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4780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常州市教育科研“十二五”立项课题

结题报告

课题类别立项课题

学科分类信息技术

课题名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燕

负责人所在单位常州市实验小学

目录

前言---------------------------------------------------------------------------------------------------4

课题组成员名单------------------------------------------------------------------------------------4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5

(一)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

(二)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基础------------------------------------------------------------------------------5

(一)研究现状

(二)理论基础

(三)名词界定

三、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6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措施---------------------------------------------------------------------8

(一)诊断式的课堂教学研讨

(二)多样化的课题研讨方式

(三)教研要求具体化

(四)过程资料网络化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10

(一)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与有效解决是增进教学有效性的保证--------------------10

1、从易到难,以“多环节学习”促进学生对重点的掌握

2、激发需求,以“合理的情境”调动学生对重点的兴趣

3、加深印象,以“适当的强调”引起学生对重点的关注

4、化难为易,以“直观的例子”扫除“不会”这个坎

(二)教学素材的恰当设计与选择是增进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11

1、激趣导入,让课堂“活”起来

2、就地取材,让课堂“实”起来

3、聚焦生活,让课堂“大”起来

(三)适宜的课堂导入是有效连接课堂环节的链条----------------------------------12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需求

2、跟随情节发展,顺应学生天性

3、逐层推理演绎,促进思维爬坡

4、利用偶发事件,生成动态衔接

(四)适切的课堂提问是推进有效课堂的重要手段--------------------------------13

1、课堂提问要切合教材内容

2、课堂提问要切合学生认知

3、课堂提问要切合学科应用

(五)积极多样的课堂评价是促进有效课堂的动力--------------------------------15

1、明确评价目标,注重评价实效

2、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3、设计简洁的评价量规,引导学生自评

4、利用技术工具,提高评价效率

(六)有效的作品创作课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必备----------------------------------15

1、创作素材的选取与设计原则

2、作品创作课的一般教学结构

3、作品创作课存在的一般问题和解决策略

六、思考与展望-----------------------------------------------------------------------------------17

七、附件----------------------------------------------------------------------------------------------17

(一)获奖论文(目录)-------------------------------------------------------------------18

(二)小课题结题论文(目录)----------------------------------------------------------19

(三)案例研究集(目录)----------------------------------------------------------------20

前言:

2010年学校要求成立信息技术智慧分享工作室,由张燕老师任主持人。

工作室需申报一个课题作为核心工作。

学校有两位专职信息技术老师和一位电教兼职老师,仅三人进行课题研究,恐怕没有氛围,且会流于形式,所以课题组就吸纳了当时局属三所小学的3位信息技术青年教师及新北区结对学校的1位新教师,充实进研究团队。

考虑到这些教师从没进行过本学科的课题研究,且张燕老师也是第一次主持信息技术的课题研究,我们希望做“能做”的研究、真实的研究,而当时这些信息技术青年教师最迫切需提高的是课堂教学的水平与能力,使课堂教学能有效开展,故我们选择“有效教学”为研究主题。

2011年4月起作课题的申报等准备工作,2011年9月课题研究正式开始,进入常规研究阶段。

2012年12月课题通过中期评估,成为常州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姓名

张燕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

1966年7月

行政职务

专业职称

中高

研究

专长

课堂教学与研究

教师成长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常州市实验小学

联系电话

86634121-8029

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含主持人)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张燕

中高

常州市实验小学

教学与研究

组长

唐宁

小高

常州市实验小学

课堂实践

组员

钱征

小一

常州市实验小学

课堂实践

组员

陈清清

小高

常州市蓝天实验小学

课堂实践

组员

袁菊明

小一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课堂实践

组员

黄丽娟

小一

常州市泰山小学

课堂实践

组员

钱滢

小高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课堂实践

组员

注:

陈清清现改名为芮清,现在雕庄小学。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结题报告

执笔:

张燕2014.7

一、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任职情况主要有三种,一是专职教师,只教信息技术课,没有其他杂务;二也是专职教师,教信息技术课,兼网络管理、电脑维修、课件制作等;三是兼职教师,教一门其他学科如数学,再兼信息技术课。

由于小学规模一般较小,信息技术课时又少,第一种情况的专职教师在小学很少,比较多见的是二、三两种情况,所以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杂事繁多,老师们化在教学研究上的时间少得可怜,课堂教学几乎成了他们的“副业”。

久而久之,教学就成了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的软肋。

由于新教师的逐渐加入,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这些新教师更需要进行教学研究的指导,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另外,由于计算机的迅速普及,随着其他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化在计算机维护和课件制作上的精力正在慢慢减少,可以腾出一部分时间在教学研究上。

(二)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的需要

我们之所以选择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个话题进行研究,一是因为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想通过课题研究这个过程,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二是考虑到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课时少、间隔长(每周1课时)、内容多,教师的教学只限于课堂上,必须向40分要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哪些教学行为在影响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有效教学理论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反思,理出一些头绪,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寻找有效的方法与策略,来指导教学实践,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基础

(一)研究现状

有效教学一直是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国内如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裴娣娜教授主持的发展性教学研究,就是在基础性与发展性上对有效教学进行着多角度的研究。

新课程实施后,各类学科在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作了比较成熟的研究。

信息技术学科在这方面也有一些研究,这些已有的成果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上的借鉴,但以前的研究都注重教学模式的探讨,我们的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将转向“设计教学”,以“科学主义”、“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设计意识”“反思意识”,养成教师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

(二)理论基础

1、科学主义理论:

有效教学追求科学化的进程,一直是人们的一个情结。

教无定法,这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

也就是说,教学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教学是有策略的。

当教师有了“教学策略”意识,教师就不再幻想能找到一个一劳永逸和机械套用的教学模式,而会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儿童的学习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想方设法优化教学。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以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是新课程最根本的理论依据,对我们的研究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能有效地促使教学方式的转变。

3、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学习是一个主动发现的过程。

发现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激起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的作用就是要采取适当措施引发这种内驱力,适时给予学生矫正性反馈,有效地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

(三)名词界定

有效:

凡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实现预期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是有效的。

具体是指通过教师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能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般意义上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一些策略或方法所能达成结果(目标)的程度。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很多,本课题主要关注“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素材”“教学引入(导入)”“课堂提问”“教学评价”这些因素,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两方面来探寻相应的方法或策略,促进课室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研究:

带着思考的实践与探究。

用“研究”的形式与方法,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再发现。

这个“再发现”指的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探究来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方法与策略,并融入自己的思考。

三、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以有效教学理论为基础,关注教学效益,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总结适用信息技术学科的、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与方法;同时关注学习效益,关注学习的成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