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8964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加快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加快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加快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加快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快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docx

《加快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快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docx

加快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加快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新形势下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我省如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闯出一条加快农业发展的新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为此,我们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作了些调研和思考,供各级领导和同志们参考。

  1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省各地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我省建成东部沿海地区“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部署和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指导方针,以建立十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20个优质农产品品牌、集中扶持100家龙头企业为主线,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主导产业稳步发展,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明显提高,农户收入不断增长,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为全省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动力的增长点,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主要表现在:

  ——总体规模增长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全省各地把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抓手,不断创新农村经营组织形式,注重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全面发展。

XX年底,全省拥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3916个,比XX年增加1380个;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32亿元,增加6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81亿元,增加126亿元,上缴税金7.8亿元;直接带动农户269万户,带动农户面达38.5%,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达到15.8亿元,户平增收588.5元。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成为我省农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

各地加大了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扶优扶强,全省涌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XX年全省农业龙头企业2096个,比XX年增加1267个,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580个,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1个,比XX年增加了12个。

目前,我省已有9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00家省级龙头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28家,5001万元—1亿元24家,3000—5000万元47家。

这些龙头企业平均固定资产3092万元,平均销售收入1.3亿元,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是我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

龙头企业在带动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区域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安全和培植农产品知名品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中坚力量和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支柱。

  ——按产业化思路调整农业结构,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日趋明显。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省形成了一批布局相对集中的区域特色主导产业。

赣南脐橙、南丰密桔、婺源AA级有机茶、环鄱阳湖特种水产等在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泰和乌鸡、河蟹、彭泽鲫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奉新晚米、赣南脐橙、大余花卉、高安肉牛等正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绿色农产品发展呈现强劲势头,安远无公害水果基地、永丰无公害蔬菜基地、修水和婺源的无公害茶叶基地已成为我国首批10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

  ——靠组织化推动产业化,基地生产向品牌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通过自我服务和合作经营,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了龙头企业同生产基地的联系。

各类产业化组织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重视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种植面积达到1119万亩,比XX年增加222万亩,增长24.7%;养殖面积达到272.6万亩,比XX年增加140万亩。

如大彰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昌顺集团等依托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合作社,组织管理生产基地;赣南果业集团、德宇集团、德兴市异VC钠有限公司等以契约的形式建立了上万亩配套基地。

这些生产基地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通过订单约束,建成了一大批标准化果园、无公害菜园和无规定疫病区,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品牌效应日趋明显,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实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经营外向度逐步提高。

各地在实施农业产业经营过程中,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对外交流和合作,吸引社会各类资金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型农业。

XX年全省利用外资龙头企业数量达到344家,比XX年增加250家,利用外资额度41121万美元,比XX年增加34968万美元,出口创汇13571万美元,比XX年增加6745万美元,增长98.8%。

  ——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

各地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注重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更趋牢固和紧密。

利益联结机制趋于多样化,主要有合同形式、订单形式、合作方式按利益返还形式、股份合作和按股分红形式等。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日趋活跃,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利益、实行行业自律和行业保护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形式正逐步向“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办企业的方向发展。

  纵观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与自身相比,应该说成效很大,但与全国和周边省份相比,差距不小。

主要表现在:

  ——起步迟,发展慢。

欧美发达国家始自二战后,现已基本完成产业化过程,进入工业化和现代化阶段。

我国东部沿海始和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内蒙古、吉林、新疆等中西部地区起步虽晚,但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我省始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起步较晚,发展步伐相对缓慢。

  ——数量少、规模小。

XX年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达到10万多个,我省为2096个,占全国比例不到2D%;浙江为5000多个,不到浙江的2/5。

在现有农业龙头企业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浙江省有1500多家,广东省1028家,我省仅有580家;浙江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174个,固定资产115.3亿元,我省109家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只有33.7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2家,不到浙江1/3。

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龙头企业浙江62家,广东139家,江苏107家,我省仅31家。

我省龙头企业平均固定资产总值为443.7万元,是广东省的1/6,平均销售收入为786万元,不到广东省的1/6。

  ——带动弱,效益差。

广东省平均每个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为1770户,农户户均增收2230元,我省平均每个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为688户,农户户均增收558.5元。

我省龙头企业平均利税总额88.25万元,仅为广东省的1/3,浙江省的1/2。

  2对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基本判断

  基本判断一:

总体上看,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在从低水平向高水平方向发展,表现在发展方式上下班呈现出四个方面的变化。

  2.1在发展动力上,正从单纯的行政推动转向行政推动和市场拉动结合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初期,各级政府的支持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目前各地在继续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把政府扶持、科技拉动与市场引导结合起来,学会用市场的办法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一是资源重组,近几年,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是市场引导的结果,政府在此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二是“三资”的投入,农业投资主体主要有国家、农民和社会资金三个方面,农民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同时各地注重社会资本转向农业,形成了多渠道资金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的可喜局面。

  2.2在资源配置上,正从无序转向有序

  近年来和中地非常重视资源配置的有序问题,一是结合优势区域布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许多地方形成了产业链和优势企业群体,在抓好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同时,也注意抓好布局规划,考虑大、中、小配套问题。

二是地区特色开始形成。

一些地方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优势产业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3在增长方式上,正从粗放式经营转向集约式经营

  过去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科技含量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

近年来,各地在三方面发展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提高农产品加工档次和水平。

各地越来越意识到,最终决定企业生存的还是靠提高科技含量和企业素质,这是个带根本性的问题。

很多龙头企业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新生力量,注重技术进步成为龙头企业的自觉行动。

二是抓标准化的力度明显加大,过去没有找到实施标准的途径,现在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一有效途径,使标准化的实施成为可能。

部分龙头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了标准化生产基地,率先与国际标准接轨,在采用国际标准、改进设备、加强检测等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三是重视实施品牌战略。

多数地方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法,通过组织农产品展销会、交易会、订货会、各种节会、招商会、外出考察等方式,帮助企业打造出若干个品牌产品。

  2.4在利益联结方式上,正从松散型转向紧密型

  在这方面现在有几个新亮点:

一是适度规模经营。

各地越来越意识到,农业产业化和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中如何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进行了很好的探索。

目前,养殖业规模经营已有成功模式,如国鸿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方式,企业与农户共同兴办饲养小区,集中饲养,分户经营,统一服务,形成了企业建小区,小区带农户的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环保、防疫和带动农户等问题,解决了畜牧业生产集约化、标准化问题,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扩大了农户的饲养规模,在探索农业适度规模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新余市渝水区因地制宜,规范管理,通过土地的有序流转,培植种植大户,在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是中介组织有大的发展。

随着产品安全要求的提高,各地都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方面来考虑,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据统计,XX年各类产业化组织与农户建立合同关系的比例为52.5%,比XX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其中有订单关系的比例为37.8%,比XX年提高16.6个百分点。

  基本判断二:

近几年,我省农业产业化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先进省份相比,与农业进入新阶段后的形势要求相比,与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激烈竞争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

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数量、规模及效益等方面,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创新动力不足。

  机制创新动力不足。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发展实践来看,凡是注重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龙头企业活力都很大,后劲也很足,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反之,企业发展就不快,甚至陷入困境。

在这方面,我省尚有相当差距。

部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不快,改制、转制和重组未有实质性进展;部分虽已改制,但产权不清晰、权责不明确,导致经营者、投资者、劳动者三者积极性都不高,因此效果不大。

部分企业没有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经营机制,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有的虽已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但没有按照各自职责规范运作,形同虚设。

由于体制不顺,机制不适,部分国有企业债务沉重,步履维艰。

部分民营企业仍沿袭家族式经营方式,“肥水不流外人田”,子承父业,企业发展缺乏活力;部分民营企业家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管理方式落后,经营水平不高,企业发展不快。

  经营主体发展动力不足。

包括龙头企业在内的各类产业化组织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是农业产业化的主要载体和依托力量,它们的发展状态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效果。

与周边省份相比,我省各类经营主体明显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的差距。

其主要原因:

一是资本经营方式落后。

我省农业企业中自赣南果业上市以后,就再也没有一家农业企业上市,而湖南省目前已有十余家农业企业上市。

部分企业存在等、靠、要观念,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资本经营,加快企业发展;二是企业发展环境不够宽松。

在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地方政府迫于财政增收压力,对企业不是“放水养鱼”,而是“竭泽而渔”,企业不堪重负,甚至想远走高飞。

有的部分恃权敛财,向企业乱伸手,吃拿卡要,企业怨声载道。

  科技创新动力不足。

在科技含量、品牌培植、市场意识等方面,我省与周边省份差距呈逐步拉大趋势。

广东省近两年几年龙头企业每年投入科研开发有技术推广经费上亿元,打造出水果加工、牛奶、饮料、饲料等一大批产品知名品牌,获得ISO9000、14000系列标准或HACCP认证的有30多家,XX年该省龙头企业出口创汇达7.9亿美元。

浙江省目前有104种省级名牌农产品,20余家企业农产品品牌获著名商标,该省有1000多家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其中有67家企业农产品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XX年全省农产品出口额达到33.3亿美元,出口额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0%。

相比之下我省农业企业科研开发投入较少,自主开发能力弱,基本上是搞“模仿秀”和实行“拿来主义”。

龙头企业获得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为数不多,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培植意识不强,因此造成产品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不高。

109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只有34家有少量产品出口,XX年出口创汇仅为1.36亿美元。

  基本判断三:

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时机,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缩小差距和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必然要求。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进而实现“三化”良性互动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和实际行动;以“十大基础、20个品牌、100家龙头企业”为主线的发展战略正在付诸实施,成效初现;以十大基地为依托的主导产业正在形成,并逐步向优势产业带和区域特色产业衍进;二批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龙头企业群体正在发育壮大,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力量;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健全,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又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全省上下善谋实干,共谋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氛围空前良好;依托长、闽、珠三角洲,开辟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广阔发展空间;全省外向型经济方略的实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

只要我们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充分抓住有利时机,利用有利条件,抓好落实,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就一定能缩小与周边省份的差距,进而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3五管齐下,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

  3.1在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上下功夫、力争有新突破

  龙头企业肩负着信息引导、市场开拓、产品开发、科技创新、服务农户的重任,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因此,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首要任务就是狠抓龙头企业迅猛发展,加速培育一批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数量和总量上突破。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实行四个转变:

①利用民间资本,低成本扩张。

从种养运销大户中培育滋生一大批新的龙头企业,实现从无到有转变,形成星罗棋布,众星拱月的发展趋势;②小规模向大规模转变。

采取兼并重组,强强联合,使大者更大,强者更强,发挥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作用;③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

注入高新科技,增加投入,从粗加工向粗深加工发展,发挥引导作用;④国内型向国际型转变。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参与国际竞争。

当前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吸引“三资”建龙头。

要制定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把“民营资本、工商资本、外国资本”吸引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来,按照市场导向和产业发展需要,建设一批新的龙头企业,特别是要培育一批外向度高的出口创汇型龙头企业,促进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

二是要整合资源壮大运营,整合现有产业,发展一批大型龙头企业集团,积极培植更多企业进入国家重点和省级龙头企业的行列。

对列入省考核的109家龙头企业要帮助和引导完成服从制改造,鼓励企业经营者持大股和企业法人持大股,调动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等多方面的积极性。

三是放手发展私营个体龙头企业。

各地要按照“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的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发展私营个体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

现在,地区性生产要素转移呈现出加快的趋势,沿海一些地区的民间资本正在向腹地转移。

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更加重视引进外地私人资本兴办或联办私营企业。

降低农村私营个体企业准入门槛,取消一切歧视和不合理的限制,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政府应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同时要重点帮扶在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中排位前列和科技型、外向型的龙头企业,促其扩张规模,增强实力,提升档次。

  3.2在调优基地上下功夫、力争有新突破

  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第一生产车间”,必须把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区域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工作来抓,在基础上夯实。

当前要狠抓优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区域布局,实行“四优”、“四化”、“四流”。

  “四优”是依托自然优势资源确立优势产品,围绕优势产品打造优势产业,集聚优势产业形成优势经济。

  “四化”是:

一是专业化。

根据龙头企业和市场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生产方向,突出骨干品种,形成鲜明特色;二是规模化。

发挥比较优势,抓住骨干品种,调整区域布局,集中连片发展,形成规模优势。

三是科技化。

在主导产业区域发展中心地带,建一批省级科技示范园区,搞好良种和技术服务,带动基地建设科技水平的提高。

四是标准化。

通过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模式,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满足龙头企业对优质原料和市场对优质产品的需求。

  “四流”是:

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加快土地向种田大户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基地引导,吸引社会各类资金扶持和参予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依托基地建设,引进先进农业科技,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变集成和应用;通过基地的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规模流出。

  3.3在叫响品牌上下功夫、力争有新突破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终端产品的竞争,实质上是品牌的竞争。

一个具有品牌效应的好产品,就能拉动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

所以,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是培育产业竞争力的长远之计,也是关键之举。

目前我省已确立赣南脐橙等20个优质农产品品牌为重点发展对象,必须狠抓优质农产品品牌的扩张覆盖,在质量上成势。

主要是加大四个力度:

一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二是加大品牌扶持力度,要集中力量抓好20个品牌的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通过良种扩繁,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满足龙头企业对优质原料和市场对优质产品的需求。

各地也要选择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重点予以扶持,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产品品牌,提高我省农产品竞争力。

三是加大品牌延伸力度。

严格执行质量标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各地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树立质量意识,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产品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以及出口目标国的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

要注重实行标准化生产,通过标准化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四是加大品牌开发力度。

在品牌开发上要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加、销一体化,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

  3.4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力争有新突破

  科技创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要狠抓科技创新升级升档,在竞争上取胜。

目前集中抓好“四引”:

一是引导智力培训,以人为本,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

①农民的实用技术教育,包括栽培模式、养殖模式、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等,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继续发挥农广校、农函大、成人学校、文化技校等教育网络的作用,全面实施“绿茶色证书工程”的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农民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成果的能力,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作用意识、质量意识,造就一大批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的有知识、有技术、懂经营的农民。

②技术队伍的高新技术教育,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厂化设备技术、人工调控技术、灌溉技术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教育,造就一支熟悉现代企业生产技术的工人队伍。

③企业家的现代化管理教育,包括管理学、市场学、再生产理论、政策法规、世界贸易等,要对109家国家和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厂长经理进行培训,造就一批善经营、懂管理、高素质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

二是引进高新先进科技。

要走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发展路子,继续实施“丰收计划”、“跨越计划”,加速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运用,大力开发优质高效技术、农业减耗减本增效技术,研究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特色明显的农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提供和鼓励科研单位或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加强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使用,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工厂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把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三是引进竞争机制。

要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对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培植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奖励,鼓励企业创一流技术、树知名品牌,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技术水平。

四是引进有效载体。

各地要积极引导和引入龙头企业参与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建设,使企业成为农业先进科技的开发中心和推广基地,成为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和主体。

  3.5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下功夫,力争有新突破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着协调和服务作用,是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要大力扶持,加快发展。

  在建立和发展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上,要实行“四放”:

一是放手发展,鼓励多种形式一齐上,形成多层次、多类型、跨区域的发展格局;二是放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在市场准入、住处咨询、规范经营行为、实施国家和行业标准、价格协调、调解利益纠纷、行业损害调查等方面发挥自我管理的作用,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形式,各地要放心支持,大胆发展;三是放胆改革,目前我省有相当部分的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官办的,一定要按照“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放胆改革,恢复其本来面目;四是放宽政策,各级政府要在信贷、登记注册、税费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为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

  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充分发挥协调和服务作用,理顺龙头企业与农户经济关系,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在利益连接和分配方式上实行“四型”:

①双向服务型,龙头企业在种子种苗、技术等方面为农户提供服务,农户按企业要求的标准生产优质农产品,为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实现利益共享,企业与农户“双赢”。

②价格保护型,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订单和契约形式规范产销双方的权利义务,农户按合同和契约要求进行生产,龙头企业对合同内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使销售前移,产销衔接,从而使企业和农户在订单约束下从事生产经营。

在发展“订单农业”过程中,要注意增强订单契约的有效性,要通过法制教育、经济手段等多种措施,提高龙头企业和农民的履约率。

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意政府不是市场,政府也不是市场主体。

因此政府不能替代农户或企业签订合同,使“订单农业”真正成为一种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经济行为。

③利润分享型,鼓励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等将农户产品加工、运销等增值的一部分利润按一定的方式返还给农户,用于农户扩大再生产。

④参股合作型,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资金投放与农户土地经营权、劳力、技术入股等方式,组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紧密型原料生产基地。

通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逐步建立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利润连接机制,全省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连接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新格局。

  4几点建议

  4.1加强政府调控力度,形成推进产业化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