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5名著导读梳理探究.docx
《必修15名著导读梳理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5名著导读梳理探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15名著导读梳理探究
必修1~5名著导读和梳理探究
必修一名著导读和梳理探究
《论语》
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他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孔子将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4.《论语》全书共分20篇,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5.统率《论语》思想的是“仁”。
要实现它,有赖于对“礼”的施行。
《大卫·科波菲尔》
1.“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
主要作品还有《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等。
2.狄更斯的小说都有十分明确的道德意图,处处体现着民主思想。
《大卫·科波菲尔》的结局体现了狄更斯的道德信念:
善恶必报。
3.大卫受继父毒打,只有保姆佩葛蒂在夜半时分,偷偷前来安慰他,两人悄悄地通过钥匙孔对话。
大卫说,从那时起,他对她产生一种无法言喻的深情,“我好像心头挖掉了一块肉,她就补在那块地方,我的心又长好了,把她包在里面了。
”
4.佩葛蒂的哥哥是一位心地善良的渔民,他收养了一个外甥女艾米莉和侄儿海姆。
5.海姆为人木讷、憨厚,没念过书,更谈不上仪容风度,然而,他的胸怀比海洋更博大。
亚摩斯海滨的那场船难是全书的高潮。
6.房东密考伯夫妇是狄更斯以他的父母为原型塑造的。
他们那种“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称做“密考伯主义”。
7.大卫的姨婆虽然脾气古怪,但是非分明,嫉恶如仇,古道热肠。
她教导大卫“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话可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做人箴言。
8.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成为大卫终生挚友的人是特莱得。
9.大卫的第一次婚姻是盲目的,他的第一位妻子多拉后来病逝。
大卫在海外闯荡数年归来后发现和他青梅竹马的阿格尼丝才是最理想的伴侣,在排除了阴险小人希普的阻挠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优美的汉字
1.汉字是至今仍“活”着的最古老的一种文字,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
2.现在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甲骨文”。
不过我国考古人员也发现了依照实物描绘出来的“象形字”,比甲骨文还要早一千多年。
3.从商代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
这种演变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就是古汉字阶段和隶书楷书阶段。
前一阶段起自商代终于秦代,字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后一阶段起自汉代一直延续到现代,字体有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
4.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
5.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
前四种是构字方法,后两种只不过是用字方法。
6.独体字包括象形字和指事字。
合体字包括会意字和形声字。
7.汉字由于有独特的形体结构,因此除了记录字的音和义以外,还保存着造字时的文化信息,其中不乏当时的思想意识或观念。
8.汉字各种书体的代表性作品大多是靠碑帖保存下来的,如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楷书),王羲之《兰亭集序》(行书),颜真卿《多宝塔》(楷书)怀素《自叙帖》(草书)。
奇妙的对联
1.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源远流长。
2.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3.所谓对仗,是指词句的对偶,即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反或相关的意思。
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4.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
古代汉语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汉语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可归为平、仄两大类。
平在古代汉语中指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和阳平;仄在古代汉语中指上声、去声、入声,在现代汉语中指上声、去声。
5.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6.对联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不加标点符号。
张贴时要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左右以面对欣赏着为分别。
必修二名著导读和梳理探究
《家》
1.“鲁郭茅,巴老曹”中的“巴”指的是巴金,《家》和《寒夜》是其代表作,晚年所写的散文集《随想录》,则是真诚反思“文革”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2.《家》原名为《激流》,与《春》和《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家》,它是新文学的第一部畅销小说。
3.爱情和婚姻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小说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
4.主人公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
小说写他许多大胆而又幼稚的“新潮”行为,如参加学生运动,向“门户不当”的婢女鸣凤表示爱情,帮助觉民逃婚,以及最终从家里出走,到外边寻找“新生活”等,表现了当时新一代青年精神上的成长。
5.他的思想与行动总是矛盾,既信服个性解放的新理论,又“顺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结果就是奉行“作揖主义”,这个人是觉新。
作者在对这个善良懦弱人物的批判中也含有深深的同情。
6.其他的人物形象:
敢于以死抗争的纯洁的丫环鸣凤,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梅芬,善良厚道的瑞珏,专制家长高老太爷,败家子克定,荒淫的假道学冯乐山,等等,他们一起在高公馆这个黑暗王国里上演着腐朽或新生的戏剧。
7.《家》的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全面展示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
《巴黎圣母院》
1.《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法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雨果。
2.雨果的代表性作品有:
《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
他的《(克伦威尔)序》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
3.雨果虽然是浪漫主义作家,但他从来不是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者。
有人评价雨果是“为穷人说话的人道主义作家”“代表了人类的良心”。
4.《巴黎圣母院》刻画了一个纯洁善良、富有同情心、敢于舍己救人的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她是作者心目中美和善的化身;还刻画了面貌丑陋,却心地善良的卡西莫多,以及面似庄严,却狡诈无比的副主教弗罗洛等形象。
卡西莫多的愚昧心灵被爱斯梅拉达的仁慈所感化,则显示了雨果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力量。
5.《巴黎圣母院》的描写具有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抒情的特色,也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
成语:
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1.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
2.汉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
①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②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③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④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⑤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
3.成语的内部构造比较复杂,从结构关系看,有主谓关系,如人定胜天、脚踏实地;并列关系,如情投意合、三番五次;动宾关系,如平分秋色、大显身手;偏正关系,如世外桃源、一盘散沙;补充关系,如轻于鸿毛、遗臭万年;等等。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1.中国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分别的。
姓可能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2.夏、商、周三代,受封的贵族一般以封地的名称当作自己的氏,也有以自己的爵位为氏的,此外还有以国名、官职、居住地、职业技艺以及自己祖先的字为氏的。
日本明治维新以前除了贵族,一般百姓也是没有姓氏的。
3.欧洲国家的圣诞节为纪念耶稣的诞辰,复活节为庆祝耶稣的复活而产生的。
中国的节日主要来源于时令,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4.据古人类学家研究,中华大地是黄色蒙古人种的故乡,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是今天中国人的共同祖先,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一起发展成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5.中国境内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90%以上,它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6.汉藏语系有亲缘关系,除了汉语和藏语,还包括缅语、台语等一系列亲属语言。
必修三名著导读和梳理探究
《红楼梦》
1、现在人们说起《红楼梦》,往往指的就是曹雪芹的前80回和高鹗的后40回续书的总称。
2、《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但作者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幼稚、肤浅,而是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因此,《红楼梦》还深刻细腻地描写了当时贵族家庭内部和外部的种种矛盾冲突。
一面是“情重愈斟情”的感伤,一面是“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末世感,两者互相衬托,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容量。
3、贾宝玉的性格最突出的表现是,他不愿按贵族家庭为他安排好了的道路循规蹈矩地生活,十分鄙弃功名富贵及其相关的世俗观念。
他倾心爱恋着才情洋溢、孤标傲世的林黛玉。
4、林黛玉是最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娇弱清丽,有着十分敏感、细腻的感情世界。
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养成了强烈的自尊意识。
5、“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都占全了。
”指的是王熙凤(人物)。
她是个精明干练的女人,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
在她的性格中,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如以阴险狡诈的方法逼死尤二姐等;也有爽朗大度的一面,以其谈笑风生赢得了老少尊卑的喜悦。
《高老头》
1、长篇小说《高老头》的作者是法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之一的巴尔扎克。
他的创作成为19世纪文学的颠峰,也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2、长篇小说《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它是其序幕。
3、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多部(篇)小说,描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大致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
4、金钱和物欲膨胀带来的人性的异化和种种社会问题,是巴尔扎克作品的中心主题,他以极大的气魄无比真实地全方位地揭示了这些社会问题。
恩格斯称《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5、《高老头》的主人公是高利奥老头。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最大的变动,就是金钱取代门第,成为主宰一切关系的“上帝”。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1.人际交往的方式尽管多种多样,但大多离不开语言。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交往就是语言交际。
2.交际中“称谓”很重要。
我们一开口,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怎样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选择恰当的称呼,这就是语言交际中的“称谓语”问题。
3.中国古代的称谓语丰富多样,名目繁杂,有谦称、敬称、雅称、俗称、婉称、绰号等等,可谓洋洋大观。
这不单是一个称呼,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4.古人对人称字,对己称名,特别是有时称呼自己时用“仆”“不肖”“鄙人”等故意贬低自己身份的做法,一方面表现了对别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谦虚和礼让。
5.古时还有些自称,如“朕”“寡人”等是皇帝专用的,这表现了封建社会皇权的至高无上。
有些对妇女的称呼,如“内人”“中妇”,则反映了古代妇女操持家务、不涉外交的地位。
6.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会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中国古代的避讳就属于“禁忌语”的范畴。
7.现代社会的习俗中也有很多禁忌语。
例如岛渔民家里做客,不能说“翻”“沉”之类的词语,而某些地方的生意人则忌讳“干”“赊”“折”这些字眼。
去探望病人时,要避免说与“死”有关的话,因为这容易对病人的心理产生刺激。
8.交际语言中既然有禁忌,就会有变通的说法,这就是“委婉语”。
婉言法并不都是出于避免犯忌讳的考虑,有时候发出请求或者批评别人、拒绝别人,为避免伤害彼此的感情,也需要把话说得婉转一些。
9.汉语称谓词语丰富多彩,有通称、敬称、专称之分,并且形成了亲属称谓系统和
非亲属称谓系统。
如按职衔称呼有主席、经理、校长等,按职业称呼有老师、医生、教练等,泛称有同志、师傅、先生、小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