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数位典藏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9553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研究院数位典藏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央研究院数位典藏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央研究院数位典藏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央研究院数位典藏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央研究院数位典藏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研究院数位典藏工作报告.docx

《中央研究院数位典藏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研究院数位典藏工作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研究院数位典藏工作报告.docx

中央研究院数位典藏工作报告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工作報告

黃寬重

1、前言

資訊科技的飛躍發展,不僅為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衝擊,也使文明的保存形式與發展產生了革命性的改變。

電腦對人文學者的最大用處,不在於計算,而是利用它對庋藏在圖書館、博物館中的文物、典籍、文獻資料,進行儲存、檢索與搜尋、達成保存與研究之作用;這是印刷術發明以來,另一次媒體革命,也是科技與人文合作的重大成果。

中央研究院有豐富的文物資源,人文學研究也有長遠的歷史與顯著的成績。

為了因應資訊時代的來臨,本院同仁在致力於學術研究時,也著手典藏數位化的工作。

經由資訊與人文學者的努力,不僅加強典籍保存和檢索的功能,在漢籍全文檢索系統開發上,也獲致重大成績。

這一項成果,使得無數仍在浩瀚書海中,尋找研究資料與議題的研究者,認識到電腦的威力與其對人文研究的重要性;善用電腦來從事研究,可以創造研究上的優勢。

2、典藏數位化的推動

1、史籍自動化計畫(1984-1990)

歷史語言所(簡稱史語所)推動的第一個數位典藏計畫始於1984年的『史籍自動化』計畫,係由史語所和資訊所的謝清俊教授(時任計算中心主任)共同合作,主要工作內容是將中國正史中的《食貨志》建置為數位化資料庫,並建立一套『中文文獻處理系統』(其後發展為『瀚典全文檢索系統』)。

這也是本院及國內第一個開發成功的漢籍數位化計畫。

由於成效良好,自次年(1985年)起,本計畫便擴大為以『廿五史』全文資料庫做為建置的目標,並在1990年6月完成。

2、漢籍全文資料庫計畫(1990-至今)

『廿五史全文資料庫』完成之後,深受各界重視和好評,史語所同仁也認為大有助於研究工作之進展,再加上相關的技術日益成熟,因此,在1990年決定擴大原有的計畫為『漢籍全文資料庫計畫』,將數位化的資料擴及廿五史之外的各種漢文典籍,其中包括傳統圖書分類所謂的經、史、子、集,以及佛教和道教文獻。

經過十年左右的努力,此一計畫的成果已成為全球內容最豐富、正確,使用最為便利的漢籍全文資料庫,使用者遍及歐、美、亞洲各國的漢學界及國內的一般民眾。

由於參與本計畫的相關人員深覺有定期聚會、交換工作心得與意見的必要,於是在1995年初組成漢籍資料庫工作小組,由本院黃重寬教授擔任召集人。

並於1997年一月正式成立漢籍電子文獻協調委員會,選出本院黃重寬教授為召集人,委員會的成立主要任務在於協調與協助各所處推動和規劃漢籍全文檢索的建置工作,使中央研究院成為國際漢學研究的重地。

3、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諮議委員會

在建置資料庫的過程中,院內同仁為避免資源重複,建立共同規範、作業模式與對外合作開發管道,藉由非正式聯繫、交換意見,獲取協同合作的經驗。

楊國樞接任副院長後,為積極推動數位化工作,正式成立漢籍電子文獻與檔案文獻二個協調委員會,進行院內資料庫及數位化工作的初步整合。

此二委員會也獲得院方在經費上的資助,使建置人力增加、建置內容得以加快腳步,更得以召開相關會議,與各界分享經驗,進而建立合作關係,加速開發成果,使本院的資料庫成為推動國際漢學研究的重要基礎;並藉由委員會的推動,使院內人文與資訊學者進一步結合,將合作範圍擴展到典籍以外的層面,如經由參與國科會的數位博物館計劃及台北市國際書展的機會,進行多樣性的整合,以達成學術研究及社會教育之功能。

在委員會的參與推動下,本院不僅從參加院外計劃中,取得整合的經驗,也使得完成的內容日趨多樣化,除了人文社會學科外,兼及於動物、植物等資料,改變了漢籍電子資料庫獨重的現象,也隨著院內其他領域的完成而展現多樣的面貌,遂使以單一功能為主的協調會,難以推動多方面的合作,發揮統合之效。

為了建立典藏數位化計劃的運作機制,須要調整既有的運作方式,於2000年1月成立更具整合及運作能力的『數位典藏諮議委員會』,作為決策單位,由楊國樞副院長擔任召集人,下設數位典藏建置與資訊技術研發二個委員會及工作組,進行平行與垂直的分工合作,實際推動工作,以期擴大數位化的內容及提昇品質,並以自身的經驗與各典藏單位合作,以建立一個文物保存、人文研究及社會教育更好的環境。

這是本院因應內外環境變遷下所作的努力與改變,也是迎接新世紀所邁開的重要一步。

4、建置數位典藏資料庫及網站

由於執行上述計畫,再加上本院各專題研究室及研究同仁的努力,到目前為止,已建置了多種數位典藏資料庫,其中史語所最具住表性,這些資料庫大致可以分成下列三類:

(一)影像處理資料庫:

主要是由文物圖像研究室所建置的各種簡帛金石資料、漢畫漢墓影像資料,以及『傅斯年圖書館善本圖籍數位化影像』資料庫,是將傅圖所藏的善本圖籍全數成數位化的影像,以便保存和檢索、使用,目前已完成二十六萬多頁。

此外,尚有本院珍藏的文物和考古標本的影像資料。

(二)全文檢索資料庫:

主要有『漢籍全文資料庫』,已完成的字數達一億七千多萬字,開發中的字數約一億五千萬字。

以及『內閣大庫檔案資料庫』、『內閣大庫檔案疾病醫療相關資料庫』、『文物圖象研究室資料庫檢索系統(簡帛金石資料庫--全文)』,另外還有若干善本書的全文資料庫。

(三)檔案及書目資料庫:

主要有『史語所檔案資料庫』、『生命醫療史研究書目資料庫』、『道教研究書目資料庫檢索系統』、『中國考古學書目資料庫』、『唐宋明清史研究書目資料庫』、『善本醫籍書目』、『《黃帝內經》檢索資料庫』『傅斯年圖書館善本書全文資料庫』、『本院同仁著作目錄』等。

此外,本院還建置了多個專門的網際網路網站,以便本院同仁及其他學者、民眾使用(詳見附表一)。

同時,也出版了『不朽的殿堂──漢代墓葬與文化』(1999)『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數位典藏』(1998)二種光碟。

5、推動數位資料庫之建置及運用

為使各界瞭解數位資料庫的價值,並加入建置資料庫的行列,本院積極以各種學術交流、合作的方式,或協助其他學術單位開發其所需之數位化資料庫,或共同開發雙方都有興趣的資料庫。

截至目前為止,曾與本院合作的單位已多達二十六個。

國內的單位有:

元智大學、中山大學、中正大學、清華大學、東海大學、逢甲大學、東吳大學、中興大學、台灣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成功大學、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國家圖書館。

國外的單位:

美國有:

HarvardUniversity、UniversityofWashington、ColumbiaUniversity、UniversityofWisconsin、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Diego、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

香港有:

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

德國有:

UniversityofHeidelberg。

日本有:

東京大學、大東文化大學。

3、數位博物館、數位典藏計畫

1、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1998-2001)

1998年起,國科會為了以多媒體的網際網路網站進行科學與文化知識的推動工作,開始進行為期三年的『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邀請謝清俊教授為計畫主持人,本院為了支持此一計畫,便分別由邢義田教授主持『不朽的殿堂──漢代墓葬與文化』計畫、范毅軍教授主持『人文與自然資料地圖』、顏娟英教授主持『商王大墓重視──本世紀美術考古大發現』,充分利用本院特有的典藏及人力資源,達成普及教育的目標。

2、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2001)

國科會為了進一步推動典藏數位化計畫,從2001年起開始執行『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由謝清俊教授負責推動,該計畫主要目的是要將國內各主要機構所典藏的重要文物和資料建置為數位化的資料庫,一方面便利文物資料的保存和管理,另一方面則便於學界、產業界及一般民眾利用。

本院因具有豐富的經驗,因而得以獲邀參與此一計畫,由史語所所長黃寬重教授擔任本院『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總計畫主持人,本院以公開方式向院內各單位徵求,經過二次的審查,甄選出七項主題參與本計畫。

每項主題均由有數位化經驗的相關研究單位同仁主持,提出及參與典藏計畫包括:

(一)漢語及南島語語料庫計畫、

(二)近史所檔案館藏外交經濟重要檔案數位化計畫、(三)歷史語言研究所珍藏文物數位典藏計畫、(四)台灣本土植物數位典藏計畫、(五)台灣動物相之典藏:

魚類與貝類、(六)近代中國歷史地圖與航空照片資訊典藏計畫、(七)數位典藏技術發展與技術支援計畫。

3、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2002-2006)

2002年起,「國家典藏數位化專案計畫」正式轉型為「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由楊國樞院士擔任總計畫主持人,成立計畫辦公室。

該計畫整合了「數位博物館」、「國家典藏數位化專案計畫」及「國際數位圖書館合作研究計畫」。

其目標是將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史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原台灣省文獻會)、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台灣大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與中央研究院等九個機構的珍貴文物典藏加以數位化,以保存文化的資產、促進人文與資訊科技的融合,並推動產業與經濟發展。

為因應承擔國家型計畫的重責,本院於2001年10月進行改組,調整院內角色,取消原有的二個子委員會,由朱敬一副院長擔任諮議委員會召集人,並由何大安主任擔任計畫主持人,比照慣例甄選出八項主題計畫,每項主題均由有數位化經驗的相關研究單位同仁主持,內容涵蓋魚類、貝類、植物、地圖、台灣的原住民風俗、近代經濟外交文獻、中原考古文物、金石拓片、古文書、文獻、善本圖籍、語料及數位典藏技術等。

實際參與本計畫的共計有:

(一)、台灣原住民數位典藏計畫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為國內研究臺灣原住民族群社會文化的主要研究機構,歷年來累積了相當多的各類型資料,其中又以影像資料及錄影帶資料為最多。

本計畫一方面為中研院民族所有關臺灣原住民資料之數位化典藏開啟先河,另方面為了延續國科會「數位博物館專案先導計畫」項下「臺灣原住民--平埔族群」未能獲得經費完成之部分。

主要是以當時未能完成的各類型資料庫為主,進行臺灣原住民族群相關研究資料的數位典藏。

本計畫擬先完成有關平埔族群研究的資料庫,並進一步建置數位圖書館與國科會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中的平埔族群數位博物館相配合,成為一完整而互動的平埔族群數位圖書館與博物館。

之後,進一步將民族所博物館與圖書館所收藏有關臺灣原住民的影音與圖文資料建立典藏資料庫。

因此,本數位典藏計畫的目的包括了兩大部分:

一是各類型的資料庫建置,二是原住民研究導向的數位圖書館。

(二)、語言典藏

語言是人類溝通、表達情感、提供資訊、傳承文化共同且必備的工具。

語言,使得人得以傳承並累積文化知識,異於禽獸。

而語言的流通與演變,造成不同的語言的差異,更是人類族群與文化認同的重要指標。

在新世紀裏,由於科技縮短了時空,使跨語言的知識流通變成必然;這種多語資訊環境,不但豐富了人類的文化資產與知識內容,更突顯了語言作為知識基底架構的重要性。

本計畫的規畫是以語言為主軸,希望為「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建立詮釋資料、典藏內容、及資訊技術密切合作、相輔相成的典範。

這個內容、詮釋資料、及資訊整合的設計,也延伸到了大部份的分項計畫中。

各分項計畫往往也兼顧了內容、詮釋資料,與資訊技術中兩個以上的方面。

(三)、近代外交經濟重要檔案數位典藏計畫

近史所目前典藏之重要檔案包括外交部門檔案、經濟部門檔案。

外交部門檔案包括總理各國事務衙門(1860-1900)、外務部(1900-1911)及北洋政府外交部(1911-1928)三個主要時期,內容之完整,中外檔案館無出其右,為檔案館現存各類檔案中,年限最久、最具史料價值、最具文獻典藏價值,亦為中外學者利用率最高之檔案。

經濟部門檔案以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檔案(含美援會大陸時期舊檔、美援投資審議小組、中小企業等),檔案涵蓋時間從1950年代至1970年代,為研究台灣戰後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史料之一。

二者史料價值極高,學界利用率頻繁,為在利用與文獻保護之間取得平衡,製作複件以保存原始檔案,實屬刻不容緩。

此外,國家檔案法規定凡屬中央機關永久保存檔案,應移轉國家檔案局,屆時屬於國家檔案的外交、經濟重要史料有被收歸國家檔案局之可能,若能及時進行數位化之製作,對未來學術界利用及檔案之保存均有其重大意義。

本計畫分資料建置、檔案影像掃描、Metadata後設資料庫的建置、儲存與使用等部份。

(四)、近代中國歷史地圖與遙測影像資訊典藏

無論地圖或遙測影像均記載著一個時期自然的(如地形、山川、河流等)及人為的(土地利用、聚落分佈、行政疆域等)景觀狀況,為該時空環境下所有人、事、物的最佳註解,同時也反映出其時其地之文化記錄。

有效整合分析應用這些歷史空間素材,將反應過去事物最直接、客觀之佐證;更可架構出時間、空間與事物(人、事與物)的資訊結構體系,用以承載、整合、分析、演繹、傳佈與記錄人類與環境歷史之演化。

更可進一步與各類主題式資訊的空間分布疊合,將複雜的資訊化約成圖,一目瞭然,同時提供多重資訊整合與關聯分析之鑰,相對簡化複雜資料的理解與思考過程,有效提昇人類認知與分析的能力(知識的形成)。

本計畫的主要目的在於廣泛的蒐集台灣與大陸地區最主要的各類地圖與遙測影像資料,予以數位化保存與管理。

另一方面則與技術支援計劃密切配合,建置分散式時間與空間整合資訊應用環境,以提供最適當便利之空間資訊運用

(五)、珍藏歷史文物數位典藏計畫

歷史語言研究所(以下稱本所)典藏文物,以典藏來分類,大體上有考古資料(包含科學發掘實物如甲骨、銅器、玉石器、陶器等)、民族學調查資料(包括實物及照片)、金石拓片(包括璽印、封泥、陶文等)、善本圖書、明清檔案與居延漢簡等。

這些豐富的典藏文物,時代遠自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以至明清近現代;含括地區有遠自歐洲,有近在臺灣,大部份則出自中國,從古文明所在的中原到黃沙漫漫的西北塞外;從天子宮闕之內到當時被視為蠻夷的西南少數民族。

本所自推動「漢籍文獻自動化」以來,即全力進行各項典藏的數位化工作,包括善本書、明清檔案等都已經進行數年的數位化工作,而為了有效推展並提昇本院珍藏文物的「國家數位典藏」工作品質,本所組成數位典藏工作小組,將典藏分成五類,分列六個計畫執行分別是:

1、資源分享計畫2、考古發掘標本、照片、記錄與檔案3、金石拓片與其他媒材古文書---拓片與古文書中心4、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善本圖籍5、史語所藏民族學調查標本、照片與檔案6、史語所藏內閣大庫檔案,是由六位研究員及相關研究人員與行政人員進行計畫的執行。

六、台灣動物相之典藏:

魚類與貝類

台灣多樣化的生態及地理環境,造就了台灣生物的多樣性。

其中魚類與貝類不但是水域生態系的重要成員、又是台灣經濟漁獲的命脈,因此魚類、貝類與我們的人文、經濟、社會與自然等息息相關。

同時中研院動物所所擁有的魚類和貝類的典藏與研究成果,在國內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希望先經由中研院動物所魚類與貝類的率先加入此一團隊,來整合、拓展與鼓勵國內其他有動植物標本典藏之單位來共同合作、儘速將台灣標本及相關資料數位化,並配合國際上正推動之「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BIF),「物種2000」(Species2000)及全球分類學資訊網(BioNET)等計劃,同步進行與國際接軌。

本計畫擬以【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

//fishdb.sinica.edu.tw】及【台灣貝類資料庫:

『貝』窩,漂亮寶貝,http:

//www.sinica.edu.tw/~malacolg/】為基礎架構,期望在此中、長程計畫中,加速修訂及更新該資料庫的內容,使其在短期內可以將台灣近2,500種魚類的基本解說資料(生態習性、生活史、資源利用等)、產地分佈、形態分類、參考文獻、標本館典藏之標本資料,圖像(標本照、生態照、生態影片),及台灣貝類中較完整的1500~2000種的中英文學名、產地、分布、形態特徵、參考文獻、貝種資料(如棲息環境、資源情形及相關資訊等)、標本館典藏之標本資料、標本相關圖像及備註等多項記錄,予以數位化典藏處理。

七、台灣本土植物數位典藏計畫

中央研究院植物所典藏豐富的台灣本土植物資料、文獻、珍貴標本、野生植物及棲地影像資料庫可供學術研究、生態保育、環境影響評估、相關產業開發等之資詢及參考。

本計畫擬將台灣本土植物標本典藏記錄、野生植物及標本影像、相關文獻等加以數位化,配合台灣本土植物資料庫,建置一套兼具文字與影像的台灣植物資源查詢系統提供各界人士使用,以期使此項資源受到更有效的運用,發揮更大功能。

未來將配合地理資訊系統的技術研發,整合標本採集地之經緯度數據,可一需求製作「台灣植物分布圖」,與資料庫內容結合,並顯示植物物種在台灣的分布狀況,將地理分布與標本資料、物種文獻與影像整合為台灣本土植物資料庫。

八、數位典藏技術發展與技術支援計畫

本計畫的目的在於整合計算中心與資訊所各個相關實驗室的既有成果,依據院內各典藏計畫之技術需求,提供基礎資訊工具、技術服務與系統分析、進而合作開發和利用資訊技術,建置一個數位典藏系統,作為資訊內容的製作環境,以利快速製作與累積資訊內容。

此種作法相信是保證此項資訊系統未來可以保持最大的運用彈性,和長久提供服務的最佳且最快捷途徑。

將建立一套符合全世界華文使用者使用習性的多媒體數位典藏的整合管理與服務環境,提供收集、校對、後製、典藏、傳播、呈現、系統安全與管理、以及使用者服務等各項數位典藏系統的基礎功能。

本計畫依據院內各典藏(Content)計畫的需求,以及完整的數位典藏系統所需,規劃下列七個分項計畫:

1、典藏資料的內涵查詢技術支援(Content-basedInformationRetrievalandManagementofVisualData)。

2、數位典藏之影像型虛擬實境技術發展與整合(DevelopmentandIntegrationofImage-basedVirtual-RealityTechnologiesforDigitalArchives)。

3、適合數位典藏系統應用的動態辭典自動建置技術(AutomaticConstructionofLiveDictionaryforDigitalLibraryApplications)。

4、數位典藏智慧財產權管理機制研究與開發(RightsManagementforDigitalLibraries)。

5、整合性時空資訊系統之建置與開發(DevelopmentofanIntegratedTemporalandGeospatialInformationSystem)。

6、數位典藏資料庫系統開發。

7、數位典藏品Metadata之技術規劃與實施(Metadataforpreservationofandaccesstodigitalcollections)。

4、結語

總之,最近二十年左右,本院已投注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數位典藏』的工作,一方面積極籌畫、執行多項典藏數位化的計畫,並建置數量龐大、內容豐富、品質優良的數位典藏資料庫以及相關的網站,另一方面則加強與國內外各單位的交流和合作,大力推動『數位典藏』的建置及運用。

雖然有些計畫仍在進行中,但以既有的成果來看,『數位典藏』計畫的推動已大幅提昇本院對於資訊科技的掌握和運用能力,並且充分改善舊有的研究環境和研究工具,有助於本院同仁拓展新的研究領域和研究題,並提昇研究效能。

此外,這些數位典藏資料逐步釋出,供各界使用,應有利於學術研究、教育文化,甚至產業經濟的發展。

附表一【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相關網站】

項目

網站名稱

網址

備註

1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http:

//www.ihp.sinica.edu.tw/

2

傅斯年圖書館

http:

//saturn.ihp.sinica.edu.tw/~fsnlib/

3

歷史文物陳列館

http:

//museum.sinica.edu.tw/

4

漢籍全文資料庫工作室

http:

//saturn.ihp.sinica.edu.tw/~hanchi/hanchi/

5

文物圖象研究室

http:

//ultra.ihp.sinica.edu.tw/~wenwu/

6

生命醫療史研究室

http:

//saturn.ihp.sinica.edu.tw/~medicine/

7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藏內閣大庫檔案

http:

//saturn.ihp.sinica.edu.tw/~mct/newpage1.htm

8

古文字的世界

http:

//ultra.ihp.sinica.edu.tw/~bronze/

9

不朽的殿堂──漢代的墓葬與文化

http:

//www.sinica.edu.tw/~hantomb/

10

台灣美術圖像與文化解釋

http:

//ultra.ihp.sinica.edu.tw/~yency/

11

來自碧落與黃

http:

//www.sinica.edu.tw/~tibe/2-relic/well/index.html

12

史學連線

http:

//ultra.ihp.sinica.edu.tw/~shih/

13

數位典藏

http:

//www.sinica.edu.tw/info/ihp1998/

14

薩蠻工作室

http:

//saturn.ihp.sinica.edu.tw/~medicine/intro/intro.html

15

人文與自資源地圖

http:

//www.sinica.edu.tw/cc/gis/dlm/

16

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http:

//archives.sinica.edu.tw/digitalize.html

17

中研院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

http:

//www.sinica.edu.tw/SinicaCorpus/

18

中央研究院近代漢語標記語料庫

http:

//www.sinica.edu.tw/Early_Mandarin/

19

台灣南島語數位典藏

http:

//www.ling.sinica.edu.tw/formosan/

20

空間資料管理系統

http:

//gis221.sinica.edu.tw/website/metadata

21

空間資訊處理與格式規範

http:

//www.sinica.edu.tw/cc/gis/soda/

22

40/50年代航照導覽查詢系統

若不是中研院網域使用者輸入認證資料。

23

台灣魚類資料庫

http:

//fishdb.sinica.edu.tw/

24

台灣貝類資料庫

http:

//shell.sinica.edu.tw

25

台灣本土植物資料庫

http:

//taiwanflora.sinica.edu.tw/

26

展示數位典藏之影像型虛擬實境技術研究

http:

//smart.iis.sinica.edu.tw/~yptsai/AP/index.html

27

尋回台灣本土的淡水魚類

http:

//turing.csie.ntu.edu.tw/ncnudlm/index.html

28

台灣的魚類世界

http:

//fishdb.sinica.edu.tw/~fishdmp/

29

台灣貝類資料庫

http:

//fishdb.sinica.edu.tw/sfishcover.htm

30

植物大觀園

http:

//140.112.185.3/insect/

31

平埔族文化資訊網

http:

//www.sinica.edu.tw/~pingpu/

32

中國歷史文化地圖

h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