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培训资料汇总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9482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培训资料汇总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医院感染培训资料汇总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医院感染培训资料汇总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医院感染培训资料汇总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医院感染培训资料汇总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培训资料汇总全.docx

《医院感染培训资料汇总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培训资料汇总全.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感染培训资料汇总全.docx

医院感染培训资料汇总全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工作时间衣帽整洁,不留长甲、不戴手饰,操作时戴口罩;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进入传染病区应穿隔离衣,换鞋戴口罩。

二、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无菌物品放置专柜,标识清楚。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后洗手。

四、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断用物(器材、器械、敷料)均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灭菌,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吸引器上的导管、牙垫等均需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

未经严格消毒灭菌处理的物品不得使用到病人身上,每月对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监测。

五、注射、治疗时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h,开启的无菌溶液须在2h内使用,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h,并注明开启时间。

六、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无菌器械保存液每周更换1次,容器每周灭菌1次。

必须同时备2个消毒器械盘(待消毒、已消毒)。

置于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棉签、纱布)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

七、特殊区域如各科治疗室、换药室、门诊注射室、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儿科病房、婴儿室、ICU病房等,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物表与地面2次,每日空气消毒3次;重点部门每月一次环境卫生学监测,要有记录。

八、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病房、厕所使用的清洁工具(拖布、扫把、抹布等)标志明显,分别清洗,定点放置,定期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九、病床湿扫(一床一巾),床头柜湿抹(一柜一巾),使用后消毒液浸泡。

十、普通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床单位或病房按病种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十一、传染病房、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治疗室、婴儿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应根据消毒隔离原则及卫生部颁发的标准建立相应的消毒隔离制度。

十二、换下的脏被服放入污衣袋内,不得在病房或走廊清点被服。

十三、洗衣房布局符合要求,洁、污分开,各类衣物及传染性衣物应分开消毒处理后洗涤。

运送车辆洁污分开,并有定期清洁消毒制度。

十四、严格管理一次性医疗器具,每批购置应符合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规定,并进行质量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十五、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废弃标本、感染性敷料、垃圾、手术切除的组织器官等,密闭回收。

传染病人的体液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入下水道,实验室菌种、毒种必须灭菌,无害化处理。

十六、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污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用过的器械、被服、房间严格消毒处理,敷料焚烧。

十七、做好医院污水管理工作,污水处理设施有经培训的专人负责,处理后的污水、污泥应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并定期检测。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各科室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二、各科室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规章中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定。

三、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网络,配备与医院规模相适应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各级管理组织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

各主要职能业务科室须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各自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四、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五、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具体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管理与监督。

六、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等制度,开展必要的监测项目,并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七、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灭菌、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八、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各级各类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培训、考核。

九、消毒药剂、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必须符合国家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要求,并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监督检查。

订购新产品前,采购部门必须向销售者索取和初审相关证件,并经医院感染管理科审核,主管院长审批后方可采购。

十、医院要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做好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十一、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协同有关科室监督、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

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十二、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的分类》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十三、医院建筑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必须符合《综合医院建筑标准》有关卫生学标准和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

十四、总务科负责污水污物管理,并达到国家有关要求。

十五、每年年底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全年各科工作情况,对工作表现突出的集体与个人,拟定表彰方案提呈院领导审批后实施。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制度

一、临床医师应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主管医师应在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表》,上报医院感染科,并填写《科室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处理。

二、临床科室在查房和护理病人时,应对易感人群进行重点观察。

三、各科室院感监控医师应承担本科室医院感染病例诊断、预防与控制工作,做好相关登记。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日对科室上报病例情况进行核实,每月进行统计、分析。

专职人员通过前瞻性调查和目标性监测,到科室查阅住院病历等,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并督促上报。

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制定有关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控制和消除发生在我院的医院感染暴发及其造成的危害。

二、各部门认真实施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

三、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要求,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倾向和隐患。

四、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的科室或微生物室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有关部门报告。

五、非传染病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按程序逐级报告院领导及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医院感染暴发除按感染暴发程序报告外,门诊部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六、确定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后,相关部门应积极调查与判断,查找感染源,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采取措施将暴发造成的危害控制到最小。

七、暴发事件处置后,应及时进行总结,改进预防措施,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MDRO)管理制度

一、监测范围

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

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二、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

1、为全面掌握导致耐药菌株感染的发病原因及流行特点,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临床发现耐药菌株病例后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情况进行督导及流行病学调查。

具体步骤如下:

2、微生物室发现MRSA、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多重耐药菌株时,应立即通知主管医师,同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医院感染管理科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到达现场,进行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指导。

4、分管医师应立即向科主任及护士长报告,由科主任及护士长通知全体医护人员,做到人人知晓。

5、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实施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无条件时实施床边隔离),同时参照卫生部《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措施》严格执行。

在床头牌、病历夹上放置相应隔离标志。

6、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如需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标注“多重耐药菌感染”字样,提前通知手术室,并在指定手术间实施手术,术后严格消毒;

7做好工作人员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严格按照流程处置。

三、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

针对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日益加重的情况,在暴发流行时,首位工作是防范控制暴发流行,而不是被动地治疗病人。

防范措施主要有: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如:

医护人员在处理每例病人前都要消毒,由于工作太忙,洗手不方便,可以采用合理的消毒液如速干手消毒剂擦手消毒来切断病人之间的传播。

治疗病原菌而不是污染菌或定殖菌,隔离病原菌而不是隔离病人,发生病原菌传播的根源不在病人而在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不要将一例病人的病原菌带给另一例病人,而是采用消毒液擦手的方式几秒钟内杀灭各种细菌包括耐药菌,从而切断耐药菌在医院和病室内的传播。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

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洗手。

(三)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四)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各科室应当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尽量优化抗生素使用,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六)加强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及管理制度

一、临床各科在诊治感染性疾病时应规范留取各种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及临床表现合理用药。

二、检验科微生物室负责开展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并做好质控。

开展病原体的耐药性目标性监测,主要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等。

三、临床各科在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按照我院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采取相应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防止多重耐药菌院内播散。

四、临床各科对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则按我院的《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进行报告。

如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则按照我院《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执行。

五、检验科微生物室每半年负责全院细菌耐药结果统计分析,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向全院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反馈。

六、医院感染管理科针对微生物实验室报告的多重耐药菌的情况,及时到科室指导隔离措施。

七、药剂科应根据细菌耐药动态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向药事委员会提出严重耐药的抗菌药物的有效控制措施。

八、科室主任和护长负责落实多重耐药菌各项监测、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监督。

九、对于不认真执行多重耐药菌监测、预防、控制措施的,予以批评及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中。

如造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产生不良后果的,则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一医院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

1、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应妥善保存。

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2、医院应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

3、逐步开展监测资料的计算机管理,对监测资料进行趋势分析。

三医院应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监测目标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

四、每项目标监测开展的期限不应少于半年。

五、应定期对目标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年终应有总结报告;监测结束,应有终结报告。

六医院感染发病率应低于8%;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应分别低于0.5%。

七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1、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

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

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化学监测:

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一次。

应同时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压力蒸汽灭菌:

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

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

3、紫外线消毒:

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

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v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vW/cm2,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一次。

八环境卫生学监测:

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医院应每月对手术室、产房、透析室、新生儿病房、供应室无菌区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科室

监测项目或物品

监测频率

重症监护病(中心ICU、CCU)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进行生物监测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器官移植病房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季一次

血液病房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季一次

新生儿病房(ICU)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月一次

血液透析室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透析用水、出口液、入口液监测

使用中的灭菌剂

每季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感染性疾病科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季一次

手术室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压力蒸汽、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的生物监测

灭菌后内镜(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脑室镜等)

无菌物品抽检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中心供应室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压力蒸汽、环氧乙烷灭菌器的生物监测

无菌物品抽检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产房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月一次

介入中心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月一次

急救中心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月一次

口腔科门诊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进行生物监测

使用中灭菌剂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内窥镜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使用中的灭菌剂的生物监测

灭菌后内镜的生物监测(膀胱镜、胸腔镜、宫腔镜等)

使用中的消毒剂的生物监测

消毒后内镜的生物监测(胃镜、肠镜、支气管镜、喉镜等)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季一次

每季一次

临床实验室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季一次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一、压力蒸汽灭菌

工艺监测:

每锅登记温度、压力、时间、锅次、物品、消毒员等。

化学监测:

常规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B-D试验:

每日一次。

生物监测:

每周一次,有植入物时每锅进行生物监测。

二、紫外线

日常监测:

登记照射时间、累计使用时间、使用人签名,每两周一次擦拭记录。

强度监测:

每半年一次。

三、消毒剂

化学指示卡监测:

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监测。

生物监测:

消毒剂每季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

灭菌剂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四、内窥镜

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每季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五、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生物学监测。

六、污水、污物

污水余氯每日2次监测。

每月进行粪大肠杆菌监测。

每季度进行沙门氏菌监测。

每半年进行志贺氏菌监测。

七、重点科室环境按照山东省《重点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表》的要求进行监测。

附件:

重点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表

科室

监测项目或物品

监测频率

重症监护病(中心ICU、CCU)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进行生物监测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器官移植病房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季一次

血液病房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季一次

新生儿病房(ICU)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月一次

血液透析室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透析用水、出口液、入口液监测

使用中的灭菌剂

每季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感染性疾病科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季一次

手术室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压力蒸汽、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的生物监测

灭菌后内镜(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脑室镜等)

无菌物品抽检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中心供应室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压力蒸汽、环氧乙烷灭菌器的生物监测

无菌物品抽检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产房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月一次

介入中心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月一次

急救中心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月一次

口腔科门诊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进行生物监测

使用中灭菌剂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内窥镜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使用中的灭菌剂的生物监测

灭菌后内镜的生物监测(膀胱镜、胸腔镜、宫腔镜等)

使用中的消毒剂的生物监测

消毒后内镜的生物监测(胃镜、肠镜、支气管镜、喉镜等)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季一次

每季一次

临床实验室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季一次

医院感染管理科护士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及医师指导下,负责全院各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的查询、收集、整理、汇总及登记。

2、参与对各科室、部门有关消毒灭菌、隔离制度、职责、措施的制定,并定期检查、督促具体落实情况,进行质量控制和意见反馈。

3、每季度一次对本院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对临时购入的上述有关药械、器具随时进行审核,并提供意见及备案。

4、每月按计划进行空气、物表等的采样并送检,月末进行总结并提交报告。

5、负责向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职业安全防护、医疗废物各类及环境卫生知识的培训及指导工作。

6、发现有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进行流调并协助相关科室建立控制方案的实施。

7、及时掌握和推广各种新的消毒、灭菌方法和监测方法,参加科研工作。

8、督导、检查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交接、转运、登记等工作。

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一、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三、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五、实行全院可重复医疗器械集中处置制度,一般病人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在冲净明显污渍后直接放入器械回收箱;传染病人或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器具、用品,直接套双层黄色垃圾袋密闭后放入器械回收箱,由供应室集中处置。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六、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选用化学方法。

七、化学消毒或灭菌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或灭菌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规定定期监测。

八、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九、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十、甲醛气体灭菌参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自然挥发熏蒸法的甲醛熏箱不能用于消毒和灭菌,也不可用于无菌物品的保存。

甲醛不宜用于空气的消毒。

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分析及反馈制度

一、临床科室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便掌握医院感染动态,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

三、特殊感染及严重感染病例及时通报反馈。

四、每季度将医院感染监测的结果及汇总、分析后的情况向主管院长、医院感染委员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要妥善保存。

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每季度一期医院感染工作简报。

五、定期对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建议和改正措施。

年终要有总结报告。

六、科室医院感染小组必须针对反馈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制定出适合本科室的改进措施和方法,每月要有一次活动记录,记录要保留,以备查阅。

七、县疾控中心监测结果不合格项目及时反馈到科室,严重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委员会主任及有关成员,讨论改进措施。

医院感染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应遵循以下内容:

工作人员上岗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