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8562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愚公移山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愚公移山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愚公移山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愚公移山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愚公移山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愚公移山教案.docx

《愚公移山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愚公移山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愚公移山教案.docx

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

 

能力目标:

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畅翻译全文,能概括寓意。

 

情感目标:

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设想

 

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口述故事,落实课文翻译;接着通过学生质疑、教师设疑的方式,细研课文,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讨论氛围中,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意义;然后以完成文后练习的方式,巩固文中涉及的一词多义及通假字;最后,在学生读懂、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并背诵全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

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难点:

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了解《列子》及作者,掌握文中的字、词、句和通假字。

让学生在参照注释疏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做到口述全文。

 

第二课时 本课时通过学生课堂讨论的方式感悟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意义,指导学生做到熟读并背诵全文。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二、简介《列子》及作者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

《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

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思想家,郑国人。

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三、学生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1、掌握下列实词:

 

仞冀箕畚孀龀匮亡厝雍陇

 

2、通假字:

指反惠亡厝

 

3、文言句式:

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4、习惯句式(如……何?

 

5、省略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6、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和字词的落实

 

年且九十(年纪将近九十岁)

 

惩山北之塞(苦于大山的阻挡)

 

杂然相许(大家纷纷表示赞许)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还不能够搬掉魁父这样的小山丘)

 

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夏去冬来,经过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到不可变通的地步)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

 

何苦而不平(愁什么挖不平呢)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一座放置在朔方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边,没有山岭阻隔了)

 

7、疏通课文

 

(1)利用快速、连环朗诵的方式再次正音,并使学生能较流利地读准全文。

 

(2)教师划出难解的单音节词,引导学生在四人小组自学时,对照注解,自行解释这些难词。

 

(3)四人小组在扫清难词障碍的基础上,试着逐字落实翻译全文,并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语句划出来,以备全班讨论。

 

(4)师生共同研讨,解答疑难。

 

(5)学生朗读一遍,自查是否还有疑难语句。

 

8、复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四人小组共同准备复述故事,并推荐一名同学,准备在全班复述。

 

被推荐同学复述课文。

 

要求:

语言流畅,可加上一定的合理想象。

 

对复述者进行简单讲评,让学生在听、评中,不断熟悉课文,为后面逐字落实翻译全文作准备。

 

9、抽学生逐句逐段翻译课文。

 

四、布置作业

 

复习、巩固文中疑难字句的解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文复习情况

 

二、逐段朗读课文

 

三、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

 

第一段:

极言太行、王屋两座山的高大,交代它们的位置。

 

第二段:

具体写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

 

第三段:

写愚公和智叟的对话。

 

第四段:

写愚公移山的胜利。

 

四、讨论分析课文的内容

 

1、首段一开始极言两山的高大,用意何在?

 

答案参考:

写两山的高大,为下文移山的艰难作了铺垫。

 

2、分析课文第二、第三段。

 

①请排出移山的人物表。

 

②作者这样介绍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参考:

移山的人物有年近90岁的愚公,荷担者三夫,还有始龀的遗男,总共五个人,并且是老的老、小的小,要移走两座大山,的确千难万难,但越是艰巨的任务面前,就越能显示人们的精神面貌。

 

③不同的人物对待移山有不同的态度,愚公妻子与智叟的话差不多,他们的态度一样吗?

孙子和“遗男”态度又怎样?

 

答案参考:

愚公妻子认为丈夫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动不了,能拿大行、王屋怎么办呢?

智叟则认为凭愚公这把老骨头,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毁不了,还想动土石吗?

可见,愚公妻子是怀疑中带着担心;智叟则是轻视和嘲笑的语气。

再则,“甚矣,汝之不惠。

”这样的话愚公妻子是不会说的,而“且焉置土石?

”这样的话智叟是不会说的,因为他根本反对移山,绝对不会关心如何处理土石的问题。

总之,愚公妻子是“献疑”,智空是“笑而止之”,一“疑”一“笑”,态度迥然有别。

“疑”是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心,“笑”则是出于对愚公的轻视和嘲笑。

而遗男是“跳往助之”,子孙是“杂然相许”,还献计献策,说明愚公移山是得到大家支持。

 

④愚公是移山的积极倡导者,他对移山的态度自然很坚决,那么,他和智叟的分歧在什么地方?

各用什么观点来看待移山这个问题?

 

答案参考:

智叟认为人力是有限的,不能改变自然,因而嘲笑和阻止愚公移山;而愚公认为人定胜天,山虽庞大但它是死的,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加增;而个人力量虽然有限,但生息繁衍则有无限潜力。

智叟只用短浅的停滞的观点看待问题;愚公用长远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⑤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也有人说愚公“很愚”,智叟“很智”,你的看法如何呢?

 

答案参考:

愚公所以要移山,是痛感“迂”“塞”之苦,而移山之后,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见其做事有很明确的目的,而且他也深明可移山之理,他认为子子孙孙绵延不断,他的志气,他移山的决心,将会代代相传,无穷无尽,就这样一点点“啃”,终能将山移平,何况“山不加增”,这些足见其移山的行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盲目行动,可见其并不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很聪明,因为他既自知不能享受移山之利,却还要移山,实乃造福子孙的聪明之举。

而智叟却自作聪明,目光短浅,毫无远见,只不过智于其表,愚在其中罢了。

 

3、分析课文第四段。

 

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

 

答案参考:

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正是恰恰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4、概括故事的寓意。

 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改造大自然的精神。

 

5、小结全文并讨论文章的现实意义。

 

五、布置作业。

 

①背诵全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②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愚公移山》的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列子》(寓言)

 

不利条件有利条件

 

方七百里,高万仞——山之高大杂然相许——家人的支持

 

年且九十——年龄之高跳往助之——邻人的参与

 

叩石垦壤,箕畚一工具之简陋

 

子孙荷担者三夫——人力之单薄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之遥远

 

笑而止之——智叟之嘲笑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一愚公发展的观点

 

——一对比衬托————一

 

寓意:

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