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糖的医学与营养学价值.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702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糖的医学与营养学价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食糖的医学与营养学价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食糖的医学与营养学价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食糖的医学与营养学价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食糖的医学与营养学价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糖的医学与营养学价值.docx

《食糖的医学与营养学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糖的医学与营养学价值.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糖的医学与营养学价值.docx

食糖的医学与营养学价值

食糖的医学与营养学价值

一、食糖的主要营养成分:

以绵白糖为例,它的主要营养成分如下表: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可食部

100

水分(克)

0.9

能量(千卡)

396

能量(千焦)

1657

蛋白质(克)

0.1

脂肪(克)

0

碳水化合物(克)

98.9

膳食纤维(克)

0

胆固醇(毫克)

0

灰份(克)

0.1

维生素A(毫克)

0

胡萝卜素(毫克)

0

视黄醇(毫克)

0

硫胺素(微克)

0

核黄素(毫克)

0

尼克酸(毫克)

0.2

维生素C(毫克)

0

维生素E(T)(毫克)

0

a-E

0

(β-γ)-E

0

δ-E

0

钙(毫克)

6

磷(毫克)

3

钾(毫克)

2

钠(毫克)

2

镁(毫克)

2

铁(毫克)

0.2

锌(毫克)

0.07

硒(微克)

0.38

铜(毫克)

0.02

锰(毫克)

0.08

碘(毫克)

0

二、食糖的主要营养价值:

1、食糖的滋补作用

甜味是人类出生后首先接受的味道——母乳有一种甜香,所以喜欢吃糖是人的本能反应。

研究表明甜味有助于缓解压力,帮助激活人体内的开心细胞。

这是因为糖富含碳水化合物,这种物质可以使神经系统兴奋,令我们感觉快乐。

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饮料、糖果、制药等含糖食品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是人体所必须的三大养分(糖、蛋白质、脂肪)之一,食用后能供给人体较高的热量。

食糖作为一种甜味食料,主要是它含有人体最易消化吸收的高热量营养素,它的营养价值主要表现在食用后能发出较高的热量以供人体的需要。

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的热量,体力劳动者约4000大卡,非体力劳动者约2200~2400大卡,而一公斤食糖能发生3900大卡的热量,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大量热量。

2、食糖是种滋味甜美,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

1)、自古以来,我国就把食糖作为儿童、老弱病残的滋补营养食品,也是高温、高空、井下作业的保健食品,它对消除人体疲劳有显著功效。

2)、冰糖、红糖在祖国医学药典中,被称为重要的滋补食品。

产妇产后身体虚弱、疲劳、胃肠功能减弱,以补充损失,恢复疲劳。

中医认为红糖味甘性温,可益气养血、缓中化食、驱风散寒、活血化淤,对产妇很适用。

3)、血糖浓度降低的时候,少量吃糖可以紧急补充。

低血糖患者饥饿时会感到眼前发黑、四肢发软,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喝一杯糖水。

不好好吃早饭的人,临近中午时常会感到昏昏沉沉、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这时如果吃点甜食,就能快速恢复大脑功能。

4)、运动医学研究证实,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前如果补充少量含糖饮料,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运动成绩;运动之后及时补糖,可以消除疲劳。

普通人如果在洗澡前、饥饿时、需要提高注意力时少量吃糖,也有好处。

5)、方糖是不可缺少的饮料伴侣。

3、食糖是一种美味廉价的生物能量来源,是人们食谱中极有价值的部分,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纯天然食品。

但是,多年来人们听到的往往是对于食糖的片面的宣传,其源头是20世纪初西方某些错误的医学认识和一些传媒的片面宣传,现代研究的结果早已批驳了这些错误观点。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TO)的联合专家组对食糖已给出权威结论:

“在膳食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健康人群根据膳食参考摄入量,合理食用食糖没有危害,它不会直接引起肥胖、糖尿病、心脏病、低血糖症、多动症或导致微量元素缺乏,相反,它是便宜的美味能源,可制成多种非常可口的食品”。

三、食糖的主要用途:

食糖不仅是调味品,给人们带来愉悦美妙的口感,它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人体三大营养源之一。

1、食糖是一种用途很广的甜味食料

1)、主要用于食品工业,是食品工业基础原料。

在食品工业上的用途主要是作为甜味剂、防腐剂、营养剂、增稠剂、膨松剂、着色剂、调色剂、脱水剂、防潮剂、抗氧化剂、和质地调整等。

例如:

2)、在果脯、蜜饯中,糖可以做甜味剂,又可以做防腐剂,还可以使水果保持丰满的外形,防止其暴露于空气而发褐或干瘪。

3)、在焙烤食品中,糖可以做酵母的营养剂,在焙烤过程中又能增加产品的香味(焦糖香),同时改善产品的外观色泽(如烤鸭)。

4)、在软饮料中,食糖可增加饮料产品稠度(蔗糖的粘度比葡萄糖、果糖高),加强风味,并有助于固定CO2。

5)、在果冻、果酱的生产中,加入适量的糖可以起到脱水剂的作用,帮助果胶物质发生凝胶反应。

6)、在西餐调味品如蛋黄酱、番茄酱、蘑菇酱中,糖可以改善其质地,使产品质地柔软,减弱酸味,并使风味调和。

7)、对乳制品如冰淇淋、糖可以使其膨松,冰点下降,避免口感僵硬。

8)、在葡萄酒制造过程中,如果发酵前葡萄汁糖度不够,可加食糖予以调整,食糖在这里起着发酵基质的作用,为酵母的酒精发酵提供物质基础。

9)、生产糖果是以食糖为主要原料。

食糖的特点是甜味纯正,易于溶解,易于调色,吸湿性差,结晶性好,这些特点为糖果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食糖作为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消费资料

糖是身体最好的能量储存站,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70%由糖提供,1克葡萄糖在体内能产生4千卡能量。

我国40%作为民用糖销售到千家万户。

例如:

1)、作为调料加入家常各式菜肴中,是拌凉菜的最佳选择。

2)、作为甜味剂成为儿童食品、饮品的主要佐餐营养来源。

3)、作为调味品是喝咖啡、红茶的首选。

4)、在冬季来临可作为蜜蜂的饲料。

3、食糖是医药行业不可缺少的原料

蔗糖通过发酵作用可制造酵母和各种有机药品。

食糖又是医疗药剂,为自古至今治疗伤风咳嗽的良药,并被收入《本草纲目》一书中。

(糖浆对于喉和呼吸气管上部的粘液有着短期缓和的效果,可产生局部的止咳作用)。

4、食糖是重要的原材料

食糖在建筑行业中也是重要的建筑原料。

主要是用来做增塑剂、溶剂、土壤调理剂、粘合剂等。

食糖制成有机农药,具有生物降解性好,不会长期污染环境等其它农药不可比拟的优点。

蔗糖是一种化工原料。

蔗糖由于不具有还原性,可认为是一种多元醇。

化学研究包括蔗糖衍生物、蔗糖化合物、蔗糖酯、氯化蔗糖、蔗糖发酵生成物及蔗糖本身的利用等。

例如:

用蔗糖作为原料,可以制成蔗糖酯表面活性剂,它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无毒,具有良好的润湿、去污、起泡、分散和乳化等性能。

在国际市场,蔗糖的价格远低于石油加工制得的其它多元醇如:

乙二醇、甘油、季戊四醇等的价格,所以被认为是一种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很有前途的化工原料。

从发展眼光看,蔗糖作为再制化工产品的原料,具有相当的工业化潜力,其产品可获得广泛畅销的市场。

四、食糖消费的概况:

在国际经济生活中,人们常把食糖的消费量作为体现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志之一。

我国是世界第四大食糖消费国,按照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食糖仅仅是调味品,很难达到西方国家食糖消费的水平。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糖的消费量亦不断增加。

1、世界食糖每人年均消费量为20公斤,其中古巴每人消费量为63公斤居首位,英国43公斤,俄罗斯45公斤,日本26公斤,美国30公斤。

2、我国食糖每人年均消费量解放初期是1公斤,1969每人年均消费量为2-3公斤;1978每人年均消费量为5公斤,目前每人年均消费量为7-10公斤。

   3、我国是世界第四大食糖消费国,多年来我国年消费食糖约8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食糖消费量的6.2%。

2003年和2004年我国食糖消费量有较大的增长,分别达到1030万吨和1140万吨(如图所示),人均年消费食糖量(包括各种加工食品用糖)约8.4公斤,是世界人均食糖消费最少的国家之一,远远低于全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23.65公斤的水平,也低于同期台湾人均23.9公斤、香港人均31公斤的水平,为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食糖消费“低下水平”的行列。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一般人均年消费食糖35-40公斤,高的达到50-70公斤。

五、食糖消费的常见误区:

食糖的化学名称为蔗糖,是甜菜与甘蔗等绿色植物利用大自然中的水和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双糖,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诸多碳水化合物之一。

人们食用蔗糖以后,经过消化,分解为单糖(葡萄糖和果糖)被人体吸收利用,产生热能,构造身体,维护生理机能,恢复体力,解除疲劳。

其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极易排出体外,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因此食糖又是人体最经济、最安全的能量来源之一。

长期以来,广大消费者在食糖和健康、食糖和疾病的相关性等诸多问题上一直存在着误解。

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了一次咨询研讨会,有关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新陈代谢及行为方面的专家探讨了包括糖在内的碳水化合物领域的最近科学发现,并提出了名为《人类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咨询报告,报告指出“多年的研究已反驳了各种误解,并提供一贯的证据显示日常的食糖是一种安全有价值的食物来源”。

报告提出以下观点:

糖不会使人肥胖、不会造成糖尿病、不会造成心血管疾病、吃糖不会造成微量元素的缺乏、糖不会使孩子兴奋过度、吃糖会导致龋齿,但只是导致龋齿的因素之一。

    基于以上诸多发现及论点,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食糖作为一种美味、廉价的能量来源,是人们食谱中极有价值一部分,并帮助许多食品变得更为可口。

总之,适量地摄取糖完全符合健康的食谱,试图将食糖的进食限制在低水平(小于总能量摄入量的10%)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是一种浪费时间、精力及破坏消费者良好意愿的行为。

糖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素。

除了糖尿病、高血脂症、脂肪肝、肥胖症等患者,健康人应从人体的生理需要出发,适量补充食糖,只有保证血液中有充足的糖,才能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转。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因为担心糖的副作用而远离和糖有关的甜食甚至限制主食的摄取,步入矫枉过正的误区,反而有害健康。

如果人体摄入糖类不足,人体中脂肪成分的比例会相应升高,增加高血脂症、心脏病的发病概率。

同时会使大脑营养失调,葡萄糖不足将直接影响大脑的正常运转。

其次,糖分不足,很容易使人产生倦怠感。

如果血糖持续下降,疲乏将变成衰竭,出现头晕目眩、虚弱以及站立不稳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心律不正常、两脚发软或者发生呕吐。

1、肥胖不是吃糖的错

有人说吃糖会变胖,这么说来更应该担心脂肪的摄入。

吃糖不是肥胖的原因,只有吃糖多、吃脂肪也多、运动却少的人才会发胖。

自60年代人们发现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对健康形成新的威胁之后,从饮食上追究根源,有些人指出这是由于吃糖太多缘故。

对此各国许多专门机构展开了深入科学研究,证明除蛀牙以外不存在食糖与其它疾病的有关证据。

每匙糖含热量16卡,而每匙脂类食物含热量100卡,显然摄入脂肪比摄入糖更容易在体内累积热量。

其实,变胖不是糖、也不是脂肪的错,如果身体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即使吃热量值低的食物,还是会胖。

2、糖尿病不是因吃糖多所致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大人在劝小孩不要吃糖时说:

“少吃糖,吃多了会得糖尿病”。

其实,吃糖多少与会不会得糖尿病毫无关系,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糖尿病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可以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2~3倍,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正常人的血糖之所以保持在正常范围,是因为有充足的胰岛素进行调节。

如果胰岛素分泌失调,就会引起血液中血糖水平升高,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从而影响了对糖的调节。

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与发生糖尿病无明显关系,而且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者糖尿病发病率并不比高蛋白饮食者为高,但若过多食用白糖等单糖容易引起肥胖,肥胖可以诱发糖尿病。

患糖尿病并不是因为吃糖多了,不过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还是少吃糖为好。

3、吃糖与高血脂没有直接关系

高血脂可以透过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或延后发生,而不是吃糖所引起的。

吃糖与高血脂也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吃超量的蔗糖或果糖,才可能引起血脂升高。

在成年人每天所需的热量中,糖分提供的热量仅占5%左右,可见正常人每天的摄糖量是很低的。

但人体摄入的热量高于人体需要的热量,没有健康的生活习惯,进食含糖量过高的食品,就会使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升高,人体内堆积过多的脂肪,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高血脂,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血脂患者一定要适量运动,减少热量的摄入,不良的生活习惯是不利于大家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预防高血脂。

能够劳逸结合,才可有效预防血脂异常。

不要纵容了我们的血脂。

如得不到足够重视,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

4、糖不会造成心血管疾病

    早期对于糖的新陈代谢机能的研究结果产生了对下列情况的关注,即葡萄糖没有转换成动物淀粉,而是转化成脂肪酸及甘油三酸酯,并且含碳水化合物食物摄取量的增加造成脂肪摄取量的减少,从而形成血液中甘油三酸酯含量的提高。

但是,目前已经明确碳水化合物并没有在人体内转换成脂肪,多数人食谱中的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摄取量成反比关系,而且没有显示因为蔬菜、水果及经适当处理的麦片长期消费量的增加而造成的碳水化合物摄取量上升会使甘油三酸酯含量大幅度提高。

专家咨询会得出结论,没有显示蔗糖与冠心病源有因果关系。

  

5、吃糖不会造成微量元素的缺乏  

有关糖会自然而然替代含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从而对微量元素的摄取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议是毫无根据的。

针对这一观点而进行的一些调查研究显示,含糖量高的食谱中,只有纤维素的摄取量略有减少。

事实上,吃糖多的比吃糖少的消费者更有可能达到必需维生素及矿物质建议进食量的至少2/3的水平。

  

6、糖不会使孩子兴奋过度  

有关糖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不利影响的说法从1920年起就开始流传了。

糖和反社会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观念是由一些研究结果造成的,这些研究试图证明儿童吃糖与多动症之间有关联。

但是,此类研究大多数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随后进行的双向隐名研究及最近开展的一项分析结果没有提供支持此类说法的证据。

 

  经过广泛及深入地审核有关糖和行为的科学文献,FAO/WHO专家咨询会得出结论:

没有证据支持食糖会对儿童的行为或认知能力有任何明显不利影响的说法。

7、吃糖与龋齿的关系

吃糖与龋齿有关。

吃糖只是导致龋齿的因素之一,含糖及淀粉的食物很容易被淀粉主酶及口腔内的消化菌所分解,由此产生的酸会增加龋齿发生的机会。

高血糖指数的食物比低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食品更容易使牙质的pH值发生变化,但是这些碳水化合物对龋齿的影响取决于食品种类、进食频率、口腔清洁度、氟化物的获取、唾液功能及遗传因素等。

最近的常见病研究及审核得出的重要结论是“越来越多的人群表现出年轻人流行的龋齿现象有所减少,这与糖及其他碳水化合物的摄取基本上互不相关”。

所有这些发现均提示我们:

对于糖、碳水化合物与龋齿之间的关系应持不带偏见、理智的态度,并且明确地肯定了控制及消除龋齿的预防计划应该着重于氟化处理及足够的口腔卫生,而不是单独依靠减少糖的摄取量。

但是许多食品留在口腔中,分解的糖都会造成龋齿,所以预防龋齿的关键在于保持口腔卫生,而不是吃糖。

当享受了糖的甜美滋味后,还应该为自己的口腔健康尽点义务,就是要注意个人的口腔卫生,吃完甜食之后,最好立即刷牙,至少立即漱口,有效地清除牙菌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方法。

基于以上诸多发现及论点,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食糖是人们食谱中极有价值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美味、廉价的能量来源,并帮助许多食品变得更为可口。

考虑到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营养不良(慢性能量缺乏症),糖对于贫困人口增加能量摄取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尤其要加以强调。

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到糖在防治肥胖症中所起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减少高脂肪饮食的能量密度来达到防止肥胖的目的。

总之,适量地摄取糖完全符合健康的食谱。

试图将食糖的进食限制在低水平(小于总能量摄入量的10%)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六、正确地认识食糖,合理地消费食糖

“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糖指各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有甜味的糖和没有甜味的淀粉;狭义的糖则指精制后的白糖和食品、饮料加工中常用的糖浆。

糖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后者。

几乎所有甜味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用白糖或糖浆做成的甜味剂。

对于一些喜欢吃甜点、饼干、零食、饮料的孩子和年轻女性来说,每天摄入100克以上的白糖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

但营养学家们推荐的每日摄入白糖总量大约为30—40克,即不要超过每日摄入总碳水化合物的10%。

在人们常吃的甜食中,如果不加注意的话,30—40克糖的数量限制非常容易突破。

我国人均食糖摄入量占总能量摄入量的比重不足3%,我们更应该正确地认识食糖、合理地消费食糖。

1、吃糖对人体不能构成威胁,也不是说吃得越多越好。

如果少量并在合适的时候食用,对健康具有一定的好处。

从营养学观点看,食糖消费量应与整个饮食的热量有一定的平衡。

营养学家认为,消费食糖的热量占总热量的15%以下,食糖对人体有益无害。

从我国的食糖消费水平看,人均年消费食糖10公斤,相当于每天27克左右,按热量计算大约100千卡,以总热量2400千卡计算,还只占4%左右,离15%还相差很远。

糖在我们的食品中应用很广,对于喜欢吃甜点、零食、饮料的女性来说,很容易吃糖过量。

营养学家们推荐,每日摄入白糖总量大约为30~40克,即不要超过每日摄入总碳水化合物的10%。

这相当于100克黑巧克力或400毫升橙汁。

2、甜食的存在对于我们始终是一种诱惑,吃糖不要一口气,即使吃40克以内的糖,也不要一次吃完。

因为在一个时间内全部摄入的话,糖在体内用不完,还是可能会囤积下来。

而且几乎所有甜味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用白糖或糖浆做成的甜味剂,如果上午吃完了一天中应该摄入的糖,很难保证下午的某种食品中就没有糖。

如果利用“一次性吃完”来控制摄糖量,结果很可能会变成摄入过多。

正确的方式是想吃甜食的时候,永远只取最小一份。

3、不要忘记水果中的糖,用水果代替甜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但是不能以吃起来口感是酸是甜,来判断水果的含糖量。

那样你就会被误导了。

例如最甜的西瓜含糖量也不会超过6%,而酸酸的草莓含糖量却有7%,香蕉则更是高达19%,最让人感到意料之外的是山楂,它的含糖量竟然超过20%,属于“高糖”水果层。

所以,千万别以为选择了不甜的水果就能够避免摄入高糖,吃水果时也要小心摄入的糖超标。

4、不能空腹吃糖,当人空腹时吃糖,糖基本上可以不经过消化就能被人体立即全部吸收,更为重要的是,糖几乎可以不经过人体的任何代谢过程,就能直接进入血液。

这些在空腹时大量进入人体血液的糖,带来的结果就是使人体的血糖水平明显升高,而身体为了维持一个健康合理的血糖水平,必然会通过分泌大量的胰岛素来调节过高的血糖,这种骤然升高的血糖水平,即使是健康的人体也未必能及时分泌出足够的胰岛素来促使血糖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样一来,身体就会表现为暂时性的高血糖,而高的血糖水平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

由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因而长期的空腹吃糖,更会影响人体各种正常机能,使人体变得衰弱以致缩短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