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9053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16、黄山奇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教学难点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小黑板

预习要求预习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简介黄山。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一)布置课内预习,学生自学,适时指导

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3、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

陡崖屹立遒劲郁郁苍苍

宾客盆景饱经风霜情有独钟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

2、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相机理解生词的意思,

(2)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自由观察、

(2)说说你最先记住哪个字,是如何记住的,交流经验。

(3)进行练习写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初步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16、黄山奇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准备小黑板

预习要求练习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到了什么呢?

   2、边播放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边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3、而在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松更是情有独钟。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再看看课文的题目,你能从哪个字中找到答案呢?

(奇)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创设情境,感受奇松。

   1、创设情境:

请大家把眼睛闭上,我们登上了去黄山的飞机,经过不到一个小时的飞行,我们来到了天下第一奇山——黄山。

我们爬啊爬,终于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

请大家睁开眼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松树,它们又奇在哪里呢?

   2、学生交流讨论,师相机板书: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大家说得很好,这三种松的确都非常奇特。

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

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既然它有这么大的魅力,那我们就一起去领略迎客松的风采,并从语言文字中来感受它的奇吧!

(三)、引读迎客松,自学陪客松和送客松

   1、出示迎客松的文字和图片。

   2、请同学们自读这段文字,并结合边上的图,你能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呢?

   3、学生交流讨论能反映“奇“的句子及词语。

   

(1)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理解遒劲、饱经风霜的意思,读好词语,并读出它的奇。

(指名读、齐读)

   

(2)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

它的形态就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

(指名读、齐读)

   (3)黄山上的松有千千万万,为什么不选其他松,而偏偏选它,这足以看出它的奇特之处。

(指名读、齐读)

   (4)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

怎么办?

(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4、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

  5、归纳学习迎客松的方法。

  6、除了迎客松外,还有两种松也十分奇特,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迎客松的方法学习另外两种松,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把你较喜欢的一种介绍给大家。

7、学生介绍另两种松,说出奇,并读出奇,最后熟读成诵。

8、同学们,玉屏楼真是一个观松的好地方,我们站在上面已经看到了三棵奇松,我们一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深深地吸引住,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松树,让我们再去看看其他的松好不好?

(四)、观看图片及录像、升化情感。

(出示第三自然段文字内容)

1、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你能仿照着再说几种其他形态的松吗?

2、观看图片及录象。

(五)、再次创设情景,复述课文

1、黄山松和黄山浑然天成,美伦美奂,相信此刻,大家已经完全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之中了。

回到家中,亲戚朋友要问了:

你到黄山究竟看到了什么呢?

你能不能当回小导游,向我介绍黄山奇松呢?

2、学生当小导游,介绍黄山奇松。

17、黄果树瀑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挂图课文朗读

预习要求预习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谁曾经见到过瀑布?

请你说说对瀑布的印象。

  老师在浙江曾经看到过瀑布,也非常高,形成了数叠,非常美丽。

板书:

叠。

  2、我们学过哪些描写瀑布的诗?

谁来朗诵一下。

学生只会背李白《望庐山瀑布》,今后要多训练他们围绕某个主题收集、背诵诗词的习惯

  3、谁看到过叶圣陶的现代诗《瀑布》?

听老师朗诵一下。

  4、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高,有气势,很美。

  5、揭示课题。

  6、教师简单介绍黄果树瀑布的成因和特点,突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可以从上、下、左右各个角度观赏。

过渡:

这瀑布倒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中朗读课文的情况。

  同桌每人一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给予不超过5颗“星”的评价。

  2、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全班学生强化。

  (学生说到“撩”、“挟”,顺便用演示动作法理解字义。

  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讨论理解:

  漫天浮游,让学生想象生活中看到的类似情景:

大雾,大雪,喷水浇花……

  凝神谛听,集中注意力仔细地听。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楚。

  4、教师提出一些词语让学生讨论理解:

杰作、山回谷应

  掩映,是什么映衬着什么?

  人喧马嘶,生活中有这样的情景吗?

(集市、闹市)

  5、说一说,课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

指出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段(第2~8自然段):

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

  6、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站在哪些点来观察黄果树瀑布的?

  (刚进入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登上平台)

  每一个观察点看到的景象都不同,这就是游记中的“移步换景”。

[这一个教学环节可以放在第二课时

三、学习生字

  1、同桌讨论生字的读音、部首、写法、词义、形近词和扩词。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完成“读一读,再抄写”。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课文。

17、黄果树瀑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3、细细品味,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预习要求

练习朗读课文,初步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黄果树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

它离我们很远,今天,老师利用电脑网络把它带到了我们大家眼前,让我们一起走近瀑布,去欣赏、领略一番吧!

 2、看瀑布视频。

欣赏黄果树瀑布后让学生齐读: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作者从哪几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学生回答后板书:

形态声音

二、学习课文

1、课件2思考:

认真阅读课文分别画出描写黄果树瀑布声音和形态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描写声音,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形态。

2、学生画好后指名读出声音及形态的句子。

3、品读感悟形态的句子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学生读后思考:

读了这个句子,你从哪些词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

你从这些中你感受到瀑布什么特点?

泻下的“泻”能否换做“流”?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根据学生回答后板书:

宽宽幅白练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撒金街”的奇景。

(1)学生读后思考:

“银雨”、“金街”是什么意思?

“银雨撒金街”是怎样的奇观?

找有关句子描述

(2)现在谁能通过朗读把大家带到那种境界?

(3)再观看旁边的画面后,让学生从高达数百米感受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板书:

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让学生知道这是“对比”的写法

齐读: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4、品读感悟声音的句子

(1)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男女生读)

A、学生读后思考: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这句话描写声音的词有哪些?

这声音像什么?

你发现这些声音有变化了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

响哗哗

B、我们该怎样把这种变化把我们的体会读出来?

(2)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个别读,小组读齐读)

思考:

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那么声音的词是什么?

接着板书:

大合奏

(3)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A、思考:

此时此刻的作者来到哪里?

听到怎样的声音?

板书:

雷声轰鸣

B、这瀑布是多么富有生命力呀,每一颗跳动的小水珠,就是一个欢快的音符,让人感觉到它那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刚才的句子中说(引读:

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4)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A、学生交流体会(作者已经全身心地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学生回答后板书:

訇然作响

B、练习朗读。

6、为什么同样写瀑布声,作者用不同的词句呢?

7、过渡:

如果说好词佳句是散落在文中闪亮的珍珠的话,那么写作的顺序就是将这些珍珠串成精美项链的丝线,本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呢?

出示课件13请大家迅速地浏览文本,想一想。

8、出示课件14进行小结。

板书:

从远到近移步换景

9、学习最后一段(懂得“衬托”写作方法)

三、看板书总结。

四、作业

1、把黄果树瀑布的美景介绍给他人,注意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用移步换景法描写一处秋天的景物。

18、莫高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学会1个多音字“佛”,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并能给这篇课文编写段落提纲。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并能给这篇课文编写段落提纲。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

预习要求

1、预习本课7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

“窟”。

提问,这是什么字?

是什么意思?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洞窟里的艺术。

(板书:

18、莫高窟)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师补充:

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被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

3、检查预习情况。

通过预习,你记住了几个好词?

(生自由说)

过渡:

学习目标是我们学习的指路明灯,是我们的航向标,有了它的指引,相信本节课一定会收获满满。

二、明目标,知方向。

1、默读学习目标。

2、同桌互说。

过渡:

孩子们,我们先来完成哪个目标?

为什么?

是呀,我们学习要有层次、有步骤、循序渐进。

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8页,与文本亲密对话,带着我们的任务学习吧!

三、围绕目标,学习交流展示。

学习板块一:

随文学字,扫除拦路虎。

1、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圈画出你喜欢的词语,遇到课后生字,标注拼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工具书。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生字词。

3、出示词语,学生自读、互读、开火车认读。

记录 银弦 腐败 敦煌 佛像 帛画一尊刺绣

威风凛凛  宏伟瑰丽 惟妙惟肖  漫天遨游 

帝国主义啧啧赞叹断崖绝壁腐败无能

4、描红临写。

学习板块二:

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大声朗读课文,遇到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直到读正确、流利。

2、听录音范读,小声跟读,并用笔标出停顿、粘连、儿化等。

3、自由练读,读中理解词语意思,并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4、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并逐段交流阅读收获以及疑问。

5、全班逐段展示读课文,并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质疑、解疑。

学习板块三:

理清层次,编写段落提纲。

1、默读课文,思考:

  ⑴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

  ⑵作者是怎样评价莫高窟的?

2、浏览课文,掌握结构,分段、概括段意,编写段落提纲。

3、用简洁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完成《两导两练》69页第3小题。

四、小结、点评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摘抄本课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18、莫高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概括文意的能力,能够比较准确地筛选重点词句,清晰地列出文章提纲,理解文章的前后照应及过渡。

3、感受莫高窟艺术之美,理解文章记叙与描写交替,详略得当的写法及其意义。

4、了解莫高窟被掠夺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塑画和藏经洞的艺术价值,学习本课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多方面抓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

预习要求练习朗读课文,感受莫高窟艺术之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莫高窟》的第1和第5自然段,谁来说一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一颗明珠、艺术宝库、智慧结晶

3、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

4、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彩塑、壁画、藏经洞)

二、新课学习

1、学习彩塑

1)、教师出示:

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2)、这句话中的“慈眉善目、威风凛凛”是形容人的什么的?

(神态)你还知道哪些词语是形容人的神态的?

(笑容满面、和蔼可亲、精神抖擞、龇牙咧嘴……)

3)、你能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描绘这些彩塑吗?

4)、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它?

(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是这个意思呢?

(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形象逼真……)

5)、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精妙绝伦)

6)、带着赞美的语气读第二段。

2、学习壁画

1)、教师出示: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A、读了这句话,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么多壁画的形象么?

(形态各异)

B、从这里的省略号上你体会到了什么?

(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飞天)你能想象出还有什么样子的飞天?

C、出示:

壁画飞天的图片,你能模仿书上的写法,来形容一下某幅飞天壁画吗?

D、让我们把这些飞天的形象深深的印在脑海里吧。

(齐读)

2)、这一段中还有这样一句话。

出示: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A、这句话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壁画的内容十分丰富)

B、教师补充介绍:

敦煌壁画究竟有多少呢?

以莫高窟为主体的石窟群577个洞窟中,现存色彩艳丽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

这么多壁画都画了些什么内容呢?

据敦煌学专家多年考证研究,内容已基本弄清,可分为:

尊像画、经变画、神话题材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画、故事画。

C、学到这儿,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莫高窟的壁画呢?

(宏伟瑰丽)

3、学习藏经洞

1)、有谁知道藏经洞是怎么被发现的?

你收集到了与藏经洞有关的资料了么?

2)、原来的藏经洞是怎样的?

现在是怎样的?

3)、学到这儿,你有了怎样的感想?

4)、同学们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此时的心情吧!

任务二:

练习背诵,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师小结:

几千年来,在大漠深处,敦煌静静地守着孤寂,留给后人的却是永远的辉煌。

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作业

1、完成课堂检测题。

2、背诵课文。

习作5

教学目标

1、比较四幅神情各异的脸蛋图,感受他们分别表达的内心情感。

2、展开联想,从丰富多彩的记忆中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写。

3、要把事情写具体,包括把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活动写清楚。

4、准确表达,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比较四幅神情各异的脸蛋图,感受他们分别表达的内心情感。

2、展开联想,从丰富多彩的记忆中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写。

教学难点

把事情写具体,包括把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活动写清楚,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课件

预习要求展开联想,从丰富多彩的记忆中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

(一)设置悬念,体验惊喜;揭示礼物,体验落差。

1、谈话导入,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

2、猜猜礼物,激趣生疑。

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薄礼”(出示礼品盒),猜猜看,会是什么呢?

3、出示礼物,你此时是什么心情说一说?

白纸为礼,体验失望。

(二)脸谱为礼,分享喜悦,分担哀怒。

师:

如果能够表达送礼人的心意,你们还会在乎礼物的昂贵还是便宜吗?

1、出示脸谱“笑”。

现在,这张白纸上有了一个生动的表情——笑。

我祝愿同学们都能笑口常开,喜笑颜开,天天拥有好心情!

同学们,现在我送上的可是我美好的祝愿。

看到这幅图你心里会想到些什么?

(生答)2、依次出示四幅表情图。

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表情想到些什么?

简单交流即可。

3、交流心情,分享故事。

师:

西方有位叫培根的哲人曾经说过:

把快乐告诉别人,你就能得到双倍的快乐;把忧郁告诉别人,那么你就会减少一半的忧郁。

这节课就让我们打开心扉,释放藏在心里的喜怒哀乐,一起来聊一聊那些曾经难忘的心情故事,好吗?

一时想不起来也没关系,咱们的大脑是个丰富多彩的大仓库,里面藏的东西可多了,让我们静静地看着这四幅图,或闭上眼睛想一想,看看你能从记忆仓库里搜索到什么?

4、学生讲述自己的心情故事。

你想起了自己经历的一件什么事?

当时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学生讲述时,老师、学生用心倾听,让学生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来鼓励和引导孩子。

(三)学习例文,明确习作要求。

有一位同学看到这几幅图的时候也和同学们一样,心中涌起了许多的往事,并把它写下来了,大家想不想听听啊?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三)自由写作。

1、师:

同学们,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接下来,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抒心中的情,讲述自己的故事吧,现在就动笔写下来。

2、学生自主习作,师巡视指导。

环节三、作后展评——展示作品,评改提高

(四)作后评改

1、回忆要求,明确修改目标,一起回忆这篇习作的要求。

2、自评自改作文。

同学们用笔大胆记录下最让自己感动的事。

如果再动动脑,就会使你笔下那感动、难忘的事,内容更加具体、语句更加通顺,情感表达更加真实、准确,也就更加感人!

3、出示习作,全班交流修改,通过范例进一步明确修改方法和技巧。

哪位同学想把自己的习作展示给同学们。

指一生念习作,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哪些地方很精彩,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为什么?

说说理由。

4、依据范例再次自己修改作文。

师:

每一个人成长的足迹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也各有不同。

请大家再次回忆最让自己感动的事,把听到、看到或亲身经历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像在大脑中放电影一样放一遍。

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把它写清楚,写具体。

自己动笔再次进行修改。

5、四人小组修改作文,进行交流分享。

6、教师和学生面对面评议作文。

练习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2、实践目标:

读背《边疆小夜曲》

3、情感目标:

领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具体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具体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

预习要求预习语文与生活及诵读与欣赏部分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教师创设情景,学生读情景对话。

  

(2)教师把爸爸的话提出:

想想看,怎么写才能让人具体地感到大海的大呢?

  (3)学生说出小芳的话:

大海真大,一眼望不到边。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该句还可以怎样补写,也能写得具体?

  (5)教师归纳把句子写具体的基本方法:

要紧紧抓住前句的中心词来写,使中心词的意思表达更具体、生动、准确。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这部分的句子,想想每句后半部分横线上可以怎么补写,才能使前半部分更具体。

  

(2)学生试着补写句子。

  (3)学生分组读自己补写的句子。

(师生评议,有错误的及时纠正)

  (4)学生说“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5)教师设计巩固练习。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莫高窟》一文中的相关内容,感受文章是怎样把情景写具体的。

  

(2)模仿课文的写法,将家乡的某处自然景物(或名胜古迹)写具体。

  (3)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读背《边疆小夜曲》。

  

(1)讨论:

同学们,你们去过祖国的边疆吗?

边疆是个什么样子?

你们听过小夜曲吗?

  

(2)出示《边疆小夜曲》,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指名试读,教师相机指导。

  (4)指导学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