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第二章营养与排泄护理.docx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第二章营养与排泄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第二章营养与排泄护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第二章营养与排泄护理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2011版)
第二章营养与排泄护理
一、协助进食和饮水
二、肠内营养支持
三、肠外营养支持
四、排尿异常的护理
五、排便异常的护理
六、导尿
七、灌肠
八、持续膀胱冲洗
第二章营养与排泄护理
患者营养与排泄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患者营养成分摄入与排泄的需要,预防和发现由于营养摄入与排泄障碍导致的相关并发症。
护理中,应遵循安全和标准预防的原则,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满足患者自理需求,协助诊断和治疗,避免或减轻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一、协助进食和饮水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
2.评估患者饮食类型、吞咽功能、咀嚼能力、口腔疾患、营养状况、进食情况。
3.了解有无餐前、餐中用药,有无特殊治疗或检查。
(二)操作要点。
1.协助患者洗手,对视力障碍、行动不便的患者,协助将食物、餐具等置于容易取放的位置,必要时协助进餐。
2.注意食物温度、软硬度。
3.进餐完毕,协助患者漱口,整理用物及床单位。
4.观察进食中和进食后的反应,做好记录。
5.需要记录出入量的患者,记录进食和饮水时间、种类、食物含水量和饮水量等。
(三)指导要点。
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饮食指导。
(四)注意事项。
1.特殊饮食的患者,在进食前应仔细查对。
2.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给予饮食指导。
3.患者进食和饮水延迟时,做好交接班。
二、肠内营养支持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况、合作程度。
2.评估管饲通路情况、输注方式,有无误吸风险。
3.观察营养液输注中、输注后的反应。
(二)操作要点。
1.核对患者,准备营养液,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
2.病情允许,协助患者取半卧位。
3.输注前,检查并确认喂养管位置,抽吸并估计胃内残留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
4.输注前、后用约30ml温水冲洗喂养管。
5.输注速度均匀。
6.输注完毕包裹、固定喂养管。
7.观察并记录输注量以及输注中、输注后的反应。
8.病情允许输注后30min保持半卧位,避免搬动患者或可能引起误吸的操作。
(三)指导要点。
1.携带喂养管出院的患者,告知患者及家属妥善固定喂养管,输注营养液或特殊用药前后,应用温开水冲洗喂养管。
2.告知患者喂养管应定期更换。
(四)注意事项。
1.营养液现配现用,粉剂应搅拌均匀,配制后的营养液放置在冰箱冷藏,24h内用完。
2.长期留置鼻胃管或鼻肠管者,每天用油膏涂拭鼻腔黏膜,轻轻转动鼻胃管或鼻肠管,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定期(或按照说明书)更换喂养管,对胃造口、空肠造口者,保持造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
3.特殊用药前后用约30ml温水冲洗喂养管,药片或药丸经研碎、溶解后注入喂养管。
4.避免空气入胃,引起胀气。
5.注意放置恰当的管路标识。
三、肠外营养支持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合作程度、营养状况。
2.评估输液通路情况、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状况。
(二)操作要点。
1.核对患者,准备营养液。
2.输注时建议使用输液泵,在规定时间内匀速输完。
3.固定管道,避免过度牵拉。
4.巡视、观察患者输注过程中的反应。
5.记录营养液使用的时间、量、滴速及输注过程中的反应。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输注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2.告知患者翻身、活动时保护管路及穿刺点局部清洁干燥的方法。
(四)注意事项。
1.营养液配制后若暂时不输注,冰箱冷藏,输注前室温下复温后再输,保存时间不超过24h。
2.等渗或稍高渗溶液可经周围静脉输入,高渗溶液应从中心静脉输入,明确标识。
3.如果选择中心静脉导管输注,参照第十二章进行管路维护。
4.不宜从营养液输入的管路输血、采血。
四、排尿异常的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合作程度,了解患者治疗及用药情况。
2.了解患者饮水习惯、饮水量,评估排尿次数、量、伴随症状,观察尿液的性状、颜色、透明度等。
3.评估膀胱充盈度、有无腹痛、腹胀及会阴部皮肤情况;了解患者有无尿管、尿路造口等。
4.了解尿常规、血电解质检验结果等。
(二)操作要点。
1.尿量异常的护理。
(1)记录24h出入液量和尿比重,监测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变化,监测体重变化。
(2)根据尿量异常的情况监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无脱水、休克、水肿、心力衰竭、高血钾或低血钾、高血钠或低血钠表现等。
(3)遵医嘱补充水、电解质。
2.尿失禁的护理。
(1)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
(2)及时清洁会阴部皮肤,保持清洁干爽,必要时涂皮肤保护膜。
(3)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男性患者可采用尿套,女性患者可采用尿垫、集尿器或留置尿管。
3.尿潴留的护理。
(1)诱导排尿,如维持有利排尿的姿势、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部、按摩或叩击耻骨上区等,保护隐私。
(2)留置导尿管定时开放,定期更换。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尿管夹闭训练及盆底肌训练的意义和方法。
2.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
(四)注意事项。
1.留置尿管期间,注意尿道口清洁。
2.尿失禁时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
五、排便异常的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有无高血压、心脏病、肠道病变等。
2.了解患者排便习惯、次数、量,粪便的颜色、性状,有无排便费力、便意不尽等。
3.了解患者饮食习惯、治疗和检查、用药情况。
(二)操作要点。
1.便秘的护理。
(1)指导患者增加粗纤维食物摄入,适当增加饮水量。
(2)指导患者环形按摩腹部,鼓励适当运动。
(3)指导患者每天训练定时排便。
(4)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
2.腹泻的护理。
(1)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出入量等。
(2)保持会阴部及肛周皮肤清洁干燥,评估肛周皮肤有无破溃、湿疹等,必要时涂皮肤保护剂。
(3)合理饮食,协助患者餐前、便前、便后洗手。
(4)遵医嘱给药,补充水、电解质等。
(5)记录排便的次数和粪便性状,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3.大便失禁的护理。
(1)评估大便失禁的原因,观察粪便的性状。
(2)必要时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出入量等。
(3)做好会阴及肛周皮肤护理,评估肛周皮肤有无破溃、湿疹等,必要时涂皮肤保护剂。
(4)合理膳食。
(5)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和以往排便习惯,定时排便,进行肛门括约肌及盆底肌肉收缩训练。
(三)指导要点。
1.指导患者合理膳食。
2.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适当运动。
(四)注意事项。
1.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使用缓泻药。
2.大便失禁、腹泻患者,应注意观察肛周皮肤情况。
3.腹泻者注意观察有无脱水、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六、导尿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及耐受力。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膀胱充盈度、会阴部皮肤黏膜状况,了解男性患者有无前列腺疾病等引起尿路梗阻的情况。
(二)操作要点。
1.准备温度适宜、隐蔽的操作环境。
2.摆好体位,按照无菌原则清洁并消毒外阴及尿道口。
3.戴无菌手套,铺孔巾。
4.检查尿管气囊有无漏气,润滑尿管前端至气囊后4~6cm(男患者至气囊后20~22cm)。
5.再次按无菌原则消毒尿道口。
6.插入尿道内4~6cm(男性患者,提起阴茎与腹壁呈60°角,插入约20~22cm),见尿后再插入5~7cm,夹闭尿管开口。
7.按照导尿管标明的气囊容积向气囊内缓慢注入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有阻力后,连接引流袋。
8.固定引流管及尿袋,尿袋的位置低于膀胱,尿管应有标识并注明置管日期。
9.安置患者,整理用物。
10.记录置管日期,尿液的量、性质、颜色等。
11.留置导尿管期间,应该做到:
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管受压、扭曲、牵拉、堵塞等;
应每日给予会阴擦洗;
定期更换引流装置、更换尿管;
拔管前采用间歇式夹闭引流管方式;
拔管后注意观察小便自解情况。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导尿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防止尿管受压、脱出的注意事项。
3.告知患者离床活动时的注意事项。
(四)注意事项。
1.导尿过程中,若尿管触及尿道口以外区域,应重新更换尿管。
2.膀胱过度膨胀且衰弱的患者第一次放尿不宜超过1000ml。
3.男性患者包皮和冠状沟易藏污垢,导尿前要彻底清洁,导尿管插入前建议使用润滑止痛胶,插管遇阻力时切忌强行插入,必要时请专科医师插管。
七、灌肠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意识、自理情况、合作及耐受程度。
2.了解患者排便情况,评估肛门周围皮肤黏膜状况。
(二)操作要点。
1.大量不保留灌肠。
(1)核对医嘱及患者,注意操作环境隐蔽,室温适宜。
(2)配制灌肠液,温度39~41℃,用止血钳夹闭排液管。
(3)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防水布,屈膝。
(4)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液面比肛门高40~60cm。
(5)将肛管与灌肠筒的排液管连接,润滑肛管,排除管道气体,将肛管缓缓插入肛门7~10cm。
(6)固定肛管,松开止血钳,观察液体流入及患者耐受情况;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适当调整灌肠筒高度。
(7)灌毕,夹闭并反折排液管,再将肛管拔出,擦净肛门。
(8)嘱患者尽量于5~10min后排便。
(9)了解患者排便情况,安置患者,整理用物。
2.甘油灌肠。
(1)核对医嘱及患者,准备环境和物品。
(2)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靠近床沿,屈膝,臀部垫高。
(3)打开甘油灌肠剂,挤出少许液体润滑管口,将灌肠剂管缓缓插入肛门7~10cm。
(4)固定灌肠剂,轻轻挤压,观察液体流入及患者耐受情况。
(5)灌毕,反折灌肠剂管口同时拔出,擦净肛门。
(6)嘱患者尽量10min后排便。
(7)安置患者,整理用物,记录排便情况。
3.保留灌肠。
(1)核对医嘱和患者,嘱患者先排便,准备环境及灌肠药液,灌肠液量不宜超过200ml。
(2)根据病情和病变部位取合适卧位,臀部垫高约10cm,必要时准备便盆。
(3)润滑并插入肛管15~20cm,液面至肛门的高度应<30cm,缓慢注入药液。
(4)药液注入完毕后,反折肛管并拔出,擦净肛门,嘱患者尽可能忍耐,药液保留20~30min。
(5)安置患者,整理用物。
(6)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并记录。
(三)指导要点。
告知患者灌肠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四)注意事项。
1.妊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严重心脏病等患者不宜灌肠;直肠、结肠和肛门等手术后及大便失禁的患者不宜灌肠。
2.伤寒患者灌肠时溶液不超过500ml,液面不高于肛门30cm,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
3.灌肠过程中发现患者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等,应立即停止灌肠,并报告医生。
4.保留灌肠时,肛管宜细,插入宜深,速度宜慢,量宜少,防止气体进入肠道。
八、持续膀胱冲洗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病情、意识状态、自理及合作程度。
2.观察尿液性质、出血情况、排尿不适症状等。
3.注意患者反应,观察冲洗液出入量、颜色及有无不适主诉。
(二)操作要点。
1.遵医嘱准备冲洗液。
2.在留置无菌三腔导尿管后,排空膀胱。
3.将膀胱冲洗液悬挂在输液架上,液面高于床面约60cm,连接前对各个连接部进行消毒。
4.将冲洗管与冲洗液连接,三腔尿管一头连接冲洗管,另一头连接尿袋。
夹闭尿袋,打开冲洗管,使溶液滴入膀胱,速度80~100滴/min;待患者有尿意或滴入200~300ml后,夹闭冲洗管,打开尿袋,排出冲洗液,遵医嘱如此反复进行。
5.冲洗完毕,取下冲洗管,消毒导尿管远端管口并与尿袋连接。
6.固定尿袋,位置低于膀胱。
7.安置患者,整理用物并记录。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冲洗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冲洗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四)注意事项。
1.根据患者反应及症状调整冲洗速度和冲洗液用量,必要时停止,并通知医生。
2.冲洗过程中观察病情变化及引流管是否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