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9555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以“快乐的生活”为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从不同侧面展现少年儿童的幸福快乐。

《我们的民族小学》以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民族小学里动听的读书声和丰富多采的课间生活,展现出民族小学独特的景象。

《金色的草地》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表达出对蒲公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爬天都峰》通过“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快乐,揭示出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

《槐乡的孩子》赞扬了孩子们的勤劳,表现了劳动的快乐,抒情的笔调描绘出一幅优美的乡村诗情画。

《语文园地》以自己的课余生活为重点,训练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足迹。

单元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体会少年儿童生活的快乐、幸福。

2、随文识字22个,会写字36个,理解掌握常用词语45个。

3、在朗读、背诵、摘抄等学习活动中积累语言,通过做课余生活记录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学会安排课余生活。

4、学习按一定顺序将事情有条理的叙述清楚。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阅读课文,体会少年儿童生活的快乐、幸福。

2、在朗读、背诵、摘抄等学习活动中积累语言,通过做课余生活记录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学会安排课余生活。

3、有写作的愿望。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1我们的民族小学3课时

2金色的草地2课时

3爬天都峰3课时

4槐乡的孩子3课时

语文园地一5课时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

认识5个生字。

会写12个字。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

3、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少数民族服饰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2、听老师补充介绍。

 

3、集体评议。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

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1、听老师讲解,进入新课的学习。

响应呼唤“愿意——”

 

2、齐读课题。

3、听老师朗读课文。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

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

坪坝(bà)  绒球花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

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āo)   山狸

第四自然段:

凤尾竹     摇晃(huàng)

1、按要求自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词语,利用音节或找同学帮忙认读生字,反复朗读难读的句子。

2、举手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分段评价(生字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指名认读该段的生字词语,反复多种形式练习。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1、分组分段练习朗读。

2、各组展示,评出最佳朗读小组。

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1)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

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2)学生描红、临写。

1、认读生字新词。

(小组长检查——分组开火车。

2、练习书写生字:

(1)找出难写的字,(一一贴出)

认真听老师讲解难点,观察老师或同学示范写,积极评议改正。

 

(2)学生练习书写,作业展示与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

这一节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1、开火车认读生字和词语。

2、开书,进入新课的学习。

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1)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读后交流。

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3)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练习读一读?

(4).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1)“当,当当!

当,当当!

”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

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引导学生交流。

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

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3)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4)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

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

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句子。

3、第四自然段。

(1)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

交流感受。

(2)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

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3)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仿佛看到了什么?

并画出相关的词句。

(2)学生交流:

我仿佛看到了…

 

(3)练习朗读。

 

(4)指名配乐朗读。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2)集体交流:

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3)展开想象,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4)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交流感受。

(2)说上几句道别的话语。

 

(3)有感情的朗读。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1、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进行展示。

2、自由练习背诵喜欢的段落。

作业

1、练习书写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将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抄写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检查学习情况

1、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各层次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组词。

3、听写生字,指名板书,集体评价,做好自评。

4、背诵喜欢的段落。

1、组内互查。

2、接受检查和纠正。

3、听写和评价。

4、背诵喜欢的段落。

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1、课文中哪些描写最美?

2、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1、交流。

2、抄写。

拓展学习:

安排课余生活,布置综合性学习

1、过着快乐的学习生活,课余生活又是怎样安排的呢?

请大家交流一下。

   课余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外,我们可以做一些有益的事,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如果我们对课余生活作一个安排,这样课余生活会充实而有计划。

2、我们最近要开展一个活动,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怎么记录呢?

可以用文字叙述,就像写简短的日记,写清楚哪天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有些什么感受、收获。

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分“时间”“活动内容”“收获和感受”等栏目,逐项记录。

可以用画图画的形式,就像记图画日记,一旁写上时间,写上几句当时的感受。

3、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交流。

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预习第二课,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3、分组或独自完成综合性学习。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2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出示填空:

(   )的草地

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进行口头填空。

2、自然过渡:

这道题有很多种填法,同学们看了课文就知道了。

1、口头填空。

 

2、引入学习。

自读讨论

1、各自轻声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填空答案,如:

(金色/可爱……)的草地

3、设疑:

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

为什么作者称它为可爱的草地呢?

我们继续学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能够补充的词语

2、交流。

3、随老师的引导继续学习。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预习时画出的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合作,交流,力争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

3、反馈:

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词语,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

4、朗读展示:

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站起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你对它的喜爱!

1、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呢?

自读第一自然段体会。

(1)观看录象,给以直观的感受。

(2)引导想象:

蒲公英盛开了,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

小鸟也来了,蝴蝶也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嫩的绒毛。

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

指名交流。

2、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思考图中这两个孩子分别是谁,他们在做什么?

轻声朗读课文后说一说。

(2)你觉得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

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各自试读,指名交流。

(3)大家喜欢这草地、蒲公英吗?

请你对它们说一句话。

3、其实这草地并不是总是金色的,这里面的学问可不小!

(1)自读课文说说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蒲公英色变的规律和原因)

(2)小博士讲座:

有关蒲公英色变的规律和原因。

(学生上台讲述,师补充)

(3)“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

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作者是怎么形容这变化的?

为什么这样说?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4、现在说说对这片草地几句贴心话。

1、按初读课文的要求读课文。

同桌交流生字的认读,把字读准。

2、同桌合作学习,练习读文识字。

3、认读生字词语,纠正读音,逐渐熟练。

4、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展示朗读,集体评议。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再交流。

(1)观看录象,给以直观的感受。

(2)交流:

我最想…

 

2、结合图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1)这两个孩子分别是…,他们在…

(2)交流、试读、展示、评议。

 

(3)畅所欲言地说。

 

3、了解蒲公英的学问。

(1)从课文中我知道了…

 

(2)从课外我还了解到了…

 

(3)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

 

4、畅所欲言地表达对这片草地的喜爱之情。

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互相交流: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并把句子抄下来。

3、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

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1、练习朗读课文。

2、交流朗读;抄写句子。

 

3、了解课外学习任务,进行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汇报学习成果

1、分小组总结汇报你的学习成果,每小组可以任选一项进行汇报。

题目如下:

(看电视屏幕)

a、多么有趣的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围绕“有趣”展开),因为草地上长满了这么有趣的蒲公英,所以这草地多么___________。

b、课题汇报:

蒲公英的色变规律和原因分析。

c、画出你心目中的金色的草地,带上你的画向同学们介绍你喜欢的草地。

2、学生汇报成果,教师相机总结指正。

1、分小组选题答题。

 

2、汇报交流。

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例:

“而”下加“女”,耍耍耍

“扰”添一撇,拢拢拢

“衣”服长肥,装装装

“取”字会“走”真有趣

3、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3)小老师讲经验:

各类字该怎么写。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5)    巩固检查。

1、认读生字词语,指名或开火车。

2、交流自己记忆生字的方法,并汇报。

 

3、学习书写生字。

(1)仔细观察,找关键笔画或部件的位置。

(2)按结构分类。

 

(3)交流书写各类字的经验。

(4)完成书写练习。

(5)自由练习书写,作业展示。

拓展活动

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的草地上去踏青,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通过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你这次郊游所得。

交流自己的踏青所得。

作业: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精彩句子。

3、完成练习册。

4、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4、预习《爬天都峰》,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随意揪  新发现  最喜欢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黄色   绿色

              细心  观察

教学反思:

 

3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难点:

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光碟。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

板书:

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

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

板书:

1、背一背课文。

 

2、展示收集的图片,介绍收集的文字资料,了解天都峰。

 

3、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帮助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

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师板书生字词语)

3、组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1)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2)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3)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初读课文,做出标记,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交流学习情况,认读生字词语。

(1)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2)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3)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

石头台阶。

仰望:

抬头望。

攀着:

(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

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

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

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写的?

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1、分段指名读课文,评价读得怎么样,交流不懂的词语意思。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1、学习书写“辫”。

 

2、学习书写其他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了解作业,抄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

指导开火车认读生字卡。

认读生字。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

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1、讨论交流,了解:

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看画面,图文结合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天都峰是怎样的陡而高?

指名朗读,评议,交流感受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

”、感叹句“真叫人发颤!

”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

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2)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1)学生读书圈划。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3)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4)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1、默读课文,勾画词句,集体交流。

练习朗读问句、感叹句。

 

2、练习朗读第8——10自然段。

 

3、学习第3——7自然段,自由朗读,画出写我心理变化的句子。

 

(1)讨论:

我是受谁的影响而下定决心爬上去的,朗读有关句子。

 

(2)练习朗读。

4、朗读,画出有关词语。

 

(1)读书圈划。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3)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4)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

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指导朗读。

1、带问题读课文。

 

2、小组讨论、交流。

练习朗读对话。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

“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评点:

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2、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听老师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巩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