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8688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docx

《高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docx

高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2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1、(全国课标卷Ⅱ)2.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1、【答案】D

【解析】叶绿素中心元素是镁离子,A正确;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叶绿素a比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高,C正确;植物主要的吸收峰在蓝紫光区和红光区,绿光吸收最少,反射多,所以叶片呈现绿色,D错误。

【试题点评】此题考查对色素基本知识的识记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2、(安徽卷)3.右图为第10粒水稻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干物质和呼吸速率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种子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呼吸作用旺盛

B.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减少,呼吸速率下降

C.种子成熟后期脱落酸含量较高,呼吸速率下降

D.种子呼吸速率下降有利于干物质合成

2、【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种子干物质快速增加的时期是曲线的斜率最大的时候,呼吸速率正是高峰期。

A正确。

图中显示在种子成熟后期呼吸速率下降较快,并到达很低的水平,应与种子中自由水减少相关。

呼吸速率与自由水含量有关,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含量低,呼吸速率下降B正确;脱落酸抑制生长,呼吸速率下降。

种子成熟后一般很容易脱落,而且在植物体内脱落酸增加是一般趋势。

C正确。

干物质的合成过程需要的能量和中间代谢产物来源于呼吸作用,所以呼吸速率下降不利于干物质的合成。

【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呼吸作用,旨在考查学生对呼吸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理解,并且考查学生对曲线图中信息的获取。

难度适中。

(重庆卷)6.题6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

B.t2→t3,暗反应(碳反应)限制光合作用。

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

C.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

D.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

降低

【答案】D

【解析】水的光解、O2释放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而不是叶绿体基质,A项错误;t2→t3,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为CO2浓度此时光照充足且恒定,若增加光照,光合速率不会提高,B项错误;t3→t4,暗反应增强,一定程度上加快ATP和ADP的转化,同时促进了光反应,C项错误;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减弱甚至停止,类囊体薄膜上ATP合成受阻,ATP含量减少,ADP和Pi含量升高,被还原的C3化合物减少,直接产物含量降低,D项正确。

【试题评价】本题以坐标图为信息载体,考查光照、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考生的理解能力,选项迷惑性强,具有一定难度。

(江苏生物卷)5.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B.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C.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

D.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

【答案】B

【解析】过滤主要是将滤渣和滤液分开,要用吸水性差的纱布而不能用吸水性强的滤纸过滤研磨液,A错误;干燥处理定性滤纸是为了让层析液能够更快的上升,使色素更好地分离,B正确;画滤液细线,要等一次画完干燥后才能重复,防止滤液细线过粗,C错误;叶绿体中色素为脂溶性的,要用无水乙醇溶解,D错误。

【试题评价】此题着重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要求注重细节,难度不大。

(海南生物卷)2.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无氧呼吸能产生ATP,但没有[H]的生成过程

B.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的[H]可在线粒体内氧化生成水

C.某些微生物可利用氧化无机物产生的能量合成有机物

D.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可在叶绿体基质中作为还原剂

【答案】A

【解析】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相同,1分子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生2分子丙酮酸,产生4个[H]和2个ATP,A项错误;有氧呼吸过程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前两阶段生成的[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B项正确;硝化细菌等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利用无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用于自身生命活动,C项正确;光反应阶段生成的[H]在叶绿体基质中用于暗反应阶段的C3的还原,D项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中物质、能量的转化,难度适中,较易得分。

(海南生物卷)8.关于叶绿素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菠菜绿叶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

B.加入少许CaC03能避免叶绿素被破坏

C.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

D.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

【答案】C

【解析】菠菜绿叶富含叶绿素,可用作提取叶绿素的材料,A项正确;加入碳酸钙可避免研磨过程中液泡中的有机酸等物质对叶绿素的破坏,B项正确;用乙醇提取到的叶绿体色素含有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C项错误;研磨加石英砂的目的是为了研磨更充分,D项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绿叶中色素提取实验相关操作和注意事项,难度不大,较易得分。

(海南生物卷)9.在温度、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消毒后有生活力的小麦种子一直浸没在无菌水中,会使种子死亡。

下列对种子死亡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

A.缺乏胚芽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B.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C.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释放D.呼吸作用的产物对其产生毒害作用

【答案】D

【解析】种子的萌发需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才能萌发,浸没在无菌水中的种子主要靠无氧呼吸提供能量,产生酒精等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导致种子不能萌发,D项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种子萌发的条件及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较易得分。

(海南生物卷)10.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h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图所示。

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出现蓝色。

其中,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A.a、b和d

B.a、c和e

C.c、d和e

D.b、c和e

【答案】B

【解析】植物叶片黄白色区域的叶肉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图中a、e,c处叶肉细胞中尽管含有叶绿体,但被锡箔纸遮住部位不能接受光照,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均不能产生光合作用产物淀粉,加碘液不会变蓝,故选B项。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条件及考生识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较易得分。

(北京卷)29.(16分)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

结果如图

(1)光合作用碳(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______,在____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_____。

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______。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______增加。

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______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会_____光合作用。

(5)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

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______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和速率。

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_____,则支持上述推测。

【答案】

(1)[H]/NADPH叶绿体基质

(2)逐渐下降28

(3)淀粉和蔗糖的含量输出量

(4)抑制

(5)末遮光的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

【解析】

(1)光反应为暗(碳)反应提供了ATP和[H](NADPH),用于三碳化合物(三碳糖)的还原。

(2)根据图1可以看出,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提高,二氧化碳固定的速率下降;对照组没有去除棉铃即去除棉铃的百分率为0,此时植物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为28。

(3)由图2可知,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逐渐提高,叶片干重百分比逐渐升高。

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含量虽然降低,但最终净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量提高,说明叶片和棉铃的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减少。

(4)根据图1可以看出,光合作用速率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图2则说明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叶片中积累,所以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

(5)去除掉棉铃以后并对部分叶片进行遮光处理,这是唯一的变量,如果检测到未遮光的叶片有机物不再积累,则未遮光的叶片的有机物运输到遮光的叶片中去了,说明了遮光叶片是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

【点评】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以及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非常恰当地运用了背景材料“探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命题角度选择合理。

使命题既不落俗套,又未入歧途。

较好地考查了课标中的主干知识和考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天津卷)8.(16分)菌根是由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

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提供糖类等有机物。

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菌根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

组别

光合作用速率

(μmolCO2·m-2·s-1)

气孔导度·

(mmol·m-2·s-1)

细胞间CO2浓度

(μmol·mol-1)

叶绿素相对含量

25℃

有菌根

8.8

62

50

39

无菌根

6.5

62

120

33

15℃

有菌根

6.4

58

78

31

无菌根

3.8

42

157

28

5℃

有菌根

4.0

44

80

26

无菌根

1.4

17

242

23

·气孔导度是描述气孔开放程度的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菌根真菌与玉米的种间关系是。

(2)25℃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

(3)15℃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速率高,据表分析,其原

因有①促进了光反应;②,促进了暗反应。

(4)实验结果表明:

菌根能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在条件下提高比例最大。

(5)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试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

下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试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

①图中种群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值。

②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

接种菌根真菌后,该试验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原因是。

【答案】

(1)互利共生

(2)高

(3)①叶绿体相对含量高,利于吸收光能②气孔导度大,CO2供给充分(4)5℃(或低温)

(5)①平均②优质牧草A物种丰富度升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升高

【解析】

(1)由题可知,菌根真菌从土壤吸收养分和水,同时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植物为菌根真菌提供糖类等有机物,两者是互利共生关系。

(2)在25℃条件下,有菌根玉米细胞间CO2浓度相对于无菌根玉米较低,说明有菌根玉米利用率较高,光合作用较强。

(3)在15℃条件下,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速率高,据表分析,有菌根叶绿素相对含量较大,有菌根玉米,吸收光能速率较大,促进光反应进行,气孔导度较大,细胞间CO2浓度较小,CO2供应充足,促进暗反应进行。

(4)对比三个温度条件下,在5℃条件下,有菌根玉米与无菌根玉米光合速率相比,提高程度最大。

(5)①牧草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且取各样方平均值,保证数据的科学有效性。

②从图表中分析,优质牧草在真菌作用下,种群密度逐年升高,而劣质牧草种群密度逐年降低。

接种真菌后,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试卷评价】本试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分析能力,属于理解层次,但考查内容相对简单,容易得分。

(山东卷)25、(10分)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

(1)阶段Ⅰ和Ⅲ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Ⅰ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输方式为。

阶段Ⅲ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2)阶段Ⅱ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

阶段Ⅲ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

(3)若测得阶段Ⅱ种子吸收O2与吸收CO2的体积比为1:

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

(4)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量的变化分别为、。

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答案】

(1)自由扩散自由水

(2)赤霉素(GA)生长素(IAA)抑制

(3)6:

1(4)升高(或增加)升高(或增加)增加CO2浓度

【解析】

(1)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阶段

种子新陈代谢强度比较大,细胞内的水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2)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激素是赤霉素;根的向地性产生的原因是生长素的运输受重力因素的影响,在根水平放置时,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一侧生长素浓度,而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但生长受到抑制长的慢,远地一侧生长素浓度低但生长的快,表现为根的向地性。

(3)根据题意假设氧气的吸收量为1mol,则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3mol,则

所以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

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6:

1

(4)突然停止二氧化碳的供应以后,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反应减弱,所以消耗的C5减少,而由于光反应不变,短时间内C3的还原不受影响,生成C5,所以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同时由于生成的C3减少,消耗光反应中[H]和ATP的量减少,所以ATP的含量增加;“正其行,通其风”的目的是过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来增强光合作用强度。

【试题评价】本题主要考查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某些物质和激素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分析、理解问题和计算能力。

(四川卷)8.(11分)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

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1)水稻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捕获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

(2)CO2通过气孔进人叶肉细胞后,首先与_____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____。

(3)光照强度低于8×102μmol·m-2·s-1时,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光照强度为10~14×102μmol·m-2·s-1时。

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下降但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4)分析图中信息。

PEPC酶所起的作用是_____;转基因水稻更适宜栽种在_____环境中。

【答案】:

(1)叶绿体叶绿素a

(2)C5[H]和ATP

(3)光照强度细胞可进行呼吸作用补充CO2

(4)提高光合速率的作用较强光照强度(向阳)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

(1)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其中有四种色素,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进入植物细胞内的CO2首先被C5化合物固定成为C3化合物,再被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还原。

(3)结合题图:

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在低于8×102μmol·s-1的范围内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为光照强度。

由普通与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与光强度变化关系曲线可看出:

光强为10~14×102μmol·s-1时,普通水稻随光强变化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而此时气孔导度下降CO2吸收减少,说明可能是光照强度增加与CO2供应不足对光合速率的正负影响相互抵消。

(4)由气孔导度与光强度关系曲线可看出转基因水稻较普通水稻的气孔度大,其原因为转基因水稻导入了PEPC酶的因素,说明此酶有促进气孔打开或增大作用。

同时转基因水稻在较强光照下光合速率却更强说明更能适应较强光照环境。

【试题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的场所、色素的种类及含量、暗反应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图像信息能力,难度中等。

针对此类题型,复习过程需要对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重点复习,同时借助图表曲线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培养学生能力。

(浙江卷)30.(14分)为研究某植物对盐的耐受性,进行了不同盐浓度对其最大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根相对电导率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表。

 

盐浓度

(mmol·L-1)

最大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呼吸速率

(μmolCO2·m-2·s-1)

根相对电导率

(%)

0(对照)

31.65

1.44

27.2

100

36.59

1.37

26.9

500

31.75

1.59

33.1

900

14.45

2.63

71.3

注:

相对电导率表示处理细胞与正常细胞渗出液体中的电解质含量之比,可反映细胞膜受损程度。

 

请据表分析回答:

 

(1)表中最大光合速率所对应的最小光强度称为_____________。

与低盐和对照相比,高盐浓度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__________,原因是CO2被还原成______的量减少,最大光合速率下降;而且有机物分解增加,________上升。

 

(2)与低盐和对照相比,高盐浓度条件下,根细胞膜受损,电解质外渗,使测定的_____升高。

同时,根细胞周围盐浓度增高,细胞会因_______作用失水,造成植物萎蔫。

 

(3)高盐浓度条件下,细胞失水导致叶片中的_______增加,使气孔关闭,从而减少水分的散失。

 

【答案】:

(1)光饱和点减少三碳糖呼吸速率

(2)根相对电导率渗透

(3)脱落酸

解析:

(1)最大光合速率对应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此时再增大光照强度,光合作用的速率也不再增加;高浓度条件下植物为保水关闭气孔光合作用强度减弱,CO2被还原成的三碳糖减少,但是呼吸作用在增强。

(2)根据题干信息电导率越强细胞受损越严重,由于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内浓度,细胞会由于渗透作用失水。

(3)细胞失水脱落酸浓度升高,有利于细胞保水。

【解析】

(1)光照强度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之一。

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增大,光合速率逐渐变大;直到达到某一光照强度后,光合速率不再发生变化,此时对应的最小光强度我们称之为光饱和点。

分析表格中数据,低盐(100mmol·L-1)时,最大光合速率为36.59μmolCO2·m-2·s-1,而呼吸速率为1.37μmolCO2·m-2·s-1;对照组的最大光合速率为31.65,而呼吸速率为1.44μmolCO2·m-2·s-1;而高盐浓度(900mmol·L-1)时,最大光合速率为14.45μmolCO2·m-2·s-1,而呼吸速率为2.63μmolCO2·m-2·s-1;所以高盐浓度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减少。

从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两方面进一步分析原因,因为植物吸收的CO2减少,所以还原产生的三碳糖减少;同时,呼吸速率上升,故积累的有机物减少。

(2)分析表格信息,高盐浓度条件下,根的相对导电率为71.3%,而低盐浓度条件下,根的相对导电率为26.9%;对照组的为27.2%。

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高盐浓度条件下,根细胞受损,电解质外渗,使测定的根的相对导电率升高。

另外,电解质外渗使得细胞外的液体浓度高于细胞液,根细胞因渗透作用而失水,造成植物萎蔫。

(3)气孔的关闭和植物体内的脱落酸含量呈正相关。

在高浓度条件下,细胞失水导致叶片中的脱落酸增加,从而叶片的气孔关闭,减少植物失水。

【试题点评】本题综合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渗透作用和植物激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难度适中。

(大纲卷)31.某研究小组测得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片遮光前吸收CO2的速率和遮光(完全黑暗)后释放CO2的速率。

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下(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CO2的量),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照条件下,图形A+B+C的面积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其中图形B的面积表示,从图形C可推测该植物存在另一个的途径,CO2进出叶肉细胞都是通过)的方式进行的。

(2)在上述实验中,若提高温度、降低光照,则图形(填“A”或“B”)的面积变小,图形(填“A”或“B”)的面积增大,原因是。

【答案】

(1)固定的CO2总量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2量释放CO2自由扩散

(2)AB光合速率降低,呼吸速率增强

【解析】

(1)根据坐标图分析,A为叶肉细胞吸收外界的CO2,而B+C的总和则是植物自身产生CO2的量,两部分的CO2都会被植物的叶肉细胞所吸收,即光合作用固定的CO2。

遮光之后,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根据遮光后平稳段的直线的变化趋势可以推出B的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植物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而C段则表示植物可能通过其他途径产生CO2。

CO2属于小分子,进出细胞都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的。

(2)题干中提到适宜条件是针对光合作用,所以提高温度、降低光照都会使光合作用减弱,所以A的面积会变小,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要高,所以提高问题会增大呼吸作用的速率,而光照的改变对呼吸作用无影响,所以B的面积会变大。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图形处理能力,难度较大。

(江苏生物卷)28.(7分)雨生红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是天然虾青素含量最高的物种之一。

虾青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色泽鲜红,因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着色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培养雨生红球藻以获得虾青素,科研人员研究了A、B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单位体积藻液内雨生红球藻细胞数、干物质质量、虾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生长调节剂

及其质量浓度(mg/L)

细胞数增加量

(%)

干物质增加量

(%)

虾青素含量

增加量(%)

对照组

0

0

0

0

A

0.1

36.8

133.3

57.1

0.5

43.4

150.7

137.8

1.0

81.2

266.7

-48.9

5.0

98.2

142.7

-95.4

B

0.05

6.7

50.5

5.8

0.1

32.3

119.7

8.5

0.5

32.5

41.7

3.9

1.0

8.3

0.3

-87.8

(1)雨生红球藻和蓝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发生的场所不同,前者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2)B的浓度从0.1mg/L提高到0.5mg/L时,雨生红球藻单位干物质中虾青素含量的变化是。

(3)与B相比,A的浓度变化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