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9744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变态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变态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变态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变态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docx

《变态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态心理学.docx

变态心理学

一、意志的定义:

人在社会实践中,为达到既定目的而采取的自觉行动属于意志活动,为达到既定目的,努力克服困难,就是意志的表现。

意志是认识过程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对人的社会实践有积极促进作用。

意志常受情感的影响,乐观推动意志活动,悲观失望使意志消沉。

二、意志障碍:

1)意志增强:

意志具有病态的顽固性。

<如受妄想影响的

人,sch、燥狂症>

2)意志减弱:

动机不足,除基本需求外,别无它求,缺

乏主动性和进取心,得过且过,随遇而安。

3)意志缺乏:

动机缺乏和生活需求显著减退或消失,一切

活动被动需督促,常伴情感淡漠和兴趣缺乏

4)犹豫不决:

缺乏果断,遇事反复思考,不能做抉择和决

定<神经衰弱、sch>

5)暗示性增高:

缺乏主见、思想和行为,很易无条

件接受外来影响。

<催眠状态、癔病、

sch、痴呆>

6)意向倒错:

意向要求与常情违背或常人所不允许,

使其某些活动或行为难予理解,如吃肥

皂、脏土、大小便、草木、昆虫。

7)强迫意向:

<强迫症>

三、运动与行为障碍:

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称为运动,运动按起源分为不随意运动和随意运动两类,前者属非条件反射性质,如呼吸和防御反射运动,后者就是意志活动。

常见运动行为障碍有:

1、精神运动性兴奋:

随意动作和语言显著增加,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运动兴奋和言语兴奋。

可进一步划分为:

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有目的性,可理解性和协调性。

<轻躁狂、焦虑状态>

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思维、情感、言语、动作间不协调,单调、杂乱、缺乏目的和意义,难于理解。

2、精神运动性抑制:

动作、言语普遍减少,可与整个精神活动迟钝和贫乏一同出现。

,常见有:

1)木僵:

深度抑制,患者常保持一种固定姿态,

很少活动或经常不动,按起源分为紧张

性、抑郁性、心因性、器质性四种木僵。

2)蜡样屈曲

3)缄默症

4)违拗症:

分阳性和阴性违拗。

5)被动服从:

6)刻板动作:

持久、机械地重复一种单调的动作,

无任何目的和意义,如重复扣解钮扣。

7)模仿动作:

,俗称“学样”,“学舌”。

8)强制性动作:

出现一些非自己愿意且不受自己支

配的动作。

9)作态:

做古怪、愚蠢、做作性和幼稚性的动作

姿势、步态和表情。

10)强迫动作:

在某种难以抑制的意向影响下,重复

进行的动作,虽自知毫无必要,且为此

苦恼,但仍不能自制。

<神经症>

注意与强制动作鉴别。

11)其它:

冲动攻击行为,自杀自伤行为,衣着反

常,出走,漫游,神游等。

神经症

◆特点:

①、患者病前多有一定的易患素质基础和个

性特征;

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常受心理社会(环

境)因素的影响;

③、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为基

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

④、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

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有求治要求;

⑤、病程大多持续迁延。

◆神经症的共性

(一)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引发神经症的精神应激事件常有以下特点:

(二)患者病前常有一定的易患素质和人

格基础

患者的个性特征一方面决定着个体罹患神经症的难易程度,个性古板、严肃、多愁善感、焦虑、悲观、保守、敏感、孤僻的人易患神经症。

另外,不同的个性特征可能与所患的神经症亚型有关。

◆神经症的人格特征

●基本特征:

●表现:

1、极力约束自己、压抑情欲、倾向于苦修主义、过分严肃、认真而缺乏幽默感,作风僵化,容易紧张。

2、缺乏自信,对自己怀疑,造成不确定感,过分追求确定,表现为武断、顽固、独特地迷信以及仪式化的生活风格。

3、做事过分强调“应该”,追求目的性,过分考虑“后果”。

4、回避现实,耽于过去的回忆,极力计划遥远的未来,穷究抽象空洞的所谓哲理,甚至纠缠于荒诞不经的幻想之中,经常后悔,怨天忧人。

5、过分争强好胜,过分爱面子,追求虚荣。

6、这种人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是主要来自于他人的赏识和好评,因此处于小心谨慎,克已待人,按他人的好恶定取舍,看他人的脸色行事,对批评指责非常敏感------。

(三)症状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神经症的症状产生必须是“功能性的”,此处的“功能性”变化是指,就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未能发现肯定的、相应的病理学和组织形体学变化。

(四)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理解:

(五)一般无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

(六)一般自知力完整,有求治要求

◆神经症的分类

◆我国的精神疾病分类体系中,仍保留了神经症这一疾病单元,只是将抑郁性神经症归类于情感障碍,而将癔症单列出来。

◆CCMD---3将神经症分为以下几类:

恐惧症

◆恐惧症的概念:

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观事物或情景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

明知过分或不合理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极力回避或带着畏惧去忍受

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影响正常活动

临床表现

◆恐惧症患者所恐惧的对象达数百种之多。

通常将其归纳为三大类。

1、场所恐惧症(agoraphobia)

又称广场恐惧症、旷野恐惧症等。

是恐惧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60%。

多起病于25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

主要表现为对某些特定环境的恐惧,如高处、广场、密闭的环境和拥挤的公共场所等。

2、社交恐惧症(socialphobia)

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常无明显诱因下突然起病。

主要特点是害怕被人注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脸红、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因而回避社交,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

3、单一恐惧症

(simplephobia)

指患者对某一具体的物件、动物等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惧。

最常见的为对某种动物或昆虫的恐惧。

常起始于童年,女性多见。

焦虑症

◆焦虑症的概念:

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

临床分为1、广泛性焦虑障碍

2、惊恐障碍

◆焦虑症曾被称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激惹心脏、神经循环衰弱、血管运动性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各种名称。

临床表现

(一)广泛性焦虑症

又称慢性焦虑症,是焦虑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具有以下表现:

1、精神焦虑

精神上的过度担心是焦虑症状的核心。

2、躯体焦虑

表现为运动不安与多种躯体症状。

运动不安、躯体症状、肌肉紧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3、觉醒度提高

4、其他症状

(二)惊恐障碍(panicdisorder)

又称急性焦虑障碍。

其特点是发作的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反应程度强烈,病人常会体会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和恐惧,而终止亦迅速。

强迫症

◆强迫症:

是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类神经症,有以下特点:

1、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

2、病人体验到观念和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的意愿,需极力抵抗,但无法控制;

3、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4、病程迁延者可表现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临床表现

(一)强迫观念

1、强迫思想

患者脑中反复地想一些词或短句,而这些词或句子常是病人所厌恶的。

2、强迫性穷思竭虑

患者对一些常见的事情、概念或现象反复思考,刨根问底,自知毫无现实意义,但不能自控。

3、强迫怀疑

患者对自己所做过的事的可靠性表示怀疑,需要反复检查、核对。

4、强迫联想

病人脑子里出现一个观念或看到一句话,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另一个观念或词句,而大多是对立性质的,此时叫强迫性对立思维。

5、强迫回忆

病人意识中不由自主的反复呈现出经历过的事情,无法摆脱,感到痛苦。

6、强迫意向

病人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内在冲动要去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事,但一般不会转变为行动,因患者知道这种冲动是非理性的、荒谬的,故努力克制,但内心冲动无法摆脱。

(二)强迫动作和行为

1、强迫检查

2、强迫洗涤

3、强迫性仪式动作

4、强迫询问

5、强迫缓慢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即使有时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不能解释症状的性质、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先占观念。

患者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

◆躯体形式障碍包括:

躯体化障碍

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

疑病障碍

躯体形式的自主功能紊乱

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本病女性多见,起病多在30岁以前。

临床表现

(一)躯体化障碍

1、疼痛部位涉及广泛、不固定,疼痛性质一般

不强烈,与情绪状况有关。

2、胃肠道症状常见

3、泌尿生殖系统

4、呼吸、循环系统

5、假性神经系统症状

(二)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

(三)疑病症

(四)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的概念:

是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

以精神易兴奋却又易疲劳为特征,常伴有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绪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

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脑、躯体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

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波动。

病前多有持久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

临床表现

1、脑功能衰弱的症状

包括精神易兴奋与易疲劳

2、情绪症状

主要为烦恼,易激惹与紧张

3、心理生理症状

最常见的有睡眠障碍与紧张性疼痛

一、感觉和知觉障碍:

1、感觉的定义: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光、颜色、声、味道、软硬、冷热、轻重等,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反应出来,便是感觉。

2、感觉障碍<无定位意义>:

1)感觉增强:

多见于神经症、癔病、更年期疾

病、脑外伤和传染病后衰弱状态。

2)感觉抑制:

多见于癔病、神经衰弱、抑郁状态。

3)感觉倒错: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癔病。

4)内感性不适:

多见于癔病、更年期疾病。

3、知觉的定义:

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综合起来,借助以往经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便是知觉。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的基本特性。

3、知觉障碍:

可出现于意识障碍时,亦可出现于意识清晰状态时,如分裂症、抑郁症、神经症。

1)错觉:

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感知,是一种歪曲了的知觉。

正常人亦可出现<感知条件不清晰或紧张与期待心情时>,多见于感染、中毒和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或sch<如瞻妄时>或幻想性错觉。

视错觉——你能看出图中的横线是平行的吗?

2)幻觉:

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称为幻觉。

<注意与错觉的区别>

常见的幻觉:

几种特殊类型的幻觉:

机能性幻觉:

由现实刺激引起同类感觉分析器的幻觉;

反射性幻觉:

在现实刺激引起某种知觉体验后,立即出

现另一种感受器的幻觉体验;

心因性幻觉:

在强烈情感体验中随着生动的想象、回忆

或在期待中出现的幻觉,其内容有高度的

情感色彩和幻想性。

3)感知综合障碍:

患者对事物的本质能够正确认识,但对他们的部分属性如形状、大小、比例等空间结构或时间关系产生了歪曲的知觉。

<注意与错觉的区别>

常见有:

◆空间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

显大症、显小症、错位

症<多见于癫痫及sch>、不真实感<多见

于抑郁症、sch、更年期疾病>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似曾相识症、旧事如新症<多见于癫痫>

◆运动感知综合障碍:

<同时有时间、空间两种障碍>如动的似

不动、不动的正在动<见于癫痫和sch>

◆体形感觉综合障碍:

自身形体发生明显变化,双重自

体<多见于感染中毒精神障碍和sch>

二、思维与思维障碍

(一)思维的定义:

感觉和知觉获得的印象,借助词的作用,在人脑中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加工,抛开事物个别的表面的现象,抓住事物普遍的内在的本质,使人的认识由感性阶段进入更高一级的理性阶段,这个过程称为思维。

•思维活动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具有具体性,目的性,实践性,逻辑性与连贯性等特征。

•思维常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维障碍时,患者的言语和一般书写可表达出病态来,故对此仔细观察有助于诊断。

(二)思维障碍:

1、思维联想过程的障碍:

难以控制、缺乏目的性、不能导致解决问题、不能指导正确行为,在思维数量、速度、主题、连贯性等方面均可发生障碍。

(1)量与速度方面障碍:

思维奔逸(多见于躁狂)思维迟缓(多见于抑郁)

思维贫乏(sch)病理性赘述(癫痫、sch)

◆思维松散

◆思维破裂

◆思维不连贯

◆思维中断

◆思维云集

◆强迫观念.

例1:

王萍同志:

当你接到我的信的时候,就是我将得到最高奖赏的时候——人民对你的信任,请你不要灰心,我永远支持你,我并未去世——甘肃日报。

他是一个杀人的刽子手,她正向你求婚,想盗窃国家机密,请你放心,是用钢笔写的,我没见过这样忘恩负义的人。

元斌院长,我明白你的思想——恕海双雄——二角五分钱——杨元京——翟东福。

执笔人

野草——雀克XXXX年XX月XX日

例2:

¡¡我¡¡吃¡¡过来¡¡你哭

¡¡神仙¡¡鬼<高热谵妄患者语>

(3)活动形式方面障碍:

刻板言语

重复言语

持续言语

模仿言语

2、思维逻辑障碍:

是逻辑推理过程紊乱,从概念形成到逻辑基本规律的运用都可发生,结果使思想十分荒谬、离奇、脱离实际。

常见有:

(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

如患者经常反穿衣服,以表示自己“表里如一、心地坦白”。

(2)逻辑倒错:

推理缺乏逻辑根据,可无前提或无根据,或因果倒置。

如:

“我是太阳神,只要看一下,所有的人脸都青了。

”“丁某是死人,我把他拉活了,所以他要害我。

(3)语词新作:

(4)诡辩性思维:

妄想的特征:

(1)无客观现实基础,患者坚信不移;

(2)内容涉及个人利害,是自我卷入的;

(3)具有个人独特性。

临床上常见的妄想:

注意:

与成见、迷信、超价观念、多疑、固

执、妄想性幻想、强制性思维相鉴别

◆超价观念:

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有一定的现实和性格基础,带有强烈的情感需要,明显地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他心理活动。

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障碍。

心理分析对妄想的解释:

◆妄想是在病前性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原有性格的极端发展;

◆病后妄想的形成是病前性格的投射。

三、记忆与注意障碍

(一)记忆的定义:

以往经验的重现就是记忆。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

再现和回忆是通过表象而实现。

表象是客观事物脱离感觉器官后在脑中留下该事物的印象。

(二)常见记忆障碍有:

1、记忆增强:

(躁狂)

2、记忆减退:

<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症>以近

记忆为甚。

3、遗忘:

某一时期的经验或重大事件记忆的缺失

称为遗忘。

遗忘往往从近事向往事扩

展,且常有选择性。

常见遗忘有:

1)逆行性遗忘:

不能回忆紧接于病前的一段经历。

<脑震荡>

2)顺行性遗忘:

不能回忆紧接于病后的一段经历。

<老年性

精神病>

3)进行性遗忘:

记忆的丧失随病情的发展而逐渐发展。

4)阶段性遗忘:

对过去生活中的某段经历或事件不能回忆。

<又称心因性遗忘>

4、记忆错误:

指不能正确、不真实的记忆。

常见有:

①记忆错构:

对过去的经历不自觉地加以歪曲、渲染并信以为真。

②记忆虚构:

将过去从未发生过的事的幻想当作亲生经历<脑外伤、酒中毒、sch>,典型表现是幻想性谎言症。

③似曾相识症:

三、注意的定义:

⏹人的精神活动有选择性地集中指向于一定对象的现象称为注意。

⏹人的注意可分为随意注意(有既定目标的主动集中)和不随意注意(外界刺激引起的被动指向活动)

⏹通过人的表情和姿势可观察人的注意。

精神病人的眼神呆滞,或表情茫然,常提示注意涣散或注意迟钝。

四、常见的注意障碍有:

1、注意增强:

病态心理影响下被某类事所吸引或特别的注意<如疑病症时对体内细微变化的注意;被害妄想时的注意等>

2、注意涣散:

随意注意明显减弱,注意难于集中和固定并保持适当的时间。

<神经衰弱、sch>

3、随境转移:

不随意注意明显增强,极易为外界变化引致注意对象的转移。

<躁狂状态>

4、注意狭窄:

注意范围明显缩小,随意注意明显减弱。

<痴呆、朦胧状态>

5、注意迟钝(减弱):

外界刺激很难引起注意,随意及不随意注意均减弱。

<衰弱状态、弥漫性脑病>

人格障碍

一、概念

⏹人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的特性,是个体在社会与生活环境中一贯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它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具有稳定性、整体性、独特性、倾向性和选择性等特性。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这种行为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

⏹人格障碍不同于人格改变。

人格改变是获得性的,通常出现在成年期并有特定的前因,如严重或持久的应激、极度的环境剥夺、精神病或神经症等疾病,脑外伤等。

二、人格障碍的特征

⏹人格严重偏离正常、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处理不良。

⏹态度和行为等心理机能明显不协调。

生活无目标,行为易受偶然动机和本能欲望的支配。

⏹情感淡漠甚至冷酷无情,情绪极不稳定,冲动控制能力差,对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无罪恶感,把一切错误都归咎于他人或社会。

⏹知觉和思维方式不合常理,好猜疑和仇视他人,不能从经验中吸取教训。

⏹由于人格障碍的内心体验背离生活常情,外在行为违背社会准则,可能经常危害他人或殃及社会,或者给自己带来苦恼。

⏹上述表现多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出现,可伴有各种行为障碍,如说谎、逃学、不守纪律、对抗师长、孤僻等,持续到成年逐渐显著。

三、分类及表现

(一)偏执性人格障碍

⏹表现为广泛的猜疑、不信任他人,主观偏执,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

国外统计,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5%至2.5%。

这类人格障碍可合并分裂性人性障碍和表演性人格障碍。

(二)分裂性人格障碍

⏹表现为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情感冷漠,缺乏亲切感,不能表达对他人的体贴、关怀、温暖及愤恨。

国外报导患病率约3%,可合并边缘性和偏执性人格障碍。

(三)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以行为整个社会规范相背离,社交严重不良为特征的人格障碍,以前称“悖德型人格障碍”。

(四)冲动性人格障碍

⏹以行为和情绪具有冲动性和不可预测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又称“爆发性人格障碍”或“攻击性人格障碍”。

(五)表演性人格障碍

⏹又称“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过分情感用事,或以夸张的言行和自我表演业吸引他人的注意以及暗示性增高为特点的人格障碍。

国外报道患病率为2%至3%,女性多见。

(六)强迫性人格障碍

⏹以过分寻求完美,做事循规蹈矩,刻板固执,缺少灵活性、创新性和效率为特征的一种人格障碍。

国外报道患病率约为1%,男女患病比例为2:

1。

(七)焦虑性(回避型)人格障碍

⏹以懦弱胆怯、自我评价过低、自卑和对负性评价过分敏感为特征的人格障碍。

一般人群中患病率为0.5%至1%,男女无差异。

(八)依赖性人格障碍

⏹以缺乏独立性,过分地需要别人照顾,深怕被别人遗弃为特征的人格障碍。

四、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起作用的。

在18岁前心理发育的各个阶段,不良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因素和心理创伤性生活事件对人格障碍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作用。

五、关于人格障碍的心理学解释

⏹行为学派认为:

幼年生活在一个反社会人格的家庭或社会环境中(如参与盗窃团伙),以后便获得了与社会标准不符合的行为模式。

⏹心理分析学派认为:

病态人格的形成与幼年心理创伤,产生潜意识矛盾冲突有关,父母的虐待、矛盾冲突、压抑和挫折等都能促使病态人格的形成。

⏹社会学派认为:

是由于家庭社会剧烈变动和应激,如父母离异、贫穷、歧视等会造成病态人格;

⏹人本主义学派认为:

正常心理潜能发良受阻,得不到正常发挥是造成病态人格的原因。

六、诊断要点

⏹人格异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常表现为品行障碍,到18岁后人格障碍明显化。

患者个人的内心体验或行为特征在整体上与其生活的社会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即出现认知、情感、行为和人际关系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的稳定的和长期的(一般超过2年),使患者自己和他周围的人都感到痛苦和社会适应不良。

⏹如果人格特征的异常是由于脑器质性疾病或精神疾病引起,则称之为人格改变,而不是人格障碍。

一、情感的定义:

⏹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现实的活动过程中,对现实事物往往采取各种不同的态度,产生各种不同的内心体验,如喜悦、悲哀、恐惧、愤怒、满意、失望等,这就是情感。

●当情感活跃时,人的自主神经机能发生明显变化,表现有呼吸、脉搏血管舒张,肌张力和说话音调改变。

●当情感引起机体运动变化时,表现有苦笑、叫喊、面部表情肌的活动和肢体的特别姿势,称为表情。

●正常情况下,人的外部表情与其内心体验应协调一致。

情感:

与社会活动相联系的内心体验,义

心理学务感/道德感。

情绪:

与机体活动相联系的愉快体验。

精神病学:

情感(affect)和情绪(emotion)同义。

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因之而产生的

相应的内心体验。

心境(mood):

较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

二、情绪情感的种类:

情感反应分为:

状态情感

自己评价情感

周围评价情感

情感也可分为:

异常情绪素质

异常情绪反应

情绪的异常表现

情绪的病理性障碍

情绪表现的病理性障碍

三、情感障碍:

1、病理性优势情感:

是指占据患者精神活动中优势地位的情感障碍。

它的产生与客观刺激的强度和性质不相适应;对患者的思想、行为影响很大。

使整个精神活动染上明显的感情色彩。

1)情绪高涨:

<多见于躁狂状态>

2)欣快:

<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3)情绪低落:

<多见于抑郁状态>

4)焦虑:

<多见于神经症、抑郁症>

5)恐惧:

<多见于神经症>

2、情感诱发障碍:

主要表现为情感的始动机能失调,在外界刺激作用下,情感极易诱发或反应缓慢,甚至对各种刺激无动于衷。

1)激惹性增高:

一般刺激即可引起强烈而不愉快的情绪或

激怒。

<感染中毒性精神障碍、神经症>

2)情感脆弱:

极易伤感。

<癔病、神衰、脑血管病变伴发的

精神障碍>

3)情感淡漠:

<注意与情感低落鉴别>

4)情感爆发:

在精神因素作用下突然发作的、爆发的情感

障碍。

5)病理性激情:

突如其来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常伴有意

识模糊,患者自己并不能理解,不能自控,

常伴冲动行为,事后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