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题含答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8707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题含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中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题含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中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题含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中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题含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中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题含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题含答案1.docx

《初中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题含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题含答案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题含答案1.docx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题含答案1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题含答案

(1)

一、选择题

1.某队伍接到命令后出发某地抗灾,途中得知有新任务,要求通讯兵告知,已知队伍长6千米,队伍移动速度为5千米每时,通讯兵由队尾移动至队头再返回的过程中,共用时30分钟,则传令兵的速度为()

A.18km/hB.20km/hC.24km/hD.25km/h

2.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2s内物体不受摩擦力的作用B.2~4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N

C.2~4s内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D.4~6s内物体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

3.某商场的自动扶梯在0.5分钟内,可以把站在扶梯上的顾客送到二楼.如果扶梯不动,人走上去需要1.5分钟,那么,当人沿着开动的自动扶梯走上去,需要的时间是

A.2分钟B.1分钟C.3/8分钟D.0.5分钟

4.甲、乙物体点同时、同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

A.乙始终比甲运动得快

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始终静止在10m的位置

D.甲乙某一时刻速度相等

5.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1.5倍D.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甲平均速度的2倍

6.某同学对一物体进行了四次测量,分别为:

2.56cm、2.58cm、2.54cm、2.55cm,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后,记录结果正确的是:

()

A.2.5575cmB.2.558cmC.2.56cmD.2.5cm

7.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吃动平衡,天天运动”,李老师喜欢绕东区广场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40min行走6000步,路程约4km.据此估计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平均速度和进一步的长度.下列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是()

A.6km/h65cmB.1.5km/h1.2cm

C.6km/h20cmD.1.5km/h0.6cm

8.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9.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全程中,小华一直比小明跑得快

D.全程中,小华和小明的平均速度相等

10.小明和小华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明都要比小华提前6m到达终点,若让小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6m,小华仍在原起点处与小明同时起跑,按原来的平均速度运动,则

A.小明先到达终点B.小华先到达终点

C.两人同时到达终点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1.下图a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则右图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t图像的是(  )

A.

B.

C.

D.

12.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

C.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m/s

D.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

13.如图,为某道路由南向北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道路示意图,已知机动车车道宽D=3m,甲、乙两部轿车分别在慢车道和快车道上向北匀速行驶,v甲=36km/h,v乙=54km/h.两部轿车的尺寸均为:

长度L1=45m,宽度d=1.8m,甲、乙两车沿南北方向上的距离为s2=3m时,在甲车前方慢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C点(与甲车相距s1,且s1=10.5m,突然有一人骑自行车横穿马路(假设匀速),自行车车长L2=1.8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自行车速度为0.35m/s时,将与甲车相撞

B.当自行车速度为7m/s时,可以安全通过整个道路

C.当自行车速度为6.5m/s时,将与乙车相撞

D.若自行车速度为0.2m/s,自行车尾部到达双黄线用时30s

14.“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

如图是甲乙两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长

B.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球做变速运动

D.甲乙两球平均速度之比4:

5

15.a、b两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乙地,a车以速度v0出发,先加速再减速,到达乙地时的速度恰好还是v0;b车也以速度υ0出发,先减速再加速,到达乙地时的速度恰好也是υ0。

两车所用时间分别为ta和tb,其大小关系是()

A.ta=tbB.ta>tbC.ta<tbD.无法确定

16.小明和宁宁两人多次进行百米赛跑,同时出发,每次小明都比宁宁提前10m到达终点。

如果两人都以原来的速度跑,将小明的起跑线向后移动10m,宁宁仍在原起跑线,两人同时出发,结果是(  )

A.两人同时到终点B.小明先到达终点

C.宁宁先到达终点D.无法确定谁先到

17.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

C.两物体在15s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s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18.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19.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靠在站台上,某一乘客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

突然,该乘客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乘客坐的列车一定开始前进B.与乘客并排的列车一定开始前进

C.一定有一辆列车开始运动D.两辆列车一定都开始运动

20.如图所示,小学从“东外环怪坡”上骑自行车下来,他并没有蹬踏板,却发现自行车越越快,根据这一生活现象,同学们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是(  )

A.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是否越来越大?

B.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通过的路程是怎样变化的?

C.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D.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21.甲、乙两地间距s,某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前

路程的速度为

,后

路程的速度为

那么该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22.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600m,他去上学时,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1m/s,为了不迟到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3m/s,他上学的整个路程平均速度为()

A.2m/sB.1.5m/sC.1.6m/sD.1.8m/s

23.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②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10~30s甲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

④0~4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75m/s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③④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

24.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刻度的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3.35cm,3.36m,3.55cm,3.36cm。

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3.405cmB.3.36cmC.3.38cmD.3.41cm

25.一辆汽车以速度v1行驶了

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20km/h跑完了其余的

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40km/h,则v1的值为(  )。

A.32km/hB.50km/hC.60km/hD.80km/h

26.小强在湘江风光带上骑自行车,看到江中轮船在向北运动。

轮船上的乘客看到小强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强和轮船可能都向南运动

B.小强可能向北运动,轮船一定向北运动

C.小强一定向北运动 轮船可能向南运动

D.小强一定在向南运动,轮船一定向北运动

27.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

B.两物体在10~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

C.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平均速度相等

D.在30s末甲乙两物体相距40m

28.甲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者速度之比2:

3,通过路程之比3:

1,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是(  )

A.2:

9B.2:

1C.9:

2D.1:

2

29.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

B.t1-t3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t2时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D.t2-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30.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中乘客观察乙车,发现乙车向正东方向行驶。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A.甲乙两车都向东行驶B.甲车向东行驶,乙车向西行驶

C.甲车向西行驶,乙车向东行驶D.甲乙两车都向西行驶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详解】

设通讯兵的速度为v,队伍长s队伍=6km,传令兵由队尾移动至队头所用时间

通讯兵再由队头移动至队尾的过程中所用时间

共用时30分钟,即

解得

v=25km/h

或﹣1km/h,但﹣1km/h应舍去。

故选D。

2.D

解析:

D

【详解】

A.由图丙的v一t图象可以知道,在0~2s内,物体速度为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由于有相对运动趋势,所以受静摩擦力,故A错误;

BC.2~4s内时,物体处于加速状态,由图乙的F-t图象可知在2~4s内,推力F=3N,此时物体加速处于非平衡状态,故拉力与摩擦力不是平衡力大于3N,故BC错误;

D.4~6s由图丙可知,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物体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3.C

解析:

C

【详解】

设扶梯长为s,则扶梯的速度v1=s/30,人的速度v2=s/90,

由v=s/t得:

t=s/(v1+v2)=22.5s=3/8min.故选C.

4.D

解析:

D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图象中甲乙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得出答案.

解:

由图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C错误;

在0~2s内,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

t=2s时,乙的速度等于甲的速度,故D正确;

在2s以后,乙的速度大于甲速度,故A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v﹣t图象的理解与掌握,明确图象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5.C

解析:

C

【解析】

A、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时两同学相遇,相遇时甲行驶了4km-1km=3km,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甲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3km,相遇前甲的速度是

v甲=s甲/t=3km/10min=0.3km/min;乙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v乙=s乙/t=1km/10min=0.1km/min,则v甲=3v乙,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相遇后甲15min-10min=5min经过的路程为1km,

速度v甲′=s甲′/t′=1km/5min=0.2km/min,v甲=1.5v甲′,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甲平=s甲总/t总=4km/15min=4/15km/min;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乙平=s乙总/t总=2km/15min=2/15km/min;所以,v甲平=2v乙平,故D错误,故选C.

6.C

解析:

C

【解析】物体的长度为

故选C.

【点睛】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平均值要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

这是本题的难点所在。

7.A

解析:

A

【解析】

运动的时间t

40min

h,路程s

4km

4×105cm,则陈老师行走的速度:

v

,一步的长度为

≈66.7cm/步,最接近于65cm.故A正确.

8.B

解析:

B

【解析】

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

一是甲车静止不动;二是向南运动;三是也向北运动,但速度比乙车慢.

故选B.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抓住以地面、树木或建筑物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9.D

解析:

D

【解析】

由图像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和B都是错误的;

由图像可知,两人跑的全程都为40m,而且他们所用的时间都为8s,所以他们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都为5m/s,故选项D是正确的.

故选D.

解析:

【点睛】

速度图像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不能描述曲线运动;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运动的总时间,据此解答.

10.A

解析:

A

【详解】

设小明百米赛跑用的时间为t,则速度为

小华的速度为

第2次比赛时,

按原来的平均速度运动,小明用时:

小华用时:

因为 

,即小明用时短,还是小明先到达终点.

故选A.

11.C

解析:

C

【详解】

从v-t图象上可以看出,物体在做匀速运动,该物体运动的s-t图象应该是s与t成正比关系。

A.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静止,不合题意。

B.表示物体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后静止,不合题意。

C.中s与t成正比关系,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符合题意。

D.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运动的路程越来越少,直至减小为0,不合题意。

故选C。

12.D

解析:

D

【详解】

A.根据题意知道,第一次发出的超声波在0.25s时与汽车相遇,第二次发出的超声波在0.2s时与汽车相遇,所以,

s1=vt1=340m/s╳0.25s=85m,

s1=vt2=340m/s╳0.2s=68m,

故A错误;

B.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时,汽车距测速仪85m;第二次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时,汽车距测速仪68m,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是:

s车=85m-68m=17m,

故B错误;

CD.根据题意知道,测速仪每隔0.9s发一次超声波,第一次发出的超声经0.25s与汽车相遇,说明汽车与第一次的超声波相遇时,再等0.65s,测速仪发出第二次超声波.第二次超声波发出后,经0.2s与汽车相遇.所以汽车与第一次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所用的时间是:

t车=0.65s+0.2s=0.85s,

所以,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

故C错误,D正确.

13.B

解析:

B

【详解】

A.甲车的速度

v甲=36km/h=10m/s,

设自行车头与甲车尾部相撞:

甲车走的路程:

s甲=s1+L1=10.5m+4.5m=15m,

甲车用的时间:

t甲=

=

=1.5s,

自行车在这段时间内(t自行车=t甲=1.5s)走的路程:

s自行车=

(D-d)=

(3m-1.8m)=0.6m,

v自行车=

=

==0.4m/s;

设自行车尾与甲车头部相撞:

甲车走的路程:

s甲′=s1=10.5m,

甲车用的时间:

t甲′=

=

=1.05s,

自行车在这段时间内(t自行车=t甲=1.05s)走的路程:

s自行车=0.6m+1.8m+1.8m=4.2m,

v自行车′=

=

=4m/s;

当自行车车速在0.4m/s~4m/s范围内将与甲车相撞;故A错误;

BC.乙车的速度

v乙=54km/h=15m/s,

自行车头与乙车尾部相撞:

乙车走的路程:

s乙=s1+s2+2L1=10.5m+3m+2×4.5m=22.5m,

乙车用的时间:

t乙=

=

==1.5s,

自行车在这段时间内(t自行车=t乙=1.5s)走的路程:

s乙=0.6m+3m=3.6m

v自行车=

=

==2.4m/s;

自行车尾与乙车头部相撞:

乙车走的路程:

s乙′=s1+s2+L1=10.5m+3m+4.5m=18m,

乙车用的时间:

t乙′=

=

==1.2s,

自行车在这段时间内(t自行车=t乙=1.2s)走的路程:

s自行车=3×0.6m+3×1.8m=7.2m

v自行车′=

=

==6m/s;

当自行车车速在2.4m/s~6m/s范围内将与乙车相撞;但是被乙车撞的前提是不能被甲车撞,因此要把2.4m/s至4m/s剔除出去,因此被乙车撞的条件是自行车速度在4m/s至6m/s之间.故B正确,C错误;

D.若自行车速度为0.2m/s,自行车尾部到达双黄线用时:

t=

=

=24s,

故D错误.

14.A

解析:

A

【详解】

A.设“频闪摄影”时,摄影的时间间隔是t,甲球所用时间为5t,乙球所用的时间是3t,所以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长,故A正确;

BC.甲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并且甲做直线运动,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乙做直线运动,所以乙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C错误;

D.甲球所用时间为5t,乙球所用的时间是3t,由图知甲、乙运动的路程相等,则甲、乙两球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故D错误。

故选A。

15.C

解析:

C

【分析】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

【详解】

a、b两车都是从甲地到乙,总路程相等。

而a车是先加速运动,假设加速到速度为v1时,进入减速阶段,速度从v1减至v0,而v1>v0,则a车全程的速度都大于v0,所以a全程的平均速度va>v0。

而b车以v0的速度出发先减速再加速,则b车的速度变化是由v0减小到0,再由0加速到v0,则b车全程的速度都不大于v0,那么b全程的平均速度vbvb。

在经过相同的路程时,平均速度越大,所用时间越小,所以ta<tb。

故选C。

16.B

解析:

B

【详解】

设小明用的时间为t,小明速度为

宁宁速度为

第2次比赛时,小明路程为s1=110m,宁宁路程为s2=100m,因为速度不变,小明用时

宁宁用时

因为

所以小明先到,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7.C

解析:

C

【详解】

A.从图中可以看到,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其速度大小是

,在10s内,甲、乙走过的路程大小关系是

,所以

,A项不合题意;

B.从图中可以看到,在15~20s内,甲物体是静止状态,不是匀速运动,B项不合题意;

C.从图中可以看到,两物体在15s走过的路程都是100m,所以两物体在15s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选项C符合题意;

D.从图中可以看到,两物体在20s时走过的路程不相同,它们不会相遇,D项不合题意。

故选C。

18.D

解析:

D

【详解】

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4s∼8s内,两同学同时出发,甲和乙的图像都是一条斜线,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甲乙两个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4s,则甲的速度

乙同学从0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8s,则乙的速度

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19.C

解析:

C

【分析】

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要首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

【详解】

该乘客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说明两列火车之间的位置一定发生了变化,则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可能有一辆列车开始运动,另一辆列车静止,可能是乘客坐的列车开始前进,也可能是与乘客并排的列车反向前进;②两辆列车可能都开始运动,且两辆车的速度大小不同。

综上分析可知,只有C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据运动状态确定参照物,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判断相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方法即可正确解题。

20.D

解析:

D

【详解】

A.已知下坡过程中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大。

此问题没有探究价值,A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无论如何运动,只要在运动,路程一定是增加的,此问题没有探究价值,B不符合题意;

C.自行车下坡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压力和路况是一定的,其它影响运动速度的因素不明确。

此问题不容易探究,C不符合题意;

D.自行车下坡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但是不是匀加速还是一般的加速运动,利用刻度尺(测绳)和秒表,测量不同路段(或时间段)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就可以得到不同路段(时间段)的速度及全程的平均速度,比较测量结果就能确定速度变化的规律。

此问题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D符合题意。

故选D。

21.C

解析:

C

【详解】

由题意可知,前

路程所需要的时间是

路程所需要的时间是

那么该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故选C。

22.B

解析:

B

【详解】

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600m,小明走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从家到学校总时间

t=t1+t2=300s+100s=400s

小明上学的平均速度

故选B。

23.B

解析:

B

【详解】

①由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

400m−100m=300m

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故①错误;

②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10s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错误,故②错误;

③由图象可知10∼30s时,甲通过的路程

300m−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