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业职业学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500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8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工业职业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陕西工业职业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陕西工业职业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陕西工业职业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陕西工业职业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工业职业学院.docx

《陕西工业职业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工业职业学院.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工业职业学院.docx

陕西工业职业学院

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

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专业名称:

机电一体化技术

学制:

三年

招生对象:

普高毕业生

项目负责人:

卢文澈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8年10月

1项目简要说明

本项目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建设期为两年。

建设总资金55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资金219万元<用于设备购置投入资金107万元,占48.9%),陕西省财政投入资金100万元,学院配套资金235万元。

建设期内,围绕陕西“十二五”规划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数控机床等先进机电技术的战略部署,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革新教案内容、转变教案模式、打造校企结合的双师结构教案团队、建成校企双赢的实训基地、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保障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九个方面建设,力图建成服务于陕西及西北地区面向装备制造行业的支撑型机电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有效提升专业服务西部产业发展的能力,引领、带动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

2专业建设基础

2.1行业背景

陕西是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大省之一,区域内有航空航天产业群、机床制造群、汽车制造产业群等。

在十一五期间,陕西装备制造业呈跨越式发转,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

2018年,我省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居全国第18位,对区域工业经济的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2009至今,陕汽集团、西电公司、西飞公司、彩虹集团、法士特集团、陕鼓集团、秦川机床集团、陕西烽火通信集团等取得突飞猛进地发展。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做大做强能源化工产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培育壮大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陕西经济的发展和重点产业的调整优化,大量机电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必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

2.2人才需求分析

2.2.1社会需求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综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驱动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因为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装备制造业的渗透,使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械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与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典型机电产品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机械手等,都是机械、电气、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等融合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随着行业技术发展、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机电设备的使用数量急速增加、技术密集特性更加鲜明,这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2.2行业及地区经济发展需求

2009年1月开始,国务院陆续通过了装备制造业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国制造业得以跨越式发展,由制造大国迈向了制造强国行列。

近日,工信部对外发布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形成完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基本掌握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二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就装备制造业而言,先进制造技术与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应用,以及机电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机电产品不断地技术升级。

机电行业的成套设备、精密机械、数控机床、重型装备、发电设备等方面,无论产品本身,还是产品生产过程都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陕西配套”、“陕西制造”向“陕西创造”、“陕西服务”转变。

依托本地优势,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有意识地引导和打造产业集群,通过集聚效应,拉长产业链条,借此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已确定八大产业集群是:

飞机制造业、航天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输配电设备制造业、项目机械制造业、数控机床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陕西经济的发展和重点产业的调整优化,预计3年内陕西地区约需6000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在今后5~10年大量机电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必将成为陕西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

2.2.3岗位需求

机电一体化技术毕业生从事的职业与其它职业相比,属于复合性的新型职业,要求具有较宽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具有娴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具有从事多重复杂性的工作能力。

根据对机电行业企业的调研,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机电设备操作,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机电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

其主要工作岗位群见表1。

表1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岗位群

序号

典型工作岗位

岗位要求

1

机电设备

操作人员

熟悉机械加工技术及加工工艺,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结构,掌握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知识,熟悉典型机电设备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机电产品生产线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掌握典型数控系统及编程,掌握常用工、检具和技术资料的选择与使用。

2

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应用与维护人员

了解机电设备的结构,掌握机电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掌握工业计算机控制及应用,熟悉传感器检测技术,掌握机电维修技能,在机电设备生产制造及装配领域发挥才能,协助解决项目技术问题;解决项目施工期间的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问题;

3

机电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技术人员

主要是对市场进行调研与分析,跟进客户,比较行情。

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结构,熟悉机电产品的性能,掌握常用电机、电器及控制设备的性能,会应用、调试、维护机电设备的基本方法,熟悉机械特性及运行特性,提供面向用户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

2.3专业现状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近几年来,通过专业调研,根据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瞄准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我院对原有教案资源整合优化,在数控技术和数控维修专业的基础上,于2009年新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三年制>。

本专业设立以来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充分利用我院雄厚的资源基础,在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案团队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

目前,本专业建立了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每年召开专业教案指导委员会,通过行业企业调研,专家指导论证,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变化,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形成了办学特色鲜明、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带头作用的高端技能型机电技术专门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

辐射周边的高职、中职院校,发挥专业示范带头作用。

2.3.1专业定位准确

通过充分的企业调研,与合作办学企业一起确定专业岗位群,专业定位准确。

依托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称职教集团)中知名企业和数控学院强有力的数控技术实训条件,确定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省内外装备制造业中汽车制造业、数控机床制造业、项目机械制造业、航天设备制造业、输配电设备制造业等行业,能胜任大中型企业生产一线机电设备操作、安装调试与维护、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机电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工作岗位,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3.2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该专业自开办以来,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大连机床集团合作办学,依托职教集团,和省内知名企业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秦川机床工具集团公司、陕汽集团、宝鸡机床集团公司等多家企业实现对接,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合作基础良好。

2018年,与FANUC公司、亚龙集团开拓新的校企合作途径,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教案指导和实训室建设;和多家企业达成顶岗实习协议,由企业和学校双方对学生进行培养,初步形成了“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引入企业参与和管理,创建与生产实际过程相接近的工作环境,工作项目和教案情境相结合,采取“教师或师傅示范---学员动手试做---总结经验学习---校内基地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的模式组织教案,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促进校企对接。

2.3.3教案团队建设初见成效

本专业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建设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的教案团队。

目前校内本专业专兼职教师23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2人,讲师7人,助教2人,硕士以上学位18人,双师型教师19人,省级教案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院级优秀教师3人,教坛新秀3人。

常年聘请6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业和技术人员为校外兼职教师。

2.3.4建设了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在原有的省级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学院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建成了机电综合实训室、数控维修实训室、仿真实训室、伺服实验室、数控技术基础实验室等和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的校内实训室,利用“校中厂”咸阳机床厂的有利优势,并和省内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秦川机床工具集团公司、陕汽集团、宝鸡机床集团公司,跨区域和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大河机床厂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2.3.5专业建设初见成效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岗位群的要求,结合学院优势,突出关键岗位技能,整合相关课程,构建了公共课学习领域、专业基础课学习领域、专业核心课学习领域、职业技术训练实训领域的课程模块,改革教案手段和方法,根据课程特点,采用“项目教案法”、“基于工作过程教案法”等方法,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教中学,做中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建设“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资源库,已初建成效。

2.3.5专业招生就业势头良好

本专业开办以来,发展速度较快,本专业近三年平均每年开设5个教案班级,是学院连续多年招生人数不断上升、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较全面、实践能力强、适用面宽、受到人才市场普遍欢迎的专业。

机电一体化专业现有14个班级,共631名学生。

其中2009级3个班133人,2018级5个班205人,2018级6个班293人。

因为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社会知声誉也越来越高,保持了“出口畅、进口旺”的良好态势,报考人数和报到率连年上升。

近三年,录取新生报到率分别为86.23%、90.17%、98.32%,就业形势好,2018届毕业生101人,一次性就业率为100%。

初次就业对口率84.16%,平均起薪额1500元/月。

2018届毕业生133人,一次性就业率为99.25%。

初次就业对口率84.85%,平均起薪额1800元/月。

通过对用人单位走访,普遍认为毕业生工作积极肯干,能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服从安排,工作中肯动脑,敬业精神良好,热爱本职工作,在各方面的反映都很满意。

2.4办学条件

近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实验实训条件、教案团队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专业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2.4.1师资队伍

按照“以德为先、崇尚技术、培育名师、打造团队”的理念,以“提升双师素质、优化双师结构”为重点,全面实施“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让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机电专业建设。

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逐步形成了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教案团队。

本专业专职教师1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0人,讲师5人,助教1人,13人具有硕士学位,具有“双师素质”教师15人;50岁以上教师2人,40-50岁教师5人,30-40岁教师9人,30岁以下2人,年龄结构合理。

另有校内兼课教师5人,校外兼职教师6人。

现有师资队伍基本实现了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教案团队。

2.4.2实训条件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拥有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伺服实验室、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数控仿真实验室、快速成型实训室、机电测试实验室、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室等11个实训室,设备总值超过1000万元,是2009年立项的陕西省级高职高专重点实训基地。

2004建成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设备总值超过1800万元,是2008年立项的陕西省级高职高专重点实训基地,现有五轴铣床、四轴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机、数控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高速端面外圆磨床、数控激光切割机、线切割机床、电火花加工机床等77台数控设备。

另有秦川机床工具集团公司、陕汽集团、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宝鸡机床集团公司、无锡捷普绿点科技有限公司、威尔<惠州)电缆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华荣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7个校外实训基地。

2.4.3教案成果

<1)2018年承办第四届全国数控大赛陕西赛区选拔赛,并承担陕西省代表队的集训、国赛报名、参赛和指导工作。

<2)2018年、2018年举办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高速切削与五轴加工”项目培训班两期,培训师资60人。

<3)2018年,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陕西省选拔赛“复杂零件造型、多轴加工编程与加工”项目,获得了第二名和第四名。

<4)2018年,组织学生参加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选拔赛中,取得高职学生组数控车、加工中心四轴、加工中心五轴等三项第一名,另有10名学生进入前6名,13名学生被授予“陕西省技术能手”。

<5)2018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院校“机械部件创新设计及制造”项目陕西赛区选拔赛,取得了前三名。

参加全国决赛取得教师组一等奖。

<6)2018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评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

3建设思路和目标

3.1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现代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及服务型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本专业方向的文化水平与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以典型数控设备和数控系统为载体,培养学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理论、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能从事机电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机电产品设计及销售、售后服务等岗位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2专业建设的思路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也出现新的局势,人才需求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招生和就业形势不断出现新情况,给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专业发展也面临新的问题。

在项目建设期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

<1)调研国内外机电化行业的发展趋势;

<2)进一步明确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定位和专业特色;

<3)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案模式和教案方法;

<4)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和交流,完善“工学交替、教案做一体”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5)提升专业的企业服务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发挥带头辐射作用。

3.3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

以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为先导,以全面提高教案质量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重点,引领专业建设;以校企合作为途径,校企共同拟订课程体系、开展课程开发、共建实训基地和双师结构教案团队;以工学结合为手段,培养职业能力;以衔接中职为契机,探索系统培养;以引入第三方评价为依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工学交替、教案做一体”的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装备制造业结构升级需要,建成陕西乃至西部地区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与培训高地。

在建设的具体过程中,依托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称职教集团)中知名企业和数控学院强有力的数控技术实训条件,邀请行业的区域带头企业加入,共同协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案模式、进行教案内容深度改革、打造强有力的双师结构教案团队、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与内涵建设、强化社会化评价体系,建立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促进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

3.4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通过对行业特色、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等情况的调研,找准专业定位和对应的职业或岗位<群),确定职业领域典型工作任务。

推进校企对接,依托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与大连机床集团、秦川机床工具集团、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一起共同研讨,形成机电一体化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2)探索适合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

面向职业岗位,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原则,整合、序化课程内容;依据机电类岗位的工作过程设计教案流程;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拓展课程内容。

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相对接,教案内容与技能培养相衔接,同时满足区域经济和机电行业发展的需要。

<3)创新教案模式

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到教案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案做一体化的教案模式,大力开展机电产品操作、设计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建设思路,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案资源,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实现校企联合教案。

<4)建设教案团队

依托职教集团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引进、培养、聘请等途径,实现“讲师下车间、项目师进课堂”,造就一批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案骨干。

建设一支由专任教师,企业技术骨干、专业技师和企业能工巧匠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的教案团队;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教研、科研工作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提升教案团队整体水平。

<5)强化实验实训建设

按照“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的总体建设思路,通过新建、扩建、改善校内实训基地,建成设备先进、内涵丰富、配套完整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注重实验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与学校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同校外实训基地联合制订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共同统筹安排学生的教案与生产性实训。

实训基地建设突出“能力为本、实践领先、学练交替、重在综合”的改革思想,校企共建具有真实岗位,能完成实际产品生产,能反映当代生产一线新技术应用水平,集“技能与创新训练、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技术服务与科研攻关、新技术推广、省级比赛基地”于一体的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

基地具有“教室与企业现场合一,实训设备与生产设备一致”,实现校内学生顶岗实习的特点。

<6)完善社会化评价体系

确立“抓顶层系统设计,强过程质量监控,提专业内涵发展,评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思路,引入社会评价,建立“多方参与、多向评价、多向反馈”多向信息反馈评价体系。

多向信息反馈社会评价体系首要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主体由单纯的教育行政部门转变为社会企业单位、同行教师、学生以及教师本人都可以对教案质量进行评价。

其次是多渠道评价信息反馈。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评价指标和实践教案评价表、顶岗实习评价表、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表、课程考核评价表等分类分层次的实践教案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学生问卷、师生交流、检查评估、企业调研、毕业生问卷调查等多渠道获得社会评价反馈信息评价,以专项质量报告、《督导简报》等多种形式,对改进教案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效促进教师的教案反思,提高教案质量。

<7)建立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

依托陕西省装备制造业教育集团,成立机电装备技术校企合作委员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实现校企合作组织保障。

落实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机制,针对企业参与教案、兼职教师聘任、教案内容更新、先进技术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促进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等问题,制订校企合作实施细则及运行制度,建立制度保障。

与陕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秦川机床责任有限公司等紧密合作企业开展合作办学,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

<8)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建设

依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智力和资源优势,发挥由6个实训室组成的机电实训基地和FANUC陕西技术培训中心的功能,与合作企业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继续教育、技术服务,对口支援同类职业院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4建设内容和举措

本项目建设总经费为554万元<其中央财政投入资金219万元,陕西省财政投入资金100万元,学院自筹资金235万元)。

其中,创新才培养模式投入经费10万元,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投入经费5万元,教案内容改革投入经费20万元,革新教案模式投入经费10万元,师资队伍建设投入经费36万元,实验实训硬件建设投入经费442万元<其中央财政投入资金107万元,陕西省财政投入资金100万元,学院自筹资金235万元),实验实训室内涵建设投入经费10万元,社会评价体系建设投入经费4万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投入经费8万元,社会服务功能建设投入经费9万元。

4.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1.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内容及举措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项目技术人员更新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交替、教案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将学校的教案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创建真实或仿真的岗位训练实训室,探索建设“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践教案基地;革新教案内容,融入企业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打造校企合作的“德技双馨”的专业教案团队;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校企共同完成教案任务。

4.1.2资金预算

表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资金投入预算表

单位:

万元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

2018年10月~2018年6月

2018年7月~2018年6月

企业调研

4.0

4.0

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2.0

小计

6.0

4.0

合计

10.0

4.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4.2.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及举措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案和进行教案管理的主要依据,为此,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制定了如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流程:

图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流程

<1)组建由学校、企业双方人员参与的专业调研小组,确定调研内容和方式

每年上半年,由数控项目学院协调,组织以机电专业带头人为组长,以机电专业专兼职骨干教师、企业兼职教师为主体的专业调研小组,通过研讨、总结等方式,确定调研方式、调研对象、调研途径和范围,针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能力需求、行业趋势等设计调研问卷、问题。

确定调研内容和方式,和实施时间。

<2)根据企业调研及对机电产品生产过程的分析,确定职业岗位

根据调研报告和调研问卷等资料,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企业技术岗位的能力要求和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与企业专家、教育专家、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充分讨论,确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机电产品生产一线操作岗位,即机电设备现场操作岗位、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自动生产线维护与维修等岗位。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图2原有机电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对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总结出所需的职业能力、知识和职业素质要求,设计专业学习领域,并设定相应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和必须的单向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