东广州)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前8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2年 

  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0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前200年—公元8年 

  『新』(公元8年~公元23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8年—公元23年 

  『汉更始』(公元23年~公元25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23年—公元24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24年—公元25年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25年—公元190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190年—公元195年 

  许昌(今河南许昌)公元196年—公元220年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许昌(今河南许昌)公元220年--公元221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221年--公元265年 

  『蜀』(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成都(今四川成都) 

  『吴』(公元229年~公元280年) 

  建业(今江苏南京)公元229年--公元265年 

  武昌(今湖北武汉)公元265年--公元267年 

  建业(今江苏南京)公元267年--公元280年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265年—公元313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313年—公元316年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建康(今江苏南京) 

  【十六国时期】(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成(汉)』(公元304年~公元347年):

成都(今四川成都) 

  『汉(前赵)』(公元304年~公元329年):

离石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北)、蒲子(今山西隰县)、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前凉』(公元317年~公元376年):

姑臧(今甘肃武威) 

  『后赵』(公元319年~公元351年):

襄国(今河北邢台)、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前燕』(公元337年~公元370年):

龙城(今辽宁朝阳)、蓟(今北京城西南)、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前秦』(公元351年~公元394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后燕』(公元384年~公元407年):

中山(今河北定州)、龙城(今辽宁朝阳) 

  『后秦』(公元384年~公元417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西秦』(公元385年~公元431年):

勇士(今甘肃榆中东北)、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苑川(今甘肃榆中大营川)、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 

  『后凉』(公元386年~公元403年):

姑臧(今甘肃武威) 

  『南凉』(公元397年~公元414年):

广武(今甘肃兰州永登)、乐都(今青海乐都)、西平(今青海西宁)、姑臧(今甘肃武威) 

  『北凉』(公元397年~公元439年):

建康(今甘肃高台西北)、张掖(今甘肃张掖西北)、姑臧(今甘肃武威) 

  『南燕』(公元398年~公元410年):

滑台(今河南安阳滑县)、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 

  『西凉』(公元400年~公元421年):

敦煌(今甘肃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

  『夏』(公元407年~公元431年):

高平(今宁夏固原)、统万(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 

  『北燕』(公元409年~公元436年):

龙城(今辽宁朝阳) 

  『冉魏』(公元350年~公元352年):

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西燕』(公元384年~公元394年):

长子(今山西长治长子西南) 

  『翟魏』(公元386年~公元391年):

滑台(今河南安阳滑县) 

  『西蜀』(公元405年~公元413年):

成都(今四川成都)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南朝] 

  『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

建康(今江苏南京) 

  『齐』(公元479年~公元502年):

建康(今江苏南京) 

  『梁』(公元502年~公元557年) 

  建康(今江苏南京)公元502年--公元552年 

  江陵(今湖北江陵)公元552年--公元554年 

  建业(今江苏南京)公元554年--公元557年 

  『陈』(公元557年~公元589年):

建康(今江苏南京) 

  [北朝] 

  『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 

  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公元386年—公元398年 

  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8年—公元493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493年—公元534年 

  『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

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

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7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隋】(公元581年~公元619年) 

  大兴(今陕西西安)公元581年—公元605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605年—公元619年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西京长安(陕西西安)公元618年-公元904年 

  东都洛阳(河南洛阳)公元657年-公元736年(与西京并重时期) 

  公元904年-公元907年 

  【少数民族政权】 

  『吐谷浑』(公元4世纪初---公元663年约350多年 

  伏俟城(今青海湖西22.5公里) 

  『吐蕃王朝』(公元6世纪--公元9世纪(877年)约300年 

  匹播城(今西藏琼结县) 

  逻些城(今西藏拉萨市) 

  『渤海』(公元669年--公元926年) 

  东京龙泉(今黑龙江宁安县东京城) 

  『南诏』(公元738年---公元902年 

  羊咀咩城(云南大理太和村) 

  『大长和』(公元902年--公元928年) 

  羊咀咩城(云南大理太和村) 

  『大义宁』(公元928年--公元937年) 

  羊咀咩城(云南大理太和村)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五代] 

  『后梁』(公元907年~公元923年) 

  开封(今河南开封)公元907年—公元909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909年—公元913年 

  开封(今河南开封)公元913年—公元923年 

  『后唐』(公元923年~公元936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 

  『后晋』(公元936年~公元946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936年—公元937年 

  开封(今河南开封)公元937年—公元946年 

  『后汉』(公元947年~公元950年) 

  开封(今河南开封) 

  『后周』(公元951年~公元960年) 

  开封(今河南开封) 

  [十国]

  前蜀:

成都(今四川成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