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问题课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7126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情境问题课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情境问题课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情境问题课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情境问题课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情境问题课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情境问题课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

《小学数学情境问题课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情境问题课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情境问题课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docx

小学数学情境问题课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

编号:

       

 

仁怀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

课题申请·评审书

 

研究类别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研究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情境——问题”

课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课题负责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2014年1月5日

 

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

201年月日

 

申请者的承诺:

我保证如实填写本表各项内容。

如果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仁怀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有关规定,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仁怀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者(签章):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一、请按仁怀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有关规定,用计算机或钢笔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

二、本表报送一式3份(含电子版),请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本表所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一律打印,每份单独装订,报送3份。

三、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

申请者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代替。

四、本表所附活页供隐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

五、请按“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的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内各栏内容;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仁怀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

六、本表必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七、 仁怀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地址:

仁怀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教研室邮政编码:

564500联系电话:

(0852)2224728

电子信箱:

 jys2224728@

 

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

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关键词按研究内容设立。

不超过3个关键词,词与词之间空一格。

研究类别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

例如:

E│课程与教材研究

A.基础教育政策与制度研究B.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C.质量管理与教育教学评价研究D.学校管理与学校发展研究E.课程与教材研究F.公民教育与德育研究G.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研究H.学生学习生活指导研究I.学科问题与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所属系统系指申请人单位的属性。

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

例如:

A│中小学校

A.中小学校(包括职业学校、技校、幼儿园等)

B.教育行政部门C.教研部门D.其他。

联系电话必须填写课题承担人的电话号码。

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参加者人数不能超过7人(不含课题负责人)。

预期成果系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

请选项填写,最多限选报2项。

例如:

A│专著D│研究报告

A.专著B.译著C.论文D.研究报告E.工具书F.电脑软件

G.其他。

三、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研究步骤

(限3000字内)

一、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

数学问题情境,就是教师通过设立一系列有难度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营造一种强烈的课堂求知氛围。

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把握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运用综合、联系、分析、比较的方法,捕捉每个机会,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

它有四个要素:

一是本质。

每一个数学问题都必须明确的指向某一特定的数学知识,而不是数学知识(结果)的直接呈现。

二是障碍,每一个数学问题都必须是学生从未见过的,并能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思考,使学生发现。

三是背景(经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

四是方法,是学生用纯数学(或非纯数学)的方法可以“做”的。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教学问题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

”虽然这种论述未免有绝对化之嫌,但的确也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

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

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更应该注重创设问题情境。

如有位教师在教面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便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大小约为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学生基本上知道了一张饭桌面的大小约为1平方米,一个小学生的手掌面的大小约为1平方分米,一个小学生大拇指的指甲面大约为1平方厘米。

将面积单位与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相联系,使学生对这三种面积单位有了深刻的认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更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更有动力。

学生要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数学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这样做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

“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样?

”等一系列连环性的问题。

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

所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数学问题。

比如:

学校开田径运动会:

100米、400米、800米比赛,一些学生观察到,为什么跑100米的几位运动员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跑400米与800米的运动员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于是提出了400米与800米赛跑为什么运动员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又如:

在组织学生参加秋游时,先让学生根据这次秋游的具体情况,拟定秋游计划,然后问学生:

在这次秋游活动中,你们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因为学生对活动很感兴趣,就会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

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

(三)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1、选题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从目前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手段还是比较落后、僵化,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学校教育严重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苍白无力,学生的思维潜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问题情境或氛围,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和机会,激发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为此,我们提出了在新课改中,对小学数学“情境——问题”课堂教学进行实验与研究。

2、研究价值

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情境——问题”课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为课题进行研究,是因为我们意识到提出问题是构成课堂教学教与学的信息反馈的最直接,最贴近师生心理的一个过程。

—3—

课堂问题的设计对教与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各科教学中都会有不同形式的,不同类别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质疑,引发思考,完成每步教学目标。

课堂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手段。

只有善于研究和掌握提问艺术,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生搬硬套,搞形式主义,不仅不能起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智力的作用,还会挫伤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的乐趣。

所以我们要苦心研究,精心设计,尽力做好,努力提高,这样,我们所提的问题才具有真实的价值。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一)本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多种策略和具体操作方式,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成功经验。

2、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成效。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实施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会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反思。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对教学内容的研究: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本地区的地方特征,做到把数学的兴趣与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紧密有效的结合起来。

创设体验问题情境,;理解数学现象;引导参与情境体验,发现数学规律;体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2、对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除需要一些包括音像、图片等在内的直观教学媒体外,还要通过游戏、表演、评比、竞赛等形式形成一套问题情境教学的系列方案。

3、构建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设置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实践运用——评价体验。

对教学设计的研究,本实验逐步形成一套集体备课,分组讨论,课前重准备,课后重后记、教后感的模式.

(三)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处理好问题情境的背景、时机及呈现方式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

使枯燥的学习活动变成生动有趣的探究活动。

形成一种新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研究步骤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1、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在全面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新课程改革中,实施滚动式推进,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集体(教研组、)研究与个体研究相结合,齐头并进。

2、以案例(个案)的形式开展行动研究

根据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通过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创造性地设计出新的问题情境教学策略,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实施、检验。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探讨法:

通过有关文献的学习,获取有益的经验。

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创设的基本要求,学习其他学校和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的经验,供本课题研究借鉴,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存档工作。

2、行动研究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习情境案例及典型课堂教学、典型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

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作教学行为,在实际课堂教学和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有效学习情境创设的经验,并随进行反思,同时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创设有效学习情境的经验。

3、个案分析法:

重视对学习情境案例及典型班级教学状况、典型课例、典型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

围绕典型活动及学生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有效的教学措施。

4、经验总结法:

认真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

最后以总结形式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实验教师要及时总结过程中的好做法,积极投稿,形成丰富的实验成果。

形成《论文集》、《优秀课例集》、《教学反思集》等。

(三)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1、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在全面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新课程改革中,实施滚动式推进,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集体(教研组、)研究与个体研究相结合,齐头并进。

2、以案例(个案)的形式开展行动研究

根据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通过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创造性地设计出新的问题情境教学策略,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实施、检验。

—4—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①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都承担着第一线教学任务,均具备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能力,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教育理论已写出关于情景——问题教学的的论文。

②本课题组教师共同承担了校级课题《规范孩子课堂行为》的研究。

2、主要参考文献:

①《创设问题情景,激起学生的数学探究需求》(林黎珍),《才智》2009年24期

②《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的反思》(代存宪),《成功教育》2010年09期

③《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思维》(梁东焰),《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④《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邓燕),2007年

⑤《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郭成、陈红),《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09期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

(1)冯玉:

仁怀市实验小学数学一级教师,年级学科组长,38岁。

(2)李德翠:

仁怀市实验小学数学一级教师,42岁。

(3)吴宗礼:

仁怀市实验小学数学一级教师,28岁。

(4)周志英:

仁怀市实验小学数学一级教师,39岁。

(5)袁琳:

仁怀市实验小学数学一级教师,32岁。

(6)赵秋俊:

仁怀市实验小学数学二级教师,28岁。

(7)罗娅:

仁怀市实验小学数学一级教师,年级组长,遵义市骨干教师,39岁。

(8)王敏:

仁怀市实验小学数学一级教师,36岁。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完善的软硬件设施

我校建成完善的校园网络,本课题组教师全部通过教师信息技术考核

(2)求实的教科研队伍

全体成员均能深入课堂进行实验操作,积累第一手研究资料,有着丰富的课堂实践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教育科研能力,课题组成员中有遵义市骨干教师、仁怀市优秀教师、实验小学“教学之星”,她们撰写的论文曾多次在在省级和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她们朝气蓬勃、积极进取、乐于奉献,是开展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研究工作。

这支研究队伍是专业素养较高、研究经验较丰富、年龄结构较合理的队伍,为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成果奠定了基础。

(3)有效的教科研机制

我校已形成了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一贯全力支持,在教科研的组织管理、资金投入、考核奖励等各个方面,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

 

—5—

五、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限报10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14年1月——2014年2月

撰写研究报告

报告

冯玉

2

2014年3月——2015年11月

(1)收集整理个案

(2)经验总结

(3)教案设计

(4)教学案例

(5)教学反思

(6)研究论文

书册

课题组成员

3

2015年12月

优秀课例展示

图片

课题组成员

4

2015年12月——2016年1月

全面回顾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报告

课题组成员

最终研究成果(限报2项)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 责 人

1

2015年11月

案例与论文汇编

书册

课题组全体成员

2

2016年1月

课题结题报告

报告

冯玉

—6—

六、推荐人意见

不具有中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申请人,须由两名具有中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

推荐人须认真负责地介绍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科研态度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第一推荐人姓名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推荐人签字

 

第二推荐人姓名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推荐人签字

—7—

七、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对课题研究经费资助的数额、保障课题研究所需时间、承担对课题研究的管理职责等的承诺。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八、申报单位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是否同意报仁怀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核

·其他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8—

九、专家评审组及教科局教研室评审意见

主审专家签字:

年月日

 

市教科局教研室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9—

十、仁怀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

—10—

仁怀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课题

课题申请·评审书《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情境——问题”课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研究步骤

(限3000字内)

一、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

数学问题情境,就是教师通过设立一系列有难度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营造一种强烈的课堂求知氛围。

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把握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运用综合、联系、分析、比较的方法,捕捉每个机会,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

它有四个要素:

一是本质。

每一个数学问题都必须明确的指向某一特定的数学知识,而不是数学知识(结果)的直接呈现。

二是障碍,每一个数学问题都必须是学生从未见过的,并能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思考,使学生发现。

三是背景(经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

四是方法,是学生用纯数学(或非纯数学)的方法可以“做”的。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教学问题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

”虽然这种论述未免有绝对化之嫌,但的确也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

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

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更应该注重创设情境。

如有位教师在教面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便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大小约为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学生基本上知道了一张饭桌面的大小约为1平方米,一个小学生的手掌面的大小约为1平方分米,一个小学生大拇指的指甲面大约为1平方厘米。

将面积单位与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相联系,使学生对这三种面积单位有了深刻的认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更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更有动力。

学生要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数学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这样做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

“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样?

”等一系列连环性的问题。

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

所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数学问题。

比如:

学校开田径运动会:

100米、400米、800米比赛,一些学生观察到,为什么跑100米的几位运动员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跑400米与800米的运动员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于是提出了400米与800米赛跑为什么运动员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又如:

在组织学生参加秋游时,先让学生根据这次秋游的具体情况,拟定秋游计划,然后问学生:

在这次秋游活动中,你们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因为学生对活动很感兴趣,就会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

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

(三)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1、选题的背景

——活页1——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从目前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手段还是比较落后、僵化,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学校教育严重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苍白无力,学生的思维潜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

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问题情境或氛围,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和机会,激发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为此,我们提出了在新课改中,对小学数学“情境——问题”

课堂教学进行实验与研究。

2、研究价值

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情境——问题”课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为课题进行研究,是因为我们意识到提出问题是构成课堂教学教与学的信息反馈的最直接,最贴近师生心理的一个过程。

课堂问题的设计对教与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各科教学中都会有不同形式的,不同类别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质疑,引发思考,完成每步教学目标。

课堂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手段。

只有善于研究和掌握提问艺术,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生搬硬套,搞形式主义,不仅不能起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智力的作用,还会挫伤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的乐趣。

所以我们要苦心研究,精心设计,尽力做好,努力提高,这样,我们所提的问题才具有真实的价值。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