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发展探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715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休闲农业发展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休闲农业发展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休闲农业发展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休闲农业发展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休闲农业发展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休闲农业发展探讨.docx

《休闲农业发展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休闲农业发展探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休闲农业发展探讨.docx

休闲农业发展探讨

近年来,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等部门通力合作,强化规范管理,加大公共服务,提升发展内涵,营造发展环境,有力地推进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

截止2012年底,全国有9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80万家,其中农家乐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园区超过3.3万家,年接待游客接近8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

据统计,2014年全国各类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10.5亿人次,营业收入3600亿元,带动4000万农民受益。

农业部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从业人员845万人,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

截至目前,全国共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28个,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70个,认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62项,在全国培育了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发展典范。

  1休闲农业发展前景

  1.1休闲农业发展形势较好

  近5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也得到快速发展。

截至2015年4月底,全国有9.5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93万家,其中农家乐达220万家,规模以上园区超过4.1万家,年接待游客接近8.4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3200亿元。

数据显示“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

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为消费者提供休闲、观光、体验等服务,是实现农业多功能、高效益的新型产业。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而且可以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2016年,农业部根据季节特点和小长假时点分布,围绕“春节到农家过大年”“早春到乡村去踏青”“初夏到农村品美食”“仲秋到田间去采摘”四个主题,全年共发布了768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032个精品景点,吸引了4亿游客到乡村休闲。

2017年,农业部将围绕14部委《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要求,继续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推介工作,加大宣传推介工作力度,通过建立专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等形式,加大对精品景点和线路的宣传推介,构建线上线下推介的长效机制,提升行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宣传效果最大化。

  1.2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功能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日益旺盛的休闲消费需求为休闲农业发展展现了广阔空间。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5000美元。

按照旅游业的发展规律,我国已经进入大众化的旅游消费阶段。

拥有全国70%休闲旅游资源的农村地区,农耕文明悠久,乡村文化浓郁,民俗风情多彩,自然环境优美,越来越受到城乡居民的青睐,势必是未来休闲消费的重要场所。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

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

它包括传统乡村旅游与现代乡村旅游。

虽然二者的内容都与农事有关,但是却各有侧重,乡村旅游偏重乡村风情,而农业旅游则是依托农事活动,离不开农场或农庄。

我国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乡村地域广阔,乡村人口众多。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把自然、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融入到传统旅游文化中,丰富了旅游业的内涵,是旅游业的一朵奇葩。

随着旅游业与农村、农业的不断融合,将进一步带动农村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成为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促进资源高效用、满足新兴消费需求的朝阳产业。

  发展休闲农业,能够将农业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休闲观光、参与体验、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满足城乡居民走进自然、认识农业、体验农趣、陶冶情操、休闲娱乐的需要,使农业成为传承中华农业文明、对青少年进行优良传统教育的载体。

休闲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成为展示现代农业科技、先进农业设施、农业生物技术等的重要平台。

  1.3休闲农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新型产业形态、现代旅游的新型消费业态,为农林牧渔等多领域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和产业脱贫的重要渠道,是推进全域化旅游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随着国家对法定节假日的不断优化调整,除带薪休假外,工薪阶层全年法定节假日增加到115d,特别是三天以内的假期占101d,最适合进行低价、短途、短时的消费,休闲农业势必成为消费的主战场。

  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把农家庭院变成丰富市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的“农家乐”,把农业产区变成城乡居民亲近自然、享受田园风光的景区,把农村民俗变成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农耕文明的艺术精品,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发展休闲农业,把农业发展与休闲娱乐结合起来,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能够打破一、二、三产业的界限,改变农村经济的单一結构,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

  1.4休闲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多年来,中央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特别是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医疗卫生水平、人员素质和人居环境都得到极大提高和改善,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休闲农业使农业与农村成为市民走进自然、认识农业、怡情生活的新天地,引导城市人才、技术与资金等生产要素回流农村,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促进农村环境和村容村貌改善。

同时,休闲农业的发展,能够引导广大农民主动学习和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先进文化,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整体带动农业生产水平和乡村文明水平的提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5休闲农业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广大农民通过经营休闲农业和为休闲农业提供配套服务,实现了就业增收,得到了实惠,参与的热情十分高涨。

地方政府看到了休闲农业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效果,更看到了休闲农业对于农民安居乐业、市民放松身心、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发展热情同样高涨。

工商资本着眼于休闲农业较高的效益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投资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

  发展休闲农业,实现“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加快城乡资源配置优化和经济文化融合。

休闲农业一方面承载起周末“市外桃园”的功能,以休闲、劳作、收获的方式让都市人体验耕作的乐趣,体验田园生活、品味农业情调,另一方面通过人员流动直接增加城乡之间财富转移的速度和规模,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休闲农业的发展,将极大地丰富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内涵,有力地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历史进程。

各地的实践表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适应市场需求、蕴藏巨大潜力、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朝阳产业,是一项利国利民、一举多效的新兴产业。

  2国外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高效农业,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环保功能、游憩功能、保健功能、文化傳承功能等多种功能。

1865年,意大利成立的“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标志着休闲农业的发展进入萌芽时期。

19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了休闲农业专职从业人员,标志着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的开始,并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逐步开始形成休闲农业产业规模。

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为中国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1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2.1.1意大利——绿色假期:

从城市走向农村

  意大利是最早发展休闲农业的国家之一。

意大利最先成立的“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味农业野趣,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或者在农民土地上搭起帐篷野营,或者在农民家中住宿。

  意大利休闲农业发展的巅峰时期,学术界称之为“绿色假期”,始于19世纪70年代,发展于19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到达鼎盛时期。

目前,休闲农业已成为意大利现代农业的一部分,它融合了当地自然、人文、社会等环境,综合开发和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对城乡统筹具有重要意义。

至2002年,意大利大约有1.15万家专门从事“绿色农业旅游”的经营企业,当年夏季就招来了120万本国旅游者和20万外国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崇尚绿色、注重提高生活质量”,在“绿色假期”出现后成为意大利人的新追求。

同时,“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使得农村成为一个“寓教于农”的“生态教育农业园”,有效地扩大了生态农业耕地面积。

此外,在休闲农业发展中意大利还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的桥梁作用,为休闲农业提供了完善的管理体系。

  意大利严格限定开办农业旅游的条件。

首先,游客在农场留宿,要有一定的服务设施,有的房屋(尤其是那些传统的古典的老式建筑)要进行修缮,以便接待游人;其次,向旅游者出售的当地农产品的质量和特性要进行评估,同时要对文化条件、服务设施、卫生条件、饮水、电器的使用条件、灭火条件(森林宿营)设定标准;最后,要到各级政府旅游部门进行登记注册,并在通过考核后发放许可证。

  2.1.2法国——专业农场:

非政府组织引导型的发展模式

  早在1855年,法国有一位名叫欧贝尔的国家参议院带领一群贵族来到巴黎郊区农村度假,他们品尝野味、伐木种树、观赏田园、学习养蜂,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开创了观光农业旅游之先例。

真正发生于法国的休闲农业浪潮是在19世纪70年代的农庄旅游。

  自从法国推出“农业旅游”后,以农场经营为主的休闲农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据统计,法国现有农场101.7万个,其中大于50hm2的农场数量为17.2万个,占农场总量的17%;50hm2以下的中小型农场84.5万个,占农场总量的83%。

这些农场基本上是专业化经营,其中主要有九种性质:

农场客栈、点心农场、农产品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以及露营农场。

  法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多个非政府组织机构的联合。

1998年,法国农会常务委员会(APCA)设立了农业与旅游接待服务处,并联合其他社会团体,如互助联盟(CNMCCA)、国家青年农民中心(CNJA)等组织,建立了“欢迎莅临农场”的组织网络,为法国农场划出明确定位区域,连接法国各大区农场,成为法国农场强有力的促销策略。

  2.1.3美国——社区参与的市民农园:

利益共同体的形成

  美国休闲农业的兴起可追溯至19世纪上流阶层的乡村旅游。

第一个休闲牧场于1880年在北达科他州诞生。

1925年,为加强与铁路公司联系和整体推介休闲农业品牌,许多地区休闲牧场纷纷成立协会。

1945年左右,许多东部的富裕家庭前往西部的怀俄明州或蒙大拿州度长假,慢慢地这种颇为贵族化的度假方式逐渐普及至中产阶层而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休闲方式。

到1970年,仅美国东部就有500处以上的休闲农场。

  美国休闲农业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为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食物生产过剩的局面,由美国农业部(USDA)协助进行农地转移计划,政府在经费和技术上协助农民转移农地非农业使用,其中一部分即转移为野生动物保育与游憩。

美国市民农园采用农场与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共同分担成本、风险和赢利。

农园尽最大努力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格的农产品,市民为农园提供固定的销售渠道,双方互利共赢,在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架起一座连通的桥梁。

这种市场农园在北美发展很快,至19世纪90年代中期已有600多个。

这种市民农园极大地加强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关系,增加了区域食品的有效供给,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的顺利发展。

  美国主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法规来规范休闲农业的发展,如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制定严格的管理法规要求农场必须设立流动厕所和饮用水源,露天场所需提供消毒水等。

美国制定地区发展规划时,鼓励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的支出。

1999年《农业住宿法案》明确规定:

农家旅馆可以低于商业旅馆的最低规模和要求,对申请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或个人在手续上给予同化等。

这些法律和法规从不同层面,尤其在土地利用层面上规定了相应的条款,从而推动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2.1.4德国——市民农园:

自家庭院的农家生活体验

  德国的休闲农业大致可分为度假农场、乡村博物馆及市民农園等三种类型。

其中度假农场的发展可追溯至1960年;乡村博物馆起源于1973年在奥地利展示的民俗村;而德国休闲农业作为欧美休闲农业中比较有代表的是市民农园,它起源于中世纪德国的KlienGarden。

在那个时期,德国人习惯于在自家的大庭院里划出小部分土地作为园艺用地,栽种花、草、蔬菜,享受亲自栽培作物的乐趣。

但真正成熟发展起来的市民农园,一般认为是19世纪初德国政府为每户市民提供的一小块荒地,以实现蔬菜自产的活动。

  德国主要通过乡村旅游品质认证制度对休闲农业的标准来保障旅客的合法权益。

1919年,德国制定了《市民农园法》,成为世界最早制定市民农园法律的国家。

1983年,德国修订《市民农园法》,其主旨转向为市民提供体验农家生活的机会,使久居都市的市民享受田园之乐,经营方向也由生产导向转向农业耕作体验与休闲度假为主,生产、生活及生态三生一体的经营方式,并规定了市民农园五大功能:

提供体验农耕之乐趣;提供健康自给自足的食物;提供休闲娱乐及社交的场所;提供自然、绿化、美化的绿色环境;提供退休人员或老年人最佳消磨时间地方。

  德国市民农园土地来源于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镇、县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一部分是居民提供的私有土地。

每个市民农园的规模约2hm2。

大约50户市民组成一个集团,共同承租市民农园,每个承租人租地100m2。

租赁者与政府签订为期25~30年的使用合同,自行决定如何经营,但其产品不能出售。

若承租人不想继续经营,可中途退出或转让,市民农园委员会选出新的承租人继续租赁,新承租人要承担原承租人合理的已投入费用。

2006年,德国市民农园呈兴旺之势,承租者已超过80万人,其产品总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3。

  2.1.5日本——都市农业:

城乡互动的“食”与“绿”的结合

  一般而言,日本的休闲农业(又称观光农业)可分为自然景观、高品质农产品和体验型农业三种基本形态,有市民农园、观光果园、观光渔业、自然休养村、观光牧场、森林公园、自助菜园、农业公园等多种类型。

日本观光农业主要以城郊互动型的都市农业著称,日本的都市农业主要集中于三大都市圈(东京圈、大阪圈和中京圈)。

  日本都市农业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中期的战后经济高涨期,当时农场主结合生产经营项目的改造,兴建多种观光设施,先后开辟了40多hm2的观光农园。

农园内设有动物广场、牧场馆、花圃、自由广场、跑马场、射击场等。

这种观光农园主要以日本岩水县小岩井农场为特色,小岩井农场独辟蹊径,用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各具特色的设施和完善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平均每年接待约79万人次,为农场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但是由于城市街区土地利用失控,导致农业用地不断被征用。

1961年日本政府出台了《农业基本法》,鼓励城市近郊农业由水稻生产向果蔬、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作物栽培转型。

1966年日本出台了《日本蔬菜生产上市安定法》,1971年又颁布了《批发市场法》,这两大法规推进了农村地区大规模园艺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在日本国内形成了园艺产品广域流通体制和城市消费的农产品产地远程化体系。

日本都市农业主要针对特大国际化都市的局部地区,进行规模化生产。

由于这段时期小规模产区被忽视,加之在课税方面的不合理等,许多学者将该时期称为日本都市农业的衰退期。

  1990年,日本实施《市民农园整备促进法》,推动50~100m2的大面积的体验型市民农园面世,规定承租市民与其承租的农园土地之间的距离,原则上在30min的车程以内,较大都市可以在一个或一个半小时,东京可达两个多小时车程的距离;市民农园的农地可以租借,一次租借期以5年为限。

这一法案的颁布使得农场主不仅可赚取高额的土地租金和管理费,而且有时还可获得农园的农产品。

1995年4月《农山渔村停留型休闲活动的促进办法》规定了“促进农村旅宿型休闲活动功能健全化措施”和“实现农林渔业体验民宿行业健康发展措施”,推动绿色观光体制、景点和设施建设,规定都府县及市町村要制定基本计划,发展休闲旅游经济,国家需协调融资,确保资金的融通,从而规范绿色观光业的发展与经营。

同时,随着日本加入WTO,日本通过采取相应激励措施(给予贷款及贴息),小规模的产区得到较快发展,生产手段也逐渐向自动化、设施化、智能化,生产经营管理向网络化发展。

  2.2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经典案例

  2.2.1韩国——周末农场型

  韩国发展休闲农业的经典形式为“周末农场”和“观光农园”,以江原道旌善郡大酱村为例:

大酱村首先抓住游客好奇心出奇制胜的由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利用当地原生材料采用韩国传统手艺制作养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酱,既符合现代人的养生学,还可以让游客亲临原初生活状态下的大酱村,同时节省资本、传承民俗文化特色。

此外休闲农业的经营者还特别准备了以三千个犬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绿茶冥想体验,赤脚漫步树林及美昧健康的大酱拌饭,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体现了乡村旅游的就地取材、地域特色浓郁的同时迎合了修身养性的市场需求,成功的吸引了大量客源。

  可借鉴之处:

以“奇”为突破口,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是创意的奇特,配合这样的理念,开展三千个犬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是实践的奇特,再者,将韩国泡菜、大酱拌饭为核心招牌突出乡土气息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

  2.2.2亚洲发达国家——生态交流型

  相对于欧美,休闲农业起步较晚的亚洲发达国家发展速度却极其迅速。

以体验农村生活为主题的电视节目、杂志和报纸在当今城市居民对农业、农村需要高涨的背景下人气非常旺盛,因此生态交流型的乡村旅游在该地区受到欢迎。

典型代表是日本的大王山葵农场,该农场以黑泽明导演的电影《梦》拍摄地点而闻名日本全国,每年吸引约120万访客旅游。

这种以农场为依托,以媒体传播为宣传手段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

  可借鉴之处:

宣传手段,通过影视作品来促进休闲农业地发展,提升品牌一直是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宣传乡村旅游目的地,更重要的是提示休闲农业经营者宣传促销的重要性。

  2.2.3欧洲——乡野农庄型

  欧洲国家休闲农业发展最早,并形成多元化的乡村旅游形态,在这之中,“民宿农庄”、“度假农庄”尤为典型。

这种形态的旅游或以度假为主的民宿农庄、露营农场、或以美食品尝为主的农场饭店开展,也有以适应欧洲居民习俗的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和狩猎农场等形式发展起来。

例如在法国、奥地利、英国农村,将旅游住宿附加球场、赛马场、钓鱼场、园林等设施,迎合休闲旅游者需求。

  可借鉴之处:

增加休闲农业的参与性项目,欧洲国家这种休闲农业的发展本身就是由赛马、高尔夫球、钓鱼等实际参与性活动的催生而形成的,可见对于休闲农业的发展其参与性项目的重要性,民俗、露营、美食品尝等进行当地特色化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之一。

  2.2.4法国普罗旺斯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

普罗旺斯的特色植物——薰衣草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其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成长,因此,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格式薰衣草产品的销售。

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是享誉世界。

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不断吸引来自全球的度假游客。

  2.2.5澳洲葡萄酒庄园

  澳洲乡村葡萄酒庄园已成为澳洲本地及世界旅游市场的热门度假项目之一。

最具特色的当然还属其葡萄酒酿造业,澳大利亚的葡萄酒蜚声海内外,以口感好、甜味始终,价格实惠著称。

游客不仅因葡萄酒而来,也因其特色壮丽的葡萄种植园和庄园城堡的特色景观。

葡萄酒庄园还围绕葡萄酒酿造开展了丰富的旅游活动如:

葡萄采摘、葡萄酒品尝、参观葡萄酒酿制过程、参加酒艺培训学校等,完美地结合了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

  3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经典案例

  休闲农业是根植于农业、农村、农民并服务于城乡居民的产业。

欧美等国家已发展农业旅游100多年,我国已发展了20多年。

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步入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并已逐步形成省、地、县、乡、村多层次共同推进的格局,涌现出一批休闲农业发展經典案例。

  3.1江苏华西村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的华西村依托休闲农业成为全国闻名的现代化示范村,其推出的“农家乐趣游”、“田园风光游”、“休闲生态游”等旅游产品满足了都市人们体验农家生活、追求休闲、度假的需求,同时开辟了农家乐特色游,住传统农舍、烧传统锅灶、用传统厨具,自钓活鱼、自摘蔬菜、自饮自娱,让城市游客不仅尝到鲜美地道的农家菜,也感受到农村和农家生活的新鲜和乐趣。

丰富了休闲农业发展的内容,也为华西村提供了一个有效致富之道。

  可借鉴之处:

传统特色项目的深度挖掘,产品多样化发展。

开展了“农家乐趣游”、“田园风光游”、“休闲生态游”的同时,通过住传统农舍、烧传统锅灶、用传统厨具,自钓活鱼、自摘蔬菜体现了乡村特色。

  3.2成都:

“五朵金花”

  以花卉产业为载体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五朵金花”是成都锦江区三圣乡的五个村雅称。

采取自主经营、合作联营、出租经营等方式,该区域的农户依托特色农居,推出休闲观光、赏花品果、农事体验等多样化的休闲农业项目,现已形成了红砂村的“花乡农居”、幸福村的“幸福梅林”、驸马村的“东篙花园”、万福村的“荷塘月色”、江家村的“江家菜地”等著名休闲农业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成为休闲农业开发的典范。

  可借鉴之处:

发挥区域合作优势,突出主题产业载体,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瓶颈之一就是力量单薄,无论是资金、基础设施还是所依托的景区资源,基本上每个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相关问题,所以在“五朵金花”的案例中,将五个村子联合起来,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旅游的区域合作发展,增加项目发展的凝聚力提供了突破口。

  3.3嘉善休闲农业

  嘉善县通过积极培育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形成了以碧云花园为代表的农业园区型,以浙北桃花岛为代表的基地拓展型,以汾湖休闲观光农业带为代表的资源景观型,以祥盛休闲农业园、龙洲休闲渔业园为代表的特色产品型,以西塘荷池村、陶庄渔民公园为代表的“农家乐”型等多种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

并于2011年3月嘉善县获得了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的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可借鉴之处:

休闲农业的休闲化,随着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产业转换的过程中,嘉善休闲农业将观光业和休闲业很好的结合起来为乡村旅游的与时俱进开辟了一条道路。

  3.4贵州余庆白泥坝区现代农业旅游规划

  余庆地处黔北南陲,系遵义、铜仁、黔东南、黔南四地州(市)的结合部。

北与湄潭,东与石阡、凤冈,南与黄平、施秉西与瓮安接壤。

北部、中部为乌江河谷阶地,县城所在的白泥盆地,是贵州省著名的万亩大坝之一。

规划区紧靠余庆县县城,白泥万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