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考历史精品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323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5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中考历史精品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精品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精品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精品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精品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中考历史精品复习资料.docx

《河南省中考历史精品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中考历史精品复习资料.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中考历史精品复习资料.docx

河南省中考历史精品复习资料

备战2012中考历史精品资料

含3年中考真题及2012预测新题

河南专版

中招历史命题原则及指导思想

以《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发挥学业考试对初中教学的导向作用,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结构的稳定性、延续性、创新性。

注重对各种版本教材的兼顾,体现中招考试的选拔性。

重视基础知识,重视主干知识,立足基础、贴近教材,注重联系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

体现历史教育的价值。

试题设计开放灵活,生动活泼,内容表达更符合青少年特征,将德育意图渗透在试题之中。

考试为课程改革服务的指导思想不变,。

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现实和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学会以历史的思维来分析这类问题。

今年开全体会的时候,领导又一次宣讲了该指导思想时,并且,强调说明了四点

一初中教学的导向作用是什么?

概括来说八个字:

爱国、民主、科学、求知。

这八个字,总的来说,大家可能都知道,但在教学中,在平常的试卷中真正落实的比较少,时间关系,我不展开了,我只讲一个例子,科学,来说明,我们各地老师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几年前,我跟省教研室的领导、老师到各地听课,评课。

旁听了一个地市组织的市优质课比赛,其中一节课,讲《罗斯福新政》,他常态讲课,完成的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延伸了历史上的改革,但他在讲罗斯福改革时,提到之前的美国总统胡佛无所作为,致使危机日益加剧。

而且说美国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病入膏肓。

这里有两个原则性的问题。

美国政府推行的是一种“小政府大社会”的古典经济自由主义,主张政府不应干预经济活动,充当经济组织相互间竞争的“守夜人”角色。

这种经济上“无为而治”的执政理念和政治上不作为的方式,最早的是第23届总统共和党人哈里森。

一直延续至第31任总统胡佛时期。

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已经是很平常的宏观经济调控行为,而在当时却是对传统政治体系和学术理论界冒大不韪的事件。

大家知道,从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20年代那样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这本身就是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伟大贡献。

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飞跃。

因为,我们不参与评课,只听课,后来听说这个老师还得了一等奖。

还有五四运动的意义:

有位老师在解释时不称为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五四运动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体现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转变,由向西方学习改为向苏俄学习,当然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前一段,在洛阳举行的河南省第十届初中历史优质课,在座的好多老师相信也都参加了,领导在会上,包括在台下谈话的时候,格外强调了历史教学的科学性。

原话是“现在,历史教学向深度、广度发展,这是好事,体现了课改的深化,体现了促进学生思维的一面,但随着深度的增加,度的把握和科学的问题,大量出现。

比如,领导在评价《宋元文化》一课,一个老师展示了一幅《火铳》的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分析信息,最后老师总结说后来的火铳炮口细,射程远,说明了科技的发展等等。

这个明显的失误,领导是有所指,才重点谈到这个问题,因为这类题是目前中招比较喜欢的命题形式,但在科学性方面,大需提高。

这种分析,有误导学生的嫌疑。

如前几天,一个地市老师送来的一套全市的期末测试题,让我把把关,其中有一题

春秋晚期大教育家孔子有一名弟子叫冉牛,名耕,字伯牛。

从此人的名字你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古人的名字很有趣

B.春秋时期我国开始饲养牛了

C.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D.我国至迟在春秋末期已经使用牛耕

这个题本身是好题,是中招试题,说明了这个老师在思考中招,但科学性问题有待加强。

上面这些例子,说明我们在科学、求知等方面。

还需很大努力。

希望我们的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好好琢磨,爱国、民主、科学、求知。

这八字真的内涵很丰富,是我们教学必须遵守和达到的目标。

领导一再强调,某种程度上,它就是我们中招命题的根本原则。

二注重结构的稳定性、延续性、创新性。

(避免忽上忽下的分数,如2009年,分数呼的一下,上到了47分,2010年,呼的一下,又跌到了38分。

)一个模式最起码要稳定三年。

这就是个暗示,题的选择、难易度等方面,2012年将继续延续去年的模式。

下面我们看几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中招试卷的稳定性、延续性。

近几年中考数据分析

1.近几年考点分值结构统计

考查

领域

中国

古代史

中国

近代史

中国

现代史

世界

古代史

世界

近代史

世界

现代史

[来源:

Zxxk.Com][来源:

学_科_网]

占分值[来源:

学科网]

08[来源:

Zxxk.Com]

4分[来源:

学科网]

9分[来源:

学。

科。

网Z。

X。

X。

K]

14分[来源:

学科网]

1分

8分[来源:

学科网]

14分

09

4分

14分

9分

2分

11分

10分

10

5分

14分

10分

3分

9分

9分

11

4

14

11

1

11

9

2.试卷题型结构统计

(1)三年来选择题考查领域统计表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考查领域

选择题部分

第1题

1、21

1、21

1、21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第2—6题

2—9

2—8

2--10

中国近代史

第7—11题

10—11

9—11

11、12

中国现代史

12、20

21

世界古代史

第12—15题

13—15、20

13、14

13—15、20

世界近代史

第16—20题

16—19

15—19

16--18

世界现代史

说明:

命题延续性体现在

一:

试题覆盖全面。

二:

中国史历来强调近代史,世界史基本两分法,各占50%,

(2)我们再看,非选择题考查内容分布规律:

第21题:

中外古代文化和文化交流。

第22题:

中国近代史。

第23题:

中国现代史。

第24题:

中外近代史,一般命题特点是给出情景或一定的信息量,属于解答式列举题。

第25题:

中外近现代史,侧重世界现代史内容,以图文材料形式考查解析能力。

这几年基本都是如此。

3难度系数统计:

09年,0.63,10年,0.58,11年0.62,基本保持稳定。

在稍难和稍易之间徘徊。

我相信,2012年的难度系数应该保持在0.62,通俗说,试题中只有1--2道难度比较大的选择题,材料题中只会有1—2个有难度的设问,其它都是基础知识。

4、试题结构

按照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进行设计,即:

基础目标,拓展目标,认识目标。

例:

第23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纲领。

材料二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据材料一,谈谈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基础目标)

(2)结合两则材料,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面临的共同时代任务是什么?

(拓展目标或能力目标)

(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毛泽东思想都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

对此你有何认识?

(认识目标)

三历史教育的价值

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问题,现在,受电视剧,网络等的影响,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错误篡改,导致学生认识混乱,如我们为什么要强烈反对日本用右翼分子编写的历史教科书。

初中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脑子里还是一张白纸,我们必须占领这个阵地,否则,让那些戏说、那些歪理扭曲学生的心灵的话,那,我们真的就是对历史的犯罪。

如李鸿章。

袁腾飞,

所以,每命完一道题,领导都会问,这道题的立意在什么地方?

教育价值在什么地方?

没有、或立意不高,立即删除,2010年,关于大运河和都江堰的题,也是大家争议很大的问题之一,设问可能有点高难度,但,该题立意很好,国家在建立大型公共工程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所以最后,领导和命题老师,大家意见一致,保留了该题,并且,此题是当年评选的好题之一。

今年的第25题,从国际组织角度谈经济全球化,角度好,立意好,是很好的命题,也成为了今年的好题之一。

下面是一个学校的校本作业上的题:

材料一:

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只不过是纸糊的老虎,虚有其表。

”……

材料二:

那件轰轰烈烈的洋务事件,暂不说其结果如何,但毕竟使国人呼吸到一丝新鲜的空气。

1、上述两则材料论述的事件是什么?

(基础目标)

2、两则材料分别站在什么立场看待该问题?

(能力目标)

3、看待历史事件的态度是什么?

(情感目标)

该题很简单,但角度很好,立意很好,

四考试为课程改革服务的指导思想不变,

领导强调,命题老师,一般都是各地骨干和各地教研员,接受能

力比较强,要坚持让中招成为课程改革的验证和灯塔。

当然,也正是因为能力强,容易走极端。

要坚决避免两种模式:

激进模式和保守模式。

简单来说是美国模式和台湾模式,

美国模式的历史题如:

如果没有珍珠港事件,美国会继续保持中立吗?

会与不会的理由?

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谈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相冲突时,应当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最近看了一道美国题,在中国专制主义政府领导下,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美国的民主制度下,经济发展受到多重制约,分析人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问题?

去年,我讲过一道围绕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船悲剧的题,大家都还记得,其设问

通过材料,分析造成这次最严重航海事故的

(1)无法改变的因素:

(2)可改变因素:

(3)你渴望从那个方面研究,避免以后类似沉船事故的发生?

这种命题,超越了目前我们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同时,这个能力要

求太高,不适应初中生能力水平,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我国教育的

现状达不到,无法一步跨越到这种模式,但,美国教育的创造性、批判性,包容性和平等性的教育理念,是我们必须要学的,提倡在命题中借鉴,循序渐进。

引导我们的历史教学。

避免台湾模式

关于台湾的历史命题,

去年,我讲过一个笑话,说“冲关一怒为红颜”的那个将领是()

台湾历史题,虽然也有思考性的题,但更多的是

烽火戏诸侯的国王是()

A周平王B周幽王C周厉王D周武王

台湾府正式建立于()

A光绪9年B光绪10年C光绪11年D光绪12年

当然,大陆的这种试题,在中招中很少,但不能说没有,只不过我们更隐蔽,去年,领导就强调了,要避开这类题,但由于中招的特殊性,零错误性等,进展不够,步子迈的不大,怕担责任,领导希望大家大胆创新,中招试卷选出人才不是关键,指导全省老师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的人才才是命题的核心。

我们的课程改革,目标之一:

让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加强过程性,倡导参与性,形成思考性和创新性人才。

课程改革是目标之二:

中招命题必须具备为课改提供导向性作用和验证课改成果的作用,说的就是这个理念。

什么样的试题具备验证课改和课改导向的功能?

我先举几个例子(关于课改改什么?

课改的导向是什么?

后面我在十年话课改时,会给大家讲现状与问题。

现在先谈中招题与课改的联系。

1、中招首选试题,是通过材料,图示、图片、展示一个平台,通过平台得出结论,但,这个结论的立意必须要好,这是首选。

(2010河南)

22.(7分)阅读大事年表,回答下列问题。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刊行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办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建成

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百日维新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简要说明魏源编著《海国图志》的历史背景。

(2分)

(2)上述大事年表中,那些事件是对魏源思想的实践,请举两例。

(2分)

(通过材料得出结论)

(3)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找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两个事件。

(1分)

(通过材料,检验分析问题能力)

(4)归纳出上述大事年表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分)

 

21.(5分)南水北调工程从提出、论证到勘探,历经数十年,中线工程河南段终于2009年全面开共。

这是一项规模浩人的民生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京津地区用水紧张局面。

我国古代也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泽被后世,但对当时的政权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一、图二工程的主要功能。

(2分)

 

(2)两人工程分别对当时的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国家在建设大型公共工程时应注意什么?

(1分)

(充分体现历史教育价值)

这些都是当年被评为好题的样题。

热点的隐性介入非常明显,而且角度很好,

2、节点性问题的巧联系

如当年有一道中西方近代化的比较。

中国近代化与西方近代化的顺序截然相反的例子。

3、一个主题,引发多个事件的连锁反应,或者说:

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个文献引发一个专题。

小处切入,大处落脚,命题多角度,复习多联系。

是最希望看到的专题命题形式。

如: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制度、工人运动,世界格局的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对:

制度、科技、社会主义运动、格局等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制度、民族经济、思想、社会习俗等的影响。

如2009年,利用巴黎图片展示的一个有关巴黎的专题。

4专题等宏观性问题的新设计,专题复习,大家都在强调,但专题复习的深度、广度,试题设问的角度,依然是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认真总结和思考的。

前些日子,一个濮阳的老师送来一套题,

列表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提供的信息,经过判断、比较,完成下面表格内要求填写的内容。

比较点

 

条约名称

割地

赔款

通商口岸

其它

(2)面对危局,清政府对外学习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经济学习转向制度学习。

(3)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艰难而缓慢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在西方侵华史推动中国被动走向近代化。

其中,对近代化的考察设计的不错,因为近代化出多了,不好设问,这个老师,把西方侵华史推动中国被走向近代化,这必然导致近代化的缓慢与成效不大。

等等吧,这些大题的设计,我在后面讲2012命题选题和切入点时,会继续穿插将中招的命题和选题。

领导强调的这些原则,我想,老师们应该对中招命题工作有了宏观的认知。

大框架定了。

后面的工作:

5月28号,用一天时间,确定命题范围,命题范围基本上围绕两个方面确定,一阶段范围,如: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二知识范围,如:

科技、文化、外交、思想、革命、改革。

参考近三年的中招命题,在同一阶段范围内,如果这三年出现了,尽量避免,可作选择题范畴,尽量不做大题,而且,知识范围要变。

如2010年,出了外交,在今年的中招命题中根本就没有体现。

尽管今年中国的外交、世界外交重大事件频发,但依然没有出现命题。

所以,最后,中招题出来后,大家有一种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没有热点的感觉。

围绕命题范围确定后,再预设

知识板块分值及比例(分值按满分50分、比例为平均值)

今年按下表设计分值

  知识块

年份

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2011

5

10%

25

50%

20

40%

这个比例的分配,基本按照考前给大家培训时说的标准进行,甚至,题出来后,一看古代史是4分,后来,又加了一个古代史,删掉了一个中国近现代史。

预设难度系数:

0.62,中等难度。

预设成绩

平均分

优秀分

优秀率

良好分

良好率

及格分

及格率

32

44

15%

40

40%

33

80%

根据各地反馈效果看,基本达到预设目标,考试结果比2009年高,

比2010年低。

大部分地市的优秀分在42—44之间。

这个考前培训中

也强调了,一定要控制在标准42---44,决不能低于40,不能高于45。

这个标准基本要稳定三年。

预设题型与能力

大家都是长期送毕业班的老教师,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秘密是:

基本上每年的中招卷上:

图示、图表类的题必须有八九个。

选择题的安排:

材料性的选择题不少于四个、比较认识类的选择题有三到四个、综合类的选择题有三到四个,联系类选择题三到四个。

其他属于热点问题的填空式选择题,三到四个。

材料题的命题也比较固定:

21、古代史、一道近代史、(这两题是命题难度最大的题,2012年,会有所变化,但主要关注命题切入点的变化,知识点的选择不会变。

)一道现代史(近代史与现代史融合题,该题侧重经济史的选择)、一道世界近代史、一道世界现代史

特点:

全(涵盖全面)、小(小切入点)、精(设问精细)

中招命题时间长了,命题难度增大,命题者选题往往侧重于题大家都很熟悉,但设问角度新颖。

如2010年,21题要求回答各自在当时历史时期的对当时政权的作用,即大运河对隋朝统治者的作用,2011年,对辛亥革命意义,要求3分,暗示,要学生答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这告诉我们以后的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背会新航路的意义,还要让学生知道,这三个意义在什么场景用那一方面。

对重点历史问题怎样从多角度,分阶段,分问题的理解!

平常在教学和复习中没有更多的强调对同一问题的多角度单独理解运用,学生依然按照传统的记忆方法,笼统的掌握一些历史知识,没有对概念性问题,单独抽出来具体分析,这个原因是我们历史的教学一直感到事倍功半的根本因素之一,我会在有效教学里详细论述。

下面谈谈中招试卷结构、特点

试题构建按照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进行设计,即:

基础目标,拓展目标,认识目标。

能力方面,考前培训的时候,我强调了五个不变,今年命题基本按照这个思路进行。

一、知识点的选择不变,保持尽量涵盖更多的知识热点的理念,同时,要兼顾不同版本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块覆盖全面,涉及了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科技史、民族关系、宗教、教育、外交、社会习俗、中外联系、国际工人运动等。

这么多知识点,老师们就可以明白,以后没有必要在最后冲刺阶段,盲目听信所谓的压轴,热点,重点之类的话,一方面:

在最后,一个月,要紧紧的盯住学生,把浮躁的心沉下来,把基础知识进一步熟练掌握,把平常的拓展的知识,让学生重新梳理,掌握,熟练运用,至于市场上的秘籍、说明、押宝,权且看看,有用,就给学生讲讲,没有,不要让自己乱了阵脚,其实,学生的浮躁,很多因素,是因为看了我们的脸色。

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驾驭教材。

高屋建瓴的驾驭教材。

如第22题,近代以来,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民族工业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材料二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半个多世纪。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1)据材料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高峰在何时?

造成此时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该题以前大多是选择题,但经济问题是每年中招命题的一个热点选择,所以,今年从专题形式,考察了中国整个民族工业发展史。

二、立足基础,重视主干的思想不变。

历史首先是还原真实的面貌,然后才是能力的要求,还原历史,就是对基础知识的重现,是学习历史的第一步,是中招试题的主干,这一点,再怎么课改,再怎么考试,也不能改,基础知识、基本重点必须是每年考察的重点,课标要求学生以课本为中心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理清历史知识的来龙去脉,并进行客观分析评价等基本能力。

任何时候,都是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

中招中,基础知识的分值一定要占到总分值的80%,也就是说,基础部分肯定会让学生得40分,中招中,只有10分是为选拔性考试这个目的服务,而且这十分,分三个层次,47,省重点,44、市重点、41普通高中,

如基础部分:

13莎士比亚说过“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他宣扬的核心思想是()

A理性主义B启蒙运动C人文主义D民主共和

普通高中的范围

第16题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指出: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的完成这一任务。

”为此实行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B整顿农业

C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D兴建公共工程

罗斯福新政内容是教材的基本重点,又深远影响了后来世界历史的进程,属于节点性的知识点,是考题的必选,学生知道该知识点,但,命题在创造性方面做了适当变化,学生平时没有对此进行更多的分析认识,造成即使知道,但也不得分的局面。

该类型题提醒学生在复习历史时要学会准确把握基本重点知识,全面了解该知识内涵与外延,简单的去背诵历史远解决不了中招问题。

三、坚持注重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理念不变。

历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现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正确认识态度,客观认识历史问题、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这个核心思想没变,

如材料题第21题(3)以指南针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曾远远超过西方,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却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

对此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第23题(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毛泽东思想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此你有何认识?

第25题(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认识。

四、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现实和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学会以历史的思维来分析这类问题。

史为今用的切入点和命题理念没变。

这点在今年的中招中体现的比较明显,而且运用的很好。

如围绕2010年河南申世界文化遗产成功,设计了一道选择题,第1题“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

对下列建筑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按图片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图一少林寺塔林图二嵩阳书院图三中岳庙

A佛、儒、道B儒、道、佛C佛、道、儒D道、儒、佛

围绕《辛丑条约》签订110周年,设计了第3题:

说明“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民众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政府”的事件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围绕1921年列宁新经济政策实施90周年,设计了第17题斯大林指出某一政策的特征是“在于利用市场,通过市场,而不是直接的产品交换,不要市场,在市场以外来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这一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B五年计划

C工业化政策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再有围绕今年的重点热点知识辛亥革命100周年和建党90周年设计了材料题第23题等等。

中招不避热点。

历史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