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简讯摘要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7299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简讯摘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金融简讯摘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金融简讯摘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金融简讯摘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金融简讯摘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简讯摘要版.docx

《金融简讯摘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简讯摘要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简讯摘要版.docx

金融简讯摘要版

2008年11月4日金融简讯摘要版

法规政策

★1、保监会:

紧密结合金融形势研究解决突出问题——《金融时报》

★2、证监会:

有效增加投资者回报——《中国证券报》

★3、国有股转持充实社保政策近期或难出台——《中国证券报》

★4、09年“土地调控”变数:

或减少住宅用地供应——《21世纪经济报》

时事要闻

★5、亚太股市11月普涨开局金融领域最坏时期或已过去——《上海证券报》

★6、企业债市场将出现明显分化——《金融时报》

★7、北京版救市计划年前或将推出——《中国证券报》

★8、三季报显示:

基金持有股票市值超万亿元——《金融时报》

★9、反弹不动声色A股估值全球最贵?

——《21世纪经济报》

2008年11月4日金融每日简讯详细版

★1、“中国保监会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密结合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提出以‘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实践载体,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保险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探索完善保障保险业科学发展的机制制度,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近日向记者表示。

据介绍,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保监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金融保险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

成立保监会国际金融市场信息跟踪研究小组,全程跟踪研究国际金融市场和相关国家金融政策的最新动态,及时分析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加强和改进风险应对预案,维护保险业健康稳定安全运行;启动应急工作机制,加强外资保险机构在华子公司资金跨境流动情况监测,切实防范风险跨境传递;高度重视和重点警惕保险资金运用不当可能带来的风险。

认真做好风险排查工作,完善投资风险分析、识别、预警和控制机制。

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投资行为,确保风险管理覆盖所有部门和岗位,贯穿于所有业务过程;

高度重视和重点警惕因个别公司偿付能力不足而造成的风险。

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严格措施,督促有关保险公司改善偿付能力状况。

这位负责人说:

“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是保监会解决实际问题、推进科学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据悉,近期,保监会党委成员带队组成10个调研组,分赴20多个保监局和10多家保险机构,按照调研方向和分管工作就11个课题进行实地调研。

为确保调研取得实效,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全面了解市场状况,深入分析深层次原因。

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定富结合监管实践,深入保监局就加强保险监管制度建设、防范风险和提高监管能力水平等问题,与基层监管干部进行探讨,用科学发展观全面分析哪些监管制度是有效的、哪些制度效率不高、哪些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增强了基层监管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了依法监管、科学监管、有效监管的决心和信心。

此前,为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监会提出要着重解决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转变发展方式,坚决纠正片面追求速度、规模,忽视质量和效益的倾向;二是改进监管方式,加强机制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分类监管,增强监管的针对性;三是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落实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四是规范市场秩序,着力解决恶性竞争、不正当交易、数据不真实等问题,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五是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市场分析监测,化解风险因素,提高保险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六是提高队伍素质,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业绩评价标准和干部考核体系。

该负责人表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结合保险业实际,保监会还坚持把营造规范有序的保险市场环境作为突破口,积极开展规范保险市场秩序工作:

加大现场检查力度,依法采取停业整顿、责令撤换高管人员、吊销经营许可证等措施,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与公司主要股东、独立董事、监事长的通报制度,强化公司治理以及投资人对公司管理层经营情况的监督考核;建立对法人机构的质询制度,强化公司内控执行力,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促进公司改善经营管理。

通过整顿规范,保险市场秩序有所好转,服务质量有所改善。

下一步保监会还要采取加大信息披露力度等措施,将行政处罚决定逐一向社会披露,强化社会监督,切实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当前,保险业发展的总体形势良好,保持了稳健安全运行的态势。

今年1月至9月,全国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7939.63亿元,到年底有望实现全国保费收入超万亿元的目标;保险资金投资总额达21721.59亿元,保险资产总额已达31854.20亿元。

"但保险业还将进一步面对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挑战。

"该负责人表示,保监会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及时研判,有效应对,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制度,不断强化保险监管,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2、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日前提出,要“有效增加投资者回报,积极探索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

分析人士认为,提高上市公司服务股东、回报股东的自觉性,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保护投资者利益。

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基本特征是“新兴加转轨”,作为还不太成熟的市场,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上市公司更多重视“圈钱”而不重视“回报”。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尚不健全,一些上市公司分红主动性不足,约束性不强,有的上市公司少分红甚至不分红,回报股东的意识薄弱,市场上还不乏多年不分红的“铁公鸡”。

一般而言,投资者参与股市追求两方面收益:

一是赚取股票买卖差价,二是来自上市公司的分红。

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重要方式,是投资者获得合理投资回报的有效渠道。

而上市公司分红率不高的现状,使得我国投资者的主导性投资方式是“低买高卖”,赚取差价,而非长期持有以“享受红利”。

可以说,经过监管部门和市场各方长期不懈地努力和推动,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情况在逐步改善。

从2005年到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为729亿元、1163亿元和2757亿元,派现总额逐年大幅提高。

但放眼世界,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分红比率仍有一定差距。

从分红占上市公司净利润的比例来看,英国、日本和香港地区的上市公司每年大约拿出40%至50%的利润用于分红,而内地市场即使在派现总额最高的2007年,2757亿元分红额也只占上市公司2007年净利润9483亿元的29%。

目前,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被监管部门放到了“更加突出”地位,要求上市公司倾听投资者的呼声,有效增加投资者回报。

为此,证监会还出台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以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提振市场信心,增加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活力。

必须看到,加大分红比例,只是有效增加投资者回报的一个方面。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规范公司运作,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有效性,维护公司股价稳定……上市公司可做的“功课”还很多,并且需要将这些工作从完成监管部门的强制性要求,内化为公司的自觉行为,也就是提高上市公司服务股东、回报股东的自觉性。

夯实基础才能着眼长远。

有效增加投资者回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

例如,不少投资者就呼吁取消红利税。

他们认为,企业用于分配的利润都是税后利润,个人投资者再缴一次税是重复征税,让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从“回报”变成了“损失”。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投资者回报,将有助于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促使资本市场不断成熟起来。

★3、国有股转持充实社保政策近期或难出台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国有股减持或转持充实社保基金政策已定。

分析人士指出,该政策的实施只是时间问题,不过,考虑到目前的市场形势,近期可能不会推出。

有资料显示,目前,在A股市场1500多家上市公司中,含有国有股份的上市公司达1100多家,在香港、纽约等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有78家。

就国有股是通过减持还是转持方式充实社保基金的问题,渤海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谢富华指出,现在要考虑国有股的“大非”问题,如果采取减持方式,对市场的负面影响会比较大,转持则对市场副作用小一些。

不过,这是基于中长期的考虑,近期该政策应不会出台。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在市场好时,通过减持方式将资金给社保基金,对市场影响不会太大;但市场不好时,则应更多考虑转持的方式。

但要解决好持有者划转的通道,比如不同部门税收、业绩考核等问题。

其他业内人士也持相似观点,认为境内国有股通过减持或转持社保基金的政策一定会实施,只存在时间问题。

国有股减持或转持会增大股票供给量,影响股票供求关系,特别是在目前市场状态下,一旦减持,影响更大,因此该政策在目前不会马上推出。

难以忽视的是,之所以境内国有股以何种方式充实社保的政策难以出台,是因为其一方面涉及到各方的实际利益,另一方面,社保基金同国资委一样,一旦持有股权,不可避免要承担国有股出资人,即股东的一些职责。

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研究部部长程伟指出,这里的核心问题是,社保基金是需要钱还是需要股权。

社保基金该拿多少比例的国有股权?

应该如何行使出资人的职责?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是否还要派人去上市公司董事会?

是否能够管理得了这么多上市公司的股权?

此外,一旦社保基金加入,是否会给本来就比较混乱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体制增添麻烦?

这些都是需要明确的问题按有关规定,目前全国社保基金对股票的投资主要是采用委托投资方式。

★4、一份反映全国主要城市2008年土地供应、利用情况的报告,或将改写土地调控的步调。

本报记者11月3日获悉,作为制定2009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的依据,这份报告已经进入起草阶段。

而在此前,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组成的调查小组已经进行初步摸底。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10月28日在全国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也对土地政策调整进行了预批。

他说,在出口需求受到世界经济增长回落制约的情况下,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靠投资拉动内需很可能会成为今后的一个选择。

徐绍史说,国土资源系统将根据中央审慎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在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布局和时序上适时的做出必要调整,顺应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需要。

房价地价双重下降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起草报告之前,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组成的调研组先后去到湖南、湖北、江苏等地进行调研,主要了解了地方政府2008年土地利用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同时对典型县、市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有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调研组仔细了解了地方政府在执行2008年土地利用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并主要听取了地方政府对2009年土地利用计划制定的意见。

国土资源部土地储备中心副主任郧文聚是本次土地利用计划调查组的负责人之一。

郧向记者表示,本次调研感触颇深,但是有关调研结果正在汇总和写报告的过程中,暂时不方便对外透露。

据一位参与此项调查的人士介绍,本次调查发现主要问题是:

各地供地计划落实情况不好,供地结构存在问题。

例如,某省2007年房价连续大幅上涨,该省在2008年供地计划中将住宅用地作为重点供地之一,但是2008年却遭遇了房价和地价的双重下降,该省大部分城市土地交易停滞。

2/3的城市没有完成今年供地计划任务,一半的城市供地面积不足计划供地的1/3。

身在一线的河北廊坊市国土局副局长鲍涌波对今年土地市场变化深有感触。

鲍在11月2日举办的“2008第三届环渤不动产发展论坛”上向本报记者表示,廊坊市今年供地工作开始比较早,在4月份之前就完成了供地计划的一半,但是4月份之后就出现了土地交易冷清的现象,预计今年全年勉强能完成供地计划。

河北省其他城市今年供地工作则没有廊坊这么幸运,该省另一城市国土局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政府对今年土地市场判断过于乐观,在去年土地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又制定了更高的供地任务,结果今年大部分城市都无法完成。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向记者表示,今年全国土地市场冷清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又不愿意降低地价,就出现了两种选择:

一是按计划释放土地,但是不降地价,成交一块算一块;二是囤地、捂地不放,等待市场转好的时候再释放。

上述参与调研的人士告诉记者,其实今年调研中发现供地计划没有完成的城市,多数都属于上述两种情况。

一些地方财政实力强的城市会选择囤地、捂地不放,而地方财政实力弱的城市,则尽数释放土地,听由土地市场冷清。

据悉,国土资源部对地方政府囤地、捂地不供应的情况明确表示反对,发现一例,就给地方政府“打招呼”。

国土资源部的态度很明确,无论土地市场情况如何,地方政府都应该按计划完成供地计划,否则,当前捂地、囤地,可能会对2-3年后的房价、地价带来影响。

土地供应结构失衡

鲍涌波等接受记者采访的国土局负责人表示,当前市场情况和政府行为是互相矛盾的。

原来在稳定地价、房价的政策指导下,各地政府都以加大住宅供应为主,但是土地市场冷清、土地交易稀少的情况下,继续坚持这个政策方向,恐怕会一直出现土地供应计划无法完成的问题。

一位接近国土资源部的专家也向记者表示,2009年土地市场会继续持续冷清,如果不调整供地计划,则各地政府在迫于卖地压力和财政压力的情况下,很可能采取协议转让等以前的方式出让土地,会对刚刚建立的土地出让一律“招拍挂”制度形成冲击,也会酿成新的土地腐败。

郧文聚也向记者表示,调研中发现了一些地方存在土地供应结构失衡的问题:

住宅用地供不出去,工业、产业用地不够用的情况。

综合调研的情况,郧认为2009年土地供应结构应该作出适当的调整,但是前提是保证土地得到科学、有效利用,保护耕地,避免地方政府借发展经济之名,无效、低效圈占土地。

目前来看,调整供地计划结构无非是减少住宅用地供应量、增加工业用地供应比例。

但是杨重光认为,如果真的要这样调整,也存在很多隐患。

增加工业用地结构,地方政府是否会真正地将新增建设用地用在工业项目上,这些利用又是否是有效的?

而减少住宅供地比例更受争议。

比如,减少住宅供应用地很可能引发地价和房价的报复性上涨,则对目前稳定房地产市场不利。

目前,各地政府已经陆续出台了允许开发商分期付款等土地优惠政策,这已然在冲击国土资源部此前制定的“招拍挂”规定。

国土资源部如果在此时反对地方政府这些做法,则与全国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主调相悖,如果听任之,则原来关于严格的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文件,形如摆设。

与其自陷两难境地,不如主动调整供地计划,由此来形成新一轮土地调控的定调。

有关专家建议说,在严格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原来部分土地调控政策是在房价和地价都非理性上涨的情况下制定的,与房地产市场情况一样,土地市场情况出现了逆转,土地调控政策也应该适当加以调整。

但是接近国土资源部的人士表示,目前来看国土资源部并不会出房地产“救市”政策,顶多是在土地供应量上有一定的动作,而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限定的情况下,各地土地供应工作自己做主,国土资源部或许会通过“吹风会”等手段将新的土地调控政策思路向地方传达。

严守耕地红线

土地利用计划检查包括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耕地保守情况、土地计划考核等内容。

上述调研组人士表示,土地供应结构调整的政策也将以耕地保护为前提,严防各地突破耕地保护红线、超计划用地。

徐绍史在上述地方土地规划修编工作会议上强调,新的形势下土地管理工作更加严峻,地方发展经济的动力下,保护耕地的压力更大。

郧文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要求,到2010年的下一个五年规划里,虽然耕地净减少指标是2600万亩,看似比上一个五年计划的1.2亿亩有了大幅度缩小,但实际上除了这2600万亩净减少耕地外,还有7210万亩的“占补平衡”置换出来的耕地,这些耕地的产量、质量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培育。

因此,下一个五年规划里,我国耕地保护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在此情况下,如何适当控制土地闸门,既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又要实现保护耕地目标,正在考验各级政府的智慧。

★5、在经历了不堪回首的10月份后,亚太股市昨日大多以大幅上涨迎来11月的第一个交易日。

分析师认为,从绝对的估值来看,不少新兴市场已跌至相当低的水平,具备了一定的长线投资价值,但短期市场仍可能面临波动。

  

多数亚洲股市收高

承接着上周后期的涨势,亚太主要股市昨日收盘普遍大幅上扬,为11月开了一个好头。

昨日尾盘,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亚太指数大涨5.1%,至256点。

所有十大行业分类指数都收高,其中金融股一马当先。

具体到各个股市,印尼和澳大利亚等股市涨幅居前,分别达到7.6%和5.1%。

主要股市中只有中国内地股市以微幅下跌报收,其余股市都上涨。

日本股市昨日因假期休市。

昨日收盘,澳大利亚股市连续第四个交易日上涨,投资者的紧张情绪暂时得到缓解。

基准的标普/澳证200指数收涨203.5点,至4221.5点,为8个交易日以来最高收盘点位,涨幅5.1%。

受到政府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因素刺激,韩国股市3日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上涨,股指升至近两周高点,升幅1.44%。

新加坡股市昨日也追随周边其他股市上涨,海峡时报指数收涨89.55点,至1883.75点,涨幅5%。

422只股票上涨,125只股票下跌。

中国台北股市3日上涨2.55%,为连续第三个交易日走高。

截至3日收盘,台北加权股价指数大涨124.40点,报4995.06点。

个股中,科技股及金融股领涨。

中国香港股市收高2.7%,恒生指数收盘涨375.70点,至14344.37点。

恒生指数目前较10月27日创下的四年多盘中低点10676点已累计反弹34%。

欧洲主要股市昨日也多数高开。

至北京时间昨日19时48分,巴黎股市基本持平,伦敦股市升0.62%,法兰克福股市上涨1.01%。

是否见底难断言

尽管整个10月份的表现惨不忍睹,但在过去的一周,全球股市特别是新兴市场却上演了罕见的飙升行情。

MSCI新兴市场指数上周上涨20%,标普500种指数上周上涨10%,欧洲道琼斯斯托克600指数上涨12%。

不过,比起2007年10月的高点,新兴市场指数仍跌57%。

专业基金研究机构EPFR的统计显示,国际投资人今年自新兴市场股票基金的净撤资达到400亿美元,创下纪录高点,仅10月份一个月的净流出资金就达到71亿美元。

安本资产管理(亚洲)有限公司中国股票投资主管姚鸿耀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亚太市场股票估值普遍偏低,不过近期的反弹是否能持续还很难说。

因为总体人气依然疲弱,而经济疲软的势头也可能延续到明年。

姚鸿耀管理着价值373亿美元的亚洲区股票。

Axa旗下一只投资基金的负责人温泽尔坦言,在当前的市况下,他们依然不敢贸然入场。

温泽尔目前管理着6550亿美元资产。

“我们已经看到匈牙利和土耳其的案例,所以可能想等到另一只靴子落地。

”他说。

虽然此次全球金融风暴对亚洲经济的破坏不会像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时那么严重,但一些经济学家指出,此次危机导致的经济低迷却有可能持续更长时间,给世界造成新的问题。

伦敦NewStar资产管理公司的经理人康内尔表示,当前还难以确定新兴市场牛市是否已经开始。

即便考虑到新兴经济体当前的经济增长仍为全球最快,但IMF仍预计明年新兴经济体将仅增长6.1%,为六年来最慢水平。

“我们不敢轻言转折点已经出现。

长线已具投资价值

不过,如果从长远来看,当前新兴市场特别是亚太股市的投资价值凸显亦是业内共识。

今年前十个月,MSCI亚太指数累计下跌54%,平均市盈率已降至仅为8.9倍,为至少1995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

一年前,MSCI新兴市场指数站在1338.49的历史高点。

此前的五年中,该指数持续上涨,累计涨幅超过400%,令整个新兴市场市值激增至12万亿美元。

新兴经济体去年的经济增长率创下8%的纪录高点,这也吸引了全球投资人的大举涌入,并一度推动新兴市场股市市值七年多来首次超越发达市场。

不过,随着西方金融风暴不断蔓延,新兴市场遭遇了大量的资本流出。

市场的剧烈波动促使投资人纷纷撤出高风险的新兴市场资产,将资金转回美国。

过去一年,中国及印度的股价下跌逾70%,商品价格重挫及经济衰退,造成新兴市场股市市值缩水9万亿美元。

安本的姚鸿耀认为,如果从长远的眼光看,当前无疑是投资亚太新兴市场的好机会。

他所在的基金近期就在增持亚太市场股票。

货币市场利率全线回落

全球信贷市场正逐步解冻金融领域最坏时期或已过去

3日,来自英国银行家协会(BritishBankers’Association)的统计显示,美元隔夜同业拆借利率(Libor)连续第七个交易日下滑,报于0.3875%,较9月30日的最高点6.875%大幅下跌648.75个基点;欧元、英镑和港元的银行间拆借利率也大幅下滑。

交易员指出,全球货币市场利率的持续下滑反映信贷市场的恐慌情绪逐渐消散,之前各国央行旨在解冻信贷市场的努力效果开始显现。

统计数据显示,美元3个月期Libor连续16个交易日下跌,11月3日报于2.85875%;欧元3个月期(360天)同业拆借利率则是连续第18个交易日下跌,3日报于4.7375%,较上一交易日下跌近3个基点。

亚太市场方面,昨日港元3月期银行拆借利率下跌26.5个基点至6周来的低点3.08%,新加坡的3月银行间美元拆息也下跌16个基点至9月16日以来的最低点2.93%。

自美国第四大证券公司雷曼兄弟9月15日申请破产保护以来,全球信贷市场急剧恶化,美元隔夜拆借利率一度升至6.87%的水平。

  危机爆发之后,全球央行采取联合行动,在大幅降息的同时向货币市场大规模注资,目前Libor利率的下跌表明,全球各国政府及央行所采取的银行业拯救措施起到了效果。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银行的交易员米斯赫指出,降息将有助于信贷解冻,而最重要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已经没有公司或银行陷入麻烦的坏消息传来,未来几周市场信心将进一步改善。

  此外,三个月期美元Libor利率与隔夜指数掉期利率(OIS)之间的利差(Libor-OISSpread)昨日下跌15个基点至224个点,该利差被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可以作为衡量货币市场恢复正常的标准;10月10日,该利差曾一度扩大到364点,2007年9月12日仅为87个基点。

国泰君安一位宏观研究员指出,拆借利率的全线下滑以及三个月期美元Libor利率与隔夜指数掉期利率(OIS)之间利差的收窄,反映信贷市场正在逐步解冻,危机的事件性冲击有望结束。

不过,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传递不可避免,世界经济短期内仍难有起色,但金融领域最坏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

★6、即将发行结束的东吴优信债券基金基金经理徐嵩表示,央行上周的降息在市场预期之中,央行采取了小幅多调的货币政策,目前国内利率水平仅回复到了去年8月的水平,与1999年至2004年的低点水平相比仍有一定距离,未来利率还将有进一步的下降空间。

徐嵩认为,明确的降息周期为债市长期向好构筑了坚实的基石。

近日国债市场在降息预期增强下,摆脱了前期的调整开始小幅攀高。

债券市场前期大幅上涨,主要是由于对央行连续降息的利好效应的判断,导致短期出现一定的透支;但债市整体向好环境并未改变,经过调整后更有利于债市稳健上行。

不过他同时指出,企业债市场未必能轻易受到降息利好的刺激。

由于对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预期,未来企业债市场将出现明显分化,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债将需要更高的信用溢价,因此未来投资者应更注重选择高等级信用债以控制风险。

★7、“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地产新政终于实施,北京市期房住宅网上签约量在新政实施首日猛增到700套,出现近来难得一见的井喷行情。

而在中央表态支持地方政府出台鼓励房地产消费政策的背景下,北京市的刺激楼市计划或将在年前推出。

北京住宅签约套数大增

自10月22日地产新政公布以来,不少购房人都铆足了劲等待新政实施。

“从新政出台一周的情况来看,现在网上签约的情况咨询量和委托量都有所增加,特别是首次置业,想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