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化学五月精选练题16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510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化学五月精选练题16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国高考化学五月精选练题16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国高考化学五月精选练题16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国高考化学五月精选练题16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国高考化学五月精选练题16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化学五月精选练题16解析版.docx

《全国高考化学五月精选练题16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化学五月精选练题16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考化学五月精选练题16解析版.docx

全国高考化学五月精选练题16解析版

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五月精选练题(16)(解析版)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钢瓶储存液氯或浓硫酸

B.PM2.5与呼吸道疾病的形成无关

C.对矿物燃料脱硫脱硝可有效防治酸雨

D.聚乙烯塑料可用来制作食品周转箱

【答案】B

2.(2018·郑州、平顶山、濮阳市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X、Y、Z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为r(Y)>r(X)>r(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5;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下图转化关系。

其中R为10电子分子,是一种常见的无机溶剂。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16列

B.X、Y、Z元素两两之间均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

C.X、Y、Z元素形成的单质均具有强还原性

D.R的沸点高于M的沸点

答案 C

解析 R为10电子分子,是一种常见的无机溶剂,则R为H2O,即含有H、O元素,则另一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5-1-8=6,此元素为C元素,由原子半径的大小:

r(Y)>r(X)>r(Z),可知X为O元素、Y为C元素、Z为H元素;M为CO或CO2;氧元素为第ⅥA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16列,故A正确;X、Y、Z元素两两之间均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如CO、H2O2、C2H2,故B正确;C、H2有较强还原性,而O2具有强氧化性,故C错误;H2O分子间存在氢键,其沸点相对较高,故D正确。

3.(2018·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热身考试)已知AgCl在水中的溶解是吸热过程。

不同温度下,AgCl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T1温度下Ksp(AgCl)=1.6×10-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

B.a=4.0×10-5

C.M点溶液温度变为T1时,溶液中Cl-的浓度不变

D.T2时饱和AgCl溶液中,c(Ag+)、c(Cl-)可能分别为2.0×10-5mol·L-1、4.0×10-5mol·L-1

答案 B

解析 氯化银在水中溶解时吸收热量,温度越高,Ksp越大,在T2时氯化银的Ksp大,故T2>T1,A错误;氯化银溶液中存在着溶解平衡,根据氯化银的溶度积常数可知a=

=4.0×10-5,B正确;氯化银的溶度积常数随温度减小而减小,则M点溶液温度变为T1时,溶液中Cl-的浓度减小,C错误;T2时氯化银的溶度积常数大于1.6×10-9,所以T2时饱和AgCl溶液中,c(Ag+)、c(Cl-)不可能为2.0×10-5mol·L-1、4.0×10-5mol·L-1,D错误,答案选B。

4.(2018·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常温下,在10mL0.1mol·L-1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HCl溶液,溶液的pH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CO2因逸出未画出,忽略因气体逸出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1mol·L-1Na2CO3溶液中:

c(Na+)+c(H+)=c(CO

)+c(HCO

)+c(OH-)

B.当溶液的pH为7时,溶液的总体积为20mL

C.在B点所示的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大的是HCO

D.在A点所示的溶液中:

c(CO

)=c(HCO

)>c(OH-)>c(H+)

答案 D

解析 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2c(CO

)+c(HCO

)+c(OH-),A错误;当混合溶液体积为20mL时,二者恰好反应生成NaHCO3,HCO

的电离程度小于其水解程度,所以其溶液呈碱性,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则酸稍微过量,所以混合溶液体积稍微大于20mL,B错误;B点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c(Na+)+c(H+)=2c(CO

)+c(HCO

)+c(OH-)+c(Cl-),由于氢离子浓度较小,则离子浓度最大的为钠离子,C错误;根据图像分析,A点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且c(CO

)=c(HCO

),溶液呈碱性,则c(OH-)>c(H+),盐溶液水解程度较小,所以c(CO

)>c(OH-),则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c(CO

)=c(HCO

)>c(OH-)>c(H+),D正确;答案选D。

5.(2018·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下学期临考冲刺训练)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X、Z原子序数之和是Y、W原子序数之和的

甲、乙、丙、丁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是某种元素对应的单质,乙和丁的组成元素相同,且乙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化合物N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常温下)。

上述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省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于半径:

r(Y)>r(Z)>r(W)

B.化合物N、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原理相同

C.含W元素的盐溶液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D.Z与X、Y、W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元素均满足8电子结构

答案 C

解析 乙是一种“绿色氧化剂”,乙是过氧化氢,M是单质,所以M是氧气;乙和丁的组成元素相同,丁是水;化合物N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N是SO2,丙是H2S,甲是硫化物;X、Z原子序数之和是Y、W原子序数之和的

,Z是Na元素;X、Y、Z、W分别是H、O、Na、S。

原于半径:

r(Na)>r(S)>r(O),故A错误;SO2使溴水褪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乙烯使溴水褪色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含S元素的盐溶液,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硫酸钠溶液显中性、亚硫酸钠溶液显碱性,故C正确;Na与H、O、S形成的化合物中,H元素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D错误。

6.(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周期。

X、Y、Z、W为这些元素形成的化合物,X为二元化合物且为强电解质,W的水溶液呈碱性,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A、B、E三种元素共同形成的化合物都含有共价键,水溶液都呈酸性

B.C、D分别形成的简单离子的氧化性:

C>D

C.电解C、E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可生成C、E对应的单质

D.C元素所在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是E元素形成的离子

答案 A

解析 由转化关系可知两性化合物应为Al(OH)3,则D为Al,X为二元化合物且为强电解质,应为HCl,则Z为AlCl3,W的水溶液呈碱性,应为NaAlO2,则Y为NaOH,气体单质为氢气,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周期。

X、Y、Z、W为这些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知A为H元素,B为O元素,C为Na元素,D为Al元素,E为Cl元素。

则由H、O、Cl三种元素共同形成的化合物都含有共价键,属于含氧酸,水溶液都呈酸性,A正确;C为Na元素,D为Al元素,金属性是Na大于Al,对应的简单离子的氧化性:

C

7.(2018·石家庄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环己醇(

)常用来制取增塑剂和作为工业溶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己醇中至少有12个原子共平面

B.与环己醇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含有醛基(—CHO)的结构有8种(不含立体结构)

C.标准状况下,1mol环己醇与足量Na反应生成22.4LH2

D.环己醇的一氯代物有3种(不含立体结构)

答案 B

8.(2018·湖北省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青霉素是最重要的抗生素,其在体内经酸性水解后得到一种有机物X。

已知X的结构如下,下列有关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为烃的含氧衍生物

B.X的分子式为C5H10NO2S

C.X只能发生取代反应

D.X中碳原子上的H若有1个被Cl取代,有2种不同产物

答案 D

解析 A项,此有机物中含有S、N等元素,不是烃的含氧衍生物,故错误;B项,根据有机物碳的成键特点,分子式为C5H11NO2S,故错误;C项,还可以发生氧化反应,故错误;D项,两个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次甲基上氢原子也可被Cl取代,因此一氯代物有2种,故正确。

9.(2018·淄博市高三仿真模拟)电池式氧传感器原理构造如图,可测定O2的含量。

工作时铅极表面会逐渐附着Pb(OH)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t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随着使用,电解液的pH逐渐减小

C.ammolO2反应,理论上可使Pb电极增重68amg

D.Pb电极上的反应式为Pb+2OH--2e-===Pb(OH)2

答案 B

解析 铅作负极失电子产生铅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铅,则铂电极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选项A正确;负极反应式:

2Pb+4OH--4e-===2Pb(OH)2,正极反应式:

O2+4e-+2H2O===4OH-,总反应式:

2Pb+O2+2H2O===2Pb(OH)2,反应过程溶液pH增大,选项B不正确;根据反应2Pb+O2+2H2O===2Pb(OH)2,ammolO2反应,理论上可使Pb电极增重4ammol×17g·mol-1=68amg,选项C正确;Pb电极为负极,反应式为Pb+2OH--2e-===Pb(OH)2,选项D正确。

10.(2018·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Fe(CN)6]3-可将气态废弃物中的硫化氢转化为可利用的硫,自身还原为[Fe(CN)6]4-。

工业上常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解装置,通电电解,然后通入H2S加以处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时阳极反应式为[Fe(CN)6]4--e-===[Fe(CN)6]3-

B.电解时阴极反应式为2HCO

+2e-===H2↑+2CO

C.当电解过程中有22.4L标准状况下的H2生成时,溶液中有32gS析出(溶解忽略不计)

D.整个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K4[Fe(CN)6]与KHCO3

答案 D

解析 A项,电解的目的是[Fe(CN)6]4-转化成[Fe(CN)6]3-,阳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Fe(CN)6]4--e-===[Fe(CN)6]3-,故说法正确;B项,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HCO

电离产生H+放电,即电极反应式为2HCO

+2e-===H2↑+2CO

,故说法正确;C项,电解后通入H2S,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CN)6]3-+H2S+2CO

===2[Fe(CN)6]4-+S↓+2HCO

,因此有H2~2CO

~S,产生1molH2,有1molS的产生,因此产生22.4LH2时,溶液中有

molS,即32gS,故说法正确;D项,根据选项C,2[Fe(CN)6]3-+H2S+2CO

===2[Fe(CN)6]4-+S↓+2HCO

,K4[Fe(CN)6]与KHCO3不需要补充,故说法错误。

11.(2018·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有Ba2+

B

向CuSO4溶液中滴加氢硫酸

产生黑色沉淀

酸性:

H2S>H2SO4

C

向KSCN和酸性FeCl2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

溶液变红色

氧化性:

H2O2>Fe3+

D

向5mL0.2mol·L-1NaOH溶液中滴几滴0.1mol·L-1MgCl2溶液,再滴加饱和FeCl2溶液

产生的白色沉淀转化成红褐色

溶解度:

Fe(OH)3

答案 C

解析 向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硫酸钙等,故A错误;向CuSO4溶液中滴加氢硫酸,产生黑色沉淀,是因为生成的硫化铜不能溶于稀硫酸,不是因为酸性H2S>H2SO4,故B错误;向KSCN和酸性FeCl2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过氧化氢将亚铁离子氧化生成铁离子,溶液变红色,说明氧化性:

H2O2>Fe3+,故C正确;向5mL0.2mol·L-1NaOH溶液中滴几滴0.1mol·L-1MgCl2溶液,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再滴加饱和FeCl2溶液,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不能证明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镁溶解度的大小,故D错误。

12.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

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

I.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最NaOH溶液,过滤。

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

(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

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中反应生成BaCO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填标号)。

①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②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③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④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7)实验中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8)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Al(OH)3+OH-=AlO2-+2H2O

(2).有白色沉证'生成,加HCl 后沉淀全部溶解,同时产生气泡(3).将样品与HCl反应后成的CO2吹入C中,全部被Ba(OH)2吸收(4).防止空气中CO2进入C,影响实验(5).CO2+Ba(OH)2=BaCO3↓+H2O(6).③、④(7).25%(8).样品与HCl反应生成的CO2中混有HCl和H2O,均会造成溶液增重

【解析】I.

(1)滤渣中含有Al(OH)3,Al(OH)3溶于NaOH溶液生成NaAlO2和H2O,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也可写为Al(OH)3+OH-═[Al(OH)4]-);正确答案:

Al(OH)3+OH-=AlO2-+2H2O。

(2)NaAlO2溶液呈碱性,通入过量CO2时沉淀Al(OH)3和NaHCO3,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酸溶液,所以产生的沉淀溶于稀盐酸中,所以看到的现象是:

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沉淀溶解;正确答案:

有白色沉证'生成,加HCl 后沉淀全部溶解,同时产生气泡。

II.(3)装置中残留部分二氧化碳,不能被完全吸收,导致测定的碳酸钡的质量偏小,持续缓缓通入空气的作用:

把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正确答案:

将样品与HCl反应后成的CO2吹入C中,全部被Ba(OH)2吸收。

(4)装置C是用来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由于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因此D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CO2进入C装置,影响实验;正确答案:

防止空气中CO2进入C,影响实验。

(5)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O2+Ba(OH)2=BaCO3↓+H2O;正确答案:

CO2+Ba(OH)2=BaCO3↓+H2O。

(7)碳酸钡质量为3.94g,则碳酸钡的物质的量为3.94/197=0.02mol,根据碳原子的量守恒,碳酸钙的量为0.02mol,质量为0.02×100=2g,所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8×100%=25%;正确答案:

25%。

(8)样品与HCl反应生成的CO2中混有HCl和H2O,均会造成溶液增重,所以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明显偏高;正确答案:

样品与HCl反应生成的CO2中混有HCl和H2O,均会造成溶液增重。

点睛:

对于II.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如果不通入空气排净装置内空气,装置内的空气中二氧化碳也会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造成所测定的结果偏高;如果反应结束后,不继续通入空气,不能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造成所测定的结果偏低;如果装置C直接与空气相连,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装置C内,造成测定结果偏高。

实施以节约能源和减少废气排放为基本内容的节能减排政策,是应对全球气候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试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在一定温度下,①C(s)+CO2(g)

2CO(g)△H1=akJ/mol平衡常数K1;

②CO(g)+H2O(g)

H2(g)+CO2(g)△H2=bkJ/mol平衡常数K2;

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3=

,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K1、K2、K3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

(2)将原料气按n(CO2):

n(H2)=1:

4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CO2(g)+4H2(g)

CH4(g)+2H2O(g)反应,测得H2O(g)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虚线表示平衡曲线)。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降低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在密闭恒温(高于100℃)恒容装置中进行该反应,下列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

A.混合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B.混合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D.n(CO2):

n(H2)=1:

2

③200℃达到平衡时体系的总压强为p,该反应平衡常数Kp的计算表达式为______。

(不必化简,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500℃时,CO与水反应生成CO2和H2。

将CO2和H2分离得到H2的过程示意图如下。

①吸收池中所有离子浓度的等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电极反应式,简述K2CO3溶液的再生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K3=K1·K2

(2).C(s)+H2O(g)

CO(g)+H2(g)△H=(a+b)kJ/mol(3).增大(4).BC(5).

(6).c(K+)+c(H+)==2c(CO32-)+c(HCO3-)+c(OH-)(7).阴极反应:

2H2O+2e-=H2↑+2OH-,OH-+HCO3-=CO32-+H2O,使K2CO3溶液得以再生。

【解析】平衡常数为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平衡常数中,分子为生成物,分母为反应物,所以该方程式为:

C(s)+H2O(g)

CO(g)+H2(g),根据盖斯定律,①和②相加得此反应,△H=(a+b)kJ/mol,因此,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s)+H2O(g)

CO(g)+H2(g)△H=(a+b)kJ/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K1=c2(CO)/c(CO2),K2=c(H2)

c(CO2)/c(CO)

c(H2O),K3=

,所以:

K3=K1·K2。

(2)①根据图中平衡时H2O(g)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可知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K随温度升高而减小,K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②根据在密闭恒温(高于100℃)恒容装置中进行该反应CO2(g)+4H2(g)

CH4(g)+2H2O(g);可知A.混合气体密度不会改变,所以不能作为平衡的依据,故A错;B.由反应可知两边计量数不相等,混合气体压强不再改变标志达到平衡,故B正确;C.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M=m/n,说明n不再改变,说明达到平衡了,故C正确;D.n(CO2):

n(H2)=1:

2不符合化学平衡的定义,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依据,故D错。

本题答案:

BC。

③在密闭容器里全部由气体产于的反应中,平衡时气体压强之比=气体物质的量之比=气体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根据200℃反应达到平衡时H2O(g)的物质的量分数,可知平衡时H2O(g)所占的压强为0.6p,根据化学方式可知CH4所占的压强为0.3p,因此CO2和H2所占的压强为0.1p。

根据初始投料比以及CO2和H2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达到平衡时,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为1:

4,故平衡时CO2所占的压强为0.02p和H2所占的压强为0.08p,故可写出Kp的计算表达式为

(3)①由图示已知吸收池用的是K2CO3溶液,吸收CO2,离子方程式为:

CO32-+CO2+H2O=HCO3-,根据电荷守恒知c(K+)+c(H+)==2c(CO32-)+c(HCO3-)+c(OH-)②已知惰性电极电解池中的电解液是KHCO3,阴极水放电生成氢气,阴极附近c(OH-)增大,OH-+HCO3-=CO32-+H2O,K+向阴极移动,使K2CO3溶液的得以再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