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字成语故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6847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四字成语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四字成语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四字成语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四字成语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四字成语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四字成语故事.docx

《中国四字成语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四字成语故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四字成语故事.docx

中国四字成语故事

中国四字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国四字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⑴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

他急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

「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

「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呀?

」他答复说:

「我宁肯信任尺码,也不信任自己的脚!

  ⑵自相抵触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

(他)称道他自己(的盾)说:

“我这盾牌的结实,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

”(他)又称道他的矛说:

“我这矛的锐利,关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

”有人说:

“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

”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

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大概同时存在的。

  ⑶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突然看见一只兔子箭平常地飞驰过来,撞在棵大树上蹬蹬腿就死了。

这个农夫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快乐地说:

“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他拎着兔子一边回家了,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

结果,等了一天啥也没等到。

他却不甘愿,从此,每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⑷悬梁刺骨

  孙敬字文宝,十分喜欢学,迟早多不休息,等到傍晚困了的时,就用绳索把头发系在梁上。

后来成为当世大儒。

  ⑸程门立雪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教师,便对人说:

“教念经书的教师是很简单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教师的人,就不简单找到了。

”因此他就拜郭林宗为教师,而且派奴婢奉养教师。

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身煮粥给他吃。

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

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

“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日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

”于是大喜,将一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⑹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围住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

平原计划领导20名门客前往完成这项任务,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

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

  平原君到了楚国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无果。

这时,毛遂对楚王说:

“咱们今日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求联合起来抗秦呀!

”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允许发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⑺舌战群儒

  东汉末年,刘表过世,刘琮投降曹操,情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

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去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

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赞同联刘抗曹

  ⑻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明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明,让光明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许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以为很奇异,问他为啥这样,他说:

“我但愿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慨,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⑼按图索骥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途经江的人),把佩戴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泊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本来的地方。

  ⑽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十分喜好龙。

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

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好龙,就来到叶公家访问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观望。

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匆忙躲起来。

本来,叶公喜好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⑾自相矛盾

  有个人卖矛和盾。

他说盾最结实,又说矛最锐利。

有个人问他用矛来戳盾会如何?

他答不出来,古人称其为自相矛盾。

  ⑿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创立蜀国。

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

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干的大臣死后,蜀国就被魏所灭。

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泰公”称呼,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存心部署演出蜀地的歌舞。

刘禅侍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十分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

“此间乐,不思蜀。

”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1⑶卧薪尝胆

  话说吴国与越国打仗,吴王夫差战败,其后他每天睡在干柴上,每天吃苦胆,最终以弱胜强,打败了越王勾践,这就是有名的卧薪尝胆

  1⑷画饼充饥

  曹操在征讨张绣时军队饥渴难耐,这时曹操登上高山观望声称前边有梅林,渡过军队哗变的危机,后人称这次事情为画饼充饥

  1⑸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

“别人都以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祥,我偏不这样想,我们干脆之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怎么?

”刘琨欣然赞同。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中断。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完成了他报效国度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足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1⑹拔山举鼎

  项羽在少年时代不喜好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

叔父项梁很赌气,项羽说:

“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

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

”项梁于是教他兵书,他很快乐,但也只求略知粗心,不肯认真钻研。

听说,项羽二十二三岁时,身体魁梧,体力强健,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

  1⑺杯弓蛇影

  秦王苻坚兵败后逃跑,在逃跑过程中觉得一草一木多是追兵,捕风捉影,最终中箭而逃。

  1⑻按图索骥

  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善于相马。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简单,就拿着这本书四处找好马。

但是他只会照书本去找,最终一无所获。

  1⑼柳营试马

  西汉时期,由于诸侯权势强大,中央政权不能有用把持诸侯,晁错的削藩政策正式引发“七王之乱”,汉景帝命周亚夫发兵救梁。

周亚夫柳营试马,切断叛军后路,隔绝其粮草提供,使叛军不战自溃,周亚夫发兵乘胜追击

  20、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襟坦荡、具有远大理想的人。

可他小时倒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缺少,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度,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上进。

他曾多少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帮助帝王管理国度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曾有人荐举他去做官司,他没有允许,仍旧不懈地努力读书。

  希望能帮你

  2⑴此地无银三百两:

  民间故事:

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

“此地无银三百两”。

邻人王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

“隔壁王二不曾偷”。

  2⑵东施效颦:

  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

同村的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眉蹙额,从街上走过。

村里富人见到她这副模样,都紧闭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

  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2⑶杀鸡取卵:

  从前有个人家里养了只老母鸡,这只鸡特别的能下蛋,可有一段时间这只鸡老是不下蛋,而且还病歪歪的。

那个人想这鸡不下蛋留着也没什么用了,就杀了这只鸡,破开鸡肚子后发现这只鸡生病的原因原来是生了胆结石。

大大小小的胆结石就像鸡蛋一样。

杀鸡的时侯正巧邻家的快嘴婆祥林嫂过来串门。

看到了以后就四处乱说,说这人杀鸡取卵,鼠目寸光,把好好的一只能下蛋的老母鸡给杀了。

  2⑷狗尾续貂:

  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恶狡诈,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

  司马伦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

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

当时手册,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装饰的帽子,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替代,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

“貂不足,狗尾续。

”用来挖苦朝廷。

  2⑸食言而肥:

  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说话不算数。

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参加了。

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欢另一位大臣郑重,便成心问他:

“先生怎么越来越胖了?

”公听见了,说:

“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胖起来呀!

  2⑹请君入瓮:

  武则天掌权期间,有人控告文昌右丞周兴和丘神绩串通谋反,武则天命令来酷吏俊臣审查此案。

来俊臣正在和周兴办理案子一起吃饭,他问周兴说:

“囚犯多不肯招认,应该采取什么规定?

”周兴说:

“这太容易了!

抬个大瓮来,用炭火在四面烤,再叫犯人进到里面,还有什么能不招认!

”来俊臣派人找来一口大瓮,按照周兴出的主意用火围着烤,然后站起来对他说:

“有人告你谋反,太后让我审查你,请老兄自己进到瓮里吧!

”周兴十分惊慌,叩头认罪。

  毛遂自荐:

毛遂这人是个文学青年,经常写点小文章在网上发表一下,可是网易的版主和网友们都不喜欢他写的文章,因为文章写得太烂了。

在BBS上混了一两年了,写的文章没几个回帖,版主也不给个“荐”字,搞得毛遂很不爽。

所以后来在BBS上发文章的时候,毛遂都要在文章习题目后面自己加上一个“荐”字。

比如《有了快感你别喊》“荐”。

《我是一个伟大的小丑》“荐”。

写手们和版主对他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哭笑不得,于是就把这种做法形容为“毛遂自荐”。

  三顾茅庐:

三国时,刘备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打天下,于是就去陇中请他。

刘备的老板刘表一向就对刘备不满,常日里给他准备的饭都是残羹冷炙。

这天,刘备吃过饭,到诸葛亮那里坐了没一会儿,肚子就开始疼,一会儿工夫就上了三次厕所,诸葛亮心想,老刘今天身体不好,拉肚子还辛苦地跑到我这里来看我,很感动,于是就出山了。

厕所在农村又叫茅房,茅厕,茅庐。

于是后人就把这段典故形容为“三顾茅庐”。

  画饼充饥:

曹操有一次行军打仗,士兵们走得都很累,没有精神也没有斗志。

曹操就骗他们说:

“前面有个梅庄,梅庄里有个梅小姐,长得天姿国色,艳美无双,谁第一个到达战场,我就把梅小姐许配给他做老婆。

”士兵们一听都来了精神,一个个口水都流下来了。

终于在手册时间到达了官渡,打败了袁绍,后人称这个典故为“画饼充饥”。

  2⑺愚公移山

  传说古代有两座大山间住着一个90岁的愚公,他每次出门因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弯子,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要他们用毕生的精力也要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山,好方便他们进出。

他们积极行动,一家人每天不停地挖,他们的精神感动了玉帝

  2⑻不耻下问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学识渊博,能虚心向别人学习。

他去太庙祭祖,向别人问这问那,别人不解地问孔子,孔子说:

“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就要问清楚,这就是不耻下问,勤奋好学。

  2⑼真相大白:

  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生性豪放,学识渊博,很有文采。

他不愿屈服权贵,被贬到黄州,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出两篇《赤壁赋》。

他借着酒兴,在《后赤壁赋》中描绘赤壁是: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真相大白。

  30、胸有成竹

  宋朝文人画家苏轼和文同都擅长画竹,苏轼习惯画墨竹,认为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中。

文同在自家宅前种了很多竹子,每天观察竹子的成长变化,因此画出的竹子各具形态,栩栩如生。

画家晁补之称赞文同画竹是“成竹已在胸”

  3⑴黔驴技穷

  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渐渐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朝秦暮楚

  3⑵含沙射影

  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

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3⑶绿肥红瘦

  绿叶茂盛,花渐凋谢。

指暮春时节。

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3⑷无以复加

  不可能再增加。

指程度到达了极点守株待兔

  3⑸守株待兔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突然从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十分慌张,一不小心就撞在树桩上死了。

农夫很快乐,捡起这只死兔子回家美美地饱餐一顿。

他想每天都有这样的好事就好了,于是他放下农具整天守在那颗树下,一无所获

  3⑹与虎谋皮

  传说周朝有人特别喜欢穿皮衣吃精巧的食品,他“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狐狸就传警报逃到深山中;“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羊呼叫同伴一起藏到茂密的森林里去了。

结果他没有制成一件皮袍,没有办成羊肉祭祀宴会

  3⑺胶柱鼓瑟

  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

  3⑻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成心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3⑼风声鹤唳

  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

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

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的过程中听到风声或鹤叫声,都以为是追兵

  40、画饼充饥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忧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

他立即叫来向导,悄悄问他:

“这附近可有水源?

”向导摇摇头说:

“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

“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规定。

”他知道此刻即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规定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

“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

”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4⑴完壁归赵

  战国时代,赵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非常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

赵王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为赵国国势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快乐,就派兵攻打赵国。

为了这件事,赵王伤透了脑筋。

  大臣蔺相如知道这件事以后,就自告奋勇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心里知道秦王虽然喜欢这块玉,事实上根本不想用十五个城来交换。

到了秦国后,蔺相如就抱着和氏璧、大声对秦王说:

「假如大王您不顾信用,想要抢我手上这块宝玉,我就一头撞上皇宫里的柱子,相信宝玉一定会粉碎!

」秦王听了虽然很生气,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坏宝玉,因此一点都不敢轻举妄动。

后来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时候,派人连夜把和氏璧送回去。

秦王虽然恼怒,但是因为知道自己行事不够光明正大,怕传出去成为笑柄,只好把蔺相如放了。

  4⑵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年轻的时候,就读过不少兵书,常常在人们面前谈论作战用兵的事情,即便父亲赵奢也难不住他。

很多人认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亲却认为他夸夸其谈,不能承担重任。

  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

赵国大将廉颇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

后来,赵王听信了秦国散布的流言,以为廉颇年老懦弱,不能低档敌军,就改派赵括替代廉颇。

赵括到了前线,死搬兵书上的教条,完全改变了廉颇持久抗战的计划。

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快乐,便用计先截断了赵军的运粮后路,然后把赵军团团包围。

赵军粮绝,赵括企图突围,被秦军一箭射死,四十多万赵军一下子尽被歼灭。

  4⑶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宋代理学大家。

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决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

后来程颢死,他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一日,他和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肯离去。

等程颐睁开眼睛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两个人仍然站在那里。

  4⑷韦编三绝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

平常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

《周易》文字晦涩,内包庇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屡次(韦编三绝)。

  即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

“假如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4⑸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忽略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4⑹揠苗滋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仿佛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

有什么规定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快乐。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

”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4⑺病入膏肓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嚣张,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腻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鞭挞奸臣说:

“作恶多端,病入膏肓!

  4⑻披荆斩棘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理想。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答复道: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

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4⑼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教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

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

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琢磨,将这两句诗改为: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习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

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50、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教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

教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仿佛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

“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异想天开心不在焉,教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5⑴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

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

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快乐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

“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

”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

“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

”接着感慨道:

“所谓按图索骥也。

  5⑵布鼓雷门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习题李白墓》。

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

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

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布鼓雷门”,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

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布鼓雷门”。

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布鼓雷门”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

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

“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

”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5⑶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

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

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

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

乐广心里想:

“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

”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

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

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

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即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捕风捉影,自相惊扰。

  5⑷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

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

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没必要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认真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

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