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已审 待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6767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6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已审 待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已审 待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已审 待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已审 待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已审 待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已审 待用.docx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已审 待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已审 待用.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已审 待用.docx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已审待用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一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一)

【学习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会列简单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难点:

列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

2、学习准备

1、等式的概念:

含有的式子,叫做等式.

2、代数式的概念:

用把或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也是代数式.

3、方程的概念:

含有的等式叫做方程.

4、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

5、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并且

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1)阅读教材:

第1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二、教材精读7、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1)情景剧:

小明在公园里认识了新朋友小彬

小明:

小彬,我能猜出你的年龄。

小彬:

不信。

小明:

你的年龄乘2减5得数是多少?

小彬:

21

小明:

你今年13岁。

小彬心里嘀咕:

他怎么知道我的年龄是13岁的呢?

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

所以得到等式.

归纳:

在小学我们已经知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并且

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

补充:

方程分类

(2)x=1是()

(A)方程的解(B)方程(C)解方程(4)代数式

分析:

我们知道,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所以首先可以肯定“x=1”是一个等式,所以它不是代数式.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即方程的解是指一个具体的数.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实践练习:

练习1:

已知关于X的方程2X+a=0的解是X=2,则a的值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注意:

理解定义时一定要注意:

(1)一元一次方程是特殊的等式,它不是代数式,也不是不等式,也不是分式.

(2)这个等式含有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为1.

三、教材拓展

8、例1

解:

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得m-2=,所以m=

再把m=代入原方程,可得,解出x=

实践练习:

模块二合作探究

9、思考下列情境中的问题,列出方程。

情境1:

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长高约5厘米,大

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

如果设x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情境2:

某长方形足球场的周长为310米,长和宽之差为25米,这个足球场的长与宽

分别是多少米?

如果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X米,那么长为(X+25)米。

由此可以得到方程:

情境3: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2001年3月28日新华社公布)截至2000年11月1

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3611人,比1990年7月1日0

时增长了153.94%.1990年6月底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

如果设1990年6月每10万人中约有x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_____

议一议:

上面情境中的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元),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

做。

实践练习:

(1)只列方程不求解

②从正方形的铁皮上,截去2cm宽的一个长方形,余下的面积是80cm²,那么原来的正

方形铁皮的边长是多少?

分析:

因为两个单项式是同类项,根据同类项定义可知,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这一关系即可列出方程.

 

模块三形成提升

1、填空题:

(1)在下列方程中:

①2χ+1=3;②y2-2y+1=0;③2a+b=3; ④2-6y=1;⑤2χ2+5=6;

属于一元一次方程有_________。

(2)方程3xm-2+5=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代数式4m-5=_____。

(3)方程(a+6)x2+3x-8=7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_____。

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在一卷公元前1600年左右遗留下来的古埃及草卷中,记载着一些数学问题。

其中

一个问题翻译过来是:

“啊哈,它的全部,它的

,其和等于19。

”你能求出问

题中的“它”吗?

 

(2)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甲队与乙队一共比赛了10场,甲队保持了不败记录,一共得了22分,甲队胜了多少场?

平了多少场?

(3)

模块四小结评价

1、本课知识点: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

并且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

2、理解定义时一定要注意:

(1)一元一次方程是特殊的等式,它不是代数式,也不是不等式,也不是分式.

(2)这个等式含有,并且未知数的指数为.

二、课堂检测

1、方程4x-2x=6的解是()

A、5B、-2C、3D、4

2、解方程

,正确的是()

A、

B、

C、

D、

3、解下列方程:

(1)

(2)

;(3)

;(4)

4、已知5是关于x的方程3x-2a=7的解,则a的值为。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一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二)

【学习目标】

1、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难点:

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等式的基本性质1:

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2、等式的基本性质2:

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3、阅读教材:

第1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二、教材精读

4、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提示:

要特别注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时,除数不能为0.)

归纳:

等式的基本性质1:

等式的基本性质2:

实践练习:

解下列方程:

(1)X+2=7

(2)4=X-5

解:

方程两边,得解:

方程两边,得

(提示:

把求出的解代入原方程,就可以知道求得的解对不对哈!

 

(3)-3X=15

解:

方程两边,得

 

三、教材拓展

5、

分析:

我们当然会用等式性质2,两边同除a,可a是字母可能为0,但0不能作为除

数,所以这类题我们一定要分类讨论.

解:

当a≠0时,

 

当a=0时,

 

实践练习:

模块二合作探究

6、例3解下列方程:

方程两边,得

 

化简,得

 

方程两边,得

 

实践练习:

练习1、解下列方程:

 

模块三形成提升

1、已知x=2是方程ax-5x-6=0的解,则a=______

2、

3、解方程

(1). 

      

(2).4y-6=2(5-2y)

 

模块四小结评价

一、本课知识点:

1、等式的基本性质1:

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2、等式的基本性质2:

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2、应用性质时注意:

运用性质1时,一定要注意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才能保证所得结果乃是等式,这里要科别注意和.

运用性质2时,除了要注意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才能保证所得结果乃是等式以外,还必须注意等式两边不能都除以,因为不能做除数.

2、课堂检测

1、去括号,化简代数式:

①a+(b-c)=;②a-(b-c)=;③-a-(b+c)=.

2、将方程x-3(2-x)=0去括号得到.

3、解方程:

(1)

(2)

(3)

(4)

4、列方程求解:

(1)当x取何值时,代数式

的值相等?

(2)、当y取何值时,代数式2(3y+4)的值比5(2y-7)的值大3?

5、当x=________时,代数式6+x与x+2的值互为相反数

6、某数的一半加上4比这个数的3倍大9,则这个数是_________

7、已知关于x的方程3a-x=

+3的解是x=4,求a2-2a的值。

8、若方程3(2X-1)=2-3X的解与关于X的方程6-2K=2(X+3)的解相同,则K的值为多

少?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二节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

(一)

【学习目标】

1、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具体的例子,归纳移项法则。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正确掌握移项的方法求方程的解。

难点:

采用移项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移项的概念:

方程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在,从方程的一边移到

另一边,这种变形叫.

2、移项应特别注意:

3、阅读教材:

第2节《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教材精读

4、理解移项的概念

解方程:

4X-2=10

方程两边,得

也就是4X=10+2

比较这个方程与原方程,可以发现,这个变形相当于

4X-2=10

 

4X=10+2

归纳:

即把方程中的-2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

因此,方程4X-2=10也可以这样解:

解:

移项,得

化简,得

方程两边同除以4,得

实践练习:

解方程:

2X+6=1

解:

移项,得

化简,得

方程两边,得

三、教材拓展

5、例1如果方程6x+3a=22与方程3x+5=11的解相同,那么a=()

A.

B.

C.-

D.-

分析:

什么是解相同?

就是这两个方程的x的值相同,所以我们应先求出方程3x+5=11

的解,就是x的具体值,再把这个值代入方程6x+3a=22,即可求出a的值,那试试吧!

实践练习:

(1)已知y1=

若y1+y2=20,则x=()

A.-30B.-48C.48D.30

(2)若2x3-2k+2k=41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x=

模块二合作探究

6、例2.用移项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2x+6=3x-7  

解:

移项,得

化简,得

方程两边,得

(2)

解:

移项,得

化简,得

方程两边,得

注意:

1.移项时注意移动项;

2.通常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边,把边。

实践练习:

(1)3x-7+4x=6x-2

(2)-

 

模块三形成提升

1、解下列方程:

(1)8x=9x-3(3)

z+

=

z-

 

2、若3x3ym-1与-

xn+1y3是同类项,请求出 m,n的值。

 

3、如果方程3x+2a=12和方程3x-4=2的解相同,那么a=

4、已知x=

是关于x的方程3m+8x=

+x的解,求关于x的方程,m+2x=2m-3x的解。

模块四小结评价

1.本课知识点:

1、移项的概念:

方程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在,

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

2、移项应特别注意:

二、课堂检测

1.将方程

的两边同乘6,得_______________.

2.将方程

的两边同乘12,得____________.

3.将方程

去分母正确的是()

A.(x-1)-(x+1)=6B.3(x-1)-2(x+1)=1

C.3(x-1)-2(x+1)=6D.(x-1)-(x+1)=1

4.方程

的变形正确的是()

A.3x+3-2x+2=1B.3x+3-2x-2=1C.3x+3-2x-2=1D.3x+3-2x+1=1

5.解下列方程

(1)2x-5=8x+13;

(2)

;(3)

;(4)

.

6.若

互为倒数,则x=.

7.当x为何值时,代数式

与代数式

的值相等.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二节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

(二)

【学习目标】

1、学习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进一步体会解方程是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重要环节.

3、通过观察、思考,探索方程的解法,经历和体验用多种方法解方程,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重点:

灵活掌握和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程序。

难点:

解方程时如何去括号。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去括号练习:

①X-(X-4)②8-2(X-7)③4(X+0.5)

 

2.解方程:

①X+4=2—X②3X=8+2X-14

 

3、阅读教材:

第2节《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2.

教材精读:

4、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例1解方程:

4(X+0.5)+X=20-3

解: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方程两边,得

归纳:

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应先去括号.

实践练习:

解方程4X-3(20-X)=3

解: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方程两边,得

三、教材拓展:

分析:

先求出方程3(2X-1)=2-3X的解,再代入方程6-2K=2(X+3)中求出k的值.

实践练习:

(1)3a3b2x与

a3b

是同类项,求出(-x)2003、x2003的值.

(2)解方程:

|x+5|=5.

 

模块二合作探究

6、例3解方程:

–2(X–1)=8

解法一: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化简,得

方程两边,得

解法二:

方程两边,得

移项,得即

观察例的两种解方程的方法,说出它们的区别,与同伴进行交流.

实践练习:

-2(X+2)=124Y-3(20-Y)=6Y-7(9+Y)

 

模块三形成提升

解方程:

1、①5(x-1)=1②11x+1=5(2x+1)③-3(x+3)=24

 

2、如果2X+3与2-3X的值互为相反数,则X=

3、方程

,则

等于().

(A)15(B)16(C)17(D)34

模块四小结评价

一、本课知识: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二节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三)

【学习目标】

1、会用较简单的方法解含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2、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3、体验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陌生”转化为“熟知”基本思想。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重点:

灵活掌握和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程序。

难点:

解方程时如何去分母。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预习准备

1、去分母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3、阅读教材:

第2节《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教材精读

4、理解解方程时如何去分母

例1解方程:

(X+14)=

(X+20)

解法一:

去括号,得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两边同时,得

解法二:

去分母,得

去括号,得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两边同时,得

归纳: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

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

实践练习:

(1)解方程:

 

去分母,得

去括号,得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两边同时,得

(2)在公式

中,已知

,则

_______

注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步骤

根据

注意事项

去分母

等式基本性质2

在方程两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去括号

去括号法则、分配律

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移项

等式基本性质1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

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记住移项要变号)

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法则

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系数化成1

等式基本性质2

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

三、教材拓展

5、例2解方程:

(提示:

当方程的分母出现小数时,去分母时一般应注意:

先把小数化成整数.即:

分子和分母扩大相同的倍数.)

解:

变形,得

去分母,得-5(1.5-x)=

去括号,得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两边同时,得

实践练习:

(1)

变形,得

去分母,得

去括号,得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两边同时,得

(2)方程

,则

等于().

(A)15(B)16(C)17(D)34

模块二合作探究

6、例3解方程:

去分母,得

去括号,得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两边同时,得

实践练习:

(1)

注意:

(1)去分母时,2不要漏乘.

(2)移项要变号.(3)系数化为1时,除数和被除数颠倒位置.

 

(2)

分析:

因为两个方程的解相同,即第一个方程的解也是第二个方程的解,只要先求出第一个方程的解,

代入第二个方程,便可求得a的值.

 

模块三形成提升

1、

(1)

(2)

 

3、如果

,则

的值是.

模块四小结评价

一、本课知识点:

去分母时注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1、本课典型例题:

三、我的困惑:

附:

课外拓展思维训练: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节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

【学习目标】

1、使同学们知道形积问题的意义,能分析题中已知数与末知数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

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使同学们了解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

出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重点:

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形积变化问题;

难点:

依题意准确把握形积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预习准备

1、长方形的周长=;面积=

2、长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

3、圆的周长=;面积=

4、圆柱的体积=

5、阅读教材:

第3节《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

二、教材精读

6、理解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将一个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为36厘米的“瘦长”形圆柱锻压成底面直径是20

厘米的“矮胖”形圆柱,高变成了多少?

设锻压后圆柱的高为x厘米,填写下表:

锻压前

锻压后

底面半径/m

高/m

体积/m³

(提示:

1、题目中已知的是“底面直径”,而不是“底面半径”,所以应注意转化.2、π的值不用写出,

在计算过程中可根据等式基本性质2约去.3、根据锻压前后体积不变这个等量关系来建立方程!

解:

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解得x=

因此,“矮胖”形圆柱,高变成了m.

归纳:

本节主要研究形积变化问题.对于这类问题,虽然形状和体积都可能发生变化,

但应用题中任然含有一个相等关系,要通过分析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这个能

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找出来,然后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此类问题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形状发生了变化,而体积没变.此时,相等关系为变化前后体积相等.

2、形状、面积发生了变化,而周长没变.此时,相等关系为变化前后周长相等.

3、形状、体积不同,但根据题意能找出体积之间的关系,把这个关系作为相等关系.

实践练习:

用两根等长的铁丝分别绕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已知正方形边长比圆的半径长2(π-2)米,求两个等长铁丝长度,并通过计算比较说明谁的面积大.

(分析:

正方形周长=圆的周长)

解:

 

归纳: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审:

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2)找:

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

(3)设:

设未知数(一般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

(4)列:

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

(5)解:

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6)检:

检查所求解是否符合题意;

(7)答:

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三、教材拓展

7、例1制造一个长5cm,宽3cm的无盖水箱,箱底的造价每平方米为60元,箱壁每

平方米的造价是箱底每平方米造价的

,若整个水箱共花去1860元,求水箱的高度.

分析:

本题已知箱底和箱壁每平方米的造价,所以应分两部分分别计算出箱底和箱壁的面积,相等关

系是箱底的造价+箱壁的造价=1860元,可直接设未知数来解.

 

实践练习:

有一个底面直径为0.2m的圆柱形水桶,把936g重的钢球(球形)全部浸没

在水中,如果取出钢球,那么液面下降多少?

(1cm³钢重7.8g,π取3.14,结果精确到

0.01)

 

模块二合作探究

用一根长20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1)使得长方形的长比宽多1.4m,此时长方形的长、宽各为多少米?

面积呢?

(2)使得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0.8米,此时长方形的长、宽各为多少米?

面积呢?

它所围成的长方形与

(1)中所围长方形相比,面积有什么变化?

(3)使得该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即围成一个正方形,此时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

所围成的面积与

(2)中相比又有什么变化?

(分析:

由题意可知,长方形的周长始终是不变的,即长与宽的和为:

20×½=10m.在解决这个问题的

过程中,要抓住这个等量关系.)

解:

(1)设此时长方形的宽为m,则

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得

此时长方形的长为,宽为,面积为

(2)设此时长方形的宽为,则

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得

此时长方形的长为,宽为,面积为

此时长方形的面积比

(1)中面积m².

(3)设

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得

此时正方形的长为,面积为__的面积比

(2)中面积__m².

实践练习:

用直径为4cm的圆钢,铸造三个直径为2cm,高为16cm的圆柱形零件,

问:

需要截取多长的圆钢?

分析:

本题是等积变形问题,其相等关系是:

铸造前圆钢的体积=底面积×高.设所需圆钢的长为

xcm,则铸造前圆钢的体积为

,铸造后3个圆柱的体积为

.

 

模块三形成提升

1、把直径6cm,长16cm的圆钢锻造成半径为4cm的圆钢,求锻造后的圆钢的长。

 

2、小圆柱的直径是8厘米,高6厘米,大圆柱的直径是10厘米,并且它的体积是小圆

柱体体积的2.5倍,那么大圆柱的高是多少?

 

3、将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5cm,12cm和8cm的长方形钢块锻造成一个底面边长为

12cm的正方形的长方体零件钢坯,试问锻造前长方体的钢块表面积大还是锻造后的长

方体零件钢坯表面积大?

请你计算比较。

 

4、一个圆柱体,半径增加到原来的3倍,而高度变成原来的

,则变化后

的圆柱体积是原来圆柱体体积的()

A.6倍B.2倍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