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期期末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7049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期期末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期期末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期期末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期期末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期期末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期期末测试题.docx

《高二语文上期期末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期期末测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期期末测试题.docx

高二语文上期期末测试题

高二语文上期期末测试题

高二语文上期期末测试题

【说明】本试题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含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谪居蛰伏

折价

海蜇

浅尝辄止

B.缝纫妊娠

韧带

熟稔

光阴荏苒

C.祈祷倒退

捣鼓

悼念

手舞足蹈

D.骈体辩解

汴京

针砭

大腹便便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她一直弄不明白:

他们怎么可以这么对自己?

自己真的如此糟糕吗?

自己为小组赢得了荣誉,却换得这样一个结果。

苦思冥想了许久,仍然想不出答案的她,只好自我安慰道:

幸好只是组长这个人不可理喻,别的同事对自己的态度似乎还差强人意。

所以嘛,只要能不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能正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那么,自己的未来就还是一片光明的。

A.苦思冥想B.不可理喻

C.差强人意D.妄自菲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08年6月,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价格再创新高,达到211万美元,创造这个纪录的人是有“中国私募基金教父”之称的赵丹阳。

B.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让有“小蛮腰”之称的广州塔成为了海内外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它的美丽身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

2010年7月16日,法国格勒诺布尔市发生了骚乱,据警方统计,骚乱人群烧毁民房、商铺908家,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欧元以上。

D.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会歌《重逢》,旋律优美,振奋人心,充分表达了中国的音乐创作水平和“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精神。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

,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

,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

,所以又称之为“中和”,

,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

“中”,恰当之谓也

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

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A.

B.

C.

D.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

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

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

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

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

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

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入为尚书仆射。

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

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

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

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

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妻每谏恢曰:

“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

”恢叹曰:

“吾何忍素餐之人立于朝乎?

”遂上疏谏曰:

“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

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

”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后汉书

乐恢传》)

注:

清白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闻而矜之

矜:

怜悯

B.后永以事被考

考:

拷问

C.太守坐法诛

坐:

因为

D.除子己为郎中

除:

除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后永以事被考

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

B.令闻而矜之

不敢言而敢怒

C.诸所刺举,无所回避

秋豪不敢有所近

D.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7.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是(

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

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吾何忍素餐之人立朝乎

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

B.

C.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恢为人至孝。

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本郡太守因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

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乐恢妻子常常劝乐恢做人不要太耿直,乐恢表示尽管不忍心,但仍需尽忠职守。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

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9.

(1)请用“”线为文段中划浪线的句子断句。

(4分)

(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3分)

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

(3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

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分)

(2)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

(2)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

(3)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广东没文化吗?

钟健夫

老实说,我不太理解将广东“建成文化大省”

的动机。

如果认为广东没文化,或文化很少、很小,所以要建文化大省,我认为没什么意义。

如果从区域竞争的角度出发,希望通过文化建设来提高广东的竞争力,这我倒赞同。

因为区域或地区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竞争。

一个地方有持续的竞争力,并且被广泛地认同,显然是因为这个地区的文化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和比较优势。

许多人在总结广东文化特点时,发现广东创造了许多新东西,但结果最终都落户北京,并由此指出广东文化不行。

北京具有后发优势。

比如当代流行音乐,北京认为是“资产阶级的靡靡之音”时,广东已经流行了,待北京认可了流行音乐,几乎所有广东培养的歌星都迁往北京。

因为北京市场辐射力强,有其它地方没有的中央电视台。

中国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地方文化在很多方面不能跟首都文化相比。

但因为地缘和文化传统的关系,广东文化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质和比较优势,也就是广东文化的妙处——这种妙处就是“开放和创新”的文化传统。

我深信,没有一个省敢跟广东比“开放和创新”的。

近代以来,推动中国历史演进的区域文化力量,主要就是广东文化。

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这些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全部出现在广东决不是偶然。

虽然他们身上有不少缺点,主导的“运动”也不能全面肯定,但他们代表的确实是“开放和创新”的广东文化,或者说,只有广东文化才能“制造”出这种时代风云人物。

中国二十多年来不可逆转的改革开放,也是从广东的深圳开始,这是历史的必然。

这跟广东的地缘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如果改革开放选择从上海开始,结果肯定会失败。

因为上海当年是中国的经济支柱,上海人感觉非常自豪,大上海似乎没什么缺点,不需要改革。

另外,上海人教育程度高,善于管理,做事讲究规则,但是天生胆小。

上海人需要依仗稳定的靠山,需要看到别人成功之后才敢放开手脚做事。

上海文化是一种输不起的文化,而广东文化不一样,广东人好像教育程度不高,但是充满活力和原创的灵性,你放开了,马上就活。

更为重要的是,广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事实上,广东在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过程中创造过多项第一,以人物为例,除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这些众所周知的人物外,中国第一个外交家丁日昌,是广东丰顺人;第一个留学生容闳,是广东珠海人;第一个铁道工程师詹天佑,是广东南海人;第一个制造飞机的冯如,是广东恩平人。

数中国第一的风流人物,广东数不胜数。

即便是在中国古代,广东也有一位世界认同的思想家,他就是禅宗的六祖慧能。

慧能生于唐贞观十二年戊戌二月八日,是广东新兴县人,他像广东一样,“没有文化”,不识字,是个打柴的樵夫。

公年520-526前后,释迦牟尼大弟子摩诃迦叶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达摩,从海路至广州,再去洛阳弘扬禅法。

当时佛教界对禅法不理解,达摩只好入少林寺安心壁观,以“二入四行”禅法教导弟子惠可、道育等,授以《楞伽经》4卷。

但达摩传授的禅法,最后在不识字的慧能手里变通之后,才在中国发扬光大。

慧能自己后来则在国际上被称为与老子、孔子并立的东方思想家。

“没有文化”的慧能竞争禅宗衣钵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这是广东文化的精妙所在。

佛教传到中国,只有到了广东人慧能手里才有真正的中国特色。

六祖自创一套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的理论。

六祖弟子后来又根据他的言论编写了一本《六祖坛经》,这是佛教中唯一由中国人写的经书。

禅宗的思想后来深深影响了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

慧能是广东“开放和创新”文化的典型代表。

他竞争衣钵的故事具有多重象征意义。

第一,面对外来文化,广东人采用灵活、创新的态度;第二,六祖的衣钵是竞争得来的;第三,慧能的祖师爷达摩到中国的第一站就在广东,如今广州西关仍有一处名叫“西来初地”的地方,而广东确实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在中国的主要登陆之地。

慧能精神,其实就是广东精神。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不太理解将广东“建成文化大省”的动机,认为要建文化大省没什么意义。

B.一个地方的文化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和比较优势,就会有持续的竞争力,并且被广泛地认同。

C.广东文化并非不行,而是由于没有北京的后发优势。

比如当代流行音乐,广东的流行音乐得到北京的认可,所有广东培养的歌星都迁往了北京。

D.广东文化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质和比较优势,比如在“开放和创新”方面就超过了其他省。

E.近代以来,推动中国历史演进的区域文化力量,就是广东文化,只有广东文化才能“制造”出这种时代风云人物。

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广东具有“开放和创新”精神的一项是(

)(3分)

A.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这些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主导了各个运动。

B.丁日昌、容闳、詹天佑、冯如等人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

C.释迦牟尼大弟子摩诃迦叶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达摩,从海路至广州,再去洛阳弘扬禅法。

D.打柴的樵夫慧能在国际上被称为与老子、孔子并立的东方思想家。

14.广东的“开放和创新”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分)

15.本文讲广东的文化,却用了较多篇幅讲慧能,这样会不会喧宾夺主?

为什么?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剧本《暗算》(节选),完成16~18题。

人物简介:

钱之江——打入国民党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代号“毒蛇”),国民党上海警备区司令部总破译师

代主任——蒋介石委派至上海的亲信特使,国民党军统特务头目之一

背景概述:

1931年,由于叛徒出卖,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重创,党中央派特使前往上海。

这一行动被敌人破译到而暴露,唯一的知情者钱之江却和另外几个国民党的破译人员,即“南京密电”的知情者都被软禁起来。

代主任基于手段卑劣的连翻审查,基本确认钱之江就是“毒蛇”,但就是找不到证据。

就在“南京密令”(若找不出“毒蛇”则把软禁人员一律枪杀)生效的前夜,两个不同信仰的人之间有了一段经典对白。

代主任钱总是何等卓越之人,大可不必一条道走到黑。

你可以跟我去南京,蒋委员长太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钱之江中国人的饮食以长江为界,南人喜米,北人好面;前者口清,后者味重。

广东客家人爱好煲汤,山西老西儿喜欢吃醋。

你我的祖籍南辕北辙,所以吃不到一起的人,难进一个门。

代主任你的意思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生是党国人,死为党国鬼,你与我道不同,那你是何道?

钱之江同是吃饭,国人用筷子,洋人用刀,此人和彼人,不都一样是人吗?

难道你我之间竟有一个不是人?

代主任钱总过于能言善辩,三寸不烂,巧舌如簧。

我是真舍不得你,孤掌难鸣呐!

没了你,我就再也听不到这种响声了。

钱之江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

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足以影响一枝蜡烛的光辉。

我不言败,因为大幕还未落下;而你过早叫喊胜利,却可能孤独面对舞台,座位下无人喝彩。

代主任其实我心里已经知道你是什么人了,只是我无法证实。

我遗憾造物主让我们成为敌人,而不是同志,只能各为其主。

钱之江我是什么人?

你是什么人?

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这是你。

而我,生来死往,像一片云彩,为太阳的升起,宁肯踪影全无。

代主任好口才!

钱之江,那我告诉你,即便大幕拉上,我也绝不会让你曲终人散。

这个世界离开你,我会孤独,我会一览众山小,我会高处不胜寒。

所以你不光不能离开,我还要你坐在舞台下为我喝彩。

钱之江那我们都拭目以待。

代主任不到黄河不死心。

钱之江不见棺材不掉泪。

16.选文中的许多语句都有意味深长的潜台词(言外之意),请联系上下文写出文中划线句的潜台词。

(4分)

你与我道不同,那你是何道?

(2分)

而我,生来死往,像一片云彩,为太阳的升起,宁肯踪影全无。

(2分)

17.细读戏剧选段对白,说说本剧主要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冲突双方各自表述了怎样的意思?

(5分)

18.你最欣赏钱之江身上哪些富有魅力的性格特征?

请选取三点并依据选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6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路易·威登:

从小木匠到奢侈品巨头

福康美

2009年7月22日,150年来从不在报纸上做广告的路易·威登在全球多国重要报纸上刊登了同一幅广告:

3位老者用憧憬的眼神仰望着浩瀚夜空中的明月,脚下则是一款经典的LV产品……

人们不禁猜测其中的深意。

LV解释道:

这是一种久远的怀念与希望。

要读懂这幅广告,不得不细细回顾150年前路易·威登从乡下来到巴黎的艰难之旅。

1821年,路易·威登出生于法国乡下一个木匠之家。

14岁前,路易终日泡在木屑堆里。

14岁那年,村里来了两个年轻的摩登男女。

他们衣着华丽,举止高贵。

那夜,摩登女郎鄙夷地对围观的村民说:

“这个鬼地方月亮都显得那么肮脏!

巴黎的月色比这儿漂亮一百倍!

骨子里的不甘让路易萌生了惊人的想法:

去巴黎!

看看那里的月亮和村里的有什么不一样!

就这样,这个14岁的孩子,打了一个月的工,走了一个月的路,睡过饭店肮脏潮湿的小厨房,曾躺进木屑堆里取暖,在大街上睡过一夜又一夜。

但是,他凭双手筹到了路费和生活费,徒步两个月走到了巴黎,走过了人生最艰难也最重要的一段路。

经过长途跋涉,加上一天没吃东西,来巴黎的第一晚,路易晕倒在一家高档皮箱店门口,那晚的月色并非那么漂亮。

好心的老板给了路易一碗饭,路易边吃边偷偷打量店内的客人。

他们衣着考究,居然花几百法郎买个葙子!

这是个好地方!

路易立刻提出留下工作。

老板拒绝了路易,理由很简单:

路易不懂皮箱制作。

不久.路易找到一份捆衣的工作,在服装厂里将衣服捆扎在一起打包运走。

一年后,路易再次来到那家皮箱店。

店内恰好有客人抱怨皮箱太小了,路易在3分钟内将20条裙子收拾好,装进一个箱子!

顾客立刻买下了箱子。

路易趁机对老板说:

“我能让箱子物尽其用,收我做学徒吧!

”这种“增值”效应,让老板破例收下了他。

路易很用功,也很聪明,他将学到的东西都利用起来。

学过木工,他能将皮箱做得更结实;做过捆衣工,他就让皮箱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路易成了最棒的伙计,然而他并不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他在平静的生活中时刻寻找出口。

一天,皮箱店来了几个装束举止很奇怪的女人,她们不满店里没有大箱子。

路易意识到:

她们应该是大贵族家的仆人。

不放过任何机会的他立刻说道:

“如果能去贵府看看要装的物品,做出的箱子更合适。

”为首的女仆便带上了路易。

马车最后停在了皇宫前,那大贵族竟是拿破仑二世的皇后乌婕妮!

她要动身旅行,但行李已经装不下了!

路易再次展现绝活,将所有行李都装进现有的箱子,乌婕妮赏了他一盘子金币!

路易说道:

“尊贵的皇后陛下,您可能需要一个随从随时整理行李箱。

”乌婕妮听完大笑,留下了这个聪明的皮匠。

从此,路易·威登就成了乌婕妮的御用捆衣工和皮箱整理师。

很长一段时间,路易对这种生活很满足。

皇宫里的月亮与巴黎街道上看到的又不一样:

月华如水,细腻中流淌着雍容华贵。

然而,皇后乌婕妮太难伺候了。

她性格骄横,挥霍无度,有种种怪癖。

她所用的东西都必须形如满月:

圆床,圆桌子,圆行李箱!

路易提出,将箱子改造成平顶,会使东西放得更牢固。

这个提议让乌婕妮勃然太怒。

路易满腹委屈,想要离开,又舍不得这里的锦衣玉食和特殊荣耀。

然而,思前想后,他还是决定抽身而退。

1854年,路易离开皇宫,在香榭丽舍大街开了家皮箱店,推出第一款平顶箱。

精致的做工,尊贵的外观,人性化的设计,路易的箱子很快风靡贵族阶层,连俄国和西班牙王室都不远千里来采购。

路易·威登死后,他的儿子将经营范围扩大到手提包和背包。

1896年,路易·威登的名字被缩写为“LV”,印制在产品上。

迄今,LV在奢侈品业的地位不可动摇。

从乡村木匠到世界最大奢侈品集团的创始人,没有人知道,如果14岁的路易·威登没有萌生去巴黎看看月亮的冲动,世界上还会不会有LV。

同一个月亮,在不同地方的确有着不同的光芒。

然而,人生的物换星移,才是永恒的动力。

(选自《读者》2009年24期,有删改)

19.开篇介绍路易·威登广告的内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分)

20.路易·威登在立身创业过程中,表现出怎样的智慧?

请举例说明。

(5分)

2l.结合路易·威登创业的经历,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根据下面的介绍材料,从三个方面概述赵广军的事迹。

要求:

写出赵广军的工作内容和特点,三个句子结构大致相同,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

(6分)

赵广军,男,30岁,广州市海珠区江南中街社会工作者。

自1998年加入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以来,在近10年的志愿服务过程中,付出了自己的时间、金钱以至健康,将工作之余的时间几乎全部用于志愿服务,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集中体现了关爱社会、助人为乐的崇高精神。

赵广军对拯救问题青少年“情有独钟”,坚持用春风化雨般的“现身说法”来影响、引导他们。

他用常人难有的耐心和身临险境的勇气,在近10年时间里耐心细致地帮教了1200多名问题青少年,其中有40多位青少年在思想转变后随他一起走上了志愿服务的道路。

他敏锐地认识到,在社会转型期中,人们的心理问题会逐渐增多。

2004年底,他自费开通“生命热线”,成功地挽救了200多名轻生人士,使那些游走在生命边缘的心灵重新获得追求梦想的勇气。

他乐善好施,不惜金钱,默默无闻地帮助了60多位孤寡老人,长年为孤寡老人买菜、做饭、洗衣、护理。

23.在不同的语体和语言环境中,对同一内容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请按限定的语体和语言环境,将“欢迎对方到时参加”的意思分别作恰当的表述。

(6分)

例如:

在给下级的通知里:

届时务必参加,不得缺席

(1)在商场的广告里:

(2)办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本色,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原本的颜色。

天空的本色是什么?

是广阔。

任鸟儿飞翔,翱翔于其中。

河流的本色是什么?

是流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河流汇于大海,融入蓝色的“大家庭”。

那么,人的本色是什么?

请以“本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高二语文上期期末测试参考答案和说明

1.A(都读zh;B项分别读rn,rn,rn

,rn,rn;C项分别读do,do,do,do,do;

D项分别读pin,bin,bin,bin,pin

2.D(妄自菲薄,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加宾语,应该是“不要妄自菲薄”;苦思冥想,指尽心地思索和想象,符合句意。

不可理喻,指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符合句意。

差强人意,原意为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也表示还能够使人满意,符合句意。

3.A(B.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在……上”或“让”。

C.不合逻辑,“近2亿欧元”和“以上”矛盾。

D.搭配不当,“表达……创作水平”搭配不当。

4.D(句的“和谐不是”与上文句尾“和谐”相接。

句中的“不强调”与下句“强调”衔接。

只有句能引出文段末句“孔子”例;由此推出前后衔接最恰当的排序是。

5.D

解析:

除,授予官职

6.B

解析:

A.介词,表原因。

B.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转折C.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

D.指示代词,他

7.D解析:

排除法,是间接表现乐恢的耿介,只说明了乐恢忠言未被采纳,不得志

8.C

解析:

“尽管不忍心”一语理解有误

9.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

(“数”“举”“归”,各1分)

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才亲自主持政事,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

(“窦氏诛”被动,“始”“陈”各1分)

【参考译文】

乐恢字伯奇,是京城长陵人。

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杀死。

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

县令听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

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

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

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

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

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

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

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