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浅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437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 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浅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张 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浅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张 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浅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张 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浅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张 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浅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 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浅说.docx

《张 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浅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 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浅说.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 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浅说.docx

张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浅说

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浅说

摘要:

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生命快乐的成长,是教育的灵魂,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是贯穿教育始终的课题,也是教育以人为本的首要要求。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

21世纪教育改革呼唤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生命。

关注生命,将是人类在教育观念上的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生命教育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认同。

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只重视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导致近几年学校学生荒废生命、淡漠生命、伤害生命的事件频繁出现,这就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警示。

关注生命,教育学生尊重生命,这是生命教育的基础,也是我们目前教育迫在眉睫的大事,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关键词:

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咨询)是基于欧美心理学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若从1908年职业心理咨询的产生算起,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但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有机结合还不甚成熟,实现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建构仍是教育的一大主题。

多年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给我们以深切的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健康发展,人们拥有了健康的心理,生命就有了活力,人的潜能就得以开发,人的价值就得以实现。

心理健康教育在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和谐校园中发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遵循生命成长规律,期待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的生活。

我们追求的教育真谛是塑造人、培育人、引领人,那就是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让我们的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生命具有多重属性,其中最主要的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使人类存在的物质前提,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基础。

人的生命的自然活动主要包括:

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感应、运动等。

社会属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属性,生命的社会属性超越自然属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所在,它体现人对价值生命的诉求,即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生命具有了与其他的生物不同的生命特性。

对人的生命特性的认识有利于促进我们加深对生命教育的本质的认识,进而提高对生命教育的重视。

最早提出“生命教育”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他于1968年在《生命教育》一书中提出此概念,后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从概念提出的背景看,他的出现主要针对青少年自杀率不断攀升这一残酷现实。

自此之后,这一概念逐渐成为各国思想教育的组成部分。

1979年,澳大利亚成立“生命教育中心”专门研究生命教育。

上世纪末9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开始在全岛学校开设与生命教育相关的课程。

此后,我国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学者也开始对“生命教育”进行研究。

目前,当代的中国教育理论界,众多的学者专家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对生命教育的内涵的探讨,也提出了相当有价值的观点。

刘济良先生在其著作《生命教育论》中提出:

“生命教育就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的活动。

顾名思义,生命教育,就是关爱生命的教育。

具体来讲,学校“生命教育”是一种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学校人文教育的最高要求,因为“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他物种和谐的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缺少生命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

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生命教育的基础是尊重生命,包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关爱生命存在的教育、培养生命丰富社会属性的教育和提升生命价值的精神教育共同构成了生命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关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直面人生命的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一种最基本的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人本身,是生命个体。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健康、和谐、统一发展,涉及学生生命成长的整个历程,追求一种健康向上、积极达观的生命态度与精神状态,追求主动发展的生命成长过程,追求一种不断完善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

而人既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统一,又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整体生命观为出发点,以提高生命价值为目的,追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崇高境界。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人,就是关注人的生命,关注生命成长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回归生命、直面生命、珍视生命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本义和天职。

生命个体成长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生命在成长中需要成长的资源,而心理健康教育蕴含着丰富的生命资源,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寻找解决生命成长中不断出现的困惑和发展中的不完善性问题,挖掘生命自身的生命力量,实现生命意义的追寻。

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若能得到积极地解决,则能促进其成长;否则就会阻碍发展的进程,导致心理缺陷。

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生命成长的规律和发展需要,不断丰富和充实生命内涵,提升生命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本载体

生命教育的内容不仅是帮助自然生命的成长,更重要的是精神生命的成长。

精神生命是生命成长的核心。

精神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生命成长的方向和动力。

心理健康属于精神范畴,属于精神生命的一部分,心理健康状态会直接影响个人的生命存在和精神成长。

人活着就需要一种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人活着需要一种东西来支撑我们的生命,这种支撑会鼓励人们不断去追寻新的生活目标,人的生命就有了幸福感,生命便有了意义。

而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帮助人们寻找快乐,寻找自信,帮助认识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马斯洛认为极度健康的人(自我实现者)有更高级的需要。

自我实现是人生命意义的最高境界,是实现生命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这也是超越自然生命的精神生命的一种追求和渴望。

因此,心理健康是人的精神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和实现生命价值的内在动力,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才能体验到人生存的意义。

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保证它的精神生命的健康,而健康的精神生命是实现人的整体生命价值的前提和保障。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成长与教育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是生命教育的自在的内容,是生命教育内容的基本载体。

(三)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生命教育的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人的生命成长,提升生命价值,实现生命意义为根本目标,或者说是以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历史使命。

追求真实生命的存在,关注生命成长,唤醒人的生命意识,更新人的生存方式,是作为生命主体的个人能勇敢地面对生活,面对问题、面对困惑、自我更新、自我创造、实现自我生命价值,提升生命意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

同时,这也是我们开展生命教育的基本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基于学生生命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示范、催化、校正与疏导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具有维护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具有充分激励和发挥学生个人潜能的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目标主要着眼于学生生命健康成长与健全人格培养,充分开发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心理基础,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信念,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积极的社会适应与生存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开发潜能,在未来生活中已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实现。

这些基本任务都将为学生生命成长和生命发展奠定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现实生命的生存和成长状况,还将不断促进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提升生命意义。

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在生命成长和生命发展中的作用正凸现独特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科学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生命意义,生命教育的视角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已经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选择,最终达到促进生命教育的目标。

三、分析现行心理健康教育对生命教育的关注不足

有关生命成长、生命价值认识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完成的,即我们所说的生命教育。

而教育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生命活动基础之上的。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引导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教育学生珍视生命。

理解生命,体验生命,丰富生命内涵,实现生命价值的提升与生命意义的超越。

然而,毋庸讳言,我们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虽然融入了生命教育的版块,但无论是教材、形式,还是方法,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和深入还是不足的。

(一)重视学科的普及性,漠视生命存在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空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工作的新亮点,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会被视为办学理念不够新;缺少心理咨询时,会被身为学校工作有“硬伤”。

因此,各校都在开设心理健康课,校校都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任的心理健康教师,一时间,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一片“繁荣”的表象。

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科学评价,要实事求是,不能哗众取宠。

“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健全的人格,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主张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更应关注人的生命,关注生命的成长,解决生命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然而,我们的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却是功利色彩太浓,形式主义作祟,教育目的异化;热衷大轰大嗡,应付上级检查,搞标签式普及,教学方法和形式与其他学科课程毫无二致;全体学生上同样的内容,采用同一种方式解决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学科的普及内容,忽视了自身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应该关注个体生命成长与生命发展,关注生命自然存在的状态和生命自身的感受与体验。

只强调普遍使用的规律和模式,于是出现了之重纯粹知识的传授而漠视生命存在,无视生命成长规律的局面。

这不但不能解决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问题,反而会造成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更多的困惑。

(二)注重“心理和行为”辅导,忽视生命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教育成果不会一蹴而就。

心理健康教育首要关注的就是人的生命存在、生活价值和生命意义,要从生命发展的视角,引导学生学会体验生活,体验生命,体验成长中的生命力量,在丰富的感悟中学会选择,学会判断,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而现实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和生命困惑,,单纯理解为心理的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变成只注重心理问题的辅导和行为的训练,追求“短期行为”效果,出现了“近视”现象。

我们的一些总结和汇报,经常以数字来说明,解决了多少学生的心理问题或有了什么样的转变。

然而,所谓的“转变”并非一劳永逸,需要长期的观察、帮助,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验过程;没有真正的生命体验,就不会有真正的“转变”。

换言之,生命教育不能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要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将生命体验与学生生活世界相结合,只有在生命的事业中,人生的体验才是丰富多彩的、充满激情的。

生命教育也要从远离学生生活世界的格局中走出来,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世界。

关注学生生命,就是关注学生的生命经历、经验、感受与体验。

离开生活实践的生命教育的训练是违背科学的,学生只有在体验生命的过程中,才能将获取的经验和感受自觉内化为稳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育方法简单,压抑了生命的创造力

心理健康教育要从人的本性出发,促进人的本性发展。

而人的本性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的发展,也就没有社会发展,也就失去生命教育的意义。

正是由于人的创造性,才使生命有了意义,才使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创造是人的生命力量,是生命冲动,创造是生命个体自我实现的最高表现形态,个体的创造水平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生命意义。

然而,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统一要求,统一方法,甚至让学生迷信于教师的讲座与辅导,教师很难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那种单向说教的灌输教育,整齐划一的均衡发展,压抑了学生生命成长中的生机与活力,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是成长中的生命变得单一、僵化、压抑和萎缩。

生命教育面对生命,而不是停留于生命。

生命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发挥生命自身蕴藏着的无限的创造潜能,让生命在自我成长中培育精神力量。

生命教育应尊重生命成长的这一规律,发现生命内在的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应从人的生命成长角度去开发人的创造性,激发生命创造的冲动,依靠生命自身潜能十项声明的突破和超越,是人的创造潜能变成现实的创造力,提高生命的质量和生命价值,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事项性和针对性。

四、实现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建构

(一)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注重唤醒生命意识,珍视生命存在

心理健康教育既然要以人的生命为基础,直面人的生命,那么心理健康教育更高的追求就应当是唤醒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的存在。

唤醒学生生命意识,就是开展珍惜生命的教育,让学生加深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认识,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意识提高,启迪自我的精神世界。

生命的宝贵在于只有一次,且不可逆转。

珍视生命的存在,不仅在于珍视自己的生命,也要珍视他人的生命。

学生自杀、他杀现象,虽说有社会、家庭教育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学校教育模式生命存在的结果,是学生无视生命和生命情感体验匮乏的反映。

心理健康教育要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学生珍视生命,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反对现行教育中无视生命,把学生看成是抽象的物或是知识的容器,要关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的生命的存在,要关注生命完整性的发展,要从生命成长的需要为出发点。

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对生命教育的认识纳入整个教育活动之中,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要整合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将学校的课堂教学、青春期教育、性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活动整合在一起,以唤醒学生生命意识为主体,教育学生珍视生命存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价值,活出生命的精彩。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回归生活,体验真实生命

有丰富生活体验的人,才能有丰富的生命情感,才能真正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珍视生命。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解决学生心理矛盾问题,还能通过心理体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开发潜能,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人格完善,是生命得以健康成长与发展,丰富生命内涵,提升生命价值,实现生命意义的最高追求。

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人的生命成长规律,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帮助,在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体验,特别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进入“角色”,让学生的“心”动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体验到生命成长中的丰富情感。

情感又是在体验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刘济良认为:

“体验是生命爱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内在感受、主观经验和深刻情感,生命通过体验获得意义,生活情感,净化灵魂。

”由此可见,个体的精神、知识、价值观念等都来自他的生活世界,其生命的深度与生活的深刻体验直接相关。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生命世界。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体验网络,让学生回归到真实的生活角色中,体验自己是家长的孩子,体验自己是学生,体验自己是别人的朋友等生活角色和生活责任。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强化学生的各种角色的积极的心理体验,进而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关注学生的生命经历、感受和经验,也就是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完成生命教育成长的过程。

(三)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生命主体,发挥生命的创造力

尊重生命,就是尊重生命的主体。

只有尊重生命,才能让生命在自我体验、自我认知中主动成长与发展。

尊重生命是发展生命的基础。

人的生命主体能否积极、主动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关键是生命的主体性是否得到了尊重,个体生命在教育活动中是够真正处于主体的地位。

尊重生命主体就是尊重生命存在现状,尊重生命发展的潜力和发展的可能性,充分发挥生命自身力量,激发生命的内在活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实现的过程,更多是自我选择和自我创新,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追求。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放的、多元的、个性化的活动特点,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成长和发展的需求,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教育活动,让学生真正处于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生命,培养学生资助的、能动的、创造性自我教育和自我实现能力。

尊重生命主体性的核心是尊重生命的创造的本质。

作为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实现为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生命内在的自我实现创造潜力出发,创设教育环境和条件,为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实现提供良好的教育情境,使人内在的精神蕴含的自我实现的创造潜力转化为现实的创造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人的生命成长的角度去开发人的创造性,激发生命的冲动,实现生命的优化与超越。

(四)建立生命形态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一门直接介入学生心灵世界的课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负有直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崇高的使命。

而“生命教育是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以学生自身的生命基质为基础的,通过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使其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掌握创造智慧的活动。

因此,生命形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观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重视开发学生生命的潜能,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认识赖以生存的环境,消除来自生存环境的心理困扰,学会应对困难和挫折,寻找在“工具”形态和“本体”形态之间的统一和谐,形成对自我或他人生命的尊重和具有责任感,拥有生命的智慧和健全的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要融入生命教育内容,需要构建一种新的生命形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以次指导、推进教学改革,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首先课程目标应着眼于开发学生生命潜能的理念,其次课程内容应着眼于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再次课程实施应着眼于师生的交往互动,最后课程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生命发展。

总之,建构生命形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我们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法和课程评价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和尝试。

唯有如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时代背景下,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以更大的重任;二期课改全面推开,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普通学校困境重重。

“突出重围”成为了我们心中的热切期盼,所幸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这块热土上的耕耘,使我们品味到了其中的芳醇与甘甜,使我们这所百年老校焕发了崭新的容颜,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还学生一个金色的童年,给自己一个灿烂的教育生涯。

我们在朴素与静谧中辛勤耕耘着。

在寂寞中思索,在艰难中摸索,在冷静中探索。

也许我们的力量还微不足道的,但我们坚信,众多平凡而执著的努力的累积一定会推动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必将支撑并且照亮着我们自己朴素的教育人生。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全新的理念,面对生命,面对生命成长,引导学生珍视生命存在,体验生命的丰富性,发挥生命的巨大潜能,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创造,从而使学生自身的生命价值不断升华,生命意义不断超越,最终是生命个体拥有美好的人生。

以此达到了生命教育的意义,使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郑晓江:

生命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原则[J].中国德育,2007(3).

  [2]郑晓江:

青少年自杀及暴力现象的生死哲学透视[J].中国德育,2007

(1).

  [3]顾海良主编:

生命教育中学生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7.

  [4]罗杰斯等著,李孟潮、李迎潮译:

当事人中心治疗:

实践、运用和理论[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罗杰斯著,张宝蕊译:

卡尔?

罗杰斯论会心团体[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杨韶刚:

超个人心理学――心理学新进展丛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7]郑晓江:

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生命教育与生死哲学”大学公选课授课计划[Z]

 

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浅说

 

张  立  杰

 

朝阳县 乌兰河硕乡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