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个人孝心事迹材料.docx
《范本个人孝心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本个人孝心事迹材料.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范本个人孝心事迹材料
文档原创
个人孝心事迹材料
孝心孙媳妇家庭事迹材料
林莹家住进贤县南台乡赤岭村委会王家岭村,心地善良的她爱上了家境贫寒的罗军,不顾家人的反对嫁到了罗家,承担起照顾一个家的重任,邻里都夸她伺候奶奶周到细心,是个孝心好孙媳妇儿。
心地善良的林莹爱上了穷小子罗军。
还在罗军十岁时,父母一次意外中双双离世,上面一个七十岁的老奶奶,下面还一个比自己小两岁的妹妹,家里一下子跌到深渊,家里没有经济来源,平日的吃穿都由左邻右舍来救助,乡里每年也给予救助让罗军完成了初中学业,初中毕业后罗军就跟着同村人去学裁缝,慢慢家里才有了点改善,就是在裁缝厂林莹与罗军熟悉起来,他们本是一个村委会的人,虽然林莹早就对罗军家的遭遇有所耳闻,但没有接触,通过在一起做事,上班,罗军的肯吃苦的劲头和坚强、勇敢精神以及对年迈的奶奶嘘寒问暖的举动深深打动了心地善良的林莹,在不顾家人的尽力反对,林莹坚决的嫁给了罗军,这样,罗军的家才像一个家。
家中的困境因为林莹的到来有了改观,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坚强的老奶奶李细春独自撑起破碎的家。
李细春老奶奶其实也是一个命苦的女人,孩子自己中年时丈夫就过早的去世,一个人拉扯大三个孩子,好不容易把三个儿女拉扯大,儿子也成家了,生孙子了,可就在孙子孙女十来岁时,一次意外儿子儿媳双双离他而去,留下孙子罗军和孙女,因为一系列的变故,对老奶奶来说,这种日子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尽头,一边白天在天地里干活,一边因奶奶思念逝去的亲人把眼睛都哭瞎了。
尽管这样,老奶奶为了把两孙子孙女拉扯大,有点好吃的都留给孙子吃,左邻右舍给予的帮助老奶奶记在心上,还常常教育孙子孙女们要懂得感恩,不能忘记政府和邻居们的帮助,后林莹嫁到她们家,她才感觉日子有点希望,有点盼头。
过早懂事的林莹悉心照顾年迈的老奶奶。
在其他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的村里,她为了让丈夫罗军安心在外打工,她主动提出在家照顾80多岁的奶奶和自己的孩子,甘愿待在农村过清贫的生活。
她每天为奶奶梳头、洗脸,给奶奶按摩,让老人家活动活动筋骨,老人虽然眼睛看不太清楚,但在她的照顾下,整洁、干净。
奶奶跟林莹说话,都是崽前崽后的叫着,把林莹完全当成自己的儿女来疼来爱。
。
林莹说,奶奶没有享过儿子、儿媳妇的福。
一切就让她这个孙媳妇来代劳吧,希望奶奶能活到120岁。
奶奶现在每每说到孙子、孙媳妇时,总是带着幸福的表情,谈到高兴时,都笑得合不拢嘴。
罗军看到自己媳妇这样疼照顾奶奶,奶奶这样疼爱林莹,他也很安心在外打工赚钱.
用孝心撑起一个家
他叫唐增光,1957年生人,是青州市庙子镇上庄村人。
1984年,来到辛店街道合顺店村当了贾秀家的“养老女婿”。
岳父母瘫痪在床多年,他不离不弃伺候他们,和妻子一起支撑着这个家,受到了乡亲们的称赞。
把他评为了“十佳孝星”、“十佳文明标兵”和“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俗话说,上门女婿半个儿。
他是经人介绍与贾秀芬结为夫妻的,当时家中的岳父岳母都年老多病,家庭条件也非常贫困。
有人说他傻,明知道家里老人身体不好,还来当上门女婿,真是活受罪。
但他觉得,哪家都有老人,后辈孝顺赡养老人是应该的,这和老人身体好坏没有关系。
家里有个老人,也是后辈的福气。
1986年,他的孩子四个月大的时候,岳母住院。
他在医院陪护、伺候了一个月。
他每天陪老人打针、吃药,端屎端尿,把她照顾地好好的。
临床的一位老人看着他天天对岳母嘘寒问暖、无微不至,羡慕地对他岳母说:
“你养了个好儿子,真有福气。
”岳母笑着说:
“这是我女婿,不是儿子,不过比亲儿子还亲。
”那个老人连连感叹说:
“久病床前无孝子,你这个女婿比有的家里的亲生儿子都要好。
”他什么都没说,只是觉得,老人生病了,好好照顾她是理所当然的事,孝敬老人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岳父一身是病,患有脑血栓、胃病、半身不遂等多种疾病,长期卧床,天天打吊瓶、吃药,24小时不能离人。
岳母也是常年吃药。
女儿还小,他们还要供他对象的妹妹上学。
一大家子都要靠他们夫妻两个来养活。
白天,妻子要为客户加工床罩、被罩和枕头等,还要外出进货、出货,赶集卖布,卖小百货。
他在照顾好老人的同时,主动把加工活揽了过来。
每天定时给老人洗手洗脸、做饭喂药、换洗尿布,晚上等老人睡下之后,开始蹬缝纫机,通常干到深夜12点以后。
后来他们自己种了菜园,妻子下午还得出去卖菜。
他们夫妻俩每天都忙得团团转。
由于过度劳累,妻子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
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说,幸亏他们来的早,要不然就转成风湿性心脏病了!
小女儿出生后,村委看到他们夫妻都没有固定工作,生活比较困难,就给我妻子安排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
工资虽然不是很多,但可以方便照顾老人。
后来他又在奥德隆仓储找了份夜班的工作,以补贴家用。
因为两个人都要工作,照顾老人就得“两班倒”,妻子身体不如他好,因此更多的时候,还是由他来照料老人。
他虽是个男人,女人的活也逐渐都学会了:
和面、烙饼、擀面条,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哪样也不差。
白天,他照料老人吃喝拉撒,夜里,老人睡了他也不敢睡踏实,隔不长时间就得披衣起床到老人床边,看看被子盖好了没有,用手摸一下老人的尿布是不是该换了,看一下老人需要喝水或者翻身啊什么的。
岳母80岁的时候,看他一个人忙里忙外,她也想给我减轻点负担,自己试着下床上厕所,结果造成胯骨粉碎性骨折。
不论是躺着还是坐着,都会疼得受不了。
为了让她感觉舒服点,尽快恢复健康。
我想尽办法,最后发现揽着她,让她半坐在我身上,她最舒服。
于是,他就这么着照顾了一个多月。
他小姨子看我这么辛苦,曾经动情地哭着说:
“哥,这么多年,幸亏有你,不仅照顾俺爸妈,还供我上学……他也一直没把你当外人,你就是我亲哥……”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照顾老人,抚养孩子。
时间长了,也渐渐琢磨出些照料病人的经验来。
有一次,他在外边给老爷子洗尿布的时候,他掉到床底下了,他把老爷子弄出来一看,棉裤也拉满了,他赶紧给擦干净,换上干净衣服。
现在,他专门在老爷子床前竖起了两根大柱子,一来是方便打针挂吊瓶,再一个是防止老爷子掉下床来,安全。
最让他引以为豪的是,在他精心照料下,这么多年来,两个老人从来没生过褥疮。
由于两位老人都患有半身不遂的病,不能在炕上躺的过久,很需要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
也为了让岳父母有一个好心情,舒缓一下长期卧床不动带来的郁闷,XX年,他和妻子省吃俭用,花了近XX元为老人们买了一辆他们企盼已久的轮椅。
每天为岳父剃须修面、为岳母梳头打扮后,轮流推着两位老人到户外、到原来老人经常去的村头路口走走看看,到老人想念的亲友家串串门,给老人讲点外面的新鲜事,每当此时,老人因口疾无法言表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感激的笑容,这个时候,也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街坊邻居们看他们辛苦,时不时帮他们一把。
他们经常开着车陪他一起去医院给我岳父母看病,他非常感激他们。
每当他们过来串门,他岳母总是咦咿呀呀说个不停,尽管语言含混不清,根据手势大家都明白了,她是在一个劲地夸我:
“女婿好啊,女婿好啊!
”岳父虽然不能说话了,也在旁边含着泪一个劲地点头。
看到两个老人此时的举动,他觉得他这么多年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XX年,岳母患了心衰,病情严重。
他们夫妻两个更是寸步不离,日夜倒班轮流照顾她。
一天,他正要去休息,岳母病情突然恶化,他立刻拨打了120。
当他抱着她上了救护车,医生仔细检查了病情,说已经不行了。
他只好又把她抱回床上。
这期间,岳母虽然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却始终紧紧攥着我的手,老人已经睁不开眼,他发现,她眼角的泪花顺着脸颊往下淌。
他知道,她是舍不得我。
岳母生病近三十年,其中有二十年只能躺在床上,天长日久,朝夕相处,他已经习惯了给她洗手洗脸、喂饭穿衣、端屎端尿……可能这之后,他永远也没有这种尽孝的机会了。
我们中国人特别看重“孝”。
他觉得照顾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老人老了,就必须照顾好,谁也有老的时候,咱对老的好,孩子将来也对咱好。
他从小就教育两个女儿要孝顺,要好好读书。
她们也很懂事,尊敬父母,孝敬老人。
女儿8岁就学会给姥爷剃头剪胡须,给姥爷姥姥洗澡换衣服。
如今,大女儿已经上完大学,成家立业,可以帮助分担家庭的重担了,小女儿正上高三,家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有句话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待”,岳父今年已经95岁了,现在他更加珍惜可以照顾岳父的机会。
在可以尽孝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最好,不能等。
孝老爱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是今天还是明天,不管生活是富裕还是贫穷,都要弘扬这一优良传统!
孝爱之心人人颂
野店村位于城南4公里处,现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野店遗址,区位交通优越,又紧邻峄山景区,人勤村美的千年古村有文化、有历史,更有孝心相传的野店人。
张新环一家是野店村一户普普通通的家庭,但一提他们夫妻二人的名字,认识他们的群众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
因为他们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丈夫张新环今年50岁,是村支部委员,妻子刑现英52岁,在家务农,有时候打零工。
他们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已经出嫁,儿子正在上学。
他们夫妻结婚多年来,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怀子女、邻里和睦,他们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深受群众的好评。
孝老爱亲,家庭和睦育幸福
古训有言:
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老是营造幸福家庭的基石。
结婚至今,张新环就和妻子刑现英与他85岁的老母亲一起生活,同吃一锅饭。
由于张新环是村支部委员,村中事务繁忙,但是在他的心里:
父母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个人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父亲去世的早,因此,张新环就竭尽所能的精心照顾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平时在家里,如果母亲有不舒服,或有个头疼脑热时,他就及时请医生、买药等忙个不亦乐乎。
有时在村中忙的顾不上家,妻子刑现英就主动担起照顾婆婆和子女的责任,因此刑现英和婆婆的感情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婆婆一直视她如己出,没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说给她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刑现英成了婆婆生活中的贴心人。
年轻的时候婆婆出大力,身子骨不是很硬朗,需要人精心照料,夏天她把老人的床铺收拾的干干净净,早早把蚊帐撑好,免得蚊虫叮咬婆婆。
冬天,为了不使老人吃凉饭,他用一个小盆倒半盆开水,将饭、菜放入盆内温着一口一口地喂老人。
就这样,她热心侍奉老人,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声累。
在她心中,丈夫的母亲就是她的母亲,照顾婆婆就是她的责任。
婆婆对她也有了深厚的感情,逢人便说,“只要半天听不到媳妇说话,看不到媳妇的影子,心里就有些牵挂,就好像身边少了什么人似的。
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
”邻居说婆婆有福气,婆婆却说,“都是儿媳妇照顾得好,让我多在世上活了几年。
”
夫妻同心,共唱勤劳致富歌
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女人,邢现英一如既往的支持丈夫的工作,丈夫是个党员,在村里任村支部委员,环境整治、秸秆禁烧等等凡是村内事务,他每项工作必带头。
丈夫主外拼打,有个货运三轮,天天走南闯北,不容易。
刑现英在家里也没有闲着,跟着村里一郑姓经理干建筑,比一些青壮年老力都出活,每每月底发工资的时候,老板都会偷偷的多塞给她一二百,这是她辛勤付出的结果,可是心地善良的她总是推脱不要。
她还操持着家里的10多亩地,从没用丈夫操过心,收拾的庄稼成为本村的高产样板田。
张新环、刑现英夫妻二人过日子向来精打细算,总是能合理安排家庭收支,从不铺张浪费。
大到大事情,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能俭则俭,朴素勤俭为本。
他们一家人都没穿过什么名牌,就连桌椅、沙发等家俱都是很普通的木制用品,甚至不如村里很多老百姓家的用品,就是去城里买东西也舍不得花钱坐车,都是骑电动车去。
街坊邻居有时候和他们夫妻拉家常问起张新环为什么这么节俭朴素,他总是乐呵呵的说:
“现在日子是比以前好过了,但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不能忘,咱庄稼人只要吃饱穿暖了就是最大的幸福”。
育子有方,谱写社会新风尚
作为父母,张新环、刑现英夫妻深知知识和做人的重要性,因为每个人都有老了的时候,只有我们为下一代儿女树好尊老、爱老的标尺,让他们从小在爱的氛围中接受熏陶,才能让他们明白,爱心、孝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责任和品质。
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就能使每个家庭和社会获得双赢。
因此即使他们再忙再累,也从不放松对儿女的教育。
刑现英时常教育儿子学习要踏踏实实、生活要简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并在很多方面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
身教胜于言教,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女儿十分尊重孝敬奶奶。
已出嫁的女儿总是隔三差五的回家看望奶奶,每次回来总要带些奶奶和父母最喜欢吃的东西,爸爸妈妈不吃就硬往他们嘴里塞,乐的全家合不拢嘴,这种亲情融洽的氛围真是让周围的人都很羡慕。
今年16岁的儿子,在父母的熏陶教育下,学会了自己做饭、洗衣服,俨然经成长为一个非常独立和有责任心的大小伙子。
温馨的家庭是和谐社会动力的源泉,张新环、刑现英夫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精神,传递出了社会正能量,彰显了先进农民的应有优秀品质,他们质朴纯真的精神值得每个人为之点赞。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