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上册四年级数学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769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上册四年级数学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冀教版上册四年级数学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冀教版上册四年级数学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冀教版上册四年级数学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冀教版上册四年级数学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上册四年级数学导学案.docx

《冀教版上册四年级数学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上册四年级数学导学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上册四年级数学导学案.docx

冀教版上册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型:

预习加展示

年级:

四年级学科:

数学备课人:

郎建芬审核人:

课题:

升和毫升日期:

8月25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1升=1000毫升。

或1L=1000M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升”和“毫升”之间换算

预习课

一、谈话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升和毫升,知道他们是用来计量容量的单位。

那么升和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

二、预习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预习4——5页的内容。

2、记录预习的的内容和收获。

展示课

1.师:

同学们把你课下搜集到的有关升与毫升的物品和大家交流一下。

2.生生、师生交流。

3.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有的物品是用毫升做单位,有的物品是用升做单位,那么升和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关系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升”和“毫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小实验

1、师: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毫升和升,分别用字母“mL和L”表示。

那升和毫升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大家看我的左手拿的是100毫升的量筒,右手拿的是1000毫升的量杯,大家猜一猜,用我这个量筒装入100毫升的水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几次能倒满?

下面我们分组做个小实验。

2、师:

在实验之前我讲一下实验要求。

(1)看清楚量筒的刻度。

(2)每次装入量筒的是100毫升而不是装

满量筒,从水槽中取水。

(3)记录倒入的次数和每次倒后量杯中的毫升数。

(4)小心不要打碎仪器也不要伤到自己。

3、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实验。

5、学生交流:

了解1000毫升也叫1升,从而得出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的关系式。

(三)练一练:

1、第1题。

请学生读出图片上的数据。

2、第2题。

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组内交流,班内交流。

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组内交流。

四、拓展练习。

1、填空

1L=()ML3升=()毫升5升=()毫升4000毫升=()升8000毫升=()升6L是()个1000mL也是()mL2、在()里添上“〉”“〈”“=”。

6000mL()7L3L()300mL

五、作业:

从自己家中找出几种能装液体的物品记录它们的净含量。

板书设计:

1升=1000毫升

1L=1000Ml

教学反思:

学生在操作中能分工合作:

有舀水的;有的观察读出数字;有记录的。

大家再讨论实验结果,最后得出结论。

有的学生还呢出一些练习题供大家做,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型:

预习加展示

年级:

四年级学科:

数学备课人:

郎建芬审核人:

课题:

几百除以整十数日期:

8月26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列表法,会计算简单的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

法的过程。

预习课

一、激趣引入:

1、教师出示情景图。

师:

“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师问:

“要往灾区运送250袋大米,需要几辆车才能一次运完?

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说说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哪个问题。

问:

“要往灾区运送250袋大米,

需要几辆车才能一次运完?

同学们认真思考,列出算式”。

五、学生列算式。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算一算)

(2)可以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

给学生充足的观察交流时间,让学生充分感悟数学信息)

展示课

五、交流个性化的算法。

①  因为5个50是250。

因为250÷50=5。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计算简单的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 。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情景图、表格。

教具准备:

口算卡、表格。

学具准备:

自制卡片。

 

②50+50+50+50+50=250。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的。

2、介绍列表法。

师:

“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方法——列表法。

”出示表格,让学生计算。

1辆2辆3辆4辆?

50袋100袋150袋200袋250袋

师:

“根据这个表,你就会知道5辆车装250袋大米。

因为数据特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能很快计算。

三、试一试。

1、出示口算卡片。

80÷40=        400÷50=       320÷80=

90÷30=         540÷90=       630÷70=

学生自由抢答。

四、练一练

学生自己出题,以小组为单位对答。

五、总结全课。

师: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进一步理解巩固口算方法,了解学生对口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

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重点是使学生学会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口算)

通过学生谈收获总结全文,既加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能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口算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

250÷50=5(辆)

答:

需要5辆车才能一次运完。

列表法:

1辆2辆3辆4辆5辆

50袋100袋150袋200袋250袋

 

教学反思:

通过自学,学生能够独立掌握这部分知识,大部分学生还能介绍出自己的做题思路,小组内出题,答题,学习目标很快就完成了。

课型:

预习加展示

年级:

四年级学科:

数学备课人:

郎建芬审核人:

课题:

整十数除三位数商一位数的除法日期:

8月28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整十数除三位数和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估算和自主尝试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

预习课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百几十几除以整十数口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整十数除三位数和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学生自学

1、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互相出题,试做。

展示课

1、学生试做“试一试。

2、交流自己的想法。

3、学生板演“练一练”。

4、学生讲题,交流自己的想法。

5、问题讨论:

学生先画图,然后讨论亮亮和丫丫的说法谁的有道理?

讨论做法,是学生理解此题的道理。

 

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写商,掌握

商的正确位置。

学具准备:

自制卡片。

板书设计:

523÷60=8(批)……43(人)

8

60523

480

43

答:

全校师生至少要分9批参观。

 

 

教学反思:

学生能通过自学与合作交流达到学习的目标,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问题讨论,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有两个学生独立完成的。

但是说不上道理来。

课型:

预习加展示

年级:

四年级学科:

数学备课人:

郎建芬审核人:

课题: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日期:

9月1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

3、经历自主探索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4、

预习课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百几十几除以整十数口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整十数除三位数和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学生自学

1、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互相出题,试做。

展示课

1、学生试做“试一试。

2、交流自己的想法。

3、学生板演“练一练”。

4、学生讲题,交流自己的想法。

5、问题讨论:

学生先画图,然后讨论亮亮和丫丫的说法谁的有道理?

讨论做法,是学生理解此题的道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写商,掌握

商的正确位置。

学具准备:

自制卡片。

板书设计:

523÷60=8(批)……43(人)

8

60523

480

43

答:

全校师生至少要分9批参观。

 

 

教学反思:

学生能通过自学与合作交流达到学习的目标,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问题讨论,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有两个学生独立完成的。

但是说不上道理来。

课型:

预习加展示

年级:

四年级学科:

数学备课人:

郎建芬审核人:

课题:

两步连除运算日期:

9月1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连除综合算式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理解连除和含有小括号的乘除混

预习课

一、复习。

谈话:

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的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

让我们起航吧!

2.复习。

752÷47=(  )  192÷24=(  )  946÷43=(  )  196÷28=(  )

二、新课

出示:

例1。

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奶896千克。

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呢?

2.教学例2。

某公司买了3箱公文包,每箱有20个。

一共780元,每个公文包多少元呢?

学生先自己自学,独立解决。

解决不了的小组讨论,说一说思路。

合的运算顺序,会计算连除式题,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展示课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预习,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大,今天就把自己的预习成果展示给同学们看!

二、交流展示。

1、学生读学习目标。

2、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在交流过程中,要求学生说明思考过程,

计算原理。

896÷7=128(千克)

128÷4=32(千克)

要求学生说明合并成一个算式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一说不同方法。

板书设计:

两步连除运算

896÷7=128(千克)

128÷4=32(千克)

896÷7÷4

教学反思:

学生展示交流的很充分,这也说明学生预习的很扎实。

教学效果很好,达到了教学目标。

课型:

预习加展示

年级:

四年级学科:

数学备课人:

郎建芬审核人:

课题:

画垂线日期:

9月30日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垂线最短。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长方形或正方形。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

预习课

一、合作探究

1、回忆:

垂直的含义?

什么叫垂直?

两条线垂直时,会产生什么角?

什么叫距离?

2、探究垂线的画法: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自己或小组合作学习课本75页的内容。

(1)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过直线上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图1)

小组内交流作图的步骤,组长作好记录,抽1个小组进行汇报演示,其它组进行,点评。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1)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过直线外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图2)

空间想象能力。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学习难点:

准确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

(2)小组内互相交流作图步骤,组长作好记录。

请1个小组进行汇报演示,其它组进行点评。

3、合作学习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小组内互相交流作图方法,组长记录画法。

展示课

一、交流展示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抽一个1号同学进行板演,并作讲解,其它学生自由点评。

教师强调:

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点上。

2、过直线上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抽一名1号同学进行板演,并作好讲解,其它学生作点评。

3、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展示时要说明画法和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

画垂线

学生画的图

教学反思:

菊花台小学四年级数学学案

课题:

画垂线

学习目标:

1、掌握用三角尺画垂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2、经历自主尝试画垂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

3、会用三角板验证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一、自学:

1、复习:

垂直的含义?

什么叫互相垂直?

两条线垂直时,会产生什么角?

什么叫距离?

2、自学教材75页,尝试画垂线。

 

二、合作探究画垂线的方法。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归纳一:

过直线上一点用三角板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时,

1、要使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

2、要使三角板沿直线(),使三角板的()与直线上的已知点()

3、从直线上的已知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条边画()。

(2)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归纳二:

过直线外一点用三角板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时,

1、要使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

2、要使三角板沿直线(),使三角板的()过直线外的已知点;

3、从三角板的()起,沿三角板过直线外已知点的直角边画()。

三、运用检测:

1、画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提示:

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

 

2、画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课型:

预习加展示

年级:

四年级学科:

数学备课人:

郎建芬审核人:

课题:

乘除混合日期:

9月3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除混合试题,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两个算式改写

预习课

一、导入:

1、复习:

840÷28÷15702÷(57+21)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除混合运算。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读学习目标。

(1)理解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除混合试题,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2)在自主解决问题和改写算式的

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运算中的合理性。

2、课件出示例题1

三名学生读同一本书,丫丫每天读40页,6天读完。

亮亮每天读30页,几天读完?

学生读题,自主学习。

40×6=240(页)

240÷30=8(天)

40×6÷30

小组订正,说明计算思路。

一个混合算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解决问题和改写算式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运算中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

理解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除混合试题,会将分步计算两个算式

改写成一个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

教学难点:

将分步计算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连除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

3、小组合作学习练习题或自主学习。

4、学生出题,小组内完成。

展示课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乘除混合运算进行了预习,这节课我们进行合作交流。

二、交流展示。

1、例题1

找代表在黑板上讲解,注意讲清思路。

找代表说一说合并成一个算式的方法。

40×6=240(页)

240÷30=8(天)

40×6÷30

3、学生展示22——23页上的练习题。

4、教师注意学生表达不清的地方要给与及时补充。

三、考一考:

交流本组学生出的题。

其他小组做题。

板书设计:

乘除混合应用题

40×6=240(页)40×6÷30

240÷30=8(天)=240÷30

=8(天)

答:

8天读完。

教学反思:

课型:

预习加展示

年级:

四年级学科:

数学备课人:

郎建芬审核人:

课题:

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日期:

9月6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能按要求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2、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经历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过程。

预习课

一、情景引入,启发思考。

1、谈话:

同学们,金色的秋天到了,你们喜欢秋游吗?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自然吧!

(课件出示图片,伴音乐)

2、你看到了什么?

说说你的感受好吗?

3、师:

是这些线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如此五彩缤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线

的世界,去认识这些神奇的线。

(板书课题:

线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一) 认识线段。

1、课件出示图片。

师:

你看到了什么?

(……)

绷紧的弓弦和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

谁能用你的小巧手把它们的样子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出来?

(指名到前面画线段,教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能按要求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具准备:

直尺或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适时指导。

(二)小组合作学习

认识射线和直线的特点、画法、它们异同点。

展示课

一、交流展示。

(一)认识线段。

1、说说线段的特点。

2、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看成线段?

3、画一画线段。

测量线段的长度。

(二)认识射线。

1、怎样得到一条射线?

学生边画边讲。

2、说说射线的特点。

3、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看成射线?

4、如果给你一个点,你能画出多少条射线呢?

(三)认识直线

1、怎样得到一条直线?

学生边画边讲。

2、说说直线的特点。

(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表格。

 

学生出些

练习题。

 

端点个数

长度(有限或无限)

是否可以度量

线段

 

 

 

射线

 

 

 

直线

 

引导学生理解线段是直线和射线的一部分。

板书设计:

线段、直线、射线

上面的表格

 

教学反思:

课型:

预习加展示

年级:

四年级学科:

数学备课人:

郎建芬审核人:

课题:

两点间的距离日期:

9月6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两点间的距离,会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2、过程与方法:

在看图讲故事、看图回答问题和测量活动中,感受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预习课

一、复习导入。

师: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

我们认识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知道它们的特征…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和线打交道。

学习第三节:

两点间的距离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一)看图讲故事

师:

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

出示“看图讲故事”情景图。

师;怎么样,漂亮吧?

这是我画的!

下面我要考考你的眼力呦。

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

(二)合作交流

1、组内讲故事。

2、通过看图讲故事,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两点间的距离,会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教具准备:

学生:

直尺教师:

情景图两幅

3、看图回答问题,学生独立完成。

4、测量。

5、先观察这三条线有什么特点?

哪一条最短?

在测量,你的结论是什么?

展示课

一、交流展示。

1、小狗走的路是直线,比较近。

主人走的路是弯曲的,比较远。

2、从小明家到学校有三条路。

3、中间的路是直的,两边的是弯曲的。

4、达成共识:

走中间的直路比较近。

5、第一条和第三条是弯的,是折线。

第二

条是直的,是线段。

6、第二条最短。

7、总结: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8、总结: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9、从A点到B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A点到B点的距离

二、巩固练习。

三、课堂小结

师: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生畅谈。

四、作业:

练习册。

 

学生出题。

板书设计:

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教学反思:

课型:

预习加展示

年级:

四年级学科:

数学备课人:

郎建芬审核人:

课题: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日期:

9月7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会经过一点或两点画直线。

2、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和画直线的活动中经历认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过程。

预习课

一、复习导入。

师: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

我们认识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知道它们的特征…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和线打交道。

学习第四节: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一)看图讲故事

师:

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

出示“看图讲故事”情景图。

师;怎么样,漂亮吧?

这是我画的!

下面我要考考你的眼力呦。

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

(二)合作交流

1、组内讲故事。

2、通过看图讲故事,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加动手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

一块木板每组准备图钉、硬纸板、硬纸条

3、看图回答问题,学生独立完成。

4、测量。

5、先观察这三条线有什么特点?

哪一条最短?

在测量,你的结论是什么?

展示课

一、交流展示。

1、小狗走的路是直线,比较近。

主人走的路是弯曲的,比较远。

2、从小明家到学校有三条路。

3、中间的路是直的,两边的是弯曲的。

4、达成共识:

走中间的直路比较近。

5、第一条和第三条是弯的,是折线。

第二

条是直的,是线段。

6、第二条最短。

7、总结: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8、总结: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9、从A点到B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A点到B点的距离

二、巩固练习。

三、课堂小结

师: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生畅谈。

四、作业:

练习册。

 

学生出题。

板书设计:

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教学反思:

课型:

预习加展示

年级:

四年级学科:

数学备课人:

郎建芬审核人:

课题:

观察物体日期:

2月17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情境,经历从不同方位观察有两个实物组

一、学前准备:

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家里的电视、冰箱等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

2、课内交流。

3、观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教室内的柜子。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1、观察情境图。

说一说4个动物从不同角度分别看到什么?

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2、画暖瓶和杯子。

方法一:

分组进行,摆好实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观察到什么图形?

方法二:

摆好实物,让学生自己画画。

交流作品。

把自己的作品和书中的图比一比,哪两幅是相同的?

质疑:

从上面看是什么样的?

成的物体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

能分辩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实物和几个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准备:

长方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