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策划建议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4982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9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策划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新农村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策划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新农村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策划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新农村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策划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新农村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策划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农村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策划建议书.docx

《新农村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策划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策划建议书.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农村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策划建议书.docx

新农村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策划建议书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萍乡市湘东区下埠新农村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

萍乡市湘东区下埠大陂自然村;铁冲自然村;行塘岭自然村;花塘自然村;杞木自然村;珠新自然村;苏塘自然村;长春综合自然村八个村镇。

3、项目建设性质

易地搬迁、集中居住

4、项目定位

为排除采空塌陷区1452户6098人的安全隐患,以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改善湘东区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以相对集中居住的模式,打造湘东区农业结构优化、农村居民生活富足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创新模式为原动力,以适度发展特色产业为助动力,加速实现湘东地区农村现代化为重点,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型社会综合工程。

5、项目建设理由

湘东区下埠主要产业为陶瓷,煤炭、化工建材,是江西省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

下埠自清朝末期就有煤炭开采记录,经过上百年的开采,已形成了多处煤炭采空塌陷区,本项目湘东区下埠下埠大陂自然村;铁冲自然村;行塘岭自然村;花塘自然村;杞木自然村;珠新自然村;苏塘自然村;长春综合自然村八个村镇均有部分村民小组(总户数为1452户,人口数量6098人)驻地在煤炭采空塌陷区上。

本项目的建设可有效排除采空塌陷区1452户6098人的安全隐患,节约土地资源,同时改善该区域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精神文化生活,并与区域小城镇建设融为一体,加快其城镇化建设步伐,提升了小城镇建设品位及服务功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寻求捷径,最终辐射并带动区域内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了。

6、项目建设单位:

江西省萍乡市昌盛城市投资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于2006年8月30日经萍乡市湘东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属于经营国有城建资本为主的国有独资企业,经区人民政府授权行使城建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的职能,归湘东区人民政府管辖,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现有职工14人,其中高级经济师和高级工程师6人。

7、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8、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组成

我公司接受项目单位委托,即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勘查,收集相关资料,并依据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规范,对该新农村小区项目各相关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后,形成此报告。

9、建设规模与内容: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规划,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行整体规划,本项目为新建,其建设内容分为3个部分,具体如下:

(1)征地拆迁工程:

完成八个自然村异地搬迁宅基地征地和补偿工作,总户数1452户,面积为?

平方米(约合?

亩);拆迁安置17户,拆迁面积为?

平方米。

(2)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①宅基地平整工程:

完成八个自然村异地搬迁宅基地土地平整工作,面积为325440平方米(约合488.16亩)。

②道路硬化工程:

完成八个新农村小区水泥砼路面工程建设,道路总长度19584米(其中小区外部连接道路1682米),宽度为8-12米,总面积为21.54万平方米(约合323.10亩)。

(3)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①居民饮水工程:

新建饮用水源井4眼以及蓄水池4座(主要是距离下埠城镇集中供水较远自然村[珠新自然村;铁冲自然村;苏塘自然村;长春综合自然村]),购置配套设施4套,埋设供水管道8.796km、配水管网13.886km。

②排水(污)工程:

采用雨污合流排水体制,建设地下钢砼主管道13.695km,支管道12.098km,配套检查井以及小型污水处理设施3处(其中相邻较近的珠新自然村、苏塘自然村、长春综合自然村共用一处;大陂自然村、杞木自然村共用一处;铁冲自然村、行塘岭自然村、花塘自然村共用一处)。

③村容村貌改建工程:

新建垃圾收集池115个。

④拆迁土地复耕工程:

完成项目全部拆迁土地的复耕工作。

10、工程建设进度:

项目实施计划从2009年11月开始,至2010年12月完工,至目前为止已完成?

11、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8159.89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4827.09万元,设备购置费用1767.52万元,安装工程费用405.90万元,其它费用1159.39万元(基本预备费371.59万元)。

项目建设资金拟通过申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萍乡市分行贷款6000万元和江西省萍乡市昌盛城市投资有限公司自筹2159.89万元来解决。

二、编制依据

1、萍乡市湘东区城镇发展规划;

2、萍乡市湘东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3、萍乡市湘东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4、萍乡市湘东区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5、萍乡市湘东区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人口及计划生育规划;

6、萍乡市湘东区村镇建设规划;

7、萍乡市湘东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8、萍乡市湘东区基层组织建设规划;

9、萍乡市湘东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规划;

10、委托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三、采用的现行法律法规及主要建设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4、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5、《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6、《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7、《江西省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8、《城市治水工程规划规范》(G/50282-98)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10、《江西省自然村建设规划原则六项》

11、《湘东区2009年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第二章  项目区域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下埠地处萍乡市湘东区西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11°49′-113°36′,北纬27°31′-27°51′之间,属丘陵地形。

东距萍乡城25公里,西距湖南株洲市83公里,西与老关镇接壤又紧临湖南省醴陵市,素有“湘赣通衢”、“吴楚古埠”之称。

地势为西高东低,地貌为山岭环抱。

辖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镇,256个村民小组,11000余户,人口总数4.8万人,其中常住城镇人口8782人,占总人口18.30%,耕地面积1.4万亩,山林4.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4%。

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种植生长、畜牧业的养殖。

二、项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湘东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湘东区是萍乡市重要的工业区,是中国工业陶瓷之都,陶瓷产业基地被列入省政府重点调度项目。

省属企业主要有:

萍乡钢铁厂、萍乡发电厂、萍乡铝厂、巨源煤矿等;市属企业主要有:

上官岭煤矿、萍乡造纸厂等,其余均为区属企业和私营企业。

由于湘东区境内具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石灰石、高岭土、瓷土、滑石粘土、透闪石等自然资源,早在上世纪70年代,当地的公社、生产队创办了许多社办企业,成为江西省乡村企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之一,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改革开放以来,湘东地区的工业得到空前发展。

2009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87.23亿元,同比增长14.2%。

工业增加值完成555783万元,同比增长15.74%。

规模以上企业154家,完成工业增加值446538万元,同比增长20.7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47亿元,同比增长43.8%。

全年新投产项目64个,亿元以上项目6个;在建项目19个,亿元以上项目10个。

按央企验收合格企业项目5个、民企项目26个、外企项目2个、科技项目16个。

目前,已经凸显以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城市转型、实现赶超跨越为主战略,以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株潭经济区为着力点,以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抓手,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强动力,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蓬勃生机。

2、下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下埠交通四通八达,320国道和浙赣铁路贯穿下埠东西,韶井公路穿镇而过,下埠至潘塘、下埠至潭塘、泉塘至木马的水泥主干道达20.2公里,村村组组通公路,近年公路建设投资2000余万元。

城镇建设较快发展,城区建设面积达30余公顷,街道已进行硬化、绿化,铺设了人行道彩板,日产10000吨的自来水厂和下水道等设施一应俱全。

下埠主要产业为陶瓷、煤炭、化工建材等,其中陶瓷产值占下埠工农业总产值的70%。

产量约占全国的54%,被誉为“中国工业陶瓷基地”。

目前该镇有各类陶瓷企业89家,带动相关企业102家,从事陶瓷业生产的管理销售人员及职工1.5万人,可生产各种化工填料、环保材料、耐火材料、生化滤料、催化剂、吸附剂、石化助剂、精细化工填料等系列500多种规格的产品。

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冶炼、化工、医药、环保等行业,达到以瓷代铁,以瓷代塑的效果,产品除销往全国各地外,还销往欧、美、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数十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下埠确立了“稳住农业,主攻乡镇企业”的经济工作思路,下埠的两个文明建设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被江西省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百强乡镇”和萍乡市“十强乡镇”称号。

其中镇辖的潘塘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

2009年,下埠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达14.68亿元,其中第一产值11.88亿元,第二产值1.45亿元,第三产值1.35亿元。

实现财政收入3682.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较上年增加480元,增长12.90%。

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

一、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

1、国家政策环境

2004年10月,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改革步伐。

这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决策。

决策提出后,国家相关部门纷纷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十六大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十七大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省委、省政府政策环境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部署,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6年开始,在全省开展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在全省择优确定示范镇、示范村,优先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湘东区政策导向

《湘东区2009年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提出“试点以村、镇为单位,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新村镇,为全区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从以上中央、省、市政策文件可以看出,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视和关心,本项目的建设属于国家鼓励发展方向,是符合国家决策政策的安民、惠民、富民工程。

二、项目开发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区位条件优越

项目区有便捷的道路(320国道)连接湘东城区和萍乡市区,距湘东城区5公里,萍乡市区25公里。

浙赣铁路贯穿下埠东西,外部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2、财政收入稳定

湘东区的地方工业起步早,1983年便成为江西省第一个乡镇工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的县(区)。

截止到2009年已形成了以陶瓷、煤炭、建材、化工四大支柱的工业体系。

湘东是工业陶瓷之乡,是全国工业瓷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产品份额占全国的70%,并远销到美、英、德、澳等20多个国家,因品种多、质量好、价格廉而享有盛誉。

采煤、采铁矿、烧石灰是湘东区的民间传统产业,解放以来国家根据湘东区的特点在湘东镇先后建起了萍钢、萍铝、萍电、巨源煤矿等国有工业,拉动了湘东经济的发展。

至2009年底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78500万元(据统计,按现价,下同),同比增长14%,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之比为11:

67:

22。

财政总收入完成62190万元,同比增长20.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5200万元,同比增长19.8%。

从以上来看,湘东区经济结构日趋合理,财政税收充足,能有效保障项目顺利建设。

3、得到了项目建设区居民极大的支持

本项目的建设旨在排除下埠煤炭采空塌陷区1452户6098人的安全隐患,同时通过集中居住节约土地资源,改善该区域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精神文化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