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290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一.docx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一.docx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一

湘教版2018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一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

    

  

  第一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农业

  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教学指导:

  农业是和我们每个人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产业。

既然如此,在“农业”一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更真切地认识农业,了解农业。

  新课导人:

  方案①:

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蔬菜、瓜果、鱼肉,穿戴的衣帽,都是由哪一个产业生产的或由哪一个产业提供原料?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农业。

)对,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我国的“农业”。

  方案②: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

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

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

  方案③:

同学们,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

(学生会有各种回答,只要基本相符,都要肯定。

)但是你们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

  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

  

(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

  (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

  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

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为c)

  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

提问:

读了这段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

  讲述“我国农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

  问:

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

  2.

  提问:

近20多年来,我国主要粮食的产量变化情况如何?

(在屏幕上展示“中国稻谷、小麦产量的变化”图,或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该图。

  3.查找资料,让学生对比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

4.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

春节前的农贸市场、农民居住的小楼房、农民的新生活等。

  小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广大农民不仅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较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

  承转:

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

(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提问:

为什么单位面积产量能大大提高呢?

(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只要基本符合,就多加肯定。

  展示:

“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图。

然后小结:

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人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在讲述“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时,可从有关媒体上查找一些具体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真实而具体的感受。

  承转: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让学生自己总结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讲述“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时,可采用下面一些步骤和方法:

  .让学生读教材中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就餐情景图。

先判断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

接着提问:

(1)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的主食各是什么?

(2)造成他们主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当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3)是什么原因使北方和南方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呢?

(气候的差异是主要原因:

北方年降水量较少,以旱地为主,适宜种小麦;南方年降水量较多,以水田为主,且热量充足,适宜种水稻。

  2.展示图片:

“水稻收割”、‘小麦收割”。

让学生判断:

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

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

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3.设问:

城市居民所食用的粮食是在城市生产的吗?

(学生回答:

不是。

)那么你们认为是什么地方生产的呢?

(学生的回答可能多样,教师略作解释,让学生初步了解商品粮基地的概念。

  4.课堂练习:

在“中国小麦、水稻分布”空白图上,分别填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邵阳湖平原、成都平原,并说出它们所产主要粮食作物的类型。

  讲述“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提问:

同学们,我们穿戴的衣帽,做菜用的油,喝粥时用的糖,喝茶时用的茶叶,治病时用的中草药,等等,它们与农业生产有关系吗?

(学生回答:

有。

)有什么关系呢?

(由农作物制成或加工而成的。

)它们是由哪一类农作物加工而成的呢?

(经济作物。

)教师小结经济作物按其用途不同而进行的分类。

  2.读“中国部分经济作物分布”图,提问:

(1)图中哪些作物属于热带经济作物?

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2)我国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3)我国甘蔗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区?

  3.

  学生自学“油料、糖料和饮料作物”的阅读材料。

提问:

(1)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油料作物是什么?

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花生的主要产地是哪两个省?

(2)糖料作物中甘蔗和甜菜的生长习性有什么不同?

各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区?

(3)我国的茶叶主要产于什么地区?

  学习“出口农产品基地”时,应注意给学生讲述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出口农产品基地?

(2)建立出口农产品基地有什么意义?

(举几个实例。

)(3)一个地区要想成为出口农产品基地应具备哪些条件?

(4)出口农产品基地主要生产什么?

然后列举我国的一些农业区域(如:

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太湖平原、山东半岛等),分析它们是否具备成为出口农产品基地的条件。

  讲述“畜牧业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展示天山牧场、大型养鸡场、专业化养猪场等图片。

提问:

(1)这几幅图片所表示的是农业的哪一部门?

(2)它们在分布上有什么不同?

(前一个分布在我国西北部的高原、山地;后两个分布在我国东部、南部的农耕区。

)(3)它们在生产上各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中国地理知识,分析我国西部、北部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3.提问:

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在全国畜牧业发展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4.

  指导学生读“中国主要畜牧业分布”图,熟悉我国四大牧区的大致范围,了解我国一些主要畜种的分布。

  学法指导:

充分利用生产生活经验。

通常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既包括前人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间接知识(或课本知识),也包括自己亲身体验得出的经验(直接知识)。

直接知识丰富多彩,利用它们来印证理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

如学习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时,可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人手;介绍商品粮基地时,可从城市居民消费的粮食说起。

  课后活动:

  .调查附近一个村庄的农业生产状况,写出调查报告。

分析其成功的地方,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重点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2.参观附近一饲养场或牧场,了解畜牧业的生产情况,分析其成功的经验有哪些,目前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讨论:

你认为今后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第二节

  工业

  教学目标:

  、

  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

  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

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3、

  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4、

  了解基础工业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

  教学指导:

  在“工业”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要贯穿始终。

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趣味盎然,不至于枯燥乏味。

如在讲述工业“较高的增长速度”时,既要有详实的数据统计,又要让学生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切感受来印证。

要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了解一些工业生产的流程,感受工业生产的氛围。

  新课导人:

  方案①:

同学们,通过“农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农业给人们提供了基本生存保障。

但大家试想:

如果只有农业,人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学生的答案会有多样,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思考。

)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光靠农业是远远不够的,其他产业部门,如工业、交通、商业等都必须大力发展,尤其是工业,它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下面让我们开始学习“工业”。

  方案②:

在屏幕上依次展示一些工业产品的图片:

书本、纸张、文具、锅、碗、菜刀。

瓷砖、彩电、洗衣机、化肥、收割机、投影仪、计算机、玻璃、水泥板、汽车、军舰、战斗机……提问:

同学们,上面展示的这些物品,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工农业生产、国家建设、国防安全关系十分密切,你们知道它们是由哪一产业部门生产的吗?

(学生回答:

工——用;(3)显然,对于交通和国防建设来说,其现代化水平同样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

因此,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3.设问:

由于工业生产如此重要,所以各个地区都想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工业。

那么,一个地区发展工业生产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

(启发学生联系当地实际,进行简单分析,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和解释。

  5.

  学生活动:

简述你所了解的一种工业生产的流程过程(可安排在组织学生参观附近一工厂后进行)。

结合实际,谈一谈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有什么不同。

  讲述“我国工业的发展”时,可采用下述方法: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P.11“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化”图。

提问:

(1)从1978年到XX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怎样?

(较快。

)其中增长倍数最大的是什么?

(彩电。

(2)从这组数据的变化中,你可得到什么结论?

(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业发展迅速,如彩电、化纤。

  2.让学生阅读教材P.11的正文。

教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或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找到答案:

旧中国我国工业布局有什么特点?

重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

轻纺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

海轮。

  2.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天津港的繁忙和欣欣向荣的景象,以突出天津港是我国综合性、多功能的国际贸易大港。

结合地形图提问:

天津港是通过哪几条铁路干线和河流发展海陆联运、河海联运的。

由此引人海河水系的教学。

  讲述“海河水系”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教师把多媒体切换到“海河水系”图,或出示“海河水系”挂图,请学生上台指出海河位置、海河的各支流及渤海的位置。

  2.提问:

海河由哪几条支流汇集而成?

这些支流在哪个城市汇集?

其分布形状如何?

流人什么海?

(海河由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组成;五大支流在天津市呈扇形汇集;流人渤海。

  3.对海河的水患和治理可通过活动题让学生思考来完成。

提问:

(1)解放前海河为什么会经常闹水患?

(2)解放后国家在治理海河水患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这些措施对治理水患有何作用?

  补充:

海河各支流上游大多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少,雨季急流下泻,水土流失严重。

海河位居华北平原,地势平缓,水流不畅,易形成水患。

解放前,海河流域有首民谣:

“海河水呀长又长,十年九载闹水荒。

官府治人不治水,千家万户去逃荒。

”解放后,国家对海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工作:

在永定河上修建大型的官厅水库,从此锁住了永定河洪流;在燕山脚下和太行山区修建了密云水库、十三陵水库等许多大中型水库;在中下游开挖、疏通了潮白新河、永定新河等骨干河道,修建防洪大堤,增加人海口,使海河排洪人海能力大大提高;在上游山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并兴建了一大批大、中、小型水库调节地表径流。

这一系列措施对治理海河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讲述“发达工商业城市”,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为什么天津的早期工业以纺织业和盐化学工业为支柱?

  2.天津现有的化学工业除了以海盐为原料外,还有以什么为原料的化学工业?

  3.结合已学知识总结天津工商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补充:

天津市XX年底总人口为1007万)

  4.天津的新兴工业部门有哪些?

  课后活动:

  .办一期墙报,主题为“今日天津”,可从有关书刊、杂志、互联网等搜集资料,从某

  一角度介绍天津。

  2.写一篇题为《天津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小论文。

  第三节

  河北省

  教学目标:

  

(1)了解河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在发展农业过程中的优势和问题。

  

(2)了解河北省利用其区位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发展新型农业的意义。

  (3)了解唐山大地震的历史,认识美丽壮观的新唐山。

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爱我家园,建设家园”的情感教育。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①:

大家都学过历史上的“战国七侯”,即齐、楚、燕、韩、赵、魏、秦。

你们知道当时赵国和燕国所在的地理位置吗?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我们沿海万里行的第三站:

“燕赵大地”——河北省。

  方案②:

设问:

在“中国政区”图上,环抱北京、天津两中央直辖市的省份是哪个?

  讲述河北省“自然环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出示“中国政区”挂图,请学生说出河北省地理位置:

环抱北京、天津,东临渤海,四周与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为邻。

  2.用多媒体展示“河北地形”图,或出示“河北地形”挂图,请学生回答河北省的主要地形特点:

西北多山地,东南以平原为主。

并让学生在图中找出黄河、海河、燕山、华北平原、太行山和长城。

  3.出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元明清时期的国都位置”。

说明河北省长期邻近国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4、在河北省城市与交通图上,找出穿越河北省的铁路干线及海港。

  5.小结河北的区位优势:

环渤海、环京津、水陆交通便利。

  讲述“唐山大地震”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让学生学习“唐山大地震”的阅读材料。

  2、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地震后被夷为废墟的唐山,随后切换画面,展示高楼林立,环境优美的新唐山,并对学生进行“奋发图强,爱国爱家”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讲述“以农业为主的省份”时,可按下列步骤:

  .设问:

河北省的自然条件如何?

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河北省属温带季风气候,其中南部为华北平原一部分,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多,土地肥沃,光照条件好,是我国的小麦和棉花的重要产区;但华北平原也存在着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劣势:

地表排水不畅,土壤盐碱化,由于是季风气候,春旱夏涝,农业生产不稳定。

  2讨论·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北省,除了自然条件外,有哪些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促进了河北农业的发展?

要指导学生列举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如:

区位优势、市场需求、农业结构调整等。

这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作如下讲解:

(1)环京津一一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2)交通发达——农产品外运销售便利;(3)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反季节蔬菜、花卉、草皮、中高档水果。

物以稀为贵,经济效益高。

  3.让学生完成教材P.37活动题,教师可补充说明反季节蔬菜的含义:

  我们知道,一年中有的季节寒冷,有的季节炎热,有的季节温暖。

对于蔬菜来说,有的种类怕冷,有的种类怕热。

在通常情况下,怕冷的蔬菜在寒冷季节难以生长;怕热的蔬菜在炎热季节不适合种植,从而形成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的季节性。

所谓反季节蔬菜,就是通过一定技术,使炎热或寒冷季节能成功种植怕热或怕冷的蔬菜种类供应市场。

反季节蔬菜由于是在市场缺乏某种类型菜时上市这种类型蔬菜,由于物以稀为贵,所以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课后活动:

  .在互联网上查询:

反季节蔬菜栽培方式有哪些?

经济效益如何?

  2、查询资料_了解人们在华北平原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克服农业生产中的不利因素。

  3.搜集资料了解河北省的矿产资源及其主要工业部门。

  4.走访附近的集贸市场,调查一些反季节蔬菜和水果。

  附板书:

  一、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2)地形特点

  (3)区位优势

  二、唐山大地震

  三、以农业为主的省份

  .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的需求

  

(2)发达的交通

  (3)农业结构的调整

  第四节

  “辽海重地”——辽宁省

  教学目标:

  

(一)结合地图,了解辽宁省的自然地理位置。

  

(二)了解辽宁省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省级行政区,辽中南是我国的主要工业基地之一,并能在地图上找出其主要的工业中心。

  (三)了解辽中南工业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通过对辽宁省工业的着重渲染来介绍辽宁省的。

在知识点的介绍上采取抓住工业这个重点来辐射其他的知识点。

在介绍辽宁省工业时,又着重抓住辽中南地区工业基地形成的有利条件来进行阐述。

教材中没有提及辽宁省的农业,正如前一节河北省没有提及其工业一样,都是力求突出重点,突出特色,不求面面俱到,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课后猎取其他知识的兴趣。

  这样,大大减少了教材的篇幅,削减了繁杂的识记内容。

同时,增加了一些阅读和活动题,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及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导人:

  方案①:

提问:

我国18000千米的海岸线(自北部的鸭绿江口到南部的北仑河口)上,最北的临海省级行政区是什么?

  方案②:

播放“辽宁之窗”系列短片,让学生对辽宁省有一个初步感识。

  在讲述“辽宁省的地理位置”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方案①:

用多媒体展示“中国政区”图,教师点击辽宁省,然后依次点击渤海、黄河及与辽宁省相邻省区,并出现相应字幕。

通过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得出辽宁省地理位置:

位于我国东北南部,南临渤海、黄海,西南与河北交界,西北与内蒙古毗邻,东北与吉林接壤,东南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

  方案②:

教师展示“中国政区”图要学生仔细阅读,并要求学生归纳出辽宁省的地理位置,或者根据已学知识,让学生从地图册上得出辽宁省的大致经纬位置。

(东经118°50’一125°47,北纬38°43’~43°29’。

  在讲述“以工业为主的省区”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教师可制作或幻灯片,并配音:

辽宁省是东北经济重心,在东北各项经济指标中,辽宁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东北的61%,工业总产值占全东北的59%,其中重工业产值占全东北的

  60%,是典型的工业大省。

  2.让学生阅读教材P38正文。

  3.总结:

辽宁省是典型的工业大省,辽中南工业基地是全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

  在讲述“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让学生读“辽宁省城市和交通、矿产资源分布”图,找出辽宁省有哪些主要矿产,找出铁矿、煤矿和石油等重要能源或矿产地名称。

  2.小结:

辽宁省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其为辽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3.请学生完成课本P.38活动题2,对照“辽宁省城市和交通、矿产资源分布”图,了解辽宁四通八达的交通,并找出沈大线、京哈线、沈吉线、沈丹线的起讫点,找出辽宁省的交通中心,说出辽宁省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什么?

利用图2—11,计算沈大高速公路的长度。

  4.要求学生阅读“大连:

东北海上门户”,教师可设计以下二个问题供学生思考:

(1)大连港为什么终年不冻?

(2)大连与内蒙古东部地区通过哪些铁路干线连通?

  对教材P.39图2—13的说明:

  金石滩

  位于大连市北郊的金县境内,因海滩上布满晶莹圆润的五色石,故名金石滩。

金石滩有7.5km长的沙滩,又有5km的奇礁异石,拥有海滨浴场和海上石林的双绝景色,形成一个神奇的世界。

这里海水一片碧绿,清澈透明,肉眼可见3m深处的海底,这里空气湿润清新,令人心旷神恰。

海水水质和大气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是我国北方最好的天然海水浴场。

金石滩的“海上石林”有“龙宫”“鳖滩”“取瑰园”‘南秀园”四大景区50多处景点,各具特色。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交通方便,物产丰富,是具有科普教育、科学考察、水上运动、游览观光、度假休养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海滨风景名胜区。

  5.小结:

辽宁省有发达的交通,优良的海港,四通八达的海运航线,它们为辽宁工业发展提供了又一有利条件。

  6.通过让学生讨论,完成教材P.39的活动题3。

(提示:

辽中南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

(1)工业基础好,开发早;

(2)丰富的矿产资源;(3)丰富的能源资源(4)发达的水陆交通;(5)优良的海港。

  在讲述“主要工业中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辽宁省空白地图,图的右部集中了各主要工业基地名称。

  2.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P.39“辽宁省主要工业基地”图,然后,请一学生上台用鼠标拖动工业中心名称于空白图上相应位置,如学生拖动正确的位置,多媒体音响即发出掌声以示鼓励。

这样,既让学生了解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中心,又充满浓厚的学习情趣。

  课后活动:

  .

  

  从你的家坐火车去大连,怎么走?

沿途经过哪些铁路干线?

  第五节“齐鲁大地”——山东省

  教学目标:

  

(一)了解山东简称及“齐鲁”的由来。

  

(二)通过读图,了解山东所处的地理位置。

  (三)了解山东发达的交通。

  (四)了解山东丰富的旅游资源,熟悉本区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并分析其旅游业发达的原因,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了解山东丰富的海洋资源,并列举其具有典型特色的海产品。

  (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①:

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图片:

青岛等海滨城市的蓝天碧海、青山绿树、济南有代表性的房屋建筑、泰山、孔府、孔庙及孔林等极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提问:

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美丽的城市建筑和风景名胜分布在我国的哪个省级行政区?

  方案②:

在阳光灿烂,微风拂面的春日,很多同学喜欢放风筝,你们可知道“世界风筝之都”在什么地方吗?

(山东潍坊)对,让我们放飞心情,走人山东,开始我们沿海万里行的第五站“齐鲁大地”——山东省。

  方案③:

你们之中有谁去过有五岳之尊的泰山吗?

感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气势吗?

泰山在我国的哪个省?

  方案④:

在我国有许多地方均有“文庙”和“武庙”,你知道它们纪念的是谁?

你知道孔子的故乡在哪里吗?

  讲述“地理位置”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用多媒体展示‘冲国政区”图,点击山东,山东省区域颜色变深或变亮,并同时讲解:

山东省简称鲁,又称齐鲁。

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和鲁国都位于现在的山东省境内。

  2.展示“山东省政区”图,请同学上台指出与山东省周边相邻省区及所濒临的海洋。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北抱渤海;东濒黄海;西与河北省。

河南省为界;南与安徽。

江苏为邻。

  讲述“发达的交通”时,可按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