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普通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7932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4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普通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义务教育普通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义务教育普通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义务教育普通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义务教育普通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普通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

《义务教育普通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普通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义务教育普通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

义务教育普通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附件1

 

普通初中

语文学科(九年级下册)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初中

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

本单元以“社会咏叹”为主题组元,以现当代经典诗歌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吟咏,学习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本单元应把握以下目标:

1.掌握现当代诗歌的主要特征:

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内容包罗万象,情感丰富多彩。

2.指导学生阅读诗歌的方法:

反复诵读,感受韵律,把握意象,体会情感。

阅读诗歌,要在反复诵读吟咏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象,联系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诗歌朗读技巧:

注意重音、停连、语气和节奏,读出情感。

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语言:

关注意象,把握修辞,体会意境。

从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含蓄美、结构美、情感美。

4.引导学生在诗歌阅读中,领略诗人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内容标准

课文内容要点

在这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诗人舒婷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并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诗歌意象众多,含义丰富,在委婉曲折中表达了诗人的心声。

学习要求

基础要求

1.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掌握诗歌的特点。

2.掌握“隧洞”“蜗行”“淤滩”“驳船”“簇新”“笑涡”“喷薄”“伤痕累累”等字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掌握朗读技巧:

重音、停连、语气和节奏,读出诗人强烈的情感。

4.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品味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5.探究诗歌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内涵,准确把握“我”的情感历程,感悟诗人的爱国之情,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树立报国之志。

6.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诗歌阅读的技巧,为之后的自读做好铺垫。

发展要求

1.结合诗人创作的背景,感受朦胧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2.拓展阅读舒婷的其他作品,如《思念》,把握诗歌鲜明的意象,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含蓄的美感。

3.拓展阅读其他朦胧诗。

梅岭三章

内容标准

课文内容要点

《梅岭三章》是陈毅同志在敌人重兵围攻下所写的绝命诗,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对人间的告白。

诗歌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表现了革命者不屈的斗争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学习要求

基础要求

1.读序及注解,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

2.能掌握“阎罗”“捷报”“血雨腥风”“取义成仁”等字词。

3.抓住诗歌“泉台”“烽烟”“血雨腥风”“旌旗十万”“斩阎罗”等意象,深刻体会诗人身处险境时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体会革命者深沉博大而又炽热激越的情感。

发展要求

1.能把握意象的核心意义。

2.拓展阅读蔡和森《少年行》。

短诗五首

内容标准

课文内容要点

本文由五首短诗组成,四首是中国现代诗,一首是外国抒情诗。

这几首诗语言凝练含蓄,蕴含丰富情感和哲思,能带给读者审美的愉悦和多样的思考。

诗中的意象营造出了不同的氛围,传达出独特的诗意。

学习要求

基础要求

1.能掌握“漫漫”“装饰”“潇洒”“舵手”等字词。

2.反复朗读或吟诵五首小诗,在读中体会诗歌内容、丰富情感和哲思。

3.能找出每首诗中的独特意象,体会诗人寄寓的情感和哲思,感受诗歌的凝练含蓄美。

4.联系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深层次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发展要求

1.提升读懂现代诗的能力。

2.仿写诗歌,借用象征手法来抒发情感。

3.拓展阅读沈尹默、戴望舒、卞之琳、聂鲁达、芦荻的其他诗作。

海燕

内容标准

课文内容要点

《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

革命前夕的俄国,沙皇专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人民革命运动日益高涨,诗人用象征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的斗争,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

学习要求

基础要求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深刻认识社会的现实。

2.能掌握“苍茫”“高傲”“海鸥”“飞窜”“蠢笨”“熄灭”等字词。

3.能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停连、语气和节奏,读出情感和气势。

4.能把握诗歌中的众多意象,掌握象征的手法。

5.能把握映衬、对比等写作技巧,掌握多种修辞、不同句式的运用,品味语言。

6.理解“海燕”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士形象,学习它无惧困难的战斗精神和乐观态度。

发展要求

1.能把握象征的特点和作用,并能灵活运用。

2.拓展阅读高尔基的自传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单元

教学建议

1.训练学生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注意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技巧训练,以朗读、吟诵等方式,采用个体、小组、全班等形式,进行各种各样的“读”。

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诗歌的特点,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丰富深厚的情感。

特别注意的是:

应该让学生通过诗歌的朗读,在读中品,在读中悟,关注诗歌语言本身,体会诗歌最本真的美;而不是先介绍创作背景,影响学生自己感悟。

2.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诗歌的方法。

抓诗歌中的意象,联系创作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通过意象的叠加,构成一定的意境,体现诗人的情思。

阅读诗歌可以从意象——意境——情感,逐步领悟诗歌深刻内涵。

3.教学中的训练还应该关注诗中的其他技巧和修辞手法的使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学习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4.应将情感熏陶贯穿诗歌教学始终。

“诗言志”,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隽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

读本单元的诗歌,要领悟并内化诗人的爱国情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革命的大无畏精神等情感和精神。

第二单元

单元目标

本单元是以“世态人情”为主题组元,选编了四篇经典小说。

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常常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

本单元小说题材多样,意蕴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是学生学习小说阅读和写作的好材料。

教学本单元应把握好以下目标:

1.引导学生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

2.联系创作背景,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

3.学习欣赏小说语言,了解小说语言多样化的风格。

4.掌握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人物描写角度、细节刻画、场景烘托、事件渲染等。

5.理解不同叙事视角为解读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孔乙己

内容标准

课文内容要点

《孔乙己》是一篇传统课文,是鲁迅最喜欢的作品。

文章通过塑造孔乙己这一悲剧形象,深刻揭露了人吃人的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本文也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的战斗檄文。

学习要求

基础要求

1.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理解故事情节,体会小说揭示的主题。

2.掌握“荤菜”“伺候”“绰号”“伤疤”“笔砚”“乱蓬蓬”“唠唠叨叨”“不屑置辩”等词。

3.通过品读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分析孔乙己鲜明的性格特征。

4.能根据文中环境描写,探究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们的冷漠无情。

5.了解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发展要求

1.掌握文中的白描手法和细节描写,如“手”和“脸”的细节,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关注小说独特的视角,品味辛辣深刻的语言。

3.拓展阅读《范进中举》,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变色龙

内容标准

课文内容要点

《变色龙》是俄国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通过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对一条狗的态度随着狗主人的不同而变化,刻画出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官僚的形象,揭示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现实。

学习要求

基础要求

1.了解契诃夫的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贱”“拧”“筛子”“坎肩”“旗帜”“荒唐”“洋溢”“惦记”“恐吓”“无精打采”“无缘无故”“异想天开”等字词。

3.梳理故事情节,着重分析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4.了解“变色龙”的表面意思和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用夸张进行讽刺的艺术手法。

5.了解沙皇统治腐朽反动的本质,认识见风使舵、反复无常之流的丑恶嘴脸。

发展要求

1.能抓住日常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事件的渲染,刻画人物形象。

2.借助高超的讽刺和幽默的手法,创造出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艺术形象。

3.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集》,进一步感受契诃夫小说的特点。

溜索

内容标准

课文内容要点

《溜索》是一篇新课文,选自阿城的《遍地风流》。

小说写了一处奇险的环境,一群过河的马帮汉子,一次溜索的经历。

展现了怒江山陡谷深、悬崖万丈的奇险,马帮汉子们身手的矫健,无所畏惧的勇气,及首领的沉着冷静,展现了他们的英雄本色。

小说语言简洁凝练,选词炼字颇为讲究。

学习要求

基础要求

1.了解阿城及其创作风格。

2.掌握“腮”“坠”“呕”“盘桓”“涓涓”“扭绞”“顷刻”“拳打脚踢”“千钧之力”“战战兢兢”等字词。

3.梳理故事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英雄本色。

4.理解开篇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文章烘托、对比的艺术手法。

5.品味简洁凝练的语言。

发展要求

1.学习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手法。

2.体会文章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却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的写作特色及达到的效果。

3.课外阅读阿城的“三王”:

《棋王》《树王》《孩子王》,进一步体会阿城的创作特色。

蒲柳人家

内容标准

课文内容要点

《蒲柳人家》通过讲述古运河边一个普通农家,几个普通人的故事,描绘了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刻画了重情重义的父老乡亲,体现了中国农民的质朴美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学习要求

基础要求

1.了解刘绍棠及乡土文学的相关知识。

2.掌握“鞍”“抡”“烙”“烟囱”“驾驭”“熏陶”“隐匿”“憋闷”“掂量”“礼聘”“一气呵成”“不知好歹”“妙手回春”“两肋插刀”“如坐针毡”“天伦之乐”“望眼欲穿”等字词。

3.抓住人物描写和事件的矛盾冲突,通过夸张的艺术刻画,把握人物形象。

4.品味小说富有特色的语言,体会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5.感受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领悟劳动人民的淳厚朴实的人情美。

发展要求

1.学习本文的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

2.由文中人物绰号入手,把握人物性格和文章的思想情感。

3.感受小说大量使用口语、俗语的特点,借鉴传统小说和评书语言。

4.课外阅读小说的其他部分,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命运发展,体会小说特色。

教学建议

1.学习本单元的文章,掌握小说的基本阅读方法,从小说三要素着手,关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

2.品味小说精彩的语言,体会小说的不同风格特点。

3.通过课文的学习,结合创作背景,体会小说反映的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

小说就是时代的缩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4.如果有条件,指导学生读更多的小说,对不同作家和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形成自己比较独特的感受。

第三单元

单元目标

本单元以“选择与坚守”为主题组元,所选诗文都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而深刻。

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要善于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情感的激励,引导学生在人生途中,学会选择和坚守。

教学本单元应把握好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2.诵读或者吟诵古诗文,在反复诵读中背诵诗文,增强文言语感,积累名句。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文章意蕴,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

4.借助对古代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与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感悟,认识当代社会生活,满足当代人的精神需求。

 

记鱼我所欲也

内容标准

课文内容要点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是一篇能充分体现《孟子》语言特色的经典散文。

文章通过正、反、客观三方面的道理以及具体事例对“舍生取义”进行了严密的论述。

学习要求

基础要求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掌握“钟”“是”“可以”“为”“之”“而”“于”“与”等古汉语字词。

2.在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主张。

3.学习道理论证与举例论证相结合,运用对比、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4.学习严密的论证思路。

5.理解“初心”,了解并正确评价孟子所阐述的“舍生取义”的观点,从而加强对自身的道德培养。

发展要求

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孟子散文气势磅礴,逻辑严密,观点鲜明,思想深邃,论证有力,语言精辟,长于譬喻。

2.给文章补充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3.学习运用日常生活事例进行类比说理的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一个道理。

唐雎不辱使命

内容标准

课文内容要点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公元前225年,即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最终折服秦王。

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唐雎完成使命的经过。

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秦王的色厉内荏、前倨后恭,唐雎的不畏强暴、英勇沉着,都写得栩栩如生。

学习要求

基础要求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加惠”“怫然”“易”“其”“虽然”“免冠徒跣”“抢地”“休祲降于天”“色挠”“谢”“谕”等古汉语字词。

2.抓住人物语言,通过对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反复诵读课文,掌握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

3.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秦王的色厉内荏、前倨后恭的变化突出唐雎的形象。

4.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

发展要求

1.分角色朗读或者演出课本剧,加深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把握。

2.分析唐雎说话的技巧,取胜的原因。

3.也可对文章有矛盾的地方提出质疑,如:

秦王是否真的屈服了?

朝堂之上,能否携剑前往?

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

4.体会《战国策》的语言特点和写作特色。

送东阳马生序

内容标准

课文内容要点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晚辈马君则的赠序。

宋濂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对比后辈们优越的学习条件,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的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就寓于其中了。

学习要求

基础要求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走”“假”“硕师”“执经叩问”“援疑质理”“俟”“负箧曳屣”“汤”“被”“腰”“烨然”“缊袍敝衣”“遗”“冻馁之患”“谒”等古汉语字词。

2.掌握文章对比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从中获益。

3.熟读课文,概括作者求学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体会作者读书的勤与坚。

4.借助文章关键语句,理解本文主旨。

5.背诵、默写。

发展要求

1.查阅资料,了解宋濂。

2.收集古人勤奋学习的事例和名言,勉励自己勤奋学习。

3.掌握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句子断句。

4.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的学习态度和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的从师尊师的表现。

词四首

内容标准

课文内容要点

《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防卫西北边疆时所作。

词描写了深秋塞外的苍凉景象,表达了将士们思念亲人和渴望立功的复杂情感。

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情感真切、感人。

从题材、情调和艺术方面来说,都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为后来苏辛豪放派开了先路。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旷达洒脱的苏轼因不满变法被贬密州太守,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表现了太守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不肯服老的形象和想要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

写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辛弃疾正因力主抗金被弹劾罢官赋闲在家。

全词既有魂牵梦绕的军旅生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的激荡情怀,也有壮志难酬的慨叹。

全词语言豪放、壮丽。

《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全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学习要求

基础要求

1.把握词特点,反复诵读这四首词,能正确背诵、默写。

2.知人论世,结合词人生活的年代、个人境遇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深刻理解词的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3.赏析词作好词佳句、抒情言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内涵。

4.利用想象、联想、联系比较等多种方式培养赏析感悟诗歌的能力。

词的意义和情趣往往在字句之外,需透彻地了解字句,通过字句体会情趣,滋味才隽永。

5.感受词作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

发展要求

1.收集资料,了解本课四位词人的人生境遇和性格特点。

2.体会词派的不同风格,拓展阅读四位词人的其他词作,可与婉约词作对比。

3.学习对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点评的方法。

教学建议

1.结合课文注释,运用所学文言知识疏通课文,排除理解障碍,同时积累常用古汉语知识。

2.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品悟、涵泳的过程中,体悟人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审美修养水平和精神境界。

树立科学、客观的历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并能产生直接独特的认识。

3.多种形式品读,如朗读、朗诵、讲解、吟诵、吟唱、书写等,还可指导仿写、改写、创作等,以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4.本单元均为中华传统经典名篇,有的论述人生的理性抉择,有的叙述不畏强暴的故事,有的描述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有的则是不同时代词人们抒发的壮志豪情。

阅读这些经典,要引导学生吸收思想的精华,学会选择和坚守。

第四单元

单元目标

本单元以“读书鉴赏”为主题组元,所选为文艺性随笔,或谈论求知,或探讨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或阐述美学观念,既富有思想性,又蕴含艺术美。

学习本单元应注意:

1.了解文艺性随笔的特点。

2.阅读这些随笔散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体会、理解作者对读书、欣赏艺术的感受和观点,感悟作品意蕴,培养审美情趣,提升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3.要注意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思辨的方法。

4.发现疑难问题,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5.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赏实践中。

短文两篇

内容标准

课文内容要点

《谈读书》是培根的一篇著名随笔。

文章紧紧围绕读书的正确目的、正确方法、重要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致。

全文好似一篇谈话,针对性很强,从读书的三方面对世人谆谆教诲,充满了睿智的思辨色彩。

《不求甚解》是一篇杂文,也是一篇驳论文。

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了否定,正面阐述了读书贵在会意,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

两篇文章思路清晰,观点精辟,风格平易近人,富有启迪性。

学习要求

基础要求

1.了解培根及马南邨,了解文艺性随笔的基本特点。

2.掌握“怡情”“练达”“统筹”“藻饰”“狡黠”“诘难”“涉猎”“聪颖”“滞碍”“要诀”“劝诫”“高谈阔论”“味同嚼蜡”“诸如此类”“吹毛求疵”“狂妄自大”“开卷有益”等词。

3.理解两篇文章的读书观点,提高对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的认识。

4.理清两篇文章的思路。

5.对比阅读,分析两文的论证角度、论证方式、方法,揣摩体会两文的语言风格。

6.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积极引领学生读书,引导学生探讨正确的读书观。

发展要求

1.读读抄抄文中的名言警句,背诵《谈读书》。

2.对比阅读《谈读书》的不同翻译,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译本的语言特色。

3.结合自身的读书经验,探讨自己读书的得与失。

山水画的意境

内容标准

课文内容要点

本文是著名画家李可染所写的美学鉴赏散文。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作者以古诗词为例,探讨山水画的意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意境,怎样获得意境,同时正确认识意境与意匠的关系。

文章层层阐述,思路清晰,给人以艺术的启迪和审美的熏陶。

学习要求

基础要求

1.了解李可染的成就。

2.掌握“意境”“惆怅”“真挚”“渲染”“身临其境”“胸有成竹”“朝朝暮暮”“浮光掠影”等词。

3.理清作者论述的思路,注意设问句在文中所起作用。

4.学习作者以诗词、画作为例,将抽象概念具体化,深入浅出论述意境的方法。

5.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能力。

发展要求

1.理解文章引用古诗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2.艺术是触类旁通的,可以相互借鉴,认识山水画创作心得体会对写作的启示。

3.运用文章有关意境的论述,赏析古诗词。

无言之美

内容标准

课文内容要点

《无言之美》是现当代著名美学家、哲学家朱光潜所写的阐述美学观念的文艺性散文。

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会有意识地运用“无言”来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作者以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最后归纳出自己的观点:

“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启示人们关注艺术作品中的“空白”,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

文章思路清晰,举例丰富。

学习要求

基础要求

1.了解朱光潜。

2.能掌握“意蕴”“附丽”“姑且”“笼统”“蛾眉”“寂寥”“谚语”“铢两悉称”“心旷神怡”“轻描淡写”“栩栩如生”“目不忍睹”“信手拈来”等词。

3.梳理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注意段首句的作用。

4.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5.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提升审美能力。

发展要求

1.以诗歌为例,深度挖掘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无言之美。

2.引导学生探究本文观点内蕴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将“无言之美”的美学观念运用到艺术作品的鉴赏之中。

4.给文章补充更多的例子。

驱遣我们的想象

内容标准

课文内容要点

《驱遣我们的想象》是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作。

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体验阅读的快乐。

本文用平实的语言,以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这一基本方法,让我们获得更多启发。

文章举例恰当,论述清晰,语言朴实。

学习要求

基础要求

1.了解叶圣陶相关的文学常识。

2.掌握“歌谣”“洗涤”“旷远”“海啸”“苟安”“拘泥”等字词。

3.默读课文,掌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文章的说理思路。

4.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能找出并揣摩。

5.学习举例论述的方法。

6.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发展要求

1.关注作者所作的鉴赏示范,关注作者是如何引导我们驱遣想象欣赏作品的。

2.学习这种方法,尝试欣赏其他文艺作品。

3.赏析语言,领悟内涵。

4.课文是节选的,课外找到原文进行阅读。

教学建议

1.本单元所选文章皆为文艺性随笔,每篇文章观点鲜明突出,思路清晰。

教学时要关注作者的论证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

2.每篇文章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其他方法的运用,将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要学习这些论述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学习本单元文章,无疑是在与智者对话,要将前人的智慧内化为自己的才智,将所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