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624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流行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网络流行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网络流行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网络流行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网络流行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流行语.docx

《网络流行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流行语.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流行语.docx

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

——部分文献综述

网络语言,“顾名思义,是伴随网络的发展、普及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网络独特的传播模式,是计算机键盘书写与屏幕呈现的特殊方式的产物。

”(汪磊.2007)网络流行语即指流行的网络用语。

“目前‘网络流行语’构成方式基本有三类:

语音谐音型、符号象形型、英汉简略型。

”( 梅艳.2006)这些网络流行语主要来自网络自身生成的流行语,如“9494、斑竹、火星帖”等;网下生成再到网络上流行的流行语,如“RMB”在银行里早就开始运用了,后来在网络上广为流行;源自生活的网络流行语,如“很黄很暴力”原是电视节目中的话语,后在网络上流行。

(盛若菁.2008)

对于网络流行语的评价,各关注者有自己的看法。

有点作者认为,网络流行语体现了数异于人的先锋意识、多元文化的接触、社会心理的表达诉求、网络对人的社会化影响。

(盛若菁.2008)也有作者认为网络流行语的变异和流行,是网民们社会互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展示着一种“为快乐而生活”的主张,成为网民表达自我,叛逆性和现代性的直接写照。

( 梅艳.2006)不过,有的作者认为它给纯洁的汉语带来了污染,颠覆了当下汉语的言说方式,以致有的地方试图通过立法来限制网络语言在某些领域的使用。

(汪磊.2007)

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作者主要运用了社会化理论、常人方法学和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作为理论支柱。

他们主要的研究方法是统计。

总之,虽然目前研究网络流行语的文献不多,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领域。

参考文献:

 汪磊.2007.网络流行语的“非网络化”浅议[J].语文建设(03).

 梅艳.2006.“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解释[J].内蒙古电大学刊(07).

 盛若菁.2008.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J].江淮论坛(04).

 

1、 汪磊.2007.网络流行语的“非网络化”浅议[J].语文建设(03).

2007年第3期

 

网络语言曾被许多网民津津乐道,被称作“新世纪的语言方式”;也曾让部分教育工作者忧心忡忡,认为它给纯洁的汉语带来了污染,颠覆了当下汉语的言说方式,以致有的地方试图通过立法来限制网络语言在某些领域的使用。

网络语言,顾名思义,是伴随网络的发展、普及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网络独特的传播模式,是计算机键盘书写与屏幕呈现的特殊方式的产物。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看,它应为日常通用语言的网络变体。

而目前说到网络语言时,人们大多是将作为网络语言显性特征的网络词语等同于网络语言。

网络词语会如何发展,网络语言将向何处去?

这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

我们试从这两年网络流行语的评选中窥其一斑。

2004年11月中下旬“,天涯在线”与“猫扑网”联合发起“2004年十大网络流行语”评选活动“,做人要厚道”等10个词语入选(详见下表)〔,1〕从而掀起了一场“互联网语言运动”,也使网络语言的使用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这10个词语中,只有第一和第七是来自网下的电影台词,借助网网络流行语的“非网络化”浅议广东肇庆学院中文系汪磊络流行开来,其余的8个词语可以说是地道的网络词语。

如果不是经常上网的人,恐怕很难把握这些网络流行语的真正含义。

就来源而言,网下和网上之比为2:

8。

面向网民发起流行语的评选,本无可厚非。

问题在于,部分媒体和个人对评选活动进行了不适当的渲染,夸大了评选结果的代表性和流通度,从而误导了公众对网络词语的认识。

事实上,即便是网民也未必对“十大网络流行语”完全认同,仔细考察一下评选结果我们就会发现:

这次评选的总投票数为69361,而截止到当年的6月30日,国内上网用户总人数已达8700万,所投票数只约占网民总数的0.08%;居十大流行语之首的“做人要厚道”所获的9814票,也只占总投票数的14.15%,最后一个“FB”仅为5.75%。

2005年年末,新浪网举办了排名流行词来源与语义得票数1做人要厚道电影《手机》里的台词,用来数落不发下文的版主98142沙发在论坛里的通常含义是第一个回帖的人86623汗或寒它有两个意思,敬佩或从头到脚的冷83324XX一下用搜索引擎找东西81015潜水表示在论坛只看贴不回复79936顶支持62857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电影《无间道》的台词,报应的意思55838弓虽强字拆写,还表示强的意思55439偶稀饭我喜欢506110FB腐败的拼音字头,一般代表吃饭聚聚3987512007年第3期“新浪2005网络中国”的评选活动。

其中“年度网络流行语”推出了30个候选词语,认为“这些词汇是2005年网络上使用最频繁的,它们被关注得最多、点击得最狠、传播得最广……无论这些词语今后是否会被人记住,但在2005年,它们无疑是最能表述心情,记录历史的。

”〔2〕这些候选词语是不是“网络上使用最频繁的”,我们暂且不论。

从一般浏览者的角度来说,即使不是网民,也不会对其中的大部分词语感到陌生:

“节约型社会、个税起征点、大陆行、人民币升值、神六、反对日本入常、贝晶欢迎妮‘、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谐社会”,这9个词语来自国内时事政治、经济领域,占30%;“过劳死、海选、麦莎还是没有来、禽流感、苏丹红、作秀、高考移民、免费婚检、香港迪斯尼、食品安全”,这10个词语来自日常百姓社会生活,约占33.3%;出自影视文化领域的有7个:

“千手观音、飘移‘、veryveryverygood’‘、我不当教授很多年了’、亮剑、呜哒啦‘、XX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约占23.3%。

严格来讲,真正诞生于网络并广泛流行于虚拟与现实社会的词语只有4个“:

P(K来自网络游戏,意指对决)、P(S指被修改过的图片)、S(源自颇受争议的网络红人芙蓉姐姐拍照造型)、博客(blog,一种网络日志)”,三个是字母形式,一个是译音词,仅占13.4%。

从来源上说,源自网络的与非网络的词语之比为4:

26。

最终的投票结果显示,列前十位的词语依次是“:

PK、博客、神六、禽流感‘、XX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反对日本入常、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海选、个税起征点”。

“PK”和“博客”这两个网络词语得票数分别为38.84%和35.88%,远远高于其他词语。

尽管如此,源自网络的词语与非网络词语之比仅为2:

8,这个比值恰好与2004年的评选结果相反。

不难看出,网上与网下、不同媒体间的语言传播形成了互动,相互渗透,网络流行语的“非网络化”倾向十分明显。

所谓“非网络化”,是指词语的意义或形式并非源自虚拟的网络媒体,而来源于现实的语言生活或其他媒体。

笔者近期初步的调查结果也进一步表明:

网络词语正逐步走向非网络化。

笔者分别在8个网络论坛板块的18383个帖子以及5782个网络聊天句子当中考察100个常用、流行的网络词语,结果显示:

第一,在18383个帖子当中,100个常用网络词语的文本使用频率分布在23.02%到0之间〔,3〕使用频率为0的有19个,占19%。

在63组对比分析中,网络词语出现频次高于意义与其相对应的非网络词语的有16组,占可比项目的25.4%;网络词语出现频次低于非网络词语的有47组,占可比项目的74.6%。

第二,在5782个句子当中,100个常用网络词语的使用频率分布在1.8%到0之间,也即98.2%的聊天语句中没有使用过网络词语;使用频率为0的词语有75个,高达75%。

在35组对比分析中,网络词语出现频次高于非网络词语的有6组,占可比项目的17.1%;网络词语出现频次低于非网络词语的有29组,占可比项目的82.9%。

第三,一些曾被热炒并反复征引的、代表经典网络语言的词语,如“886、748、7456、3166、520、CU、LOL、KL、PMP、打铁、米虾米、油墨”等在网络论坛统计中出现频次为0;“748、7456、btw、CU、菜鸟、大虾、酱紫、恐龙、素、虾米、米虾米、粉、粉稀饭、稀饭”等在网络聊天的统计中出现频次为0。

诚然,上述的统计结果并不等于说那些曾经流行的网络词语完全不再使用,它们可以为网络词语的走向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与日常的非网络词语一样,网络词语也处在动态发展过程中,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殊性,一些由网民创造的、适应网络传播表现特点的词语将会长期使用下去;部分网络词语将逐渐退出网络,新的网络词语也将不断涌现。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传播及网民心态的日益成熟,以网络词语为显性特征的网络语言总体上将趋向日常通用语言传播的常态。

〔1〕《2004十大网络流行语已评出,做人要厚道排第一》,

 

2、 梅艳.2006.“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解释[J].内蒙古电大学刊(07).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解释

梅 艳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目前“网络流行语”构成方式基本有三类:

语音谐音型、符号象形型、英汉简略型。

“网络流行语”的变异和流行,是网民们社会互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展示着一种“为快乐而生活”的主张,成为网民表达自我,叛逆性和现代性的直接写照。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社会学 解释一、问题的提出语言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似乎是一个不可置疑的命题。

从另一个视角亦可提出一个难以驳倒的命题:

社会生活的变化根源于语言的变化。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网民越来越多,上网聊天及获取信息,已成为广大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上的流行语亦日益丰富,成为网民们网上交流必用语。

这些语言与我们的日常语言相比,发生了许多的变异,令正统语言学家们大跌眼镜,甚至提出规范网络语言的建议。

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是文化垃圾,是对有几千年传统的汉语的破坏,应该扫除这些语言垃圾;并且坚信它的产生与流行是因为词汇贫乏,所以才乱造词汇;不懂语法,所以要超越语法;没有文化,所以才轻慢文化。

二、网络流行语的构成从小到大,我们所接受得是正统的汉语言的熏陶、正规语法与语汇教学。

但是那些由汉字、字母、数字以及符号夹杂在一起的网络语,句型语法变得唐突变异。

倘若你是一个网坛大虾(网语“大侠”的谐音)想必你对“网络流行语”早已是乐此不疲了,在网络聊天室或论坛里,以下这种类型的对话真是屡见不鲜:

7456,今天GG、MM都上哪了?

一个也没来,我只好也886。

“网络流行语”的构成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说,目前流行的网络语言中,新兴词语的构成方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

1.语音谐音型。

谐音型“网络流行语”又可分为数字型谐音和文字型谐音两种。

(1)数字型谐音。

通常是指根据10个阿拉伯数字的发音,组合成为一系列简单易记、输入便捷的字词。

比如以“3166”谐“撒优那拉”之音即日语中“再见”的意思;“7758”意为“亲亲我吧”;“55555...”表示“呜呜,他在哭”;“886”表示“Bye-bye喽”;“8147”即“不要生气”;“7456”即“气死我了”。

(2)汉字型谐音。

此类网语除了便捷输入的考虑外,更多的则具有调侃、幽默的意味。

比如表示聊天站、论坛的管理人员较规范的称谓是“版主”,但网络中出现更多的是“版主”的谐音字“班主”、“斑竹”、“版猪”、“版竹”等等,其调侃语气溢于言表;又如“大虾”是“大侠”的谐音,指“计算机高手”,由于一些水平较高的电脑爱好者,因长期沉迷于电脑而弯腰驼背,形似“大虾”,因而以“大侠”的谐音“大虾”出现,凭空多了些许诙谐幽默。

2.符号象形型。

网民们利用键盘上的各种符号加以排列组合造出了许多全新的象形表达方式,或以形会意,或象形隐喻,其表意效果常常让人忍俊不禁,即使是汉字的祖师爷仓颉再世,恐怕也会对这些象形“网络流行语”叹为观止。

以“笑”字为例,在“网络流行语”中就大有讲究(请将头往右侧来看,以下符号的巧妙之处你将更容易体会)。

“:

-)”这是最普通,最基本的一张笑脸,通常加在句尾或是文章结束的地方;“:

-D”这表示是非常高兴地张开嘴大笑;“:

->”这是一张嬉戏的笑脸;“8-)”这是“眼镜一族”专用的笑脸;“;-)”抛媚眼的笑;“|-D”哈哈地笑;“|-P”捧腹大笑;“|-)”这是眯着眼睛笑;“:

-9”是舌头舔着嘴唇的笑;“(-_-)”神秘的笑容;“+:

-)”这是提醒别人用的,意为“神父可正向你微笑呢,还不正经一些”;“8:

]”这是模仿大猩猩的笑容;“:

-{}”则是留着胡子的笑脸。

看了这些形形色色的“笑容”,不知你是否还笑得出来,此类网语还有用“:

-<”表示难过,以“:

-”表示“不屑一顾”等等。

3.英汉简略型。

简略型“网络流行语”多是英语常用词的缩写,使用这种缩语的网民多少知道一些常用英语,常见的英语缩略网语有AFAIK(AsfarasIknow),据我所知;CU(Seeyou),CUL(Seeyoulater)再见;BTW(Bytheway),顺便问—59—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年第7期(总第83期)一下;OIC(Oh,Isee),哦我明白;RUTHERE(Areyouthere),你在那里吗;ing表示“有什么事情正在进行中”。

当然,也有不少缩略汉语的网语。

如“MM”即妹妹,“GG”即哥哥,“BB”即宝贝,“BS”即鄙视。

词语简略以后,比起规范汉语或英语的录入速度肯定是快了不少。

三、剖析“网络流行语”背后的意义如果仅仅从语言本身出发,静止地理解和分析纷繁如麻的“网络流行语言”,可能难以得出清晰的结论。

任何意义上的人类社会生活都一定是在语言的参与中才展开的,历史的生活只在通过回忆,现实中的生活只有在语言的表达、对话和理解中才能成为实际过程,而未来生活的预测也同样是在语言中展开的。

惟有将语言还原到现实的语境之中,才能清晰地理解和把握“网络流行语”的变异,如果我们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批评的眼光看待“网络流行语”,而是仔细地解读语言背后的东西,我们就能够发现许多被人们所忽略的启示。

因为,言语(Parole,语言之言)基本上是一种个人的选择和实现行为。

作为一种表达的手段语言在特定的场域中有时也构成特殊的意涵,成为发声的表情,曲折的声明,隐性的批评和抗争。

即使某些看似个人色彩非常浓郁的语言表达,究其实,它也常常超越了个人的范围,而成为一类人的代表性表达。

“网络流行语”主要是由网民们创造和使用。

根据以往的调查我们知道,网民中30岁以下的约占80%,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也在80%左右。

这足以说明网民这个亚文化群体的两大特征:

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

年轻人思想活跃,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新,追逐时尚,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约束,包括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

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

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使“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与可能性。

1.“网络流行语”的活跃与生动,展示着一种“为快乐而生活”的主张。

思想,通过词的形式才能获得具有自己本身的内容。

语言,是网民们内心世界真实情感的直接流露,语言的变异是他们价值观念变迁的真实记载。

当代青年中,有很多人信奉这样的人生哲学:

生活,是为了开心,而不是为了承担责任,更不是为了痛苦。

与语言的放浪相平行对称的,诸如:

高消费的行为模式;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丁克家庭的生活模式等等,都是这种价值观念的现实表现。

当代青年积极、乐观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赋予了他们语言幽默风趣的特征,从而使之更易于让人们所接受,有时,青年人说话没有别的什么目的,说话就是为了寻求快乐;说话这种形式本身,就成为说话的全部内容。

自以为幽默,制造幽默,分享幽默常常成为说话的动机。

2.“网络流行语”,成为网民身份识别的符号资本。

语言,尤其是刻意转换而成的特殊的语词编码体系,已成为青年交际的亚文化群落的符号表征,是构成不同类型的青年区隔的规定性属性特征。

青年,通过对某一套语言符号体系的认同、摹写、复制和再加工,,获得了其特定的社会心理基础,达成了其特殊区隔的身份识别,从而完成了他的社会定位和群体归属。

网友之间,其用语在圈外人看来如若天书,成为一种特定的身份资本。

网民们对那些怪诞的语言情有独钟,纷纷效仿和沿用。

因为,当一群网虫在一起闲聊,他们常用这些“网络流行语“交流,一旦其中的某位对所说的一切不知所云,那他将得到莫名的尴尬和窘迫,并被认为是“菜鸟”,因为,他会感到一种不合群的异质感。

另外,“网络流行语”也是显示个性与众不同的一种方式,就像身着奇装异服以显示潇洒一样。

3.“网络流行语”,成为网民表达自我叛逆性,寻找娱乐的媒介和工具。

小心谨慎、机械服从、循规蹈矩,可能从来就不是青年本身的真实元素。

青年人特有的反传统性,对权威以及一切固化的标准的鄙视、拒绝和挑战,提供了语言不断裂变的永恒动能和无限可能。

许多网民对“网络流行语”十分钟情,甚至在网下都在不断的沿用。

因为当代青年喜欢新鲜、奇特的语言元素。

比如,用那些隐晦的数字表达出别样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不好意思用语言直接表达的思想感情,既简洁实用,又显得幽默含蓄。

网民上网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找乐”,而网民在互动过程中形成别具一格的“流行语”无疑增加了这种没有声音,没有图像的实时交流的乐趣,使上网成了一件轻松而有趣的事情。

反过来,众多网民在“找乐”的过程中,又创造了大量新鲜的网语,不断丰富着“网络流行语”的词汇。

4.“网络流行语言”的简化和再造,也是网民现代性,或曰后现代性的直接写照。

北京大学教授夏学銮指出,后现代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很大,而业已表现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后现代文化可以概括为“俗”、“媚”、“特”这样几个字。

而在网民使用的语汇中,我们不难看出后现代文化对他们的影响。

渴望简单生活,已成为网民们的人生取向,用数字来代替汉字语言,为现代人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网络流行语”中的奇思异想可谓多如牛毛,不胜枚举。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网民可能认为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挖空心思创造出令人感到新奇的网语,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

(下转第62页)—60—梅 艳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解释                         学术研究诉对象、内心复杂情感的交织。

再比如莫扎特的艺术歌曲《亲切的平静》,莫扎特一生坎坷,生活窘迫,但他的作品却多为乐观向上、积极欢快的。

《亲切的平静》就体现了他的这种风格,曲调欢快流畅,人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这种高昂的情绪。

特别是对装饰音演唱时,音值达到了一个音符的时值,充分显现出该作品的柔婉、细腻的风格特点。

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唱者可以更加贴切的表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更恰当的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赋予作品新的生命,用心歌唱。

如何更好的理解音乐,诠释你所演唱的作品呢?

“用你的心儿去歌唱”这句话,是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汉姆波尔(1885~1955)在一次访问中所说的。

她说:

“如果有人问我歌唱艺术的含义是什么?

我不会从声音技巧的角度去说明。

我要说,那是感动听众的才能。

如果歌唱者仅仅是把音给唱出来,那么,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位技工匠人而已。

”音乐的生命因素不是感官中的现实写照,不是机械的接受和复制,而是情感的内涵,它才是音乐的生命!

一位有创造性的演唱者,应该能够把隐藏在作品深层的、声有尽而意无穷的那一部分开掘出来。

歌者心灵中感受的流露,才能与听众产生共鸣,达到情感上的交流。

可以说,歌声是心声的再现,没有心声的歌唱永远是苍白无力的。

演唱者只有对歌曲感受越深,歌唱时的表现才会越纯真、完美。

演唱者必须在歌唱实践和生活中,不断地锻炼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力,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艺术想像力,以融化在自如的表现力中。

同时,歌者也应该注入作品新的生命力。

这样,才能在创作中更好的完成对音乐形象的刻画。

综上所述,歌唱者表演时做到神要准,技要精,情要真,形要美,味要浓,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舞台空间,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达到以歌传情、声情并茂、神形兼备、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责任编辑:

降小宁](上接第60页)四、语言的双重性语言具有双重性:

一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它寄托和体现了人们对于这种文化的感情,二是纯粹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实现的是传递信息的功能。

应当说上述这些词汇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甚至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一套时代用语,正如每个行业或社会群体也会有自己的行话和专用话语。

我们考察各种词汇、用语在应用范围和内涵方面的演变,就可以从语言这个角度生动地反映出中国大陆社会近几十年中在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深层变化。

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认为,应当直接感知并且发生最普遍的“交谈行为”,认为只有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谈行为,才能真正地进入生活世界,真正地接触到人们的日常经验过程。

他提倡用“交谈分析”来研究日常生活世界。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追根溯源地研究现实生活的新社会学,也可称为在时间过程中理解现实的“历史社会学”。

福柯讨论语言问题,不是分析语言的结构和规则,也不是分析语言作为概念,判断其所指物的关系,而是揭示语言是如何构造事物之间的关系的。

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揭示语言所指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被语言建构起来的,又是怎样在语言的控制下存在断裂和异变的。

[参考文献][1]刘少杰.社会学视野中的语言.社会学家茶座,2004,

(2).[2]王 旭,李香平.网络流行语的今天与明天.青年研究,2001,(4).[3]朱 强.言说:

青年社会互动的一种特殊符号.青年研究,2001,(6).[4]马 戎.试论语言社会学在社会变迁和族群关系研究中的应用.北京大学学报,2003,

(2).[5]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6]陈 原.社会语言学.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0.[7]乔那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下).华夏出版社,2001.[责任编辑:

张建荣]—62—杨 华 声乐的艺术性———谈作品的二度创作                      学术研究

 

3、 盛若菁.2008.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J].江淮论坛(04).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盛若菁(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200433)摘要:

本文以网络语言中影响力较大的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着力于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网络流行语具有树异于人的先锋意识、反映了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和社会心理的表达诉求;此外,网络流行语对个体社会化存在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社会;文化中图分类号:

G112文献标志码:

A网络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它具有开放、自由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网络语言中,以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为甚。

本文所论即是对网络流行语的分析探讨。

这些网络流行语的种类大致分为:

网络自身生成的流行语,如“9494、斑竹、火星帖”等;网下生成再到网络上流行的流行语,如“RMB”在银行里早就开始运用了,后来在网络上广为流行;源自生活的网络流行语,如“很黄很暴力”原是电视节目中的话语,后在网络上流行。

从形式上看,网络流行语主要有谐音式,如“9494”是“就是就是”的谐音;拼音式,如“JJ”是姐姐的意思,“GG”是哥哥的意思”;借用式,如“GF”是“girlfriend”的意思“,有钱人终成眷属”是借用“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话;笔误式:

如“斑竹”是版主的笔误。

当然网络流行语还可以现成的语句形式流行。

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与流行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和发展,反映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特点。

本文以从网络搜索的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为例,对其进行社会文化分析。

一、树异于人的先锋意识在网络中,一些看似普通的词语却有着特别的意思。

如“灌水”是发无聊帖子的意思;“抛砖、踢一脚”是跟贴的意思;“偶”是我的意思;“9494”是就是、就是的意思;“水蒸气、纯净水”是没有任何内容的灌水之意;“拍砖头”是批评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