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跨国投资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9817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11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跨国投资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国际跨国投资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国际跨国投资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国际跨国投资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国际跨国投资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跨国投资复习资料.docx

《国际跨国投资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跨国投资复习资料.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跨国投资复习资料.docx

国际跨国投资复习资料

国际跨国投资复习资料

第一节国际投资的基本概念

一、投资的含义

经济主体为获得经济效益而垫付货币或其他资源用于某项事业的经济活动。

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投资通常是指为获取利润而将资本投放于企业的行为,主要是通过购买国内外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来实现。

所以,在西方,投资一般是指间接投资,主要介绍如何计算股票和债券的收益、怎样评估风险和如何进行风险定价,帮助投资者选择获利最高的投资机会。

二、国际投资的定义

1、国际投资的含义

各类经济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和半官方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2.国际投资的主体和客体

投资主体:

(1)跨国公司

(2)跨国金融机构

(3)官方和半官方的机构

(4)个人投资者

投资客体:

(1)实物资产

(2)无形资产

(3)金融资产

国际投资与国内投资的联系与区别:

二者的联系

1、两者都是投资行为

2、两者的定义相互依存而存在

两者的区别

(1)国际投资中的双重利害关系

(2)国际投资中的双重制约关系

(3)国际投资目的的多样性:

避开贸易壁垒、维护扩大垄断优势、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获取信息、获得先进技术

(4)国际投资中的双重评价标准,国际投资中货币单位及货币制度的差异性

(5)国际投资中的多重风险影响

三、国际投资的类型

2、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含义:

国际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是指以取得或拥有国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特征的投资方式。

根据控制方式的不同,可为股权与非股权联系两大类,独资与合资就属于以股权联系为基础的国际直接投资方式;而国际合作、国际工程承包、许可证交易、特许专营和限制性中长期贷款就属于以非股权联系为基础的国际直接投资方式。

国际间接投资,又称为对外间接投资(ForeignIndirectInvestment),是指通过购买外国的公司股票、公司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以取得股息、利息及买卖差价来实现资本增殖的投资方式。

投资者并不参与国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其投资是通过国际资本市场(或称国际金融证券市场)进行的。

除以上所说的两种国际投资方式外,国外经济学界也有人把中、长期的国际贷款(InternationalLoan)视为国际投资。

国际间贷款有两类:

一类是不限制借款用途的“非限制性贷款”,这种贷款除债权不能转让外,和购买债券并无实质上的区别(相当于国际间接投资);另一类是贷款规定了用途,甚至还附有一些其他限制条款,这种贷款实际上对借款的外国企业经营活动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权,因此视为一种直接投资。

3、国际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两者的比较

有效控制”方面的区别

持久利益的特点

投资的具体表现

四、国际投资的成因及特点

国际投资的成因:

1.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国际商品资本的流动

2.国际商品资本的积累引致国际货币资本的流动

3.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共同促进了国际生产资本的流动

国际投资的特点(即与国内投资的不同):

(1)投资目的多样化---除一般意义上的经济价值,还包括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公益价值

(2)投资主体多元化---国际投资主体主要是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

(3)国际投资中货币单位及货币制度的差异性---汇率

(4)国际投资领域的市场分割及不完全竞争性

(5)国际投资环境的差异性与复杂多变性---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因此风险更大

(6)投资方向是双向的。

---双向化=吸引外资+对外投资

(7)国际投资体现着一定的国家民族的利益---受国家、民族自身利益因素的制约,具有一定政治色彩

(8)国际投资中生产要素的流动要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第二节国际投资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资本的形成:

国际资本一般来讲有三种形态:

国际商品资本、国际货币资本和国际生产资本。

国际资本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国际资本形成的过程中,首先表现为国际商品资本的形成,其次才是国际货币资本和国际生产资本的形成。

国际货币资本和国际生产资本的形成为国际投资的发生提供了资金来源,而当时的资本主义为取得高额利润垄断市场和原材料场地,为国际投资提供了原动力。

从国际资本形成之日起,就有国际投资的发生。

随着国际资本的形态和国际资本形成的规模的变化,国际投资的规模、方式和流向也随之变化。

二、国际投资的发展

1投资规模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国际投资格局呈现以下特点:

(1)对外投资由单向到对流,构成水平交叉

(2)在部门结构上从传统的采掘业转向制造业、第三产业和高技术部门

(3)发展中国在积极吸收国外投资的同时,走上对外投资的舞台。

2、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齐头并进,且间接投资呈现出更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三、影响国际投资的几点因素:

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力的飞跃

国际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

国际投资环境自由化的不断提高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

第五节国际投资对经济的影响

国际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经济的影响:

1.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的三方面内容:

产业部类间的结构调整;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行业内部的结构调整

2.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贸易与投资的关系是替代还是互补存在争议

3.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吸引国外直接投资获得的一般都是已经标准化了的技术,而不是高新技术。

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是获得国外先进经验的有效途径

4.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5.对就业的影响:

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的就业有积极的影响

国际间接投资对投资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

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1.引起需求结构的变化

2.弥补生产要素缺口

3.促进技术进步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间接投资对东道国贸易的影响是通过资金支持发挥作用的

2.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进出口的影响结果取决于产品与原料的进出口综合比较

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就短期来看,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国家收支的改善是有利的,尤其在投资进入初期,正效应比较明显;

但从长期来看,资本汇出的负效应对东道国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

对就业的影响:

质量和数量都有提高

国际投资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国际投资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1.促进了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

2.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革命的深化

3.促进国际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发展

国际投资改善了世界经济福利

借用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麦克道格尔-肯普模型来分析国际投资所导致的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如何提高了世界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增加了世界的经济福利。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

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一、早期的国际资本运动理论

1933年纳克斯发表的《资本流动的原因和效应》

迈克道格尔和肯普的几何图,根据资本收益率差别引起资本流动的一般理论,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发生及其福利效果;

赫克歇尔——俄林(Heckcher——Ohlin)的资源禀赋理论;

核心:

各国存在的利率差别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

内容:

假定存在A、B两国,资本在两国间自由流动。

如果两国间存在利率差别,那么两国的能够带来相同收益的资产或有价证券的价格会发生差别,利率高的国家资产或有价证券的价格低,利率低的国家资产或有价证券的价格高,这样就会发生利率低的国家向利率高的国家投资。

其中,资产或有价证券的收益、价格和市场利率的关系为:

C=I/r

C:

资产或有价证券的价格

I:

该项资产或有价证券的常年收益

r:

资本的市场利率

案例

一张面值为1000美元、附有4%息票的债券,B国的市场利率为5%,A国的市场利率为10%,则该债券在两国的售价分别为:

CB=40/5%=800$

CA=40/10%=400$

因此,B国居民到A国投资。

评介

实际运用起来存在很多困难,如外汇管制等。

二、垄断优势理论

该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海默于1960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一国企业的国际经营:

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首次提出的。

这一理论主要是回答一家外国企业的分支机构为什么能够与当地企业进行有效的竞争,并能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

海默认为,一个企业之所以要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它有比东道国同类企业有利的垄断优势,从而在国外进行生产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这种垄断优势可以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包括生产技术、管理与组织技能及销售技能等一切无形资产在内的知识资产优势;一类是由于企业规模大而产生的规模经济优势。

该理论的精髓、基本观点:

国内、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企业的垄断优势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或根本原因。

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假定:

各国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即市场具有效率、信息不产生费用、没有贸易障碍、公平竞争等),各国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值或价格由各国生产要素秉赋的相对差异决定。

资本从资本供给丰裕且利率低的国家流向资本供给稀缺且利率高的国家。

国际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利率的差异。

市场的完全性与不完全性

市场的不完全性主要表现在:

1、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

2、由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3、由于政府的介入而导致的不完全(特许专营);

4、由关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垄断优势:

1)、技术优势;

2)、先进的管理经验;

3)、雄厚的资金实力;

4)、全面而灵通的信息;

5)、规模经济优势;

6)、全球性的销售网络

垄断优势论的发展:

H.G.Johnson(1970):

强调知识资产的控制

R.E.Caves(1971):

产品的差别能力

尼克博克(1973):

寡占反应论

评价

1、意义

(1)提出了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思路。

(2)提出了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区别。

(3)主张从不完全竞争出发来研究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4)把资本国际流动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为其他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局限性

(1)该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拥有独占技术优势的企业一定要对外直接投资,而不是通过出口或技术许可证的转让来获取利益。

(2)该理沦虽然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及发达国家之间的双向投资现象作了很好的理论阐述,但它无法解释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日益增多的发达国家的许多并无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及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

(3)垄断优势理论也不能解释物质生产部门跨国投资的地理布局。

三、内部化理论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西方跨国公司发展迅速,国际生产体系逐步形成。

西方的经济学家不满足于海默、维农的特殊投资模型。

他们从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交换机制的形成过程出发,提出了市场“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又称市场内部化理论,是由英国雷丁大学的经济学家巴克雷和卡森首先于1960年在《跨国公司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主要回答了为什么和在怎样的情况下,到国外投资是一种比出口产品和转让许可证更为有利的经营方式。

后来,经济学家罗格曼、吉狄、杨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该理论。

(一)内部化理论的由来及其含义

所谓市场内部化,是指由于市场不完全,跨国公司为了其自身利益,以克服外部市场的某些失效,以及由于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而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将本来应在外部市场交易的业务转变为在公司所属企业之间进行,并形成一个内部市场。

也就是说,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和一体化经营,采用行政管理方式将外部市场内部化。

假定前提:

市场的不完全是由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而引起的。

当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时,促使厂商对外投资建立企业间的内部市场,以替代外部市场;

企业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就形成了跨国公司。

知识产品以及市场结构特点有:

1、形成耗时长、费用大;

2、可以给拥有者提供垄断优势;

3、其价格很难通过市场来确定;

4、其外部市场可能导致额外的交易成本

市场内部化的动因:

(1)防止技术优势的流失。

(2)特种产品交易的需要。

(3)对规模经济的追求。

(4)利用内部转移价格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规避外汇管制、逃税等目的。

市场内部化条件:

1、从内部化的成本来看,它主要包括:

(1)通讯成本

(2)管理成本

(3)国际风险成本

(4)规模经济损失成本

2、从内部化收益来看,包括:

1、统一协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转移价格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消除买方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4、长期保持技术优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5、由于避免政府干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评价

内部化理论贡献:

(1)优势理论不同的研究思路,提供了另外一个理论框架并能解释较大范围的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2)内部化理论分析具有动态性,更接近实际。

(3)内部化理论研究和解释了跨国公司的扩展行为,不仅较好地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跨国公司的迅速增加与扩展,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行为,而且成为全球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理论依据。

它被称为跨国公司的综合理论之核心理论。

内部化理论局限性:

(1)内部化理论与垄断优势论分析问题的角度是一致的,都是从跨国企业的主观方面来寻找其对外投资的动因和基础。

内部化的决策过程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特点,忽视了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因素,如市场结构、竞争力量的影响等。

因而对于交易内部化为什么一定会跨国界而不在国内实行,仍缺乏有力的说明。

(2)在对跨国公司的对外拓展解释方面,也只能解释纵向一体化的跨国扩展,而对横向一体化、无关多样化的跨国扩展行为则解释不了,可见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背景:

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教授维农(1966)提出

《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载于《经济学家》季刊上,该理论的基本观点:

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企业必须为占领国外市场而进行对外投资。

理论假设:

1、消费者偏好依据收入的不同而不同;

2、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沟通或协调的成本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3、产品生命技术和市场营销方法会经历可以预料的变化;

4、国际技术转让市场存在不完全性。

内容: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提出三阶段模型:

1.产品的创新阶段

2.产品的成熟阶段

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大,但产品尚没有实行标准化生产,因而追求产品的异质化仍然是投资者避免直接价格竞争的一个途径。

(开始对外投资)

3.产品的标准化阶段

进入标准化阶段,意味着企业拥有的专利保护期已经期满,企业拥有的技术诀窍也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进入标准化阶段,市场上充斥着类似的替代产品,竞争加剧,而竞争的核心是成本问题。

(大规模对外投资)

三种类型国家:

1、新产品创新国,通常指发达国家,如美国。

2、较发达国家,如欧洲、日本等国;

3、发展中国家,

二、产品周期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在维农的产品周期三阶段模型基础上,美国学者约翰逊则进一步分析和考察了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各种区位因素,认为它们是构成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劳动成本2.市场需求

3.贸易壁垒4.政府政策

评价:

优点:

★从产品技术的角度回答了企业为什么要到国外去投资和为什么能到国外去直接投资,也回答了到什么地方投资的问题。

局限性:

★不能量化地描述事件之间的时间差,对实际决策帮助不大。

★不能很好地解释美国以外其他国家的FDI。

启示:

1、产品的创新要不间断。

因为产品生命周期宿短;

2、要迅速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3、作为新产品,迅速利用其有限的时间段,出口创汇;

4、适时建立子公司,不能因为贸易壁垒而放弃对方市场。

五、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形成:

英国经济学家邓宁(1977年):

《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

折衷理论的探索》

理论核心:

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由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个基本因素决定的;

内容:

该理论认为跨国公司进行FDI的因素包括:

(1)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OLI模式

(2)区位优势(Location)

(3)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1、特定所有权优势

☆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国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这是吸引了垄断优势理论的观点。

☆它主要包括技术优势,企业规模优势,组织管理优势,金融和货币优势。

2、内部化优势

跨国公司将其所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使用而带来的优势。

跨国公司对其拥有的所有权优势一般有两个利用的途径:

一是将其所拥有的资产的使用权出售给别的企业,也即资产使用外部化。

二是跨国公司自己使用这些资产,通常指利用其资产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内部化的条件包括:

签订和执行合同需较高的费用,买者对技术出售价值的不确定性,需要控制产品的使用。

3、区位优势

跨国公司以内部化方式将其特定资产与当地某些资源要素结合使用的一组条件。

在国内生产还是在国外生产?

确定在国外生产的话,是在甲国投资,还是在乙国投资?

确定在甲国投资的话,是在甲国的东部还是西部投资?

区位优势包括:

直接和间接区位优势,前者指东道国的某些有利因素形成的区位优势,如东道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如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低廉的生产要素成本、当地原材料的可供性及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政府的各种优惠投资政策、限制进口的贸易壁垒等;

间接区位优势指,投资国的不利因素造成的。

如过高的出口费用、自然资源缺乏、较高的生产要素成本,有些国家实行反托斯法,限制国内大企业的发展。

经济活动方式

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国家区位优势

直接投资

出口销售

×

许可合同

×

×

第三节国际间接投资理论

证券组合理论纽约市立大学巴鲁克学院经济学教授H·马可维

一、资产组合理论

内容:

任何证券都是一种所有权的书面凭证,投资者可以借此获取收益。

→但是由于证券发行者不能确保投资者获得稳定收益,这就需要投资者承担风险。

→在一般情况下,证券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即证券的收益越高风险也越大。

→当今资本市场上,投资风险与日俱增。

→投资者不能将收益作为资产选择的唯一准则,而应对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

→他指出,投资者应同时操纵若干种有价证券,并形成若干种有效的投资组合,投资者可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一组。

→选择的标准是:

在投资组合的平均收益率一定时,取风险性最小的一组;在投资组合的风险性一定时,取其平均收益率最高的。

试用罗氏等级评分法对日本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价?

不同类型国家的直接投资环境分析

发达国家的投资环境:

在政治方面,发达国家的政局都较为稳定

在经济方面,发达国家一般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市场机制

在法律法规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经济法规,包括国内经济法规和涉外经济法规

在文化环境方面,发达国家的居民大多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但是,发达国家的投资环境也有一些不利因素。

发达国家大都资本比较密集,投资者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许多部门的产品市场趋于饱和,外国投资者除非具有某些特殊的优势,否则很难在当地市场立足。

此外,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要素(如土地、矿产资源和劳动力等)价格高昂,致使某些产品成本上升,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一般地说,发达国家的投资环境有利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而不利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

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环境:

在政治环境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政局除少数国家外,大多数没有发达国家那样稳定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投资中,仍以利用外资为主。

其投资环境更多地体现为政策规制方面的变化。

在发展中东道国对外来直接投资的各项政策中,常见的问题:

(1)部门准入问题

(2)东道国的所有权和控制

(3)国际直接投资激励措施

第四节中国的投资环境

一、中国投资环境的经济因素分析

经济环境因素往往是对一国投资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

中国经济目前既出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正处在转型时期,是典型的过渡经济。

这一发展阶段决定了中国投资环境经济因素的独特特点。

拥有巨大的市场规模是中国最突出的优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潜在机会

在人力资源方面,中国则是优势与劣势并存。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无疑对国际投资者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但与此同时,我国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总体上劳动力素质较低,高素质人力资本相对较为贫乏,这又是我国人力资源方面的重要劣势。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我国经济环境较为明显的缺陷。

从能源供应上看,我国不仅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离东南亚等地的发展中国家也有一定差距。

在交通设施方面,我国虽已具有一定规模,但其仍然落后于经济发展需要。

相对而言,我国邮电通讯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虽与发达国际国家有较大差距,但其发展速度很快,是我国投资环境的一个鲜明特点。

二、中国投资环境中的政治、法律因素

总的来讲,中国政局稳定、政策基本连续。

中国投资的政治环境中也还存在许多不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

一是存在潜在的政治风险。

二是有些政策科学性不强、透明度不高、实施效果不佳。

三是办事效率低下和官员腐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投资环境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大量的有关经济及涉外经济方面的法律。

对外商投资活动进行了系列规定,保障了外商投资经营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讲,中国政府尽量制定和完备有关法律、法规体系,为外商来华经营提供有利的安全的法律环境,保障了外商的基本权益。

但是,中国的法律环境也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法律体系还有待完善,有些法律的科学性还有待加强;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在局部地方依然存在,“人治”代替“法治”的情况普遍存在。

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外商来华投资。

三、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我们可以从人口、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等角度分析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主要涉及人口数量和人力资源质量等,主要影响劳动力要素的供给。

而我国各种主要能源储量丰富,有利的资源禀赋条件,成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物质保障。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非常不均匀。

中国位于东北亚地区,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中国对亚洲的投资者更具有吸引力。

港台地区、东南亚、日本等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外资来源。

同样,这个地理位置并不利于我国与拉美地区以及某些非洲国家竞争来自欧盟的投资。

四、中华文化对中国投资环境的影响

两国间文化传统越接近,越有利于双方相互间经济往来,而语言是社会文化中最为显著、稳定与典型的特征因素。

汉语是世界上唯一的象形文字,共同的文字将不同历史时期移民到世界各国的华人联系在一起。

其次,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中有着浓重的乡土情结,海外的华人在其居住国立足之后,往往倾向于回国进行投资与贸易,这一点形成了中国投资环境中独一无二的优势。

我国投资环境中的文化差异性劣势在于:

首先,中文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仍然有限,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真正熟练运用汉语的商务人员比率非常之低;同时,中国人在使用英文从事国际商业交流方面也存在较大障碍。

其次,中华民族的社会文化传统与继承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西方国家相差甚远,这导致来自两种文化背景的人员在商业合作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摩擦与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抑制西方国家对中国投资的消极因素。

五、中国投资环境的区域差异

中国投资环境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区域差异明显。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环境千差万别,人文环境各具风格。

这就决定了中国投资环境在地域上的差异性。

(1)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投资环境差异显著

(2)不同地区投资环境优劣相差悬殊,绝对差距非常大

(3)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