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6992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1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docx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docx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专题10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讲讲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之筛选概括与翻译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掌握高考文言文阅读之筛选概括与翻译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

筛选信息概括要点【高考典例】1、【2018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

“范纯礼岂不知此?

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

”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遂州。

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仲淹”。

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

“草湿则生火,何足怪!

”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

“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

“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

“与刘先主如何?

”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

“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

“何以戒后人?

”曰:

“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

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

“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

”诜怒。

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答案】D【解析】【精准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以对文言进行正确断句的能力。

命题者从文本中【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正确断句。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采用的是文言文阅读常规题型。

常用的断句方法有:

根据文意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

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本题可根据句意断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

“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答案】C【解析】【精准分析】A项的“陵寝”出现在文本中“陵寝皆在邑境”一语,此外还有“知陵台令”一语也有所涉及。

由此可知此详解说正确。

B项的“株连”出现在文本中“命释其株连者”一句,根据前文所讲范纯礼的宽容,可推断此项解说正确。

C项对“尹”的解说找不出错误,但后面所举之“令尹”的例子则和学过的课文屈原列传相关内容不合,在课文中,“令尹”是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于是可知此项解说错误。

D项的“御名”出现在文本中“诜诬其辄斥御名”一语,既然因为“辄斥御名”而罢官,便不难知道此项解说的正确性。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文化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化常识的理解能力,延续了近年高考命题风格,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

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

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此题所选词语是课内及生活中常见的词语,并且选项只要求选出一个错项,难度不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

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

B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

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诛杀,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

C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

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

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

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答案】D【解析】【精准分析】此题综合考查筛选并整合文言文中的信息、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言文中心意思和分【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属于文言文阅读传统题型。

这类题目的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

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

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

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

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物”,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地点”,区分“事件”表述是否错误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答案】

(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责,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

(2)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靠,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解析】【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属于文言文阅读传统题型。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如此题中,文言实词“务”就是个多义词,应译为“致力”;而“村野”应译为“粗鄙”,切不要只照字面将其翻译为“乡村野外”。

【2019高考展望】201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预计仍会遵循从正史选材的命题思路。

从题型来看,文言文阅读仍会保持稳定,且难度适中,不会有偏题怪题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与2018年文言文阅读选文皆出自宋史,延续了以往从宋史明史中选材的命题思维,这就提醒考生备考中宋史明史仍是关注的重点,但也不能只局限于这两部史书,还应扩大关注面,增加阅读量。

参考译文:

范纯礼字彝叟,因父亲范仲淹的恩荫,担任陵台令和永安县令。

永昭陵兴建,京西转运使把木材、石料、砖和工匠役徒摊派给一路,只有永安不接受命令。

使者把这件事报告给陵使韩琦,韩琦说:

“范纯礼难道不知道这件事吗?

一定有他的说法。

”后来,众人责问他,纯礼说:

“陵寝都在永安县境内,一年四时都要修缮管理,没有闲着的时候,现在竟然和各县平摊赋役,怎么比得上将赋役搁置,用它来贡奉平时的用度呢?

”韩琦肯定了他的回答。

回到朝廷,任命纯礼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的身份到遂州任职。

沪南有边防事务,征调赋税严苛急切,纯礼一概以静应对,分辨其中可以备办的,不从百姓那里征取。

百姓画他的图像挂在家中,像敬神一样敬他,称为“范仲淹”。

草场失火,百姓疑虑害怕,看守草场的官吏惊恐地等待责罚。

纯礼说:

“草湿就会产生火气,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只让他们暗中赔偿。

库吏偷丝太多当判死罪,纯礼说:

“因为乱糟糟的丝杀了他,我不忍心。

”听任他的家人立刻出钱买下丝来赎罪,命令释放受到牵连的人。

被任命为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即位,(纯礼)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开封知府。

前一任开封知府用严苛的法令来治理百姓,纯礼说:

“宽严互补,是圣人的教诲。

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责,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

”因此一切以宽缓的态度来处理。

皇帝直接下诰命令审讯亨泽村村民谋反一事,纯礼审问事情的缘由,(原来是)这个人到戏场看戏,回来的路上见到工匠做桶,就把桶戴在头上说:

“和刘先主相比怎样?

”于是被桶匠抓住。

纯礼第二天上朝应对,徽宗问怎么处理这件事,纯礼回答说:

“村野愚人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违背陛下爱惜生灵的仁慈,按不应做此事的罪名,杖责他,就够了。

”皇帝说:

“(这样做)用什么告诫后人呢?

”纯礼回答:

“正是要外面的人知道陛下不滥用刑罚,足够作为典范了。

”徽宗听从了他的话。

曾布畏惧他,挑拨驸马都尉王诜说:

“皇上想要升任你为承旨,范右丞不同意。

”王诜发怒。

恰逢王诜招待辽国使者,纯礼主持宴会,王诜诬告他动不动就直称皇上名字,纯礼被罢免为端明殿学士、颖昌府知府、崇福宫提举。

崇宁五年,复任左朝议大夫、鸿庆宫提举。

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2、【2018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

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

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

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

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

“何时再见先生?

”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

嗟乎!

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

忍伤君而云不来乎?

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

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

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

孟子曰:

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提笔记之,可以风世,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风世:

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宰沭阳二年宰:

治理B说当时决某狱决:

打开C代为治筐箧治:

备办D奉母闲居奉:

侍奉【答案】B【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点评】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江苏卷文言文第一题多年以来都是在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虽然说考查范围在120个实词之内,其实有的时候又不局限于这120个实词,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品官员吕峄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阳。

B当年袁枚离开沭阳时,钱接三才断奶,因此谈及其父钱鸣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

C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是袁枚的老同事,还能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了。

D吕峄亭在寒冬时节送客至十字桥,宾主作别时,袁枚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很难再来了。

【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

C项,“多数事已忘记了”并不是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而是作者袁枚,原文“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点评】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2015年和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第二题都是考查内容的概括分析,2017年发生了变化,向全国卷靠拢,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故在平时的模拟考试中,江苏各地的模拟试题在这一题上一直都是围绕文学文化设题,甚至于高一高二都加强了这方面的积累,谁知道2018年再一次回归原样,其实这一题与第四题有重复之嫌。

都是属于概括题,只不过考查的模式不同而已。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2)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答案】

(1)天快亮的时候,行驶了六十里,吕峰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见面)十分欣喜,便驱车一同前往。

(2)伯夷、柳下惠那样的高风,百代之后的人听到,也能奋发,更何况亲受熏陶的人呢?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点评】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

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

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

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够虽然忠实原文,却译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

至于雅,则是比较高的要求,指的是译成的现代汉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不但能忠实于原文,还能把原文的意蕴较好地传达出来,文笔流畅优美。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要诀:

文言文翻译要能做到信、达、雅,应该掌握五字诀:

留、删、增、调、变。

一是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以及物品名称等,这些不必翻译。

硬要翻译,反而会弄巧成拙。

二是删,删去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无法对应地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删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的,亦可删去。

三是增,把文言文的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也应增补出来。

四是调,将古今汉语不同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调整。

如: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是一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就要把定语“可以终身行”调到中心词“一言”之前。

再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两个宾语前置句,应按“不知句读,不解惑”来翻译。

五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9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4分)【答案】为官当勤政爱民,百姓会怀念他;为人当感恩重义,后代会仿效他。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点评】相比较第二题的内容概括分析题来看,本题概括题涉及的范围小,层次清晰,而且内中含有概括、评价语,这些其实就是答案。

考生首先要到文中找到“可以风世”所在的段落,理解“可以风世”的意思,然后再圈出前后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概括。

所以此题难度不大,只是考查考生发现问题的眼光。

参考译文:

古代的人常常对他从前所管辖的地区再三表达其意。

大概是贤能的人视民如家,做官而不能忘了他所管辖过的地方,这个地方的百姓,也不能忘了他吧。

我治理沭阳两年,乙丑年,调迁到白下。

现在是戊申年了,有感于吕观察吕峄亭多次写信邀请,我在十月五日渡过黄河,住宿在钱接三家。

钱接三是当时的东道主,他的父亲钱鸣和瘦且两腮长有胡子,钱接三在容貌上很像他的父亲,与他谈起他父亲的事,接三不太清楚。

我离开沭阳的时候,是钱接三才断奶的原因啊。

夜深摆置酒席,听到缓缓的车声,这是吕峄亭派遣使从前来迎接我。

天快亮的时候,行驶了六十里,吕峰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见面)十分欣喜,便驱车一同前往。

一顿饭的功夫,望见城墙遮列,知道是沭阳城新的建筑。

士绅几十人争着前来扶车。

大多是以前朋友,现在全都老态龙钟拄着手杖了。

过了第二天,进入县署游览,到父母用膳的地方,姊妹斗草的地方,昔日宴会宾客处理文卷的地方,缓缓行走泪眼婆娑,悲伤泪下,即使是一庖一湢、一井一匽,面对它们也不禁生情,也不能自我解说这是什么缘故。

有张、沈两个官吏前来,年龄都是八十多岁了。

说起当时判决某个诉讼案件,入帘介绍某个案卷,我完全不回忆起来了。

重提又突然醒悟,如同整理儿时旧书,如同失物重得。

县里朱广文擅长诗,吴中翰精通鉴赏,解、陈二人善长绘画与下棋,主人喜欢谈论史鉴,常常到深夜,嘴巴仍然滔滔不绝。

我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没有片刻的清闲。

于是忘记了自己是作客,同时忘了自己身体已经又老又衰了。

过了半月,渐渐下起了冰霜,年将末了,不得已苦苦告辞主人。

主人仍送至之前相迎的地方,代为备办礼物,整顿好车马,握手问我说:

“什么时候再见先生?

”我不能回答,并非不想回答,是不忍回答啊。

哎!

我今年七十三了,忍心欺骗他而说再来吗?

忍心伤他的心而说不来吗?

然以五十年前的令尹身份,再来旧邦,世上像我这样的人很少了;四品高官,侍奉母亲闲居,仍然能想着五十年前的旧令尹,世上像吕峄亭这样的人更少了。

离然后合,合然后离,离可以复合,但是老了不能再变少了。

此次一别,我不能学太上忘情,所以做了两幅图,一幅送给吕峄亭,一幅留给自己保存,传示子孙,使他们知道官员可以重来,可以去想念他们,迎接旧官员如同迎接新官员一样,那主人也是可以去想念的。

孟子说:

伯夷、柳下惠那样的高风,百代之后的人听到,也能奋发,更何况亲受熏陶的人呢?

提笔写下这件事,可以用它来劝勉世人,又不仅仅为区区朋友聚散之感啊。

【考点剖析】“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事、情、理、言、时、地等主要信息,从而对试题提供的选项信息进行辨析和判断,或者根据试题要求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表述。

“概括要点”是把文章各部分的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把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内容主旨化,并加以阐发或概括。

【命题揭秘】“筛选文中的信息”,可单独设题也可与概括要点结合起来综合考查,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解读文本就是筛选信息的过程,而且对文意理解类题目是每年、每套高考试卷的必考题,也就是说其他高考试卷是将这一考点与分析综合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分析概括要点”是高考必考考点,历年高考所有试卷都对此考点单独设题,题量12题,分值37分。

一般都着眼于对选文内容要点、中心思想的概括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

题型主要有两种,客观选择题:

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或作者观点态度)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主观表达题,答出能体现作者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的内容。

2019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备考技巧】1转变阅读观念,掌握正确阅读方法。

转变阅读观念,用读现代文的方法来读文言文。

要把文言文当做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而不是一堆古汉语的材料。

进一步说,高考突出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强化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2熟悉高考,把握规律。

历年高考文言文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

通过对高考筛选信息类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可以了解高考常考文言文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类试题命题特点,可以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3由课内而课外,做好能力迁移。

高考文言文命题以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为主,很少直接取材于课内但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

所以课本文言文的复习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复习,做到消化吸收,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

4了解主要命题方式:

(1)张冠李戴,颠倒事实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多个人物、多件事情;因而命题人在设计干扰项时,就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乙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题干指定的甲人物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

(2)方法错位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有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它们可以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命题人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文句混编到选项之中。

如果考生对题干要求不仔细推敲,一瞥而过,就极易受其误导。

例:

(2007年高考北京卷第9题)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ABCD分析:

句是通过写“法”的“不能”来衬托“礼义教化”的“能”这句都是典型的间接反映,显然不符合题干要求。

句是通过写“越人风俗”使人“苦而有荣”来衬托“礼义教化”使人“无苦而有名”,这句又是典型的间接反映,显然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句则是通过“风”的比喻来写“礼义教化”的作用。

所以答案应为C项。

(3)关系错位在叙事类选文中,事件的进程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三者之间既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也有时序上的阶段界限。

而命题人有时会将“前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后一阶段”的事件之中,或将“后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前一阶段”的事件之中,从而使事件的进程发生混乱,以此来干扰考生的答题思维。

(4)夸大品质,拔高人物例2:

或曰:

“清其有道者欤?

”清闻之曰:

“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