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平安一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配制酵母菌的培养基时,常添加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液,如果葡萄糖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其原因最可能是( )
A.葡萄糖被合成了淀粉B.酵母菌细胞失水
C.改变了培养液的pHD.酵母菌发生了变异
【答案】B
【解析】
2.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进行有氧呼吸,无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过程②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过程①有氧和无氧都能发生,A错误;过程①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③的场所是线粒体,B错误;过程③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过程④是醋酸菌的有氧呼吸,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正确;过程①②③是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18~25℃),过程④是醋酸菌的酿醋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在30~35℃,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发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3.下列操作不能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是( )
A.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B.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无水酒精消毒
C.葡萄汁装入发酵瓶后,要密封充气口
D.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
【答案】B
【解析】在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的过程中,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措施有:
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或用洗洁精洗涤;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孔;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以保证空气进入的同时不会有较多杂菌的进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4.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
如果向培养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中通入空气,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变化是( )
①乙醇的产量增加
②乙醇的产量减少
③葡萄糖消耗下降
④葡萄糖消耗明显增加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答案】B
【解析】如果向培养酵母菌的葡萄糖液中通入空气,在短时间内,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受抑制,产生酒精减少,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消耗的葡萄糖量减少。
【考点定位】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5.萃取过程应如何加热( )
A.酒精灯隔水加热B.酒精灯直接加热C.烘干箱加热D.微波加热
【答案】A
【解析】萃取过程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酒精灯水浴加热,这是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6.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青霉B.曲霉C.毛霉D.根霉
【答案】C
【解析】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7.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
A.将消毒过的葡萄汁装满发酵装置
B.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
C.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D.将冲洗并除去枝梗的葡萄放入冲洗晾干的榨汁机内进行榨汁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将消毒过的葡萄汁装入发酵装置,但不能装满,要留有1/3的空间,A错误;酵母菌生存适宜的温度是18~25℃,因此果酒的制作过程中,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B正确;果酒的制作过程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因此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C正确;将冲洗并除去枝梗的葡萄放入冲洗晾干的榨汁机内进行榨汁,D正确。
考点:
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8.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
利用玉米秸秆生产酒精,首先要把秸秆用相应的酶进行预处理,然后用特定的微生物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发酵生产酒精。
以下关于处理秸秆的酶、微生物种类和特定的条件的选择正确的是( )
A.淀粉酶、乳酸菌、充足氧气B.纤维素酶、酵母菌、密封
C.纤维素酶、甲烷杆菌、密封D.脂肪酶、酵母菌、充足氧气
【答案】B
【解析】玉米秸秆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因此对秸秆进行预处理需要使用纤维素酶。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菌,无氧呼吸时可以产生酒精,因此需要在密闭条件下用酵母菌对秸秆进行发酵,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进行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接种酵母菌后,应立即密封
B.在进行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接种酵母菌后,应先通气一段时间,再隔绝空气
C.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接种纯种的酵母菌
D.制葡萄酒的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
【答案】A
【解析】
10.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制作过程中要一直打开发酵瓶
B.在制作葡萄醋的过程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
C.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酒精转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D.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醋酸菌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为了防止杂菌的污染,发酵瓶不能处于打开着状态,应适时向发酵瓶中通入无菌空气,让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醋酸菌适宜生存的温度条件为30~35℃,因此在制作葡萄醋的过程中应将温度控制在此温度,B错误;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酒精转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正确;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醋酸菌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D错误。
考点:
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11.如图是果醋和果酒的发酵装置,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出料口可以用来取样
B.排气口能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C.充气口在醋酸发酵时要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
D.充气口的开关始终要处于打开状态
【答案】D
【解析】制果酒和果醋的过程需控制好以下发酵的条件:
果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在制果酒的过程中,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并通过排气孔将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在制果醋的过程中,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孔充气。
由于果酒的制作需要酵母菌进行厌氧发酵,所以充气孔不能始终保持打开状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2.在一个普通的锥形瓶中,加入大半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后密封。
下列坐标图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刚开始在锥形瓶内氧气比较多,无氧呼吸比较弱,随着氧气的消耗,有氧呼吸减弱,无氧呼吸加强,所以酒精的量逐渐增加,当葡萄糖被消耗尽以后,究竟的产量不在增加,A正确;锥形瓶内的葡萄糖是有限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葡萄糖逐渐被消耗尽,酵母菌的数量也会下降,不会一直增长,B错误;葡萄糖的浓度随着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消耗,浓度不断下降,C正确;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不断的产生二氧化碳,导致pH值不断下降,D正确。
13.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从细胞结构来看( )
A.三种均为真核生物
B.三种均为原核生物
C.两种真核生物,一种原核生物
D.两种原核生物,一种真核生物
【答案】C
【解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有多种,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是毛霉;其中酵母菌、毛霉属于真核生物,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总结:
常见发酵食品制作的主要微生物
(1)酵母菌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可参与果酒的制作。
(2)当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毛霉等能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水解成小分子物质。
14.下列关于毛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毛霉是一类有细胞壁但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
B.毛霉属于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C.毛霉的菌丝有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
D.豆腐上长出的白毛主要是毛霉的直立菌丝
【答案】A
【解析】毛霉属于霉菌,霉菌是真核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也具有以几丁质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
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其菌丝有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豆腐上长出的白毛主要是毛霉的直立菌丝,故本题错误选项为A。
15.腐乳制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杂菌污染。
下列措施中不能起抑制杂菌污染作用的是( )
A.加入12%的料酒
B.逐层增加盐的用量
C.装瓶时让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D.用含水量约为70%的豆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在豆腐乳的后期制作过程中,能防止杂菌生长,利于后期成熟的因素:
腌制中的盐,卤汤中的酒、香辛料以及对坛子消毒、装坛密封时用酒精灯火焰处理坛口等,都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解:
A、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加入酒,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另外能抑制和杀灭杂菌,A错误;
B、高浓度的食盐对微生物也有抑制作用,所以在腌制放盐时,越靠近瓶口的位置,加入的食盐量越多,B错误;
C、装瓶时让瓶口过火也是为了杀灭瓶口周围的杂菌,避免污染,C错误;
D、用含水量约为70%的豆腐作为原料,是为了使制作成的腐乳成形,与抑制杂菌没有关系,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腐乳制备过程,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16.下列有关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将多糖分解成葡萄糖
②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③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④将核酸分解成核苷酸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①毛霉不能将多糖分解成葡萄糖,①错误;②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②正确;③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③正确;④毛霉不能将核酸分解成核苷酸,④错误。
考点:
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17.制作泡菜时,所用的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 )
A.防止水分的蒸发
B.防止菜叶萎蔫
C.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被抑制
D.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
【答案】C
【解析】密封的目的不是防止水分蒸发,是为乳酸菌提供无氧环境,A错误;密封的目的是为乳酸菌提供无氧环境,不是防止菜叶萎蔫,B错误;乳酸菌是厌氧菌,需要无氧环境,所以密封的作用是为了防止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被抑制,C正确;密封的目的是防止氧气进入,而不是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D错误。
【考点定位】制作泡菜
【名师点睛】乳酸菌是厌氧菌,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存,有氧时,其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因此制作泡菜、酸菜时,所用菜坛子必须密封,目的是为乳酸菌提供无氧环境,防止其氧气进入抑制乳酸菌发酵。
18.在对泡菜中亚硝酸盐进行检测时,所用的方法、有关试剂以及颜色分别是( )
a.纸层析法
b.比色法
c.显微镜观察法
d.斐林试剂
e.双缩脲试剂
f.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
g.砖红色
h.蓝色
i.玫瑰红色
A.a d iB.b e gC.b f iD.b f g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用比色法来对泡菜中亚硝酸盐进行检测,b正确;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是亚硝酸盐含量检测的溶液,f正确;亚硝酸盐能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复合物,i正确。
考点:
用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19.萃取前往往要将胡萝卜烘干,粉碎,并且原料颗粒越小越好,这样做的目的是( )
A.让胡萝卜尽快溶解成胡萝卜素
B.让原料与萃取剂充分接触,提高萃取效率
C.让原料颗粒尽快溶于萃取剂中
D.节省萃取剂的使用量
【答案】B
【解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原料形成尽量小的颗粒,以便原料颗粒能与萃取剂充分的接触,保证萃取的彻底性,提高萃取的效率。
20.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因操作不当而使泡菜腐烂。
造成泡菜腐烂的原因是( )
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乳酸,同时产生的乳酸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制成泡菜。
如果菜罐密封不严,有氧条件下乳酸菌的发酵作用受到抑制,同时好氧型腐生菌大量繁殖使泡菜腐烂变质,B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泡菜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1.下列有关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
B.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分解蛋白质和果胶
D.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
【答案】D
【解析】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先逐渐增加,后又逐渐降低,A错误;发酵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乳酸菌,此外泡菜制作过程中酵母菌也发挥了发酵作用,B错误;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不分解蛋白质和果胶,因而能保持蔬菜脆嫩而不软化,C错误;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目的是保持坛内的无氧状态,D正确。
【考点定位】制作泡菜
【名师点睛】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
22.下列关于发酵产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测
B.检测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闻气味
C.泡菜制作产生的亚硝酸盐可以用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检测
D.检验乳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
【答案】D
【解析】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检验或嗅是否有酒精气味,A正确;醋酸没有毒,且酸性不强,具有挥发性,所以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闻气味,B正确;泡菜制作产生的亚硝酸盐可以用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检验,C正确;检验乳酸的方法是用pH试纸检测,D错误。
【考点定位】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泡菜的制作、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名师点睛】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23.泡菜发酵的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别是( )
A.乳酸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
B.因腌制过程中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
C.发酵初期酵母菌活动强烈,其利用氧产生的气体为CO2
D.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故A错误。
腌制过程中盐进入蔬菜体积缩小,但丢失的是水分,故B错误。
发酵初期酵母菌繁殖利用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气体二氧化碳,故C正确。
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会使坛内温度升高,但不产生气体,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泡菜制作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24.土壤中的细菌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一种( )
A.尿素酶B.脲酶C.蛋白酶D.肽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细菌的相关知识。
土壤中的细菌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一种脲酶,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故选B
25.培养基中加入尿素(惟一氮源),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这种加入尿素的培养基在功能上属于( )
A.选择培养基B.固体培养基C.液体培养基D.半固体培养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培养基的相关知识。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物质促进所需微生物生长,抑制不需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
故选A
26.测定土壤中细菌数量一般选用104、105和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2、103和104倍稀释,其原因是( )
A.细菌个体小,真菌个体大B.细菌易稀释,真菌不易稀释
C.细菌在土壤中数量比真菌多D.随机的,没有原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在土壤中,细菌的数量比真菌的多,所以为了确保稀释后能形成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培养皿,细菌数量一般选用104、105和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2、103和104倍稀释.
考点:
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
【名师点睛】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
称量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整个实验过程要保证无菌操作,应明确土壤中细菌比真菌多,所以细菌稀释的倍数要比真菌稀释的倍数高.
27.通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是( )
A.菌落B.细菌形态C.细菌体积D.细菌结构
【答案】A
【解析】一般来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温度及培养时间),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且肉眼可见,便于菌种鉴定,因此通常以菌落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故本题应选A。
28.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 )
A.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水
B.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琼脂、水
C.KH2PO4、Na2HPO4、MgSO4·7H2O、尿素、琼脂、水
D.KH2PO4、Na2HPO4、MgSO4·7H2O、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水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分解尿素,选择的原则是只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
筛选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就必须是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而且需要有碳源,故A项正确;B和D的配方中没有尿素,当然不能筛选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B、D项错误;C中有尿素,且为唯一氮源,但配方中缺少碳源,细菌不能生长(细菌不能利用尿素中的碳),故C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9.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后,指示剂的颜色是( )
A.蓝色B.红色C.黑色D.棕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合成脲酶,将尿素分解形成碱性物质氨,在碱性环境下,酚红指示剂变红.
故选:
B.
30.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又能抑制或者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 )
A.鉴别培养基
B.加富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基础培养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鉴别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培养后会发生某种变化,从而区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鉴别培养基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A错误;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制成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这些特殊营养物质包括血液、血清、酵母浸膏、动植物组织液等,B错误;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使用选择培养基可以富集筛选目的微生物,D正确;基础培养基是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混合营养物制品,D错误.
考点: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名师点睛】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使用选择培养基可以富集筛选目的微生物.
31.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
①加尿素
②不加尿素
③加琼脂
④不加琼脂
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⑦加硝酸盐
⑧不加硝酸盐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⑧D.①④⑥⑦
【答案】C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培养基成分
【名师点睛】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原理是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才能以尿素为氮源生长繁殖,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因缺乏氮源而无法生长繁殖。
32.在做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时,甲组实验用氮源只含尿素的培养基,乙组实验用氮源除尿素外还含硝酸盐的培养基,其他成分都相同,在相同条件下操作,培养与观察,则乙组实验属于( )
A.空白对照B.标准对照C.相互对照D.条件对照
【答案】D
【解析】乙组和甲组实验的培养条件不同,形成了条件对照。
33.微生物体内能够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的酶是( )
A.C1酶和Cx酶
B.C1酶和葡萄糖苷酶
C.Cx酶和葡萄糖苷酶
D.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能将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的是C1酶和Cx酶,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考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34.下列对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
B.可以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C.既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也可以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D.可以将刚果红与培养基中的其他物质混合后再灭菌倒平板
【答案】D
【解析】刚果红可以接种前倒平板时加入,也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A正确;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所加刚果红要进行灭菌,以防杂菌的侵入,影响纤维素分解菌菌落的形成,B正确;既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也可以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则所加刚果红要进行灭菌,C正确;可以将刚果红与培养基分别灭菌,按一定的比例将刚果红加入到培养基中,然后倒平板,D错误。
【考点定位】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
【名师点睛】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35.自养微生物所需碳源和能源为不同的物质,而可作为异养微生物碳源和能源的是( )
A.CO2B.NaHCO3C.碳酸盐D.含碳有机物
【答案】D
【解析】异养微生物必须以有机物作为碳源进行代谢生长,同时其能源也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因此碳源不仅为异养微生物提供构成细胞的物质,而且提供完成整个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也是作为异养微生物区别于自养微生物的最重要的一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36.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的目的是( )
A.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大量菌体
B.纤维素分解菌适宜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
C.用液体培养基可以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
D.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分解菌
【答案】A
【解析】在选择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要将土样加入装有30ml选择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固定在摇床上,在一定温度下振荡培养1~2d,直至培养液变混浊。
这是由于固体培养基的容量有限,而使用液体培养基可以获得大量菌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