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590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怎样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怎样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怎样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怎样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docx

《怎样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样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docx

怎样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

怎样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

 

怎样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zz)满怀期望的论文作者在递交论文之前请阅读我们的《作者指南》,这将会是有益的。

新指南强调了更有效地与重要的非专业性读者交流的必须性和机会。

   《Nature》杂志的编辑们常常会收到踌躇满志的作者写给他们的信,热切地请求表他们的论文。

他们说论文的论文对于他们的经费、职位或其它的愿望至关重要。

这作者所属的科学专业组织过度地将奖励体制建立在数量的评估上,如论文的发表数量,别是发表在有特殊影响力的期刊上。

   最主要期刊的这些广泛功能增加了它们在作者心中的分量。

作者们习惯于为他们专业内的科学家写作,这些科学家会逐字逐句地钻研论文中讲述方法的部分,却没有耐心去猜测研究结果可能的伟大意义。

在最主要的期刊上发表论文还要求作者尽最大努力与更广泛的读者交流,而不仅仅只是与他们最接近的同行。

   向一份国际性学术期刊投稿,作者还必须考虑第二类读者:

学科外的科学家。

科学家阅读学科领域外的论文是基于这样一些理由:

如对科学和技术广泛的兴趣;或者是将新技术或观察法用于他们自己的系统;或者将他们学科的武器用于正在讨论的科学挑战中。

长期以来,《Nature》杂志也是这样指导自己的作者,在技术性很强的手稿通往发表的过程中,通过修改让它们有更强的可读性。

但是,如果作者在递交论文之前就将它送给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看,这样他们从开始之初就可以做得更多。

   《Nature》杂志还为研究人员提供其它的帮助,通过一个新的网上递交系统,论文的处理过程更有效、更透明,作者能够在整个审稿过程中跟踪他们的论文。

我们也重新修订了《Nature》杂志的作者指南,更清楚明白地向作者建议如何写作一篇论文。

今天,我们积极地鼓励作者在论文的后面明白地说明每一位共同作者的贡献,他们做了什么工作,并确信每一位共同作者都签名同意《Nature》杂志基本的要求:

数据可获得性和材料共享。

   此外,《Nature》杂志还邀请作者提供帮助,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呈现给多样化的读者。

现在,《Nature》杂志要求作者在递交一篇论文时要写两份摘要:

一份是写给科学家和编辑的,另一份是作者向大众提练出他们研究结果的重要性。

《Nature》杂志将借此展现和推销它所发表的论文。

   研究人员们日益认识到他们对更广泛读者的责任,不仅仅只是媒体,而是更多有科学兴趣的大众。

当科学被曲解或受到抑止时,研究人员们不应该坐视等待,让媒体来为他们做所有的工作。

《Nature》杂志的作用是发表科学家们所能做的最有创新性和最有影响力的论文,并将这些结果展示给公众。

但是,研究人员也有责任积极主要地交流他们的知识和不确实性,避免被误会,有时甚至会通过通过努力抗争来将科学信息传达出去。

《Nature》杂志将一如既往地为论文的作者提供媒体的平台,让他们理所当然地得到这些机会。

有人归纳了外刊论文撰写的五个基本要求,即5C:

正确(correctness)、清楚(clarity)、简洁(concision)、完整(completion)和一致性(consistency)。

只有在满足这5点要求的情况下才可以算是一篇合格的外刊文章。

对此,我深表同意。

下面,从外刊论文的基本结构分别来说明我的看法:

1)Introduction 我一直认为Introduction是外刊文章最为难写的部分之一(另外一个是Discussion)。

中文文章的缺陷就在于Introduction没有内涵,过于简单,没有真正体现出一篇论文的研究起初和创新要素。

应该说外刊论文对于Introduction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个好的Introduction就相当于文章成功了一半。

所以大家应该在Introduction上集中足够的精力。

 我认为要写好一个Introduction,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鲜明的层次感和极强的逻辑性,这两点是结合在一起的,即在符合逻辑性的基础上建立层层递进的关系。

 一开始,我们要首先阐述自己研究领域的基本内容,要尽量的简洁明了,不要罗里罗嗦一大堆。

须知看文章的人都是该领域的专家,所以一些显而易见的知识要用概括性的而不是叙述性的语言来描述。

 接下来,就是Introduction的重头戏之一:

文献的总结回顾。

这一点要特别着重笔墨来描写。

一方面要把该领域内的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全面的概括总结出来,不能有丝毫的遗漏,特别是最新的进展和过去经典文献的引用。

这是两个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

如果一旦审稿人之处这两个毛病,很可能意味着说你做的不够深入或者全面,负面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另一方面,文献的应用和数据的提供一定要准确。

片面的摘录部分结果而不反映文献的总体结果是千万要不得的。

引用的数据也要正确,特别是间接引用的数据(即不是从原文献中查到的数据,而是从别人的文献中发现的另外一篇文献的数据)。

数据出错会导致文章的印象大大失分。

此外,引用文献的时候注意防止造成抄袭的印象,即不要原文抄录,要用自己的话来进行总结描述。

如果审稿人正好是文献的引用者的话,这样做就会糟糕的。

  然后就是分析过去研究的局限性并且阐明自己研究的创新点,这是整个Introduction的高潮所在,所以更是要慎之又慎。

阐述局限性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客观公正评价别人的工作,不要把抬高自己研究的价值建立在贬低别人的工作之上,这往往是我们写中文文章中容易犯的毛病。

在外刊论文的写作中,这是万万要不得的,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分析。

在阐述自己的创新点时,要仅仅围绕过去研究的缺陷性来描述,完整而清晰的描述自己的解决思路。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的摊子不要铺的太大,要抓住一点进行深入的阐述。

只要能够很好的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了。

创新性描述的越多越大,越容易被审稿人抓住把柄。

中文文章的特点是创新性要多要大,而英文文章的特点恰恰相反:

深入系统的解决一到两个问题就算相当不错。

  最后,就是总结性的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一二三四等几个方面来描述,为Introduction做最后的收尾工作。

  至此,Introduction的写作算是大功告成。

但是写完之后,还是要慎之又慎的仔细修改,仔细的琢磨里面的每一个句子是否表达的恰当准确,这对Introduction的修改完善是至关重要的。

撰写外刊论文的心得体会有人归纳了外刊论文撰写的五个基本要求,即5C:

正确(correctness)、清楚(clarity)、简洁(concision)、完整(completion)和一致性(consistency)。

只有在满足这5点要求的情况下才可以算是一篇合格的外刊文章。

对此,我深表同意。

下面,从外刊论文的基本结构分别来说明我的看法:

1)Introduction我一直认为Introduction是外刊文章最为难写的部分之一(另外一个是Discussion)。

中文文章的缺陷就在于Introduction没有内涵,过于简单,没有真正体现出一篇论文的研究起初和创新要素。

应该说外刊论文对于Introduction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个好的Introduction就相当于文章成功了一半。

所以大家应该在Introduction上集中足够的精力。

我认为要写好一个Introduction,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鲜明的层次感和极强的逻辑性,这两点是结合在一起的,即在符合逻辑性的基础上建立层层递进的关系。

一开始,我们要首先阐述自己研究领域的基本内容,要尽量的简洁明了,不要罗里罗嗦一大堆。

须知看文章的人都是该领域的专家,所以一些显而易见的知识要用概括性的而不是叙述性的语言来描述。

接下来,就是Introduction的重头戏之一:

文献的总结回顾。

这一点要特别着重笔墨来描写。

一方面要把该领域内的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全面的概括总结出来,不能有丝毫的遗漏,特别是最新的进展和过去经典文献的引用。

这是两个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

如果一旦审稿人之处这两个毛病,很可能意味着说你做的不够深入或者全面,负面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另一方面,文献的应用和数据的提供一定要准确。

片面的摘录部分结果而不反映文献的总体结果是千万要不得的。

引用的数据也要正确,特别是间接引用的数据(即不是从原文献中查到的数据,而是从别人的文献中发现的另外一篇文献的数据)。

数据出错会导致文章的印象大大失分。

此外,引用文献的时候注意防止造成抄袭的印象,即不要原文抄录,要用自己的话来进行总结描述。

如果审稿人正好是文献的引用者的话,这样做就会糟糕的。

然后就是分析过去研究的局限性并且阐明自己研究的创新点,这是整个Introduction的高潮所在,所以更是要慎之又慎。

阐述局限性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客观公正评价别人的工作,不要把抬高自己研究的价值建立在贬低别人的工作之上,这往往是我们写中文文章中容易犯的毛病。

在外刊论文的写作中,这是万万要不得的,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分析。

在阐述自己的创新点时,要仅仅围绕过去研究的缺陷性来描述,完整而清晰的描述自己的解决思路。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的摊子不要铺的太大,要抓住一点进行深入的阐述。

只要能够很好的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了。

创新性描述的越多越大,越容易被审稿人抓住把柄。

中文文章的特点是创新性要多要大,而英文文章的特点恰恰相反:

深入系统的解决一到两个问题就算相当不错。

最后,就是总结性的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一二三四等几个方面来描述,为Introduction做最后的收尾工作。

至此,Introduction的写作算是大功告成。

但是写完之后,还是要慎之又慎的仔细修改,仔细的琢磨里面的每一个句子是否表达的恰当准确,这对Introduction的修改完善是至关重要的。

2)MethodsMethods部分是描述我们论文的实验过程(这是针对理工科而言,文科我不知道不能妄言)。

这一过程的写作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却不少,重要的在于完整和科学。

完整就是实验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到,不要顾此失彼,遗漏一些重要的内容。

Methods部分一般可以按照实验对象、实验设备、实验材料、实验记录、实验分析方法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组织。

实验对象一般是人或者动物或者是一些组织等等,它们的基本信息要描述明确。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国外的刊物大多对牵扯到人或者动物的实验都有一些特定的要求,有些是不允许在人或者动物身上进行的实验操作的,这需要认真阅读投稿刊物中关于实验的详细规定。

如果违反这一规定的话,可能会不接受评审或者发表,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实验设备的描述中,要对仪器的型号、生产厂家、实验过程中的用途等做详细的说明(牵扯到保密项目的可能有另外的写法,我不清楚)。

对实验设备之间的链接要做到科学正确,不要给人混乱或者操作错误的感觉。

设备使用的时候一些必要的步骤不可或缺,尤其是有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特定影响的操作更是要详细说明。

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了在Discussion中能够进行对应的分析。

比如,一些设备在使用之前要首先进行校正(calibration),有的要求每个阶段实验之后都要重新校正,以保证结果的正确性。

这一点一定要详细说明你的操作步骤或者校正过程,便于评审人分析你的结果。

实验材料的描述根据不同的学科应该有不同的要求,这里很难加以详细的描述。

总体上来说要注意说明材料选择的必要性,也就是对为什么选择这种材料最好有一定的说明。

如果这一点上描述不清的话,可能会导致整个实验过程是不成立的。

实验过程就是讲自己实验的整个操作流程描述清楚,一般都要附加以实验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流程图的画法很多,有的是文字式的,有的式文字和示意图结合的,根据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的做法。

一般来说,可能后者多一些(对一些实验性学科来说尤其如此),因为这样做能够使评审人对你的实验过程一目了然。

如果示意图花的漂亮的话,还可以增强一些印象分。

描述的时候,要有鲜明的层次感,对每个步骤之间的顺序和关联要描述清楚,不要造成实验过程混乱不堪的印象。

因为最终评审人判断你的实验是否合理,是从这个过程的描述来的。

只要能在上述4个方面做到完整和科学的描述,相信写好Methods不是问题。

3)Results不少人在写论文的时候会把Results和Discussion两部分放在一起写,但是大多数的论文都是分成两个部分。

这两种做法的选择,取决于文章的类型。

如果你的结果在分析的同时进行讨论更加合适,并不适合单独拿出来分析(或者是那样做很困难,导致Discussion成为鸡肋的时候),那么合在一起写是合适的;反之就要放在一起写。

因为我没有放在一起写的经验,所以这里就只好单独分开来说了。

希望有合在一起写经验的人能够补充这方面的内容。

Results部分的要求是四个字:

翔实准确。

翔实就是要提供最为全面的分析结果,一切从你的实验当中能够得到的结果都应该提供给读者,不要故意的隐瞒或者遗漏某些重要的结果。

准确就是结果必须是要真实的,不能是伪造合篡改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结果不够翔实并不会导致论文直接被拒,但是结果的真实性被人怀疑的话就肯定会被拒。

在结果的提供上,一般是表格和图两种方式。

不同的杂志对于图表的要求并不完全一致,应该要根据杂志的要求分别对待。

表格的优点是能够清晰的展示论文获得的第一手结果,便于后人在研究时进行引用和对比。

图的优点在于能够讲数据的变化趋势灵活的表现出来,表达上更为直接和富于感染力。

应该来说,图表应该结合起来使用,这样能各自取长补短,使得结果的展现更加丰富。

应该要提出的一点是:

现在大家越来越喜欢给各种各样的图,但是杂志社的要求却是要尽量限制图的个数。

因为这样子会增加排版的困难,版面也会增加,出版社的支出也就会增加。

因此,我的建议是大家在提供图的时候,尽量用最少的图提供最多的信息,一般来说最多不要超过8个。

图太多了,会显得过于罗索和累赘,主编那里就不会很欣赏。

必要的时候可以用表格来替代一些图。

图片的格式每个杂志不太一样,要求tif格式的比较多,不推荐使用bmp(jpg就更不能用)。

有人说用矢量图清楚些,我的感觉和tif格式的没什么区别,只要足够清晰也就可以了。

彩色图片的使用要慎重,因为黑白图片可以免费,但是彩色图片是绝对要收费,而且价格不菲。

在Results和Discussion分开写的情况下,Results部分尽量不要设计对结果的评论,最多是总结的陈述结果也就可以了。

否则造成这两部分的内容上的重叠,会显得很累赘,对Discussion的描述不利。

结果的描述上也要注意层次之间的安排,要按照条理性的要求分别描述,显得有逻辑性一些。

不要乱七八糟的堆在一起,只是给出来了就可以了。

结果给的一团糟,会大大降低论文的可读性,吃亏的最终是自己。

Results中大多都要提供统计性的结果,例如方差分析等。

方差分析的结果形式要根据刊物的格式来给出,有的要求对分析值、自由度和概率都要详细的给出,有的则只要分析值和概率就可以了。

概率可以用p=0.02或者p<0.03等形势给出,自由度的表达也有一些特殊要求。

这些细节问题虽然关系不大,但是注意格式要统一,不要乱七八糟各自为战。

统计分析结果过多时,可以用表格的方式来给出,具体上可以参照SPSS软件分析之后的结果。

如果论文结果部分通篇都是统计分析的数据,会显得凌乱不堪,表格的形式会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4)Discussion前面已经说过,Introduction和Discussion是整篇论文当中最为难写的两个部分。

Discussion部分之所以难写,是因为这里面最能够显示一个作者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深度就是论文对于提出问题的研究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广度就是是否能够从多个较多来分析解释实验中的结果。

要写好Discussion,我想大概可以分为下面两个步骤:

第一,选择要深入讨论分析的问题。

Results部分中,有的结果是重要的,有的则是一笔带过的。

选择合适的结果在Discussion部分中进行深入的讨论,是写好该部分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一个简单的原则来判断:

如果你得到的结果体现了实验的独特性,是其他研究中没有得到的结果,那么这个结果就是应该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有些结果是和前人的研究相一致的,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那么就应该一笔带过不要深入讨论,否则那只是重复别人的工作而已,没有任何价值。

Discussion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要突出自己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出显著区别于他人的特点,区别大和小是另外一个问题,重要的在于有区别。

第二,对选中的问题按照一定的层次从多个角度来进行讨论。

选择的问题有时候不只一个(实际上多数情况下是2个以上),所以描述的时候就要按照一定的层次描述清楚。

一般来说要把最重要的放在中间,次之的放在开头和末尾。

我觉得放在中间能够将评审人的情绪带至最高潮,前面是一个铺垫,后面是一个总结。

这样的顺序似乎更合适一些,不妥之处还请诸位大家指正。

无论问题大小,重要与否,都要从多个较多展开深入的讨论。

这方面首先要有类似结果的对比,说明自己结论的独特性。

其次,就要系统的阐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方法可以有多种:

从实验设计的角度,从理论原理的角度,从分析方法的角度,或者借鉴别人分析的方法等等。

这并没有所谓一定的规则,重要的在于将这个问题深入的阐述清楚,不能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这样其实很困难,因为评审人总是会提出新的问题,我们只能尽量做到这一点)。

在Discussion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保持和Results的一致性,也就是结果和讨论要一一对应,前后呼应,相互衬托才可以。

千万不要出现按照讨论的内容会推出与实验相反的结论这种事情,那就证明你的讨论思路是彻底的失败或者你的实验压根儿就是失败的。

所以在Discussion的文字描述中,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尤为重要。

由于中英文表达习惯上的不同,总是会出现一些误解的情况,这一点要尽量在投稿之前解决好,否则由于这个问题导致被拒是很冤枉。

到此为止,外刊论文的四个主题部分都介绍完了。

有人说还少了Abstract和Conclusion,不过我认为只要上述四个部分解决好了,这两个写起来轻而易举,并且这两个部分也不属于评审人重点关注的问题(Abstract的重要性要略微高点)。

下面再介绍一下另外两个部分:

Acknowledge和References。

关于Acknowledge部分,主要的内容分为两个:

第一是表明研究的基金来源,象中国的话一般都是Nature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SF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的话大多是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NIH,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写上基金的时候一般都要标注清楚基金的号码(GrantNumber),只有这样才算是该项基金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算做实验室的研究成果。

须知没有任何一项研究成果是在没有资金资助的情况下完成的,所以这一点非常必要。

第二是对参与人员(没有列在作者中的研究人员)和单位表示感谢,如果通过一审和最终接受发表,还要添加上对editor和anonymousreviewers的感谢,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礼貌。

中国人的文章中很多人会少掉这部分,这一点很不好。

关于References,重要的在于格式。

不同的杂志对于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不一样,具体下来有所区别的可以分为:

作者的写法,有的是简写在前,有的简写在后,有的简写有点,有的简写没有点;文章的名字,有的要加上引号,有的没有引号;期刊的写法,有的要简写,有的要全称,有的要斜体,有的则不需要;年和期卷号的顺序,有的是年在前,有的是年在后;期刊论文、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四种引用的格式各不相同;文献的排列顺序,有的是按照字母的顺序,有的则是按照在论文中出现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排序。

基本上就是这些问题,看来很是琐碎,但是如果你的参考文献排列的乱七八糟,那就会使得评审人对你论文的印象很差,认为你没有认知组织和撰写论文,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所以,事情虽小,影响却大,还是要认真组织为好。

此外,论文在撰写的时候要自始至终都用英语来写,千万不要先写中文再翻译成英文。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肯定是中不中,英不英,而且还极大的浪费精力。

宁可一开始写得语法差一些,但是慢慢修改都要比这种写法好。

况且如果有同专业英语比较好的人帮助的话,那这样写就更加省事了。

写作的时候,行文的时态要注意。

中文没有时态的问题,但是英文有,而且要求还相当严格。

一般来说,大多数情况下是过去时态,在Introduction文献的回顾,Methods的整个部分,Results结果的总结,Discussion中的大部分,都要用过去时态来陈述。

其他情况下可以用一般时态来描述。

时态之间的界限是比较严格的,最好是仔细的通读国外的论文好好分析一下,或者让有经验的人帮你把把关,这样比较好一些。

我个人对于外刊论文主体写作上的体会就是这么多了,欢迎大家指正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