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造价员xc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567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造价员xc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西造价员xc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西造价员xc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西造价员xc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西造价员xc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造价员xc5.docx

《山西造价员xc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造价员xc5.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造价员xc5.docx

山西造价员xc5

建设项目的分类

建设项目的概念:

建设项目是指在总体设计和总概算控制下建设的,以形成固定资产为目的的所有工程项目的总和.

建设项目的特征1:

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2:

建设项目是按照一个总体设计建设的,是,可以形成生产能力或使用效益的若干单项工程的总体,3:

建设项目一般在行政上实行统一管理,在经济上实行统一核算.4:

建设项目建成后能独立的对外进行工作和经济往来.

建设项目的分类:

一,按建设性质分类1基本建设项目1),新建项目,2):

扩建项目,3迁建项目4:

改建项目

2更新改造项目

二按投资作用分类生产性建设项目2)非生产性建设项目

三按项目规模分类按项目规模基本建设项目分类分为大中小型三类,更新改造项目分为限额以上,及限额以下两类三级.不同等级标准的建设项目,国家规定的审批机关和报建程序也是不同的.

四按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市场需求分类1竞争性项目2基础性项目3公益性项目

五)按项目得投资来源分

1)政府投资项目2)非政府投资项目

第二节:

建设项目的分解是指以科学管理项目建设,合理确定项目造价为目的,根据构成项目的各工程要素之间的从属关系,对建设项目进行分解,他包括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其中分项工程是建设项目总体最基本的单位的工程构造要素.建设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结构复杂的特点,决定了建设项目必须分批有步骤地进行.

建设项目的分解

建设项目按它的组成内容从大到小可以划分为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

单项工程是指在一个建设项目中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和相应的概算建成后可以单独发挥生产能力或使用效益的工程如学校等事业单位中的教学楼,办公楼等.

单位工程:

单位工程是指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可以独立组织施工,建成后不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使用效益的工程

根据我国概预算制度规定:

单位工程师单项工程的组成部分如作为一个单项工程的生产车间的土建工程为一个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分部工程是指由不同工种的操作者利用的工具和材料完成的部分工程如一个工业厂房的土建工程可能包括土方工程,地基处理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四)分项工程

分项工程的概念:

是指经过较为简单的综合施工过程就能生产出来的,而且可以用某种计量单位计算的建筑安装工程的假定产品.

分项工程的特点

1)分项工程既是建筑安装工程产品的中间产品,又是建筑安装工程产品的最基本的细胞

2)若干个分项工程组成分部工程,因此它是计价定额编制的基础项目

3)凡是相同的分项工程都有着相同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因而可以用适当的方法来计算它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消耗量.

4)各个分项工程是按照不同的施工方法,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规格来划分的.

建设程序的概念:

是指建设项目从设想,选择,评估,决策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生产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守的先后次序.是对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项目建设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科学决策和顺利建设进行项目建设的重要保证.

建设程序阶段和内容:

一)项目建议书阶段

项目建议书是建设程序中最初阶段的工作,

项目建议书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建设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2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3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等方面的初步分析..4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及还贷方案设想5项目的进度安排,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估计7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

2)项目建议书被批准后,并不代表项目正式成立,而是反映该项目应该进行下一步工作,即可行性研究.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可行性研究

1)市场研究,以解决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问题2)进行工艺技术方案研究以解决项目建设的技术可行性问题3)进行财务分析和经济分析以解决项目建设的经济合理性问题.

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凡经可行性报告经研究而被通过的项目应编制向上报送的可行性报告,(经可行性报告经研究而未被通过的项目不得编制

(1)生产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的制订、生产人员的配备等;

(2)招收和培训生产骨干和技术工人,组织生产人员参加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竣工验收。

(三)建设地点的选择阶段

其要求有两点:

一是从保证拟建项目直接经济效益出发,要求建设地点布局有利于所在城镇或地区总体规划的实现:

二是不造成对四邻,所在城镇,流域的景观与环境生态平衡的破坏。

(四)设计工作阶段

设计是对拟建工程的实施在技术上和经挤上所进行的全面而详尽的安排,是建设计划的具体化,是组织施工的依据。

凡可进行研究报告经批准的建设项目应通过招投标择优选择设计单位。

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情况,设计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重大项目和技术复杂项目,可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要,增加技术设计(扩大初步设计)阶段。

1.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设计的第一阶段。

如果初步设计提出的总概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总投资估算10%以上或其他主要指标需要变更时,应说明原因,并重新向原审批单位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初步设计由主要投资方组织审批。

(五)建设准备阶段

(1)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的办理。

建设单位在办理许可证之前应当到规定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注册手续。

(2)施工许可证的办理。

根据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规定,从事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装修装饰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以及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业主在开工前应当向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

必须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的建设工程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一律不得开工。

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下或者建筑面积在300m2以下的建筑工程可不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

第二章价格原理与建设工程造价

第一节价格原理

一、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

必要劳动时间有两层含义:

第一个含义是指部门内的必要劳动时间;第二个含义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层含义是第二层含义的基础和历史起点,第二种含义则是第一种含义的逻辑发展和前提。

(3)劳动时间,不仅包括活劳动时间,也包括已经物化的活劳动时间。

2.商品的价值构成

商品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商品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二是生产过程中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1)活劳动创造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价值。

(2)物化劳动的价值。

“物化劳动”也称“对象化劳动”,是指物化在生产资料上的劳动,有时就是指生产资料。

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人类劳动不仅是形成新的使用价值的劳动,而且也是形成价值的劳动。

马克思说:

“每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物化在它的使用价值中的劳动量决定的,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价值公式:

商品的价值w=v+c+m。

式中,v是劳动者创造的补偿劳动力的价值,表现为价格中的劳动报酬货币支出;c为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在价格中表现为物质资料耗费的货币支出;m是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在价格中表现为利税;v+m是劳动者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二)价格形成中的成本

1.成本的经济性质

成本是指商品在生产和流通中所消耗的各项费用的总和。

它属补偿价值的性质,是商品价值中的c和v的货币表现。

2.社会平均成本和企业个别成本

(1)社会平均成本。

社会平均成本是反映企业必要的物质消耗支出和工资报酬支出,是各个企业成本开支的平均数。

(2)企业个别成本。

取决于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水平,也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和其他因素,每个企业由于各自拥有的条件不同,成本支出也不会相同。

企业个别成本是形成社会平均成本的基础。

3.成本在价格形成中的地位

(1)成本是价格形成中最重要的因素。

成本反映价格中的c和v,在价格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2)成本是价格最低的经济界限。

成本是维持商品简单再生产的起码条件,只有把成本作为价格的最低界限,才能满足企业补偿物质资料支出和劳动报酬支出的最起码要求。

(3)成本变动必然导致价格变动。

4.价格形成中的成本是正常成本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正常成本是指新产品正式投产成本,或新老产品在生产能力正常、效率正常条件下的成本。

非正常因素形成的成本开支属非正常成本。

非正常成本一般是指:

新产品试制成本,小批量生产成本,其他非正常因素形成的成本。

(三)价格形成中的盈利

价格形成中的盈利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是价值构成中的m的货币表现,它由利润和税金两部分组成的。

盈利在价格形成中所占的份额虽然不大,远低于成本,但它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基础,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价格形成中没有盈利,再生产就不可能在扩大规模上进行,社会也就不能发展。

二、价格构成

(一)价格构成与价值构成的关系

价格构成是指构成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及其状况。

商品价格一般由四个因素构成,即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利润和税金,由于商品价格所处的流通环节和纳税环节不同,其构成因素也不完全相伺。

例如:

1.工业品出厂价格由生产成本、税金和利润构成;

2.工业品批发价格由出厂价格、批发环节流通费用、税金和利润构成;

3.工业品零售价格由批发价格、零售环节流通费用、税金和利润构成。

价格构成以价值构成为基础,是价值构成的货币表现。

价格构成中的成本和流通费用是价值构成中的-v+c的货币表现;价格构成中的税金和利润,是价值构成中m的货币表现。

(二)生产成本

1.按成本的发生与生产过程的关系来分,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1)直接成本,是生产产品时发生的能够直接计人该产品成本的费用。

如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原料、材料、外购零配件、生产工人的工资等。

(2)间接成本,是直接成本的对称,指不能直接计人需要按一定标准分摊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如固定资产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2.按成本发生与生产产品数量的关系来划分,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种

(1)成本总额在一定产品产量范围内和一定时间内,经常保持一定莳数额,小随产品数量的多少而变动,这种成本就叫做固定成本,也叫做非变动成本。

例如一台机器价值100000元,每年提取折旧费10000元,每年可以生产某种产品10000件,那么,不论今年生产9000件还是8000件,只要在这台机器生产能力的范围之内,每年提取的折旧费10000元始终是固定的,它不随每年产量的多少而变动。

(2)变动成本。

产品成本中,有一部分成本的总额随着产量的变动成等比例变动,产量增加,成本总额随之按比例增加;产量减少,成本总额随之按比例减少;这种成本叫变动成本。

例如每单位产品耗用原料1050kg,每公斤原料假设1.00元,生产100单位的产品,就要有105000元的原料成本。

生产200单位的产品,就要有210000元的原料成本,原料的用量和成本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减而增减。

3.影响成本变动的因素

影响成本变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方面:

(1)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2)各类物质资源利用状况;(3)原材料等物质资料的价格水平;(4)劳动生产率水平;(5)工资水平;(6)产品质量;(7)管理水平等。

三、支配价格运动的规律

价格运动是由价格形成因素的运动性决定的,价格运动受一定规律的支配。

支配价格运动的经济规律主要是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货币流通规律。

(一)价值规律对价格的影响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规律,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含二层含义,因此价值规律对价格的影响也存在于两个方面:

1.第一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价格的影响

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一定的价值量决定一定的价格,当商品中所含价值量降低时,价格就会下降;价值量升高,价格就会上升。

在一定时间内,科学技术进步,使劳动生产和管理水平都有所提高,生产同一产品所需要的必要劳动时间将低于过去所需要的时间,引起该产品中所含价值量降低,从而其价格也会降低。

2.第二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价格的影响

价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必须以等量价值为基础,商品价格也必须以价值为基础,但这并不是说,每一次商品交换都是等量价值的交换,也不是说商品价格总是和价值一致,而是说,等价交换是客观上的必然趋势。

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经常会出现不平衡,因而价格和价值就会因此背离,当投入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低于社会需求时,它的价格就会因市场供不应求而上升;当投入商品的社会劳动多于社会需求时,价格就会因商品供大于求而下降。

因此,从现象上看,价格和价值往往背离而不是彼此一致。

但是,无论价格如何涨跌,它总是以价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不可能长期高于或低于价值(如果价格长期背离价值,脱离价值基础,就反映了价格的扭曲,违背了价值规律)。

这恰恰说明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从一个较长的时期看,高于或低于价值的价格,

会互相抵销,从全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是一致的。

所以,从长期看,从全社会看,商品是等价交换的。

正如恩格斯指出:

“商品价格对商品价值的不断背离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只有在这个条件下并由于这个条件,商品价值才能存在。

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

(二)商品供求规律对价格的影响

供求规律是商品供给和需求变化的规律,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不平衡时,商品的价格就会偏离价值从而使供给者因趋利不断改变供给状况,使供给量与需求量趋于一致,商品价格与价值趋于相符。

可见,供求关系的变动影响价格的变化,是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实现的。

供求规律要求社会总劳动应按社会需求分配于国民经济各部门。

如果这一规律不能实现,就会产生供求不平衡,从而会影口向价格。

供求对价格形成的影口向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层含义密切相关。

市场供求状况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社会总产品中的分配是否和社会要求一致。

1.商品有生产能力的供给量大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量

当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多余的商品在市场上就找不到买主。

此时,尽管第一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没有变化,但商品却要低于其价值出售,价格下降。

商品价格的降低,会调节生产者减少供应量。

2.商品有生产能力的供给量小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量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商品就会高于其价值出售,价格就会提高。

价格提高又会调节生产者增加供应量。

3.价格以波动调节供需,供需又影响价格

供求关系和价格波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从短期看,供求决定价格;从长期看,价格通过对生产的调节决定供求,使供求趋于平衡。

(三)货币流通规律对价格的影响

价格是以货币的数量来表现价值量的,这就决定影响价格变动的内在因素有二:

一是商品的价值量,二是货币的价值量。

在币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价值量增加,必然导致价格的上丌)反之价格就会下降。

在商品价值量不变的条件下,货币的价值量增加,价格就会下降;反之价格则会上升。

因此,币值稳定,价格也相对稳定。

货币之所以能够表现价值,是因为作为货币的黄金自身具有价值,每单位货币的价值越大,商品的价格就越低,价格与货币是反比关系。

在商品价值与货币比值不变的情况下,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

货币流通规律的表达式: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1.2—1)

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条件下,商品数量越大,货币需要量就越大。

商品价格越高,货币需要量也就越大。

反之,货币需要量则减少。

同理,在商品总量不变、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货币流通速度越快,货币需要量越小。

当流通中的货币多于需要量,作为货币的黄金就会退出流通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当流通中的货币不能满足需要时,货币又会从贮藏手段转化为支付手段进入流通。

纸币流通规律就是流通中所需纸币量的规律。

它取决于货币流通规律。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强制通用的货币符号,本身没有价值,但可代替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符号,它的流通量应等同于金币的流通量,但纸币没有贮藏职能,如果纸币流通量超过需要量,纸币就会贬值。

此时,它所代表的价值就会低于金属货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格就会随之提高。

纸币流通量不能满足需求时,它所代表的价值就会高于金属货币的价值,此时,价格就会下降。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货币必要量/流通中纸币总量(1.2—2)

四、建设工程造价中的成本、利润和税金

(一)工程造价的含义1.工程造价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

显然,这第一含义是从投资者——业主的角度来定义的。

投资者选定了一个投资项目,为了获得预期的效益,就要通过项目评估进行决策,然后进行设计招标、工程招标,直至竣工验收等一系列投资管理活动。

在投资活动中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形成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所有这些开支就构成了工程造价。

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程造价就是工程投资费用,建设项目造价就是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2.工程造价系指工程价格。

即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

显然,工程造价的第二种含义是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前提的。

它以工程这种特定的商品形式为交易对象,通过招标投标或其他交易方式,在进行多次预估的基础上,最终由市场形成的价格。

在这里,工程的范围和内涵既可以是涵盖范围很大的建设项目,也可以是一个单项工程,甚至可以是整个建设工程中的某一阶段,如土建(含装饰)工程、安装工程等单位工程或者是这些单位工程中的某个组成部分。

区别工程造价的两种含义.其理论意义在于为规范投资者和以承包商为代表的供应商的市场行为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不同的管理目标,不断充实工程造价的管理内容,完善管理方法,更好地为实现各自的目标服务,从而推动全面的经济增长。

所谓建设工程造价的价格构成,是指以交换为目的生产的、建筑安装工程产品价格的构成。

(二)建设工程造价中的成本

商品的销售价格是由生产成本、流通费用、税金和利润等要素组成的。

商品的出厂价格则由生产成本、税金和利润三个要素组成的。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属于出厂价格性质,其价格是由生产成本、税金和利润组成的。

1.价格构成是价值构成的货币形态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是由生产成本、利润和税金组成的,是建筑安装工程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出厂价格的价格构成中,成本费用是价值构成的c+v部分价值的货币表现;而税金和利润则是价值构成中的m部分的货币形态。

价格构成与价值构成的关系:

(1)价值构成是抽象的、理论的,而价格构成则是具体的、现实的,从价值构成向价格构成过渡是一个质的飞跃;

(2)价值构成是以商品所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的,单位是劳动时间,价格构成则是商品价值构成的货币形态,单位是货币的自然单位,两者以及两者的各组成要素相互存在着对应关系;

(3)价值构成跑变化取决于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两个过程,而价格构成的变化除取决于价值构成外,还受供求关系、分配关系等多方面的制约。

2.建设工程造价中的成本

(1)建设工程成本的几种不同概念和形态

①理论成本。

这是根据马克思的价值学说,反映建设工程产品在正常生产、合理经营条件下正常消耗的经人工计算的社会平均成本,理论成本是测算理论价格的重要依据。

②工程预算成本。

这是具有实际应用性质的成本,是现行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企业在定额计价时期,根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经济参数(预算定额)编制并由投资方承认的消耗费用,工程预算成本应包括费用构成的直接费和间接费两部分。

③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

建标[1993]894号《关于调整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若干规定》中规定:

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费用称为费用总额,由工程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组成。

工程成本是指企业直接为工程项目施工所需的费用和基层管理费,即制造成本;在施工图预算中它的对应费用是直接费和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

而期间费用则是同工程项目没有直接联系的各项支出,在施工图预算中它的对应费用是企业管理费、劳动保险费、财务费用等。

建标[2003]206号《关于印发{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通知》中,又对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中的各费用项目重新进行了排列组合,其中属于成本费用的是直接费和间接费。

第二节建设工程的计价特征

一、工程造价的特点

(一)工程造价的大额性

能够发挥投资效用的任何一项工程,不仅实物形体庞大,而且造价高昂,动辄数百万、千万、数亿、百亿、千亿人民币。

工程造价的大额性关系到有关各个方面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会对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这就决定了工程造价的特殊地位,也说明了造价管理的重要意义。

(二)工程造价的个别性、差异性

任何一项工程都有特定的用途、功能、规模,产品的个别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工程造价的个别性差异。

(三)工程造价的动态性

任何一项工程从决策到竣工交付使用,都有一个较长的建设期,而且由于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在预计工期内,许多影响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如工程变更,设备材料价格,工资标准以及费率、利率、汇率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影响造价的变动。

所以,工程造价在整个建设期中处于不确定状态,直至竣工结算后才能最终确定工程的实际造价。

(四)工程造价的层次性

有三个层次:

建设项目总造价、单项工程造价和单位工程造价。

每一个单位工程又可细划为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

这样,工程造价就具有五个层次。

(五)工程造价的兼容性

二,工程造价的计价特点

(一)计价的单件性、多次性

(二)计价的多次性

建设工程周期长、规模大、造价高的特点,决定了建设项目多次性计价是一个逐步深化、细化和逐步接近实际造价的过程。

对于大型建设项目,其计价过程如图1.2—1。

(三)计价的组合性

工程造价的计算是由分部分项工程计价组合而成的,这一特征和建设项目的组合性有关。

一个建设项目是一个工程综合体。

计算过程和计算顺序是:

分部分项工程单价——单位工程造价——单项工程造价—建设项目总造(四)计价方法的多样性

计算概预算造价的方法有单价法和实物法等。

计算投资估算的方法有设备系数法、生产能力指数法等。

10、计价依据的复杂性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七类:

1.计算设备和工程量的依据:

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等。

2.计算人工、材料、机械等实物消耗量的依据:

包括投资估算指标、概算定额、预算定额(消耗量定额)等。

3.计算工程单价的价格依据:

包括人工单价、材料价格和机械台班费等。

三章

1.建筑安装工程定额按生产要素分为:

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使用定额

2.施工图预算是以单位工程为编制对象

3.施工过程就是在建设工地范围内所进行的生产过程,建筑安装施工过程同其他物质生产过程一样,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工作地点四个要素

4.施工过程的分类

1、根据施工过程组织上的复杂程度,分为工序过程、工作过程、综合工作过程

(1)工序过程:

工序是指在组织上不可分割,操作过程中技术属于同一类的施工过程

(2)工作过程:

是由同一操作者所完成,在技术操作上相互联系的工序组合

工作过程的特征:

操作者、操作地点相对固定不变,而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可以变化

(3)综合工作过程:

指同时进行的,在组织上有有机联系的,为最终能完成一个产品而结合起来的各工作过程的总和

特征:

在综合工作过程中,操作者、操作地点、工具和材料都可能变化

2、按照工艺特点,施工过程可以分为循环施工过程和非循环施工过程两类

3、根据使用的工具、设备的机械化程度,施工过程又可以分为手动施工过程和机械施工过程两类(机械化施工过程大多都是循环施工过程,手动施工过程大多是非循环施工过程)

4、按施工过程的性质不同,可以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