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题的7类常用答题模板提分狂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826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综合题的7类常用答题模板提分狂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高考综合题的7类常用答题模板提分狂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高考综合题的7类常用答题模板提分狂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高考综合题的7类常用答题模板提分狂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高考综合题的7类常用答题模板提分狂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综合题的7类常用答题模板提分狂练.docx

《高考综合题的7类常用答题模板提分狂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综合题的7类常用答题模板提分狂练.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综合题的7类常用答题模板提分狂练.docx

高考综合题的7类常用答题模板提分狂练

高考综合题的7类常用答题模板

题型一特征描述类综合题

【提分狂练】

1.2012年7月20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详细介绍了西藏地区的“一江两河”工程,“一江”指的是雅鲁藏布江,“两河”指的是拉萨河和年楚河,“一江两河”工程的实施保障了西藏地区粮食和蔬菜供应。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一江两河”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一江两河”地区年平均气温在8.2~24℃,年降水量在270~550mm,适合小麦、青稞、豌豆等作物生长。

(1)简述雅鲁藏布江的水文特征。

(2)结合材料二,简述“一江两河”流域地区的气候特征。

(3)结合材料,简述“一江两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地理条件。

解析 

(1)雅鲁藏布江位于青藏高原,冰雪融水补给多,且深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因此该河流径流量大,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汛期在夏季;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故河流含沙量低。

(2)根据材料二可知,该地区气候比较温和,降水适中;位于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带,气温年较差小,冬季较长。

(3)流域综合开发条件主要从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

自然条件方面:

该地区主要是河谷地形,热量充足;雅鲁藏布江水量丰富,提供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要从历史条件、经济基础、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径流量大;含沙量低;水位季节变化大,有夏汛。

(2)气候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夏季短暂,冬季漫长;年降水量适中。

(3)自然地理条件:

位于河谷地带,灌溉水源充足,热量条件较好;气候温和,有利于区域内农业的发展。

社会经济条件:

区域内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基础较好;优惠的国家政策。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图中虚线区域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简述其形成原因。

(3)图示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___,简述该区域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解析 

(1)结合图中等高线及河流流向归纳出该区域的地形特征,描述地形特征应从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等方面分析。

从等高线的数值和疏密可知,该区域北部、西部和南部多山地;东部地区海拔较低,等高线稀疏,为盆地地形。

(2)虚线所示区域为河流的下游地区,等高线稀疏,可知应为冲积扇地貌。

当河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坡度降低,流速减缓,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形成冲积扇。

(3)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应结合该区域的气候特点,从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进行。

西北地区多内流河,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较多,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较少,故河流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地处干旱地区,蒸发强烈,越到下游水量越小,甚至出现断流。

答案 

(1)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地势自西北、西南向东倾斜(或西高东低)。

(2)冲积扇 山地河流在出山口处,坡度骤降,水流突然分散,所携物质大量堆积,以出山口为中心向外展开,形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冲积扇。

(3)冰川积雪融水 ①多为内流河;②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水量大,冬季可能断流(径流与气温呈正相关);③河流越到下游流量越小(蒸发、下渗强烈)。

3.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所示主要国家以山地、高原为主,号称“高原之国”;岩浆活动活跃,形成多种金属矿产,有“白银之国”的称号;也是仙人掌的故乡,有1000多个品种,享有“仙人掌王国”的美誉。

(1)简要分析该国金属矿产分布特点及成因。

(2)到处生长的仙人掌是该国的特色景观,此景观说明了该国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

(3)试从自然条件推测,该国城市分布的突出特征及成因。

解析 

(1)注意本题要求分析资源的分布特征,而不是资源特征。

解题时要提取金属矿产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图中显性的地形信息、隐性的板块交界处的位置信息,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其成因。

(2)仙人掌多分布于沙漠气候区,该国有“仙人掌王国”的美誉,与其干旱的气候特征密不可分,从而得出该国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的结论。

这一气候特征的形成,可从其位置和地形方面进行分析。

(3)城市的分布受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影响明显,该题中的河流信息无法提取,但可以从图中直接和间接获得地形、气候等信息,因此应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其城市分布特征。

答案 

(1)金属矿产呈带状分布。

该国位于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活跃地区呈带状分布;岩浆中含有多种金属元素。

(2)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广,降水较少(或气候干旱)。

原因:

该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北信风的影响,降水少;大部分地区海拔较高,地形对水汽的阻挡作用明显。

(3)多分布在内陆高原上。

该国位于热带地区,内陆高原气候温和,而沿海平原地区气候湿热或炎热干燥。

4.下图为某岛屿的示意图,该岛面积1.09万平方千米,约有280万人,岛上主峰蓝山峰海拔为2256米,山区多火山活动。

山坡上的咖啡园里出产世界上最昂贵的蓝山咖啡。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依据图文资料分析说明该岛的地形特点。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该岛出产优质咖啡的自然原因。

(3)分析该岛城市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解析 

(1)根据该岛主峰海拔较高、河流短小且呈放射状入海等信息可知该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此外根据河流的源地可以看出岛上山脉的走向。

(2)咖啡生长的自然条件要从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分析。

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地气候具有高温潮湿的特点;根据题中所述咖啡种植在山坡上可知,该地的地形条件适合;根据该岛多火山活动可知,该岛上的咖啡园土壤肥沃。

(3)由图可知,该岛城市多沿海、沿铁路分布,这可从沿海地区用水和交通等方面找到原因。

答案 

(1)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中高周低;山脉为西北—东南走向。

(2)该岛距赤道较近,高温潮湿(多雨)、多云雾(光照少);受火山活动影响,火山灰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势起伏大,山坡排水良好。

(3)主要分布在沿海、河口地区和铁路沿线。

沿海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河流入海口用水方便;铁路沿线交通便利。

5.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新疆地区示意图及该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近20年来新疆在不断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表1是1990年和2006年的农业结构对比表(单位:

%),表2是种植业内部结构对比表(单位:

%)。

表1

年份

种植业

林业

牧业

其他

1990

76.4

2.6

20.4

0.6

2006

72.3

2.0

21.4

4.3

表2

年份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其他

1990

61.9

20.3

17.8

2006

38.3

48.4

13.3

(1)读材料一,简述该地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地农业发展的不利自然条件。

(2)读材料二,说出近20年来新疆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简要分析新疆种植业内部结构作如此调整的理由。

解析 

(1)结合气候资料,可以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总结出该地的气候特征。

不利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水源、环境等方面展开分析。

(2)总结新疆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时,要根据表1分析出种植业、林业比重下降,牧业比重上升;同时也要根据表2分析出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比重下降、经济作物比重上升。

分析其理由时,要考虑到经济效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方面。

答案 

(1)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稀少。

不利自然条件:

气候干旱,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风沙天气多;沙漠广布。

(2)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

种植业、林业所占比重小幅下降,牧业比重略有上升。

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比重下降,经济作物比重上升。

调整的理由:

新疆经济作物品质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经济作物效益比粮食作物高;经济作物需水量比粮食作物少,可节省水资源。

题型二地理事象判断类综合题

【提分狂练】

1.(2013·广东文综,41)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m,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快,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4)题。

材料一 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下图)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下图)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2)西宁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6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

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解析 第

(1)题,西宁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同时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夜晚气温较低。

(2)题,西宁地处湟水谷地,城市形态受到地形和河流的影响呈条带状。

第(3)题,由材料一可知:

西宁市耕地比重下降,主要是由于当地生态退耕,以及其他建设占用耕地造成的;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迅速。

第(4)题,由材料二可以看出,西宁市工业结构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主,其他产业比重较小。

由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高能耗、高污染工业,很容易造成当地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不利于当地可持续发展。

答案 

(1)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

(2)地形 河流

(3)耕地比重下降;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

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4)特点:

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问题:

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2.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及近年该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d四区域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最合适的选址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该城市近年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判断该城市发展的人口优势,并预测30年后该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解析 

(1)②位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经过,人流量大,为商业区;③位于城市外缘、交通便利,为工业区;④位于河流上游,环境优美,为文化区。

(2)高级住宅区的选址要考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地势较高等。

(3)钢铁工业的原料、产品运输量大,要考虑交通方便的地区;钢铁工业的污染较大,要考虑对市区环境的影响;此外,钢铁工业需水量大,要考虑靠近河流布局。

(4)根据该市人口年龄结构,不难得出该市目前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优势;但该市少年儿童人口所占比重较小,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市将面临较为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对经济、社会都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答案 

(1)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文化区

(2)d 靠近文化区,环境优美;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上游,污染小

(3)乙 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下游;接近铁矿资源产地;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

(4)该地目前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较小,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大,劳动力丰富,社会负担较轻。

30年后该城市处于老龄化阶段,劳动力出现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青壮年负担较重,社会储蓄和消费行为改变,社会需求不旺,影响该城市的经济增长等。

3.图1为世界部分地区图,箭头表示洋流流向;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

(1)根据甲海域洋流流向,可判断图示季节是北半球________季,该季节乙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填表比较D、E两地7月降水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D地

E地

降水差异

形成原因

(3)A、B、C三地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____。

A→B→C气候的________(大陆性或海洋性)增强,三地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大利西西里岛(图1中乙地附近)的埃特纳火山自2011年以来多次喷发,火山喷发的过程及形成的岩石分别属于图2中的________环节(填字母)、________(填数字)。

解析 

(1)甲海域盛行季风洋流,此时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应是受西南风的影响,为北半球夏季;根据乙地的位置可知,乙地为地中海气候,此季节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2)据图中D、E两地的位置和海陆轮廓可知,D为热带季风气候、E为热带沙漠气候。

(3)A→B→C离海洋越来越远,因此受海洋的影响也越来越小,降水也越来越少,这是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体现。

(4)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时,要明确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因为岩浆只会冷凝形成岩浆岩,而其他各物质都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箭头指向;由此可知,e表示冷凝作用,该作用形成的岩浆岩如4所示。

答案 

(1)夏 炎热干燥

(2)

D地

E地

降水差异

降水多

降水少

形成原因

西南季风带来丰富降水

受副热带高压或东北信风控制

(3)C 大陆性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4)e 4

4.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京津及河北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天津市宝坻区西北距北京市85千米、南距天津市中心73千米,东距唐山市105千米,多条高速贯穿全境,地热温泉丰富。

国内某知名企业8年间在此投资200多亿元,在一片盐碱荒地上建设了别墅度假村。

材料三 下面图表示意我国三个经济区域产业结构比较。

(1)材料一图示区域属于________流域,大部分地区属________气候,西北部地形以________为主。

(2)材料一图示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这里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不合理灌溉易出现________。

(3)简要分析材料二中别墅度假村选址宝坻的原因。

(4)材料三显示现阶段天津滨海新区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与浦东新区、深圳相比,________产业发展明显滞后,滨海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主要措施可能有哪些?

解析 

(1)根据经纬度、城市、海洋等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华北地区的海河流域,该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结合等高线的密集程度及数值可以判断出西北部的地形。

(2)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但该地降水量较少且集中于夏季,导致农业生产中缺水严重。

如果不合理地进行灌溉,会导致地下的盐分集中在地表,出现盐碱化现象。

(3)别墅的选址,既要考虑土地的价格,又要考虑环境、交通等条件,同时还要考虑市场状况。

(4)从材料三中可看出,天津滨海新区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而另外两个地区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因而天津滨海新区今后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第三产业。

答案 

(1)海河 温带季风 山地(高原、山地)

(2)小麦(冬小麦) 水资源短缺 盐碱化

(3)利用盐碱荒地,地价低,土地资源丰富;毗邻京津唐,有销售潜力(市场广阔);旅游(地热温泉)资源丰富,适合度假休闲;交通便利。

(4)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利用毗邻京津优势,积聚高端人才,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利用海港优势打造现代服务业(金融业、科技与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业和旅游业),提升第三产业档次。

5.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风力、流水、冰川、波浪四种外力中,图示地区受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明显。

这两种外力不仅影响图示地区,而且对我国的广大地区都有影响。

它们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塑造了我国多样的地表形态。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两种在它们作用下形成的典型沉积地形。

(2)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湖北省B.河北省C.吉林省D.广东省

(3)从图中气候资料来看,此地最冷月与最热月的温差超过________℃,比同纬度的多数地区温差都大,造成此地温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哪个地段?

简述理由。

解析 

(1)判断图示地区所受的外力作用,可依据图中信息:

由气候统计图可知,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流水作用显著;从该地沙尘暴信息可知,该地受到风力作用。

结合流水和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分别写出两种典型地形即可。

(2)判断图示区域所在的省区,应联系四省的地理特点,结合图示信息判断。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不可能是湖北省和广东省;该地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吉林省纬度相对较高,植被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

故最可能是河北省。

(3)根据图中气温曲线可计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的大小;分析温差大的原因应联系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

(4)判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地段,应依据水土流失的原理及成因。

答案 

(1)流水 风力 流水作用形成的沉积地形:

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风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地形:

沙丘、黄土堆积。

(2)B

(3)30 冬夏季风的影响(季风气候的影响),特别是冬季风加剧了冬季的寒冷。

(4)乙地。

 因乙地地形最陡峭,进行农业耕作最易引起水土流失,故应退耕还林,保持水土。

题型三原因分析类综合题

【提分狂练】

1.[2013·山东文综,26

(2)(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图1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2)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3)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试推断其依据。

解析 

(1)由材料和图可知该区域较为干旱、沙漠广布,而银川平原却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因此分析贺兰山的“守护”就主要从阻挡沙漠入侵和增加水量入手。

(2)结合区域图和景观图读出自贺兰山至黄河的地形地势有明显变化:

山地→冲积扇→平原→黄河。

农业类型有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再结合因地制宜原则布局即可得出结论。

(3)打造农产品产业带涉及规模、质量与品牌,因此要考虑土地资源丰富程度、优越的自然条件、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等。

答案 

(1)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2)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湖发展渔业。

(3)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

(答出两点即可)

2.人口迁移与产业转移是常见的社会现象,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甲图示意A地向C地等东南亚国家的产业转移方向与B地农产品输出方向。

材料二 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

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人口大规模西迁;第二次是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

20世纪70年代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1)近年来,A地产业出现了向C地及其他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试分析其原因。

(2)与北方相比,试分析B地成为我国北方冬季农产品输出地的主要原因。

(3)乙图中阴影部分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分析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

(4)①地所在国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了国内人口迁移高潮,分析迁移的主要原因。

(5)丙图中Ⅰ、Ⅱ两条人口数量变化折线能反映乙图中P城市人口变化过程的是________线,试分析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

解析 

(1)A地是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产业向东南亚地区转移。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国际形势、国家政策、原产地的用地及环境状况等。

本题可结合珠三角地区的不利条件和东南亚地区的优势进行分析。

(2)B地为我国的海南岛,优越的气候条件使该地区成为我国冬季反季节农作物的重要输出地。

(3)首先根据图中阴影部分的位置可确定其为商品谷物农业;其次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自然区位条件。

(4)结合材料二可知,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结合美国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即可。

(5)P城市为匹兹堡,该城市是由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钢铁城市,后因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出现了衰退。

结合材料二可知,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城市化速度较快,后来又出现人口外迁,即逆城市化现象出现。

根据两条折线的变化特点可知,I折线符合P城市的人口变化。

Ⅰ折线显示80年代人口数量减少,这与人口大量外迁有关,外迁的原因可联系逆城市化进行分析。

答案 

(1)原因:

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劳动力价格上升,企业成本增加;②原材料、土地以及能源价格上升;③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④东南亚国家具有一定的交通优势。

(2)纬度低,热量丰富,农作物一年四季皆可生长;地处热带,水热条件好,农作物生长环境优越,农产品种类丰富。

(3)商品谷物农业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等。

(4)迁入区有丰富的资源;新兴工业兴起;空气清新、气候温暖(阳光地带)。

(5)Ⅰ 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地价上升等。

3.(2013·海南地理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地某传统美食历史悠久,闻名遐迩。

自从沿线高速公路建成后,以经营该传统美食为主的餐饮业在甲地逐渐衰落,而在乙地日趋兴盛。

下图示意区域中心城市M至甲地的交通线。

分析高速公路建成后,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在甲地和乙地此衰彼盛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

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根据图示甲地只有普通公路,而乙地有高速公路经过,而且具有出入口;根据图中的92km,可以判断乙地距离中心城市M地距离较近,而且交通便利。

本题可以反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改变能够影响工业的分布。

答案 M市为主要的食客来源。

高速公路快捷、方便,吸引M市更多的食客,高速公路乙地有出入口(乙地来往M市远比甲地方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馆在乙地开设更多,名气旺盛;而甲地因交通相对不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逐渐衰落。

4.读以某海湾为中心的地区轮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乙两地区相同的大宗农产品(经济作物)名称。

简述两地种植该农作物在自然条件方面的共同点和乙地区的不利自然因素。

(2)甲地区的B城市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迅速崛起,请分析其原因。

(3)说明A地区“新生”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列举乙地区沿海经济区具有发展优势的产业部门,并为该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4)B城市20世纪曾发生多次洪涝灾害且强度很大,请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城市洪涝灾害易发生的原因。

解析 

(1)根据轮廓信息,先判断出甲地区位于北美洲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