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7456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训练卷

地理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关于黄山毛峰茶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

读图,完成2~3题。

2.我国古代按照土壤颜色划分的五个区域()

A.与实际土壤类型分布一致

B.边界具有确定性

C.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

D.区域内部无差异

3.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热量条件变化B.水分条件变化

C.地势高低差异D.农业类型差异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区域类型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都是按单一指标来划分的

B.区域划分是在地理整体性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

C.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客观上并不存在

D.由于人们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5.以下区域划分是按地理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是()

A.干湿地区B.自然区C.高原区D.热带雨林区

6.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水产业为主

B.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

C.一年两熟至三熟

D.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

7.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着基础性的深远影响。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由于降水量不同,两地农业生产有显著差异,表现为()

A.长江三角洲一年两熟,松嫩平原一年一熟

B.长江三角洲商品率低,松嫩平原商品率高

C.长江三角洲机械化水平低,松嫩平原机械化水平高

D.长江三角洲以水田为主,松嫩平原以旱地为主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9.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冬灌是我国部分小麦种植区行之有效的增产经验之一。

每年秋末冬初日均温3℃左右时最适宜冬灌,农民的经验是“夜冻昼消,冬灌正好”。

据此完成10~11题。

10.关于小麦冬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减轻盐碱化

B.满足小麦对水分的需求,预防春旱

C.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

D.使板结的土壤冻融交替,改善其结构

11.下列省份的小麦种植区中,最适宜进行冬灌的是()

A.湖北B.湖南C.河北D.黑龙江

不同的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也不同,这充分说明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的。

据此完成12~14题。

12.制约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的困难被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因素,主要发生在()

①船舶被广泛用作交通工具以后

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工具的改良之后

③开发的早期阶段

④新中国成立后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3.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

①商品粮基地 ②桑蚕基地 ③矿产资源开发基地 ④大豆生产基地

A.②④B.①②C.①③D.③④

14.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松嫩平原在气候条件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A.长江中下游平原降水充沛,松嫩平原降水稀少

B.长江中下游平原热量充足,松嫩平原热量不足

C.长江中下游平原雨热同期,松嫩平原雨热不同期

D.长江中下游平原光照充足,松嫩平原云量多、光照条件差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甲与丙的分界线大致是()

A.400mm年等降水量线

B.800mm年等降水星线

C.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线

D.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16.对区域特征及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深居内陆,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B.乙距海远,形成了“高寒”的气候特征

C.丙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D.地形与气候是划分自然区的主要依据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在四川省北部的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

据此回答17~19题。

17.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D.“数字地球”系统

18.上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A.传感器B.卫星系统C.地面装置D.信号发射装置

19.在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①GIS②GPS③RS④GPRS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③

目前,城市居民可利用手机软件获取附近的“共享单车”位置,并用手机解锁和支付。

完成20~21题。

20.通过手机界面查询“共享单车”的位置信息主要利用了()

A.全球定位系统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21.推广“共享单车”对城市发展最主要的影响是()

A.增加居民开支B.减少空气污染

C.减少绿地面积D.增加交通拥堵

下图是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

读图,完成22~23题。

22.GIS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下列关于分层存储叙述错误的是()

A.将地图中的不同要素存储在不同的“图层”中

B.将不同的“图层”要素进行重叠,形成不同主题的地图

C.在GIS系统的操作中要涉及所有图层

D.右上图存储了居民点、水系、土壤、地形、岩石、地下水六个图层

23.GIS根据用户的需要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各种辅助决策,下列不是典型应用的是()

A.城市规划订火车票燃气日常维护管理

B.电力抢修外卖服务城市工程选址

C.旅游开发地震预测石油勘探

D.排污疏通节约用水通信规划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

据此回答24~25题。

24.对土地资源“天上看,网上管”,分别运用的现代地理技术是()

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

25.从国情出发,我国应用高科技手段开发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的主要目的有()

①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②指导城市交通运输

③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道题,共50分。

26.下图为中国政区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1)图中A、B、C、D四省区中,位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是,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2)下列关于图中D、C两省发展差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双项选择)()

A.D省第一产业的比重比C省高

B.D省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C省相对发达

C.C省工业化进程比D省快

D.C省城市化水平比D省低

(3)B省发展经济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其所在的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基地。

(4)1999年我国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请说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至少说出四点)

 

(5)D省向C省产业转移的主要是产业,这种转移对C省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27.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划分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

依据提供的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5分)

材料中国“新三大地带”示意图和2003年新三大地带基本情况表。

2003年中国“新三大地带”的基本情况表。

地带

面积

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

数值

(万km2)

比重

(﹪)

数值

(万)

比重

(﹪)

数值

(万km2)

比重

(﹪)

各省区合计

960

100.0

126050.0

100.0

135539.1

100.0

10753

东北及东部沿海

170.43

17.8

54113.4

42.9

86236.0

63.6

15936

中部及近西部

312.69

32.6

66915.9

53.1

44700.4

33.0

6680

远西部

478.26

49.8

5020.7

4.0

4602.7

3.4

9168

(1)分析表格中数据,简述远西部地带的主要区域特点。

(2)列表比较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与远西部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

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远西部地带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气候类型

主要植被类型

主要土壤类型

红壤、黄壤、黑土等

荒漠土等

28.“科技兴农”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所在。

下图为利用植物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出生状况的图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图示植物反射波谱的获取,依靠的技术是(  )

A.传统测绘B.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D.GPS技术

(2)表明农作物生长态势良好的反射波波长范围是多少?

(3)利用这种技术判断植物生长状况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4)下列选项中可直接利用这种地理信息技术的是(多选)(  )

A.水体污染的判断

B.城市大气质量状况的分析

C.洪水分布区的变化

D.森林面积变化

E.人口数量的变化

F.城市绿地分布的变化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在某网络公司推出的一种健康地图上,可以添加实时的消息警告、医疗信息和其他的数据。

(1)“健康地图”中的交通数据属于数据;图中的数据采取技术存储。

(2)在“健康地图”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用法将纸质地图转化为数字地图。

(3)某人利用健康地图查询甲型H1N1病例的分布状况,属于GIS系统工作过程中的环节。

(4)与纸质地图相比,“健康地图”具有哪些不同?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训练卷

地理

(二)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1-5CCBDB6-10DDDBA11-15CABBA

16-20BCADC21-25BCDAC

第Ⅱ卷(非选择题)

26.

【答案】

(1)A、BC

(2)BD

(3)水资源不足能源

(4)可以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可以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

(言之有理即可)

(5)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环境污染加重

27.【答案】

(1)面积占全国的近一半(49.8%)(或面积广);人口只有全国的4.0%(或人口少),人口密度远远小于全国平均水平(或地广人稀);2003年,该地带生产总量占全国的3.4%,经济较落后(1分);人均生产总值仅为9168元,远低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但略高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区(或人均生产总值较低)

(2)如下表。

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远西部地带

主要地形类型

以平原、丘陵为主

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

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气候

主要植被类型

以森林为主

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28.

【答案】

(1)B

(2)小于0.53μm和大于0.80μm。

(3)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

(4)ABCDF

29.

【答案】

(1)专题分层

(2)扫描

(3)操作与分析

(4)①储存信息的形式不同;②查询的方式不同;③地理信息系统将不同来源、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的地图进行数据综合,并进行空间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