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6786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1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汉阳区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是完成“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的收官时期,也是实现“三镇均衡协调发展”和建设“繁荣生态新城”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武汉市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汉阳区委关于制定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今后五年引领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本级和下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 “十二五”规划编制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这五年,全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区功能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历史时期之一。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时期,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2.11亿元,年均递增18%,高于15%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2.37亿元,年均递增20.4%,高于16%目标;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41.6亿元和12.08亿元,年均递增分别为21.77%和24.68%,分别高于15%和17%目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1.71亿元,年均递增37.41%,高于17%目标;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84亿美元,年均递增22.76%,出口创汇8740万美元,年均递增20.08%,均高于20%目标。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启动“优二进三”和“培大育强”战略,大力发展都市工业、商贸服务业、房地产业和文化旅游业,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从以工业为主导向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

201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0.08:

71.67:

28.25。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十五”末的90.64亿元增加到252.37亿元,增加2.8倍,形成了以食品医药、日用轻工、新型材料、钢铁加工和汽车零部件为主体的工业结构。

商贸服务业势头良好,区内已形成以钟家村、王家湾为主体的两大商业中心和以汽车营销和医药物流为代表的两大产业集群,2010年全区汽车和医药销售额分别达到81.55亿元和85.9亿元。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中高档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双限”安置房多元化发展,“十一五”时期全区房地产累计新增开工面积63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13万平方米。

文化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2010年旅游业直接收入达到3.5亿元,年均递增16.4%。

  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积极探索符合汉阳实际的发展道路,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循环经济深入发展,鼓励武烟、苏泊尔等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扶持宏昌炉料、四新铜业、洪湖科技等利废龙头企业发展。

节能减排有序推进,2010年万元GDP能耗较“十五”末降低22.4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累计减排率12.3%,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减排率15.8%。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2010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03%。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琴台广场建成,月湖综合整治成效明显,长江江滩、汉江江滩汉阳段综合改造部分完成。

两型社会建设全面铺开,广泛开展两型企业、机关、学校、社区、家庭创建活动,绿色消费、绿色照明、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等两型模式不断推广。

深入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39项主要指标顺利通过国家中期评估验收。

  城市建设稳步推进。

加大城市基础道路建设力度,“五纵五横”道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十一五”时期累计建设道路64.7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到8.6平方米。

“六湖连通”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两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区30个村启动“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完成了21个村改制后集团(公司)组建,16个村完成规划编制方案审批及土地申报工作,13个村实现整体拆迁。

月湖、晴川、鹦鹉、五里等旧房危房改造面积累计达156万平方米。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走向完善。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555.93元和9815元,年均递增14.3%和9.72%。

覆盖全区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体系已经建立,到“十一五”期末,全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7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8.5万人,累计发放低保金2.235亿元,累计完成租赁配房1768套。

就业扶持力度加大,落实扶持资金18167万元,安置失地农民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96万人。

“五片三中心”的教育格局初步形成,完成了9所初中标准化建设,创建了1所省级示范高中。

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启动“万千百十”文体惠民工程,区文化、图书、档案综合馆大楼和全民健身中心等文体配套设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成效明显,计生、老龄、档案、残疾人事业等进一步发展。

全区荣获和保持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区、全国经济普查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城区、平安区、双拥模范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表1:

     汉阳区“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一五”规划目标

“十一五”期末完成数

绝对额

年均递增%

绝对额

年均递增%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

15

432.11

18

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

16

252.37

20.4

3

全口径财政收入

亿元

——

15

41.6

21.77

4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

17

12.08

24.68

5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

17

201.71

37.41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

12

203.53

15.89

7

出口创汇

万美元

——

20

8740

20.08

8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

20

18400

22.76

9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0

20555.93

14.3

10

农民人均纯收入

——

8

9815

9.72

11

新增就业岗位

每年7500个

——

93066

——

12

安排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每年3500人

——

24186

——

13

义务教育入学率

100%

达到100%

——

100%

——

14

城乡初级卫生保健合格率

100%

达到90%以上

——

100%

——

15

新增绿地面积

万平方米

达到100万平方米

——

[175.7]

——

16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达到10平方米

——

10

——

17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平方米

达到32平方米

——

32

——

18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

吨标准煤/万元

——

[-20]

——

[-22.42]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汉阳的发展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对于加快发展十分重要。

  

(一)面临的发展机遇

  1﹑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武汉,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汉阳发展的宏观环境

  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有利于汉阳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布点和相关政策支持。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有利于汉阳发挥与其他城市紧密联系的区位交通优势,实现更大区域范围的经济融合。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落户武汉,为汉阳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2﹑武汉新区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有利于培育汉阳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武汉新区建设步伐的重大战略决策,进一步理顺武汉新区管理体制,由汉阳区组建四新生态新城开发建设管委会,实行封闭运作,并赋予其市级建设、招商等管理和审批权限,将有力推动汉阳全面快速发展。

四新地区作为武汉新区发展的重点区域,随着四新生态新城建设步伐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居住环境将会根本改变,生产性服务业、高品质房地产和会展旅游将得到快速发展,四新地区将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战略节点。

  3﹑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推进汉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振兴规划、政策,将推动汉阳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

随着黄金口都市工业园的整合发展、提档升级和西南片的开发,以及太子湖共建区东风本田二厂的开工建设,将进一步优化提升都市工业。

同时我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山水资源,相对充裕的发展空间和较高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优势,这些均有利于汉阳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

“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有利于汉阳争创省级以上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4﹑城区改造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汉阳发展空间

  “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的全面推进,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整合土地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武汉市多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布点汉阳,轨道交通、过江通道以及交通骨架路网建设全面提速,将带动汉阳区位格局和城区功能根本性变化。

  

(二)面对的发展挑战

  1﹑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虽然“十一五”时期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仍然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路网结构不完善,区内主干道少,骨架路网未完全贯通,干道间的连通道相对缺乏。

水、电、气等市政管网建设滞后,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2﹑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弱

  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不多,产业关联度不高。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弱,科技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技术含量偏低,产业竞争力不强。

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均存在规模不大的问题。

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宾馆酒店、休闲娱乐、批发零售等传统商贸业缺乏辐射能力。

  3﹑公共服务资源相对不足

教育资源配置较弱,科技水平不高,高等学府、科研院所不多,优质学校相对较少。

医疗资源不足,大型医疗机构欠缺,基层医疗基础条件较差,实用型专业人才缺乏。

文体设施建设滞后,大型体育场馆、图书馆、电影院等公共活动场所不多,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

  4﹑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十二五”时期是国内经济形势较为复杂的时期,经济体制不断变革,社会结构不断变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思想观念不断变化,一些深层次的经济、社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汉阳正处在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城市功能提升的关键时期,发展中的矛盾较为突出,社会管理的内容、方式、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第二章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武汉新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紧密结合汉阳区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推动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中心城区功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汉阳发展的新跨越。

  二、战略目标

  综合分析未来五年汉阳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围绕“一城、两园、三圈、四线”发展格局,致力转型发展,争先进位,着力打造辐射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中心、市级文化旅游中心和宜居宜业的繁荣生态新城区,为努力把汉阳建设成为“人文名镇、宜居家园、繁荣都市、幸福新城”打下坚实基础。

  ——人文名镇。

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充分发掘知音文化、大禹文化、归元文化、近代工业文化、桥文化等具有汉阳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提高汉阳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平台,充分展示工业文明的文化内涵,着力将泛月湖地区打造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有地位的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

突出“知音汉阳,人文水都”这条主线,推进文化旅游业的结构调整与资源整合,扩大规模总量、延伸产业链条、丰富发展内涵,不断提升汉阳文化旅游业的规模档次和整体形象,努力建成市级文化旅游中心区。

  ——宜居家园。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两大改造”,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营造出优美、整洁、有序、通达的城区环境,环境舒适度不断提高。

着眼长治久安,全面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营造出“业者乐、居者安”的良好环境,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走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相结合之路,增强汉阳城区综合承载能力。

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水平,优化人文生态居住环境,努力建成武汉市适宜人们居住和创业的现代化新城区。

  ——繁荣都市。

以武汉四新生态新城为龙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将四新地区建设成为集中反映武汉“两型社会”建设成果,展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新型宜居生态城区形象的主要载体和形象标志。

以黄金口都市工业园为载体,优化提升都市工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精心培育低碳产业,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建设一批循环型企业和工业园区,着力把汉阳建设成为低碳都市工业聚集区以及服务武汉乃至华中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中心。

以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为突破口,注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变生态优势为效益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努力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

  ——幸福新城。

树立现代文明发展理念,着力提升汉阳整体文明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创建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城市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体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服务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努力建成生活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城区。

  三、主要规划指标

  “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是:

  ——经济实力。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力争达到8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翻一番以上,达到100亿元;区级一般预算收入翻一番以上,突破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以上,达到45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市中心城区中游位置。

  ——产业发展。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75亿元,年均增长15%。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达到2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5%。

旅游业综合营业收入达到20亿元。

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到0∶58∶42。

  ——生态环境。

单位GDP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

城区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空气质量不断优化,湖泊水质不断改善。

  ——城市建设。

全面完成“城中村”综合改造任务,加快鹦鹉片、和睦片、塑机片、归元东片等旧城改造步伐。

“七纵七横”道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路网密度达到3.0公里/平方公里。

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区水、电、气管网覆盖率90%以上,人防工程面积人均0.8平方米。

  ——社会事业。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稳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省市平均水平。

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多元化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积极发展养老事业,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

  ——民生改善。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范围内,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继续增加。

表2:

     “十二五”时期汉阳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一五”时期

“十二五”时期

属性

2010年完成数

年均增长(%)

2015年规划数

年均增长(%)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432.11

18

800

14.5

预期性

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01.71

37.41

[2000]

>18

预期性

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252.37

20.4

475

15

预期性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03.53

15.89

450

18

预期性

5

全口径财政收入

亿元

41.6

21.77

100

19

预期性

6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12.08

24.68

25

16

预期性

7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29.7

---

42

---

预期性

科技教育

8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小学

%

100

---

99.8

---

约束性

初中

%

99.2

---

99.4

---

9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85

6.25

98

1.17

预期性

10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2.03

---

3

---

预期性

11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1

---

1.7

---

预期性

资源环境

12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

---

---

完成市下达的目标

约束性

13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吨标煤

0.2867

-4.6

---

[-16]

约束性

14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万吨

---

---

---

[-17]

约束性

15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

299.35

[-10]

以上

---

[-10]

约束性

氨氮

10.41

9.31

二氧化硫

209.09

---

氮氧化物

155.8

140.2

16

★绿化覆盖率 

%

31.02

---

36

---

预期性

17

★污水处理率 

%

50

---

90

---

约束性

人民生活

18

总人口(常住人口)

万人

58

 

70

---

约束性

19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6

---

4.3

---

预期性

20

城镇净增就业人数

万人

[9.31]

---

[7]

---

预期性

21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万人

[14.7]

 

[16.7]

2.7

约束性

2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

%

全覆盖

---

全覆盖

---

预期性

23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

95

---

﹥98

---

约束性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4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万套

---

 

完成市下达的目标

约束性

2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555.93

14.3

37131

>12

预期性

2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9815

9.72

17297

>12

预期性

注:

1、带★号的4项指标是根据我区实际设置的指标。

2、不带★号的22项指标是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衔接的指标。

3、约束性指标10项,预期性指标16项。

4、[]内为五年累计数。

5、2010年基期数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市核定数为准,并对2015年数据将作相应调整。

 

第三章 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区功能

  按照武汉市总体规划及新区建设规划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挖掘弥足珍贵的资源禀赋,突出两江交汇、滨江滨湖、山水园林的独特风貌,彰显楚风汉韵、高山流水、近代工业文明等历史魅力,优化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形成以“一城”、“两园”、“三圈”、“四线”为重点的发展格局,实现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的有机统一。

 

图1 汉阳区“十二五”时期空间布局图

 

  一、“一城”——四新生态新城

  借助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和武汉新区建设全面推进之势,突出长江、墨水湖、龙阳湖、三角湖、南太子湖等“四湖一江”合围的独特地域优势,坚持大气魄规划、高起点建设、滚动式开发、国际化成长的总体原则,打造活力新城、智慧新城、国际新城和生态新城,力争将四新地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会展中心、中部地区重要的现代化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和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到“十二五”期末,固定资产投资累计600亿元以上,展览成交额达到1000亿元,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立足产业发展新高度,打造活力新城。

坚持产业高端化发展方向,发挥会展业的关联带动效应,促进金融、创意、商务、旅游、地产、总部经济等相关产业集聚发展。

加大电子信息、汽车等支柱产业和优势产品的宣传推荐力度,促进区域经济、文化、技术和贸易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区域知名度和信誉度。

  立足开发建设新模式,打造智慧新城。

坚持现代化新城发展方向,在土地资源配置、基础设施配套、新区建设投融资、新区管理等方面充分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各方资源和积极性。

加快四新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率先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广泛运用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使新城智能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促进新区高水平建设和高效率开发。

  立足对外开放新平台,打造国际新城。

坚持国际化发展方向,积极吸纳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种创新资源。

发挥紧邻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优势,引进国际高端企业,打造总部集聚区。

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引进高端人才,打造高档国际社区,努力把四新建设成为武汉对外开放的核心功能区。

  立足两型社会新典范,打造生态新城。

坚持绿色、生态、低碳优先原则,建立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融合的生态格局,创建人与自然有机融合的人居环境。

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积极发展绿色交通,使之成为最能展示武汉两型社会建设成效的典型示范区。

  二、“两园”——黄金口都市工业园、永丰西部生态休闲园

  ——黄金口都市工业园。

遵循“区域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集聚化”的总体原则,按照“全面崛起”的总体要求,积极拓展黄金口都市工业园发展空间,整合利用有效载体资源,启动工业园西南片建设,推动仙山汽车产业园、米粮建材产业园、金琴环保产业园、四台轻工产业园等特色园区联动发展及提档升级。

深入推进精品名牌战略,进一步扩大黄鹤楼酒、大桥鸡精、金牛管业等一批特色品牌(产品)在市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使黄金口都市工业园成为众多精品名牌集聚地。

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引导食品医药、汽车零部件、轻工电子、材料加工、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提高产业集聚度,延伸产业链,尽快实现由“汉阳制造”向“汉阳创造”的跃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