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工法QC成果住宅小区工程控制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成果汇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8984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工法QC成果住宅小区工程控制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成果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工艺工法QC成果住宅小区工程控制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成果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工艺工法QC成果住宅小区工程控制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成果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工艺工法QC成果住宅小区工程控制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成果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工艺工法QC成果住宅小区工程控制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成果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艺工法QC成果住宅小区工程控制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成果汇报.docx

《工艺工法QC成果住宅小区工程控制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成果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工法QC成果住宅小区工程控制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成果汇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艺工法QC成果住宅小区工程控制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成果汇报.docx

工艺工法QC成果住宅小区工程控制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成果汇报

 

开展QC小组活动

 

控制泵送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打造精品工程

 

2017年4月

 

目录

一、概况---------------------------------------------------------------------------------1

二、选题理由---------------------------------------------------------------------------2

三、现状调查---------------------------------------------------------------------------3

四、活动目标---------------------------------------------------------------------------2

五、QC小组攻关活动----------------------------------------------------------------3

控制泵送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打造精品工程

一、概况

1、工程概况:

1)

2)场地内主要建筑物为:

2幢17层高层住宅(29#、30#)、4幢小高层住宅(27#、28#、31#、32#)、4幢多层住宅(23#、24#、25#、26#)、人防地下车库以及地下非机动车库(29#、30#)等建筑物。

其中23#、24#、25#、26#多层为砖混结构,27#、28#、31#、32#小高层为钢混剪墙结构,29#、30#高层均为剪墙结构。

3)本工程所有混凝土结构采用泵送混凝土工艺施工,混凝土浇筑量共计1000多立方米。

基础采用PHC管桩,基础、梁、柱、墙、现浇板混凝土设计标号均为C30。

抗震设防裂度七度,工程于2016年2月18日开工,2017年6月29日竣工,该工程总工期498天。

4)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工程质量,保证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确保3幢住宅楼创“区优质结构”的目标,我们专门组建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QC小组,以近几年泵送混凝土现浇楼板常出现的不规则裂缝为起点,进行技术攻关,狠抓质量管理,从原材料的选取,配合比设计、以及浇筑、养护等各个环节上寻找改进措施,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

2、小组概况:

本小组为新组建的QC小组,其成员均为我公司的技术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部分人员参加过公司其它QC小组活动,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活动经历,对QC活动有比较深的了解,对程序和方法能较好的运用。

从总体上看,本小组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是比较高的,对本次活动的目的能很好的理解,对将来产生的效果和效益也有很大的信心。

(1)小组名称:

某工程项目部QC小组

(2)课题名称:

控制泵送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打造精品工程

(3)课题类型:

现场型

(4)成立时间:

2016年4月1日

(5)活动时间:

2016年4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6)小组成员简介

姓名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行政职务

小组职务

小组分工

1

组长

全面领导、指挥

2

副组长

技术措施指导

3

组员

组织实施与落实

4

组员

资料整理

5

组员

现场监督与检查

6

组员

现场监督与检查

二、选题理由

为了达到区优质结构的质量标准,保证主体工程的质量,我们确定将“控制泵送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打造精品工程”作为QC小组的活动课题。

 

三、现状调查

为确保该工程现浇楼板的施工质量,我公司技术人员和项目专业施工人员,在项目经

理袁晓敏的带领下,对本地区及公司范围内的多个工程的泵送混凝土现浇楼板的施工质量进行了走访、调查及统计,现将调查情况统计如表1:

表1现浇楼板裂缝情况调查统计表

序号

调查项目

频数

累计频数

频率(%)

累计频率(%)

1

现浇板裂缝

78

78

61

61

2

表面平整度

20

98

16

77

3

蜂窝麻面

17

115

13

90

4

漏筋

7

122

5

95

5

截面尺寸

3

125

3

98

6

其它

2

127

2

100

7

合计

127

127

100

100

现浇泵送楼板质量统计排列表

四、活动目标

在施工中通过控制泵送混凝土自身的原因及施工方面的原因,基本消除泵送混凝土现

浇楼板的裂缝,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抗渗性和抗裂性。

1、目标确定:

针对现状,我们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基本上将裂缝的不合格点数控制在规范及现行标准允许的范围内。

2、必要性分析:

泵送现浇楼板的裂缝问题是在施工中极易出现的问题,也是质量控制的难点,“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同时本工程29#~31#房创区优质结构,确保楼板的质量是不言而喻的。

3、可行性分析:

本工程为公司重点控制工程,QC小组成员由公司技术质量骨干以及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组成,人员业务素质高,并且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只要严加管理,从严要求,目标可以实现。

五、QC小组攻关活动

(一)P阶段(计划)

1、对造成泵送现浇楼板裂缝的因素进行分析:

裂缝因素关联图

2、要因确认

针对泵送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小组成员召开了要因分析会,针对各种原因进行了讨

论分析及现场验证,确认要因如下:

末端因素

要因确认

确认

方法

是否

要因

1

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混凝土水灰比过大

严格控制配合比

讨论分析

2

混凝土砂率过大,砂过细,含泥量大,水泥用量过多。

严格控制配合比

讨论分析

3

水泥品种选用,细度过细

严格控制材料的选用

讨论分析

4

粗骨料粒径较小及粗骨料用量较少

控制材料选用和配合比

现场验证

5

外加剂选用及掺量不合理

选用适宜产品解决,用量合理

讨论分析

6

钢筋绑扎间距较大或没有设抗裂缝钢筋

加强管理可以解决

现场验证

7

拆模时间过早及加荷过早

加强管理可以解决

现场验证

8

混凝土过度振捣

需制定措施解决

现场验证

9

浇筑混凝土作业时间选择不当

需制定措施解决

讨论分析

10

混凝土浇筑顺序不正确,随意留置施工缝

加强管理可以解决

现场验证

11

穿线管没有放置在钢筋网片下

需制定措施解决

现场验证

12

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及时,未及时覆盖

加强管理可以解决

现场验证

 

(二)D阶段(实施)

1、制定对策

对策表:

序号

要因

目标

对策与措施

地点

负责人

1

混凝土坍落度大,水灰比大,砂率大

配合比优化

严格控制配合比

施工现场

2

砂过细,含泥量大,混凝土级配不合理,粗骨料粒径小

骨料级配优化

选用合格材料

施工现场

3

外加剂效果不理想

充分发挥外加剂效果

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外加剂且用量准确

施工现场

4

局部没有设置抗裂缝钢筋

按施工经验设置抗裂钢筋

加强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

5

拆模时间及加荷时间过早

满足拆模要求及加荷要求

加强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

6

混凝土过度振捣

振捣充分

加强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

7

混凝土浇筑顺序不正确

按照浇注顺序进行

加强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

8

混凝土养护

养护及时

加强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

2、对策实施

小组全体人员自2011年4月1日以来,根据自己工作的分工和按照对策表的要求,进行了以下活动:

(1)实施1:

针对混凝土坍落度较大,水灰比较大,砂率较大的要因,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配合比,积极通过各种措施优化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主要表现在:

按照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要求,确定用水量,控制在每立方米186kg以下,不得大于225kg,以在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水灰比。

对于坍落度,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坍落度值应考虑混凝土的运输、停置时间及入泵混凝土坍落度要求来确定设计坍落度值。

入泵坍落度值不能太大,应按《混凝土泵送施工于技术规程》中规定的坍落度值,结合泵送高度、管道长度及钢筋密集程度综合考虑,当泵送高度在30m以下时,坍落度为100-140mm,当泵送高度在30m~60m时,坍落度在140~160mm,当泵送高度在60m~100m时,坍落度在160~180mm。

对于砂率:

在满足泵送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砂率,一般采用30%~~45%,提高粗骨料用量,对于C30以下的混凝土,石子用量宜控制在1150-1200kg/m3之间,对于C30以上的混凝土,石子用量宜控制在1050-1150kg/m3之间。

(2)

实施2:

针对砂过细,含泥量大,混凝土级配不合理,项目部加强管理,严禁不符合要求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在施工中提高骨料质量,严按照规定检验骨料颗粒级配,含泥量及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了含量。

骨料选用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3)实施3:

针对外加剂效果不理想情况,外加剂宜选用坍落度经时损失小的,与所有水泥适应性较好的,引气量在3%以内的泵送剂或缓凝型高效减水剂,并按规定严格控制外加剂掺量。

对掺和料的质量,必须达到现行国家标注《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等的规定,掺入量通过试验确定。

(4)实施4:

针对钢筋绑扎不符合规范要求,严把钢筋规格、型号、分布尺寸、构造要求等验收关。

下料时,严格控制钢筋下料长度及制作工艺,确保钢筋过轴线,即过圈梁中心线,负弯矩筋确保勾在圈梁外口主筋上,分布筋满足锚固长度,按规范要求严加控制。

现浇板的配筋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并在相同含钢率时,应采用较细的钢筋,且钢筋间距小于150mm的布筋方式,以达到最佳抗裂效果。

对于现浇板的周边,尤其是四角,除设置放射筋外,还应设置足够的垂直于裂缝方向的抗变形分布筋。

(5)实施5:

针对混凝土保护层不足,我们在底板筋处设置了专用保护层垫块,每平方米不少于5个,板周边支座处的负弯矩钢筋,绑扎时位置正确,并设置钢筋支架,钢筋牢固架设,支架的间距小于或等于1m,钢筋与模板之间必须按规范规定的控制保护层厚度,操作人员不得踩踏钢筋作业。

(6)实施6:

针对模板的沉陷移动及拆模时间过早,我们通过严把验收关及加强管理等措施,对模板的加固措施进行严格控制,指定专人进行检查,保证模板的刚度和强度及牢固性。

严格规范拆模时间,现浇楼板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规定标准强度的75%方可拆模。

(7)实施7:

针对混凝土过度振捣,我们在施工中对泥工重新进行技术交底,并采用高频插入式振捣棒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在振捣混凝土时,振动棒移动间距400mm左右,振捣时间15s—30s。

当两棒之间混凝土石子较多时,期间补插一棒。

振捣至砂浆上浮,石子下沉而且不再出现气泡为止,间隔20min-30min后进行二次复振。

振捣混凝土时,振动棒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并插入下层混凝土内50mm-100mm处,提升振动棒时,其速度必须缓慢,不得残留孔洞。

振捣后的混凝土表面如有渗水要及时处理,振动棒完成后要及时用刮杠刮凭平,并用铁抹子收光,防止裂缝产生。

(8)实施8:

针对混凝土养护不好,我们派专人在混凝土浇筑后,在其表面加以覆盖并保温养护,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少于14d,施工

现场设置能保证连续浇水养护的设施。

当不能保证养护时,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以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在养护期内,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杜绝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同时考虑了早期施工荷载的影响。

(三)C阶段(检查)

在小组活动后,经过检查,现浇楼板质量明显提高,现浇楼板的裂缝控制达到了预期目的,各施工工序均符合优良标准,为争创优质工程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A阶段(总结)

1、巩固措施与标准化

(1)通过本次QC活动,运用全面质量管理这科学方法,增长了QC知识,开拓了小组成员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小组成员共同面对困难的团队精神。

(2)通过本次QC活动,我们对泵送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能够对裂缝进行很好的控制。

(3)活动后,我门将此项施工工艺及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完善,在得到公司技术部门的认可后,编制成企业内部标准,进行全公司的推广。

2、体会和下一步打算

(1)

通过本次小组活动,我们积累的不少经验,实现了目标,即保证了质量又保证了工程的耐久性。

增强了我们继续开展QC活动的信心,同时也凝聚了我们的团队精神

(2)我门小组的一部分成员经常活动在施工现场,将会不断地发现一些施工中的难题,我们将在组长的带领下,继续发扬团队精神,不断去攻克一个个难关。

(3)

下面是活动前后小组成员素质对比图:

个人能力

质量素质

QC知识

解决问题的信心

团队精神

活动前

85

70

76

79

69

活动后

96

97

91

95

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